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一扇门后的思念(散文)

精品 【晓荷·奖】一扇门后的思念(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8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3发表时间:2024-11-03 15:03:28
摘要:推开这扇门,看着荒凉的小院,我内心五味杂陈。有熟悉的温暖,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落与悲凉。离开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望向小院,每一扇房门都变得苍白,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荡感涌上心头。我缓缓地关上了大门,头也不回地走出胡同口……

农历十月一日“寒衣节”又称“十月一”“祭祖节”同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三大“鬼节”,是人们祭祀逝去亲人的节日。
   姥姥是2015年寒衣节当天去世。母亲常常念叨姥姥是有福之人,她不会缺钱花,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能记住她的祭日。按我们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上周年坟,比较重视一周年,三周年,十周年。十周年又有“十年九上”之说,意思就是十年头九整年。也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家中有一位老人去世,按十年九上,如果两位老人去世,就可以按十整年上了。但大家还是习惯十年九上。
   在姥姥这个大期数,母亲提前做好了准备,为姥姥在扎彩店,扎了一套“四合院”、一套“实木家具”、一张“席梦思大床”、两套衣服、鞋子、帽子、被褥。母亲讲,上个期数刚给姥姥姥爷扎了液晶大电视,让他们先看着吧!
   我们来到姥姥的胡同口,曾经熟悉的感觉顿然而生,仿佛不是来给老人家上坟,倒像是来看望他们。舅舅和舅妈们已在家等待,因手里提着烧纸,我们还是越过舅舅家,而是直接来到姥姥的老院子。
   我轻轻推开这扇门,看着荒凉的小院,内心五味杂陈。有熟悉的温暖,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落与悲凉。父亲与舅舅们研究着已送来的扎彩,而我悄悄地来到姥姥曾经的卧室门口向里望去,布局竟没有任何改变,只是桌子放置了一些闲置的杂物,床上则摆满了被褥,用一张粗布床单盖着。看着那张熟悉的桌子,我仿佛又看到了上面摆满了碗筷,暖瓶,一瓶酱油,一桶醋,一袋豆奶粉以及姥姥各式各样的药瓶。我把熟悉的场景与脑海的思念融合在一起。此时,我看到姥姥驼着背,扎着花围裙,收拾着碗筷。她时不时抬抬身子,缓一缓酸痛的腰椎,扭头看向我,露出那张因癌变而残缺的半张脸,一直笑着,笑着……
   我看到木床下头,那个高大蓝色的壁橱,姥姥费力地挤进床与壁橱的夹缝,在昏黄的灯光里,颤颤巍巍地打开壁橱的门,拿出一包饼干,半袋口酥,几个月饼对我说。
   “冬阳,来,拿去吃,这是恁姨给我带来的,我自个儿也吃不完。”
   做完这一切,姥姥重新坐回床上,伸手在床边的桌子上抓起一把药片,颤巍巍地放到嘴里,端起一碗温开水,费力地灌下去。随后躺在床上,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哪怕很轻还是被我听得清清楚楚。
   我想去帮她盖好被子,左脚还没踏进屋子,床上已是一摞被床单盖住的被褥。我退了出来,走出幻境,来到北屋。北屋的布局依旧和姥姥姥爷生前一模一样,大舅会在过年时偶尔回来住上几日,其他时候大多闲置着。
   拉绳上散乱垂着的毛巾,条桌上几副碗筷,沙发上皱巴巴的小垫子,八仙桌上一个洋瓷盆子,椅子上一个旧面盆,一个灰黑色的烧水壶,放在屋子中间已经熄灭的煤球炉上。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姥姥刚刚用完,临时摆放在那里一般。我看到姥姥弓着背,步履蹒跚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手里不是拿着一把勺子,就是拿着一个炊帚,又或是一个用了多年的铝制薄炒锅。炒锅底部是不平整的凸起,那是因为常年在煤球炉上做饭,被煤球炉上的碳渣咯成的坑洼。
   看着墙上贴的纸画,以及一些挂件,都还在原来的位置上。我在猜想是大舅不爱收拾,还是他想给我们留一份念想?来到姥姥的饭屋(配有大灶头的屋子),已是锅去灶空。与大锅灶相连的大火炕也已废弃,上面堆满了一袋袋干玉米芯,因大锅灶的拆除,它们也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就是在这块区域,每年的腊月二十九,姥姥都会炸制很多炸货,藕合、带鱼、地瓜合、面丸子、绿豆丸子、金针菜等。
   姥姥这个习惯持续到去世前的一两年。我问她这么大年龄了干嘛要炸这么多?舅舅们都已分家自己都会炸,姥姥只是笑着说。
   “他们都忙啊!我一个老妈子在家也没事儿干,就多炸一点,给他们分一分。”
   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姥姥如此辛苦,学厨师后每年都去给姥姥帮忙。因炸得东西太多,有一次竟然把炕上的被褥引燃了,一天忙下来,我一个年轻人都累得腰酸背疼。后来自己开了店便没了时间,但每年初三去看,整个北屋桌上大盆,小盆,大锅,小锅里面依旧装满了炸制的年货。看着这一堆炸货,我看到姥姥伛偻着身子,在锅台前忙忙碌碌。
   院子还是那个院子,房子还是那排房子,故事却不再是那个故事。我看着院子里的老枣树,因院子无人居住而缺乏管理,通红的枣子都坏在了树上。要是搁在以前,这些枣都不够姥姥为孩子们打年糕用。
   随着来为姥姥上坟的亲戚越来越多,院子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大家这次都是为姥爷姥姥而来,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来看望他们,现在是来祭拜他们。我站在院子里,听着亲戚们对着一大堆扎彩议论纷纷,对刚来的亲戚打着招呼,嘘寒问暖。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大年初三。
   我心里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假象,伴随着祭祀的时间到了,亲戚们把所有的祭祀用品,搬到了三轮车上。大姨嘱咐舅妈拿上姥姥生前最爱吃的粉面苹果,我用成色最好的香蕉换下了三根有些许黑斑的香蕉,拿上了姥爷爱喝的酒,爱吃的韭菜饺子,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墓地走去。
   院子再次空了下来,肃静了下来,悲凉了下来,沉默了下来,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风依旧吹着坏掉的枣子,不时地从树上坠落,啪嗒!一声声摔在地上。受惊的老鼠和野猫又开始在每个屋子的杂物上追逐,表哥家怀孕的小白狗,慢慢悠悠地在大门口游荡。我要感谢它们,是它们为我守住这个院子,是它们让院子还保留一丝生机。
   我骑着电三轮,拉着一车祭祀用品,为防止被风刮落,扭头望去。后面还有两大车并且都装得满满的。我很羡慕姥姥姥爷,他们辛辛苦苦养大了自己的六个儿女,又辛辛苦苦养大了一大帮孙男娣女,或许这浩浩荡荡的祭拜队伍,以及这几大车祭祀用品,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炮响,那是邻村人也和我们一样在祭拜逝去的亲人。寒衣节的空气里被灌满了烧纸的味道,平时刺鼻的烧纸味,在此时却变得有些香甜,因为它们替代人们寄托哀思,因为它们可以缓解生者对逝者的怀念,因为它们可以让生者的内心得到一丝慰藉。
   站在老人的墓碑前,看着亲人们在为两位老人排列着扎彩豪宅,以及摆放着家具和一摞又一摞的烧纸。随后表哥围着这些祭祀用品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圈,说是为防止给姥姥姥爷烧过去的东西被别人抢走。如果他们在天之灵能看到孩子们的良苦用心该有多高兴,一大家人除了有个别确实因工作原因无法脱身的,基本都到了。他们虽然已经走了近十年,但儿孙们依旧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依旧为了他们聚在一起,跟生前又有什么区别?
   随着鞭炮齐鸣,祭祀用品在风婆婆的帮助下,疯狂地燃烧,火舌肆意飞舞,发出呜呜的响声令人生惧。我跪在麦田里,向着姥爷姥姥磕了三个头,心里念叨着让他们在那边要舍得花钱,别像生前那般处处算计,辛苦活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看护了一辈子孩子。
   现在儿孙们都成家立业了,再也不用他们牵挂,他们却去了另一个世界。好在有祭祀这种传统,让我们以这种形式告慰他们在天之灵,同时也能缓解思念之痛。
   饭桌里,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恍若回到了姥姥姥爷在世的时候。男人桌上,舅舅们,姨夫和我父亲都在向姥爷敬着酒。女人桌上,舅妈们,大姨和我母亲都在帮着姥姥端过一盘盘色香味浓的菜肴,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笑,笑声钻出屋子,在院子里回荡。
   离开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望向小院,每一扇房门都变得苍白,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荡感涌上心头。我缓缓地关上了大门,头也不回地走出胡同口……
  

共 29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寒衣节作者对姥姥的回忆与祭祀展开。文章开篇介绍了当地为老人上坟的风俗以及母亲为姥姥准备扎彩所体现的用心。随后通过对姥姥院子和房屋的细致描绘,展现往昔生活的熟悉场景和温馨记忆,如姥姥在卧室拿食物、在饭屋炸年货等细节,尽显姥姥的勤劳慈爱,而如今院子的荒凉与过去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时光的变迁。祭祀时,一行人带着丰富的祭祀用品前往墓地,院子再度归于空寂。作者羡慕姥姥姥爷养育众多儿女孙辈所换来的浩浩荡荡的祭拜队伍。在墓前,亲人们精心布置祭祀,作者磕头表达思念。祭祀结束,一家人围坐饭桌,其乐融融,仿佛回到姥姥姥爷在世时。然而最后作者离开时,对充满回忆却又空荡的小院满怀不舍。整篇文章深情款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姥姥的深切怀念,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以及生死相隔的无奈与哀伤。同时,文章也凸显了祭祀传统在寄托哀思、凝聚亲情方面的重要意义,让爱与思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得以延续和表达,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亲情的深沉与永恒。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01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03 15:05:1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03 18:54:27
  感谢小雨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03 15:06:45
  文章以寒衣节为背景,回忆姥姥的过往,展现院子今昔对比。祭祀时,队伍浩荡,墓前精心布置,祭祀后家人围桌仿若往昔。作者对小院不舍,深情描绘出对姥姥的怀念,凸显祭祀在寄托哀思、凝聚亲情方面的意义,令人动容。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03 18:55:07
  再谢小雨老师留墨添香鼓励。
3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11-03 16:04:51
  一扇门,是一个家,蕴藏着亲情的温暖;一扇门里,有一家人在一起快乐场景,和生死相融。一篇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佳作。大赞。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03 18:56:32
  感谢十月老师抬爱读拙与精评鼓励,献花一束,祝您佳作连连,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11-03 16:43:44
  每到祭奠亲人的日子总是充满了伤感,在老师的文章不难看出,老师是个孝顺懂事的人。懂得孝道也懂得感恩,总觉得以后这样的仪式感和对亲人的思念,会在下一代人们心中淡化或者消失。一如既往喜欢冬阳老师的文章,拜读学习敬茶。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03 19:00:49
  感谢范老师抬爱读拙与精品高赞,献花一束,祝您每天乐呵呵。现在的亲情关系的确不如以前浓郁,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孝道却越来越淡,以前很多人都是文盲,却都懂得百善孝为先,不知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04 10:47:44
  文中对寒衣节祭祀习俗的介绍自然融入,为后文的深情叙述做了铺垫。母亲精心准备扎彩的细节,满满都是对姥姥的爱与牵挂。而作者对姥姥生前生活场景的回忆更是催泪,那些熟悉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思念之情真挚且浓烈,读来令人动容,是一篇很打动人的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04 20:24:34
  感谢汪老师留墨添香,敬茶问好。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04 11:05:17
  为老师的佳作点赞!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04 20:25:04
  感谢纪老师留墨添香,敬茶问好
7 楼        文友:萧垦        2024-11-05 14:16:29
  那些朴素温暖的往事随着姥姥逝去一同走远,可那些人间最真的亲情却永难忘记!一扇门无论是关闭还是敞开,关于门里留下的思念却缕缕不绝。
回复7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07 07:15:40
  感谢萧垦老师留墨添香,敬茶三杯遥祝冬安。
8 楼        文友:何叶        2024-11-16 08:09:50
  恭喜东阳老师又一精品!感谢支持,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回复8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16 17:50:47
  谢社长鼓励,敬茶
9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6 10:31:3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9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11-16 17:51:05
  谢小雨老师鼓励,敬茶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