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发小的故事(散文)

精品 【星月】发小的故事(散文)


作者:玉树临风 榜眼,4650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4发表时间:2024-10-31 11:02:17

谁的童年没几个发小呢?和他们一起哭,和他们一起闹,和他们一起蹉跎岁月,一起默默长大。如今蓦然回首,心中五味云集。
  
   1、领弟
   一看名字就知道,家里需要一个男孩,她的存在是一个错误。况且,她是家里第二个女孩。那时已土地承包到个人,没有几家有自己的产业,而她家有——铁匠铺。这在当时也很令人羡慕的,毕竟是一个来钱之道,从此就听见“钉钉当当”的响声,一年四季响个不停,你说没个男孩怎么行?
   说句最最实在的话,我就没见过领弟这么贪业的孩子,毕竟我们同龄,和她比我简直什么也不是。还没撤生产队的时候,生产队里拔苗挣工分,孩子是大人的一半,一般人家的孩子都追不上大人,唯独领弟干得和大人一样快一样好。而我经常是干不了十分钟就不见人影了。扒苞米也是,她比一般的人扒得都快,简直一小大人,所以队长破例给她大人的工分,大人们也都夸奖她:这姑娘活计真好。当时我却想:看来这活我做不来,还是想别的办法吧,其实我就想坐在屋里看看书写写东西,可我不知道怎么找到那样的活,二嫂也经常教导我:“就你这也不会做,那也不会做,等找了婆家,天天得挨说。领弟就不会。”
   我自然不爱听,个人自生一段才,就对二嫂说:“二嫂我学习比她好,可以考学啊。”
   二嫂一撇嘴:“咱们小队除了保送的,就宮校长的儿子考上了,就咱这普通人家,还是别做梦了。”
   “我就喜欢做梦啊,没准梦着梦着就成真了。你等着瞧吧!”
   说归说,我对我的梦没把握,但对领弟的活计佩服得狠,尤其是我们在一起捡煤的时候。说起这捡煤还真是个技术活。那时大队开煤矿,在出煤之前要出煤矸石,而煤矸石里会夹杂着少许原煤。我们就是要捡出其中的原煤。煤矿是三班倒。白天捡煤的人多,抢不到,我们就夜半几个孩子搭伴去捡。当然捡煤的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像阿军家的父亲是做老师的,他就很少捡。最初半夜捡,得十一点半从家走,我有点害怕,领弟就劝我:“没事,有我,阿兰,江子,阿有,阿芳你怕啥,咱们手里还有‘武器’——捡煤用的小镐头。”
   于是我不再那么害怕。我们六个人,为了不害怕,唱着歌说笑喊闹着往煤矿走。那时有月亮的时候真多,月亮真亮,好像大白天一样。可毕竟月亮不是太阳,捡煤的时候,发现黑乎乎的一片,分不清哪块是煤哪块是矸石,我经常是捡了很多,白天一看没几块煤。而领弟却恰恰相反。我于是问她:“你咋捡的那快?我怎么就分不清呢?”
   她笑一声说:“手熟,凭感觉。首先煤和煤矸石在用镐头敲时声音不一样,煤矸石的发闷,原煤的响亮。第二,煤矸石死沉死沉的,煤比它轻。第三,如果仔细看,原煤比矸石亮。一上手就能感觉得出来。”原来捡煤还有这么多门道,我由衷地佩服领弟,那时甚至想:领弟到了婆家一定被看重。
   我按着她说的方法做,果真奏效。可我做起来慢吞吞的。不像领弟,简直是熟练的流水线。我当时就想:看来她有干活的天赋。你看她,干起活来简直没谁了,速度快的让人惊讶。天亮的时候,谁也没有领弟捡的煤多,而且块大,看着就稀罕人。她捡的是我的三倍。还有就是我们偶尔也去大煤堆里偷煤,正午或者后半夜那看煤的打经人也睡了,我们悄悄半走半爬,类似于匍匐前进,到了煤堆边上三下五除二装几块大煤就跑。有时被看煤人发现猛追,我们的煤就一边跑一边丢。可每次下来,仍然是阿弟剩的多。我们经常是捡了煤放在背人的沟里,如果只一粪筐就自己背回去,如果一筐拿不了,就家里大人套车来接。这下,白马就派上用场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坐车回去,那高兴劲儿简直打了胜仗一般。有时还没到家就睡着了。
   说来话长,那可是我赚到的人生第一桶金。我们捡的煤多了,家里烧不完,就卖给外地买煤的,价格比煤矿低,但能挣钱了多好啊!当然也是领弟挣的多,足够她和弟弟的学费了。而我除了学费还可以给家里补贴几块。父亲就笑得很欣慰:“没想到蓉儿也能赚钱了。十几岁的孩子就自己挣学费,有几个啊?!”
   其实不仅仅如此,比如上山挖野菜啊,上树摞柳树狗啊,去果园偷果啊,雨后去捡地瓜皮和蘑菇啊,秋后采树籽啊,钉盖帘阿,纳鞋底啊,总之,除了学习,领弟都做的比我好。我当时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是我还在念初二,领弟就不念了,她说弟弟得念,家里日子太紧了。我刚考上学,领弟就嫁给了本村的小伙子,两人都特能干地里的活。后来,她家的日子在大队里也是屈指可数的。但可惜,仅限于乡村。我考了学,有了份教书的工作,先转战农村,后又靠自己的努力进了城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二嫂还说:“人她小老姑就是吃国家粮的料,小时候就和别人不一样。”
   哈哈,怎么说呢,人各有各的出路。天道酬勤,我们都是靠自己的特长走出了自己的路。不管咋样,过好日子就好。不过年过半百,据说领弟的身体不是很好,年轻时太累弄的,我不仅又同情起她来,原来每个人都不是铁打的。但后来又听说她研究起了周易,给人算卦还挺准,也不错。有的活,总得有人做,毕竟人民需要吗。只要自己觉得做着有意义就可以了。我其实挺希望领弟过得更好些,她那么用心过日子,值得过得更好。
  
   2、阿军
   说起阿军,我俩既是亲戚又是朋友。论亲戚,他叫我老姑。论朋友,他叫我阿蓉。但更多时候我们什么也不叫,只喊:那啥。比如他常说的:“那啥,你说咱是发小,是一块玩尿泥长大的,你记着没,在你家大碾盘上……(此处省略500字)”接着他就会回忆我们的童年生活。而每次我都会说:“停!你就别倒粪了,我都听腻了。”说归说,他每次说起,我都感觉很温馨。
   阿军说的没错,我们童年在一起嬉戏,长大在一起读书。我们小队我们同龄人有出息的有两个人,就是我俩。当然他比我有出息。他考的大学,区内很出名的。我考上师范,市里数一数二的。千回百转,二十年后都在县里工作,当时我买楼房手里特别紧,阿军慷慨地说:“那啥,你说吧,用多少,只要我能帮上。”一次次解了我燃眉之急。我第一次感受到发小真好。回想我们的过去,一件件事历历在目。
   记得初三时我很犹豫,考高中我顺理成章,但家里没钱供。考中师是最好的选择,但竞争力太大。阿军就劝我说:“你啊,还是考中师,实在不行复习呗,不然你可就没书念了。”
   他说的是事实,当时村里很多女孩没念完初三就嫁人了。可是我要辗转到十五里外读书,还得住宿,困难重重。阿军就又鼓励我:“反正就三四年,克服一下,这年头考学都不易。”
   我听了劝,结果如愿以偿。他考上高中后也不是很顺利,高考时千军万马抢战独木桥,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区重点大学。可分配的时候又遇到了难题,不能留在市里,他当时很苦恼。我就劝他:“去县里也不错,我不是还在乡村吗?只要你好好干。”
   他听了,果然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某局的书记。但他做了大官对同学仍很平和,不像有的同学做了大官张牙舞爪的。有时会请几个发小一起吃饭,一起回忆小时候,真好。
   虽然都进了县城,但我有太多的不适应,尤其是人际关系,这时他也帮助了我:“领导嘛,你不能不理他,也不能全把他放在心上。像你们教学的,做出成绩最重要。荣誉嘛,功到自然成。你放心,是你的早晚会是你的。”
   他说的没错,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有的领导的认可。我最关心的职称问题也得到了国家的统一解决。我非常感谢他。尤其是我儿子结婚的时候,他没少帮忙,让独生子女的我感受到了手足情深。
   多年发小成亲人。其实有个这样的发小真好,总是出现在你需要的时候,一辈子回忆小时候!
  
   3、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其实赵春波这首歌流行的时候,我和小芳已经十几岁,此小芳非彼小芳,但经历一样传奇。
   如果说在乡村我有一个真正走进心里的朋友,小芳是唯一。她小我一岁,我们情同姐妹。她,也是出现在我文章里次数最多的人,是我童年的见证者和同行者,虽然考上学以后我们已天各一方,但是在乡村的深厚情谊一直维系了我们的一生。
   我们的经历有点相似。她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家中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还有她靠母亲撑起艰难生活。但她幸运的是有有责任担当的哥嫂,所以不至于高中时上不起,不至于大学后找不到工作,这是后话。我们是儿时无话不说的朋友,就算有一块糖也要分开吃的那一种。她虽然小我一岁,但我感觉她更像姐姐一样照顾我。我永远记得艰苦岁月里她分享给我的微甜与温暖。
   记得在一首诗里我写过她和我除夕夜在她家吃大骨头的故事,别说一般的孩子,就算是我也是做不到的,七十年代的大骨头简直是山珍海味。所以,这大骨头香甜了我的一生。
   长大后我们谈论最多的是理想,我想做老师,而她想走出去做一番事。我是因为家庭所限,而她或许是因为情感原因吧。记得她高中时有一个交往特别好的男生,可高考后那男生就没了消息,或许是他家里条件太好变心了吧,或许是因为他另有安排,而小芳前途未定吧。彼时,小芳毅然决定高三复习考取了省里的学校,再没与那同学联系过。我有时替她伤心,她却很释然:没事,这样挺好的,他的家庭也挺坎坷的,也许他需要一份稳定的生活。而我也会找到属于我的那个人。后来,小芳大学毕业后就在省里工作,我们联系就少了。再后来,听说她和一个军人组成了家庭,特别恩爱。我也就放心了,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而我不能忘记的是她陪我走过的最艰难的日子。那一年中考,我仅以三分之差与中师失之交臂,而那年的预考我可是全镇第一啊!或许是因为考学压力太大了,我得了神经衰弱,考试过程中因为没休息好又中暑了,流鼻血。她最先知道消息的,很平静地告诉我没考上,十分惋惜。我抱着她就哭,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抱着别人大哭,她就拍着我的肩膀,劝我来年和她一起再战。她那时刚高一。反正整个暑假都是她陪着我复习,如果没有她我真是没有那么大卷土重来的勇气。后来我终于考上了,她比我还高兴。
   可是再好的发小也会被时间分开,天各一方后我们的联系断断续续,但也没关系,我们都生活的很如意就可以了。就像现在我知道她在烟台那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和她的兵哥哥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而我也和我的同行老伴过着充实的日子。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儿时建立下的情谊,一直珍藏在心底。
  
   4、不敢过“38”线的男生
   从小到大,和很多男生同过桌,但唯独这个男生,让我事后想起觉得惭愧。
   印象中,整个小学三四五年级都和一个姓汪的男生同桌,我不知班主任啥意思,反正那时我是班长,主要负责班里的秩序,班级里很多能闹的男生都恨我入骨。唯独小汪,他从不乱闹,甚至多余的话都很少说,我其实那时很不喜欢和他一桌,他学习倒数,没法一起商量题。但老师排在一起了,我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就变着法的使唤他。
   轮到我擦黑板了,便命令他:去把黑板擦干净。
   轮到我打水了,也毫不客气:打一桶水到班级,快点。
   甚至值日了,也要他替。几乎所有我不愿意做的活他都做。可我还不满意,他小心翼翼地来问题,也免不了说一嘴:你咋这笨,没见过你这么笨的。然后没好气地给他讲完。仿佛我们俩是天生的对头。可每次他都是笑笑,什么也不说。
   我还是觉得他不如我意,偶尔他在桌子上占地方大了,就用铅笔尖扎他的胳膊,他就龇牙咧嘴的,也不敢反抗。甚至有一次,因为他又过来桌子上的38线,索性使劲拧了他胳膊一下,这下他喊了出来:“疼。”“就是让你长长记性。”可事后,他依然听话地帮我做这做那。那时年龄小,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可是班里的几个刺头可不这样对我,他们去班主任那告我黑状,还在放寒暑假那天的路上追着打我,几乎每年放假的那一天我都落荒而逃。而小汪同学从来没这样做过,有一次为了帮我,他还挨了打。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脾气那么好,总觉得他不报复我不正常,于是在同学们互相打分考核的时候,我故意离开班级,偷听见那几个刺头说尽了我的坏话,只有他说我学习好,愿意帮助同学,而且帮助老师管理秩序遭同学报复。也就是从那时起,老师制服了那几个同学。我心里对他十分感激。
   可惜七年级要去五里外的中心校读,不知为什么他就再也不念了。到了新的学校,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容忍我,我才知道原来的我是多么的不可理喻。可是那时我已经开始为考学努力了,就渐渐淡忘了那些事。
   直到二十五年后我调到了县城工作,一次买装修材料,意外的发现老板竟然是他,他一句“班长还认识我吗?”让我一下子想起过去的事,越发惭愧原来他很早不念书就来城里打工了,后来有了自己的石材门市,也做工程,就这样慢慢发展到了如此程度
   “你这不比考学的干得还好吗?”
   “哪里哪里,都是受苦受累的,没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记得小学你没少帮助我学习。”
   “我……帮你……学习?”我的脸红的发热。
   真没想到,人生会有如此方式相逢,真是又惊喜又愧怍。
   后来,我们偶尔联系,听说因为石材行不好,他又转手去种植有机苹果,有一天突然发给我一信息:老同学,帮我写一个有关有机苹果的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广告语……
   我一时惊讶的语塞……
  
   发小啊发小,那掩埋在岁月深处的珍珠,不论何时想起都熠熠生辉。
  

共 52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人生的漫漫旅程中,发小无疑是那一抹最温暖、最珍贵的色彩。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与几位发小之间的故事,带我们走进了那段充满童真与温情的岁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发小情谊的深厚与独特。领弟,一个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 “存在是个错误” 的女孩,却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聪慧在生活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她在各种劳动中表现出色,无论是捡煤、挖野菜还是其他农活,都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熟练与坚韧。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看到了一个女孩为了家庭默默付出的担当。尽管她因家庭原因早早辍学,但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她的人生轨迹虽然与作者不同,但都体现了各自对生活的追求和努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敬佩与同情。阿军,与作者既是亲戚又是朋友,两人在成长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从学生时代对学业的选择和坚持,到后来工作中的相互支持,阿军在作者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慷慨、平和以及对朋友的真诚,都让这份发小情谊显得更加珍贵。他们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成为了彼此心中最温馨的回忆,而长大后在困难时刻的相互扶持,更是证明了这份情谊的深厚与持久。小芳,作者心中如亲姐妹般的存在。她与作者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在艰苦的岁月中相互陪伴,分享着生活中的微甜与温暖。她陪伴作者度过中考失利的艰难时光,这份情谊成为了作者生命中无法忘怀的宝贵财富,即使天各一方,那份情谊也依然深深珍藏在心底。那个不敢过 “38 线” 的男生小汪,曾经是作者小学时的同桌。他在面对作者的各种 “使唤” 和 “欺负” 时,总是默默忍受,甚至还在关键时刻帮助作者。他的善良与宽容让作者在长大后深感惭愧,而多年后的重逢,更让作者对他刮目相看。他从一个早早辍学打工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番事业,这种转变不仅让作者惊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生活中的顽强与拼搏。他对作者的态度依然如旧,那份纯真的同学情丝毫未减。这些发小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作者的岁月长河中,无论何时想起,都熠熠生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轨迹,但共同的是那份真挚的情谊。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无邪、成长的酸甜苦辣以及发小情谊的珍贵无价。它提醒着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铭记。一篇情深的文字,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31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4-10-31 11:02:53
  发小,岁月长河中的璀璨珍宝。
回复1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24-10-31 15:17:20
  辛苦了社长。
回复1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24-10-31 15:20:06
  这按语写得太有水平了,敬佩。
2 楼        文友:童怀钰        2024-11-01 23:23:32
  发小,是一个闪光的词。念一声发小,道一声珍重,永世不忘。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11-04 07:40:21
  发小,是人生岁月里一笔财富,那份友情 是那么珍贵纯洁。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