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国家宝藏——云南省博物馆三宝(散文)

精品 【浪花】国家宝藏——云南省博物馆三宝(散文)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2.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7发表时间:2024-11-01 20:12:15
摘要:珍惜当下幸福,铭记历史教训,保护自然环境、传承中国文化。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贮贝器,就是现在的存钱罐,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品种。古滇国地处云南,钱币是用的印度洋所产的贝壳,说明当时云南和南亚是有着很频繁的交流的。所以,贮存贝壳就是存钱。贮贝器成鼓状,是因为古滇人相信鼓声能直达天庭,鼓是人神交流的工具,大概有希望神灵保佑钱币永存的意思。说到底,和我们信奉的财神保佑是一个意思。贮贝器的器型高低或有不同,但都是圆鼓体。器盖上的雕饰则多种多样,完整的述说了古滇人的生活场景或者心中愿景,也是我们区分、命名器物的依据。这件器物的器盖上是四头牛,高低错落有致,在中间最高的那头牛上,骑着一名鎏金的骑士,所以文物全称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贮贝器的盖和身还有卡扣,要旋转到一定角度就能够严丝合缝的扣上,不知道是不是有现代密码锁的功能。器盖虽然造型不一,大体都是中间高耸凸出,估计一是美观,二也是方便取握盖子。
   都说文物是历史的补充证据,这批文物恰恰说明了这点。古滇国只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被提到寥寥数句,后世并无提及,所以,古滇国是真实存在还是就一个笼统的称呼,古滇民是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不知道。但这批文物的出土,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证明了古滇国属于农耕文化。原因很简单,文物中虽然没有文字,但有着农耕的场景,还有大量的牛造型,说明了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农耕文化的统一特征。
   牛,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很重要的生产工具。中原地区宋朝禁止食牛肉,而少数民族地区更为尊崇神牛,把牛用作图腾的民族不在少数。我们在藏民家参观时,也看到藏民家门口都挂着牛头装饰,尊贵的哈达就挂在牛头上。有的民族还把牛头视为财物,家里的牛头越多,就表明这家越有钱。这批器物上的牛,很多呈奔跑状,大概率说明古滇民还会骑牛,牛不仅仅是生产工具,还是交通工具。
   虽然没有文字,但透过这一批贮贝器,古滇国正穿过历史的面纱向人们走来。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知道大理国,还是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是历史和文学大家,他巧妙地将历史融入故事之中,所以小说总是亦真亦假,读起来感觉像真的一样,只有理智告诉自己不可能。真实的大理国没有天龙寺的高僧,但确实信佛;没有段誉的丰神俊朗,却有着段和誉的勤政爱民。而天龙八部中的迦楼罗,也确实是大理的守护神。
   迦楼罗就是金翅鸟,也就是这件国宝的造型。这件国宝的材质是银鎏金,翅膀上镶有夜明珠,产自大理国,所以叫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和玉琮在杭州的地位一样,在大理也经常会看到金翅鸟造型的物品,可见它在大理的地位。金翅鸟发现于洱海边著名的崇圣寺三塔的塔顶,显然是古人有意为之,像供奉佛舍利一样将金翅鸟供奉于此。金翅鸟周边翅膀呈火焰状,似乎预示着他将走向火焰,走向光明。迦楼罗以毒龙为食,龙本来就是水神,而迦楼罗似乎是龙的考核者,如果哪条龙做得不好,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便吃下它,所以他也成了水神,成了风平浪静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保护神。最终,他因食用毒龙过多,自身也中毒了,自焚而死,应该就是文物造型中表达的意思。
   迦楼罗的故事是伟大的悲剧,颇有牺牲自己保护众生的色彩。事实上没有毒龙,也没有迦楼罗。但水患就是毒龙,水污染也是。没有迦楼罗,人们便变身迦楼罗,靠自己的力量治理大江大河。苍山洱海是大理的标志,也是大理最美的景致,但如果不注意保护,洱海就会变成黑海死海,遗毒于百姓。中国吃这样的亏太多了,所以中央及时发出口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换句话说,绿水青山也才是金山银山。我们熟知的太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太湖位于经济发达的苏浙,周边都是苏州无锡湖州这样的发达城市,当初就是因为只注重工业发展没有注意污染问题,太湖的水已经发黑,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和百姓生活。后来,国家关停了大批工业企业,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最重要的,几乎将太湖水重新净化了一遍,花了大量资金,基本就是这些城市这些年赚的钱。欠的债都要还,欠环境的债也要还。洱海又在重复同样的故事,现在正在花大力气治理。如果没有党中央的及时号召,不知道有多少母亲河母亲海还要经历同样的惨痛教训。
   随着国家的强盛,各项重大水利枢纽相继完工,新中国的水患基本已控制住了。但是,水污染又成为新的毒龙。这尊金翅鸟立在洱海边上,本意是保护,实际也是督促,是警醒,告诉我们警惕水污染这条毒龙。而没有金翅鸟矗立在旁的其他水系,同样心中不能忘了这件国宝,不能忘了水污染这条毒龙。
  
   ◎聂耳小提琴
   聂耳小提琴,就是聂耳使用的小提琴。聂耳英年早逝,是中华民族音乐界的重大损失。当然,正如王希孟留下了千里江山图,聂先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还留下了中华第一歌,已经不朽。聂耳从事音乐创造时间不长,这把小提琴陪伴他走过了他的整个音乐生涯。小提琴并不名贵,很普通,还是德国造的,但正是聂耳先生赋予了它灵魂,让它在那个中华民族的危难时代发出了历史的最强音,从而熠熠生辉的保存在了中国的博物馆里,成了国宝。
   聂耳的名字和国歌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国歌则和近代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近代多灾多难,中华民国于一九二七年才形式上结束了军阀混战的时代,开始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才仅仅四年,饱受沧桑的近代中国还没来得及喘息,日本人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此打响。积贫积弱的中国,哪是已经迈进帝国主义强国门槛的日本的对手,一败涂地,整个东北落入日本魔爪。三七年日本才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但在这中间几年,日本绝不是放任中国发展,而是处心积虑营造一个又一个事端,可以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始终没有停,只是没有赤裸裸公开而已。所以,近代史认定十四年抗战,是非常正确的。这时候,日本人热衷于用中国人治理中国人,积极扶持代言人,而不少对国家前途命运失望的中国人,成了日本人的走狗。远在日本的聂耳先生,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每个人,决不躺下,用生命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重整河山。历史就这样富有戏剧性,在中国的很多中国人看不到希望,投入日本的怀抱;而在日本,反而传出了坚持到底与日寇誓死抗争的声音。
   聂耳和田汉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歌曲,和他们深入一线的作风密不可分。他们在古北口长城,亲眼看到我们的士兵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城墙的缺口,宁死不退。于是,“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之语,就这样振聋发聩的响彻中国。他们没想到,十多年后的新中国,这首进行曲能成为国歌,他们更没想到,有专家认为歌曲不适应新时代,要修改。好在我们的领袖们真知灼见,认为这首歌曲是我们民族的抗战史诗,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怎么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建国就忘记了那些血肉横飞的日子?所以一字不易。就这样,这首产生于苦难的战歌,将永远警醒中华儿女,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将来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将誓死捍卫我们的幸福生活,正如我们先辈们曾经做过的那样。
   聂耳小提琴能保存在云南,也是天意。整个抗日战争,云南基本没受到战火影响,不是抗战的一线,但云南人民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巨大的。首先,从淞沪会战开始,滇军、川军等就没有囿于个人利益,而是着眼于民族大义,毅然走出自己的地盘,走向了抗战的第一线。更重要的,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大半江山沦丧,正是滇缅之间的联系,让盟国的支援源源不断的来到了中国。打个比方,当时的中国是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大部分血管都被病毒侵蚀,只有一根细血管艰难地维系着身体的运行,而云南就是这根血管,重不重要?为保住这根血管,无论是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中国人还有华侨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包括美国民间的飞虎队也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空中较量。所以,发出最强音的聂耳小提琴,留在云南博物馆,让人们回味那个烽火年代,那个中华民族浴血重生的时代,正合适。
  
   (原创首发)

共 31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通过介绍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和聂耳小提琴三件珍贵的文物,不仅让我们对古滇国、大理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先人们的智慧与情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如何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如何在逆境中自强不息。通过对这些文物背后故事的讲述,文章强调了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要时刻警惕新的挑战。特别是提到洱海治理的问题时,更是直接关联到了当下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议题,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外,文章还特别提到了聂耳先生及其小提琴的故事,这不仅是对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缅怀,也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次回顾与思考。通过这样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所展现出来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音乐作为精神力量在激励人心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作者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见多识广。一件件文物在作者的笔端成了历史的讲述者,现实的警醒者。一篇比一篇精彩!强力推荐共赏学习!感谢赐稿浪花,期待更多佳作!【浪花诗语编辑·贝拉迪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3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11-01 20:17:21
  拜读吴老师的文章,不仅是关于文物的一次次知识之旅,更是一节节深刻的文化与历史教育课。受教学习了!祝您创作愉快,精品不断!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