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土沃花自繁(随笔)
我做过六七本书的主编,其中做过志书的主编,做过演讲集的主编,也做过画册的主编,做文学作品集的主编还是第一次。
2014年7月19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团四届十次会议,在北京市房山国家地质公园四度培训中心举行,会议有四项议题,一是总结国土作协2014年上半年工作;二是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三是研究审议国土作协五届全委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四是研究审议五届主席团产生办法。
这次会上,还议定了一个四届九次主席团会议时大家曾经动议过的一件事,就是在召开五次代表会议前,出一本四届主席团成员的文学作品精选集。在讨论这个议题时,大家一致认为出版这个作品集很有必要,这既是对四届主席团成员文学创作成果的一个展示和检阅,同时也是对本作协全体会员的一个鼓励和鞭策。在大家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作协主席陈国栋便说:“老修,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吧,你把大家的作品收集上来,编辑一下”。主席团其他成员也立即附和说“完全可以,就由老修来做吧”。有的同志还说:“一定要快,争取在十月份召开五次代表会议前把书印出来,会上发给大家”。
我虽然非常赞成出这样一本书,但我却没有主持编辑这本书的任何思想准备。既然陈国栋主席这样说了,大家又齐声赞同,我觉得自己不能也无法推辞。多年的接触共事,我对陈国栋主席是有一些了解的,他要我来做此事,是基于对我的信任。于是,我便说:“既然主席说了,大家又这么支持,我就来做一下吧。但本人能力浅薄,未必能做得让大家满意”。陈国栋主席当即说:“没问题,你老修主编过多少本书了,编这本书对你来说是个小活”。
我计算了一下,那天是7月19日,到预计的10月下旬召开国土作协五次代表会议,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有些出版社出书的周期最低也要三个月。应该说时间比较紧迫,甚至有些刻不容缓。我是军人出身,22年军旅生涯,使我养成了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好的习惯。承担了,就像立下了军令状,必须如期完成,而且必经尽最大努力,把任务完成好。我当即想到,有几件事情必须在此次会议上提出来,由主席团来敲定,余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我当时想到的有这样几件事:
第一件事,确定收入选集作品的人员名单。作协主席团主席和副主席、名誉主席共有15人,是不是全部参加?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经主席团当场敲定了有14人参加,即主席陈国栋,名誉主席常江,副主席刘场正、郭友钊、陈廷一、陆德琮、胡红拴、杨沐、欧阳黔森、周伟苠、周志兴、毕岩波、李约汉、修成国等共14人参加,其中一名副主席不好联系便不参加了。后来又有一名副主席因未提供作品而没有参加进来,实际参加13人,
第二件事,确定文集所列的体裁。我当时列出了报告文学(含纪实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五种体裁,因影视内容较长,不便列入。大家一致同意,按照报学文学卷、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文学评论卷等五种体裁编辑,各编辑一卷,共五卷。
第三件事,是确定每人提供稿件的字数。大家商定,作品集字数总量在30万字左右,因此每个人提供的作品字数应该在2.5万字左右。
第四件事,确定提供稿件的截至时间,为2014年7月底。过期不提供,视为放弃。
第五件事,确定每人在提供稿件的同时,提供照片一张及不超过500字的文学创作简历一份。
由于我在会上把这些细节想得比较周到,讲的比较详细,在我回到大连后的一周内,主席团成员基本上都把自己应提供的作品、简介、照片,以电子邮件方式发给了我。只有副主席陆德琮没有发,因他改换了电话号码,我打手机发短信都联系不上,后来由作协秘书处联系到了。在各种资料基本具备的情况下,我对所有的作品进行了认真的编辑。我具体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为作品起了一个书名,叫做《沃土繁花》。起这样一个书名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点是因为我们是国土作协,立足于国土资源,因此,用“沃土”两个字比较好。“繁花”,是指文学之花,繁花盛开的意思。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否用这个书名,最后应由秘书处报作协主要领导来定。谁知后来他们就认可了这个书名。
二是对目录进行了分卷和确定。《沃土繁花》共分五卷,第一卷报告文学卷,收入了陈国栋的《为了共同使命》、刘扬正的《泥河突破》、陈廷一的《国殇》、李约汉的《江山如此多娇》、陆德琮《这里是无人区》;第二卷小说卷收入了欧阳黔森《有人醒我在梦中》、杨沐的《邦金梅朵》、毕岩波《天算》;第三卷散文卷收入了周伟苠《周末情绪》;第四卷诗歌卷收入了常江的《地质墓园诗抄》、胡红拴的《地球语汇》(组诗);第五卷文学评论卷收入了郭友钊的《见山阁评论》、修成国的《涵养出正声》。
三是对内文进行了设计。我设计的内文,是每一卷题目为一页,每一作者名字为一页,每一作者照片和作者简介为一页。这样,就坚得非常疏朗而大气。
四是起草了一个序言。关于序言要多讲几句,开始是设想由陈国栋主席请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给写个序言,因此,我起草时是按照中国作协主席的角度和口气写的。其中写了这样几层意思:一层是介绍国土资源作协几年来的创作形势,创作精神。二层是介绍国土资源作协的几位领军人物欧阳黔森、陈廷一、陈国栋等的创作成果。三层是出这样一本著作的意义及作用。后来,因种种原因,由铁凝作序的想法没有实现,便以秘书处的名义发了出来,发时对内容做了较多的调整改动。
我在7月31日那天,将所有稿件和材料,全部从网上分别发给了国土作协陈国栋主席和徐峙副秘书长,按时完成了我的任务。后来又由作协秘书处联系海洋出版社,开始操做出版印刷等一系列事宜。到10月中旬,国土资源作协五次代表会召开时,文学作品集《沃土繁花》已经印了出来,在会议期间送到各位代表手上。书的序言前页上,印有编委会名单,把我列为副主编,主编自然是应该由陈国栋主席担任。
应该说,这本《沃土繁花》文学作品集,还是很有质量的,这不是我对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作品的自我夸奖,而是实事求是的。因为这些年来,这些主席团成员们大都在积极努力地埋头写作,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写作领域,而且每年每个人都有新作品问世。从四届主席团开始,我提议国土资源作协主席团成员不能参加自己作协的各种作品评奖活动,把本作协的奖励让给会员,鼓励主席团成员去争取其他领域或国家层面的文学奖项。我的这个提议获得了主席团的同意,并就此做出了一个规定,这也给主席团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编辑这本书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觉得是有一定质量的,是不愧为一部精品之作的。
在《沃土繁花》这本书中,我提供的是文学评论,共有4篇。一篇是《一曲天地良心的赞歌——评陈廷一长篇报告文学〈天地良心——万里在安徽〉》;一篇是《对“灵魂”毁灭的观照——评赵延庆长篇小说〈爆炸性消息〉》;一篇是《语言的魅力和效用——评艾芩、侈咄长篇小说〈哦嘘,哦嘘〉》;还有一篇是《深沉而幽婉的田园牧歌——评琴韵长篇小说〈新域〉》。4篇共近2.5万字。这4篇评论,均是我在作者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其中有两篇之前分别被大连市文学月刊《海燕》2013年2月号和国土作协会刊《大地文学》刊用。有两篇收入我2013年由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沃野新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