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说说寒衣节(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说说寒衣节(随笔)


作者:安子川 举人,409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5发表时间:2024-11-04 09:51:51
摘要:原创首发

说说寒衣节
   一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当秋风渐起,寒意渐浓之时,寒衣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便悄然而至,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缅怀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亲人们。
   一直以来,我对寒衣节的印象便是上坟烧纸钱和那些五彩斑斓的纸糊棉衣棉鞋。于我而言,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仪式。每到这一天,无论多忙,我都要想尽办法回到老家,来到亲人们的墓前。那片寂静的墓地,在寒衣节这一天仿佛有了特殊的温度,因为它是亲人们灵魂安息之所,也是我们倾诉思念的地方。当我无法回去的时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看着纸钱纸衣在火焰中化为灰烬,随风飘散,心中的思念也如同那青烟一般,弥漫开来。我知道,这是一种古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仿佛能将自己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有衣可穿,有钱可用。
   然而,对于这个节日的起源和深层含义,我却长期处于懵懂状态。就像很多传统习俗一样,我们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今年农历十月初一,我回到老家,和几个亲戚一起上坟,让我有了更多了解寒衣节的契机。在与亲戚们的交谈和整个祭祀过程中,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知识逐渐在我眼前展开画卷,让我看到了寒衣节背后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按照风俗,去世的亲人未满三年,属于新坟,晚辈要身穿孝服上坟祭祀。三年过后,就不用再穿孝服。岳父是前年去世的,为此,我们做儿女女婿的都身穿孝服,端着水果、馍酒以及香蜡纸钱纸衣纸鞋等祭品前去上坟。
   按照以往的惯例,点火之前,要先给坟头压几张纸,然后再举行祭祀活动。可这次人多,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的一位堂妹在给坟上压纸时就说:“给坟上压纸来几家就要压几张纸,表明你来了,去世的亲人会记住的,这是讲究。”此话一出,立刻引起我们几个人的不同观点。有的说:“没有这规定吧!”有的说:“就是,都一起来的,不在乎家家都要压。”还有的则看看周围的坟头,确实有压少的,也有压多的。一时不知对错,只好模棱两可地说:“我觉得只要达到祭拜的目的,两种说法无所谓对错。”
   我听着他们的观点,也赞同后一种说法。而且在我多年的上坟祭祀中,也确实没听说过坟头压纸还有这么多讲究。但细细一想,也真的觉得无所谓正确。只要达到目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关于寒衣节的起源极其深刻含义了。
   二
   寒衣节的起源,在我们当地有多种说法,每一种都像是一条时空隧道,带领我们穿越古老的岁月。一种说法是,寒衣节起源于周朝。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农历十月初一正是农作物收获并收藏入库的时候,人们在这个时候祭祀祖先,感恩祖先的庇佑,同时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还有一种说法与孟姜女的传说有关。相传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当她历经艰辛来到长城脚下时,丈夫范杞良早已累死,被埋在长城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在长城边哭了三天三夜,长城为之崩塌。她从废墟中找到丈夫的尸骨,用自己亲手缝制的寒衣为丈夫包裹,让他在黄泉之下能够抵御寒冷。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人们,于是民间便兴起了在农历十月初一为亲人送寒衣的习俗。这个传说赋予了寒衣节浓厚的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是一种爱的延续。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不会遭受寒冷之苦,就像孟姜女对范杞良的关怀一样,即使生死相隔,爱依然能跨越阴阳两界。
   慢慢地,寒衣节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和民俗信仰。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它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密切相关。农历十月初一,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此时天气寒冷,阳气渐弱,阴气渐盛。人们认为,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也会感受到寒冷,所以要为他们送去寒衣。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朴素认知,他们相信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在寒衣节的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民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思想。
   在烧纸钱纸衣纸鞋这些传统习俗方面,也有着诸多讲究。首先,在准备这些祭祀用品时,就有一定的规范。纸钱的数量要适中,过多或过少都被认为是不合适的。纸衣纸鞋的制作也十分讲究。过去,人们都是亲手用彩色纸裁剪糊制,每一款衣服都饱含着深情。衣服的款式通常是传统的中式棉衣棉裤,鞋子也是那种厚实的棉鞋,象征着温暖和舒适。在颜色的选择上,虽然五彩斑斓,但也有一些偏好,比如红色代表喜庆,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快乐;蓝色和黑色则象征着庄重和安宁。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蕴含着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烧纸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都在中午十二点以前。这是农村的风俗。后来,尤其是城里,由于工作繁忙加之路途遥远的因素,烧纸钱纸衣纸鞋一般都在晚饭后找个近找个十字路口祭拜。而且,在点火之前,要先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在圆圈内烧纸。这个圆圈代表着一种界限,是我们与亲人之间传递情感的特殊空间。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其他孤魂野鬼来抢夺纸钱和寒衣,保证亲人能够顺利收到我们的祭品。在烧纸的时候,还要口中念念有词,向亲人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他们的祝福。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发自肺腑,是我们与亲人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
   寒衣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寒衣节通过祭祀逝去的亲人这一方式,将孝道从对在世父母的孝顺延伸到对祖先的敬重和缅怀。这种对祖先的孝道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家族传承和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寒衣节这一天,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为亲人送去温暖和思念,这种共同的行为让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在文化上更加团结。
   寒衣节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从祭祀用品的制作到烧纸的习俗,每一个环节都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观念和审美情趣。这些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和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变迁。通过寒衣节,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民间手工艺、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影子,它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寒衣节这一传统节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人离开了农村,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远离了祖坟和故乡。这使得一些传统的寒衣节祭祀习俗难以完整地延续下去。即使每到寒衣节这天晚上,各大城市的各大住宅小区的十字路口都有人在烧纸祭拜,但由于环境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烧纸钱纸衣等行为会受到了一定的约束。而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一些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他们对寒衣节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和意义。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寒衣节这一传统节日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寒衣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讲座、开展主题活动、讲述家族故事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寒衣节的起源、含义和习俗。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要让他们明白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其次,我们可以对寒衣节的习俗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考虑设置一些专门的祭祀场所,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规范的祭祀环境。去年春节回宝鸡,就见这个城市在大年三十晚上的各个十字路口,就摆放着供人们专门烧纸钱的大铁缸。如果能将这种做法推广到清明节和寒衣节,也是一大创新和改良。
   寒衣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文化的瑰宝。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它如同一团温暖的火焰,燃烧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让我们在传承和保护寒衣节这一传统节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让这一古老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永远传承下去,延续着那份跨越时空的亲情与爱。
  
   二0二四年十月四日

共 32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作者围绕寒衣节展开,从个人对寒衣节的印象、祭祀经历,到寒衣节的起源、内涵、民俗讲究,再到面临的挑战和传承保护的方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使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无论是描述在墓前祭祀还是讲述孟姜女的传说,情感都能自然流露,让读者产生共鸣。 此外,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从自己对寒衣节的印象和祭祀经历入手,引入对寒衣节的深入探讨;中间分别阐述起源、民俗讲究、文化价值、面临挑战等内容,层次分明;结尾总结寒衣节的重要意义,并呼吁传承和保护,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连贯。同时,在论述不同内容时,过渡较为自然。如从对祭祀中坟头压纸不同观点的讨论,自然地引出对寒衣节起源的思考;从寒衣节民俗讲究到其面临的挑战,通过“然而”一词实现了内容的自然衔接。第三,作者对寒衣节的起源介绍了多种说法,包括与周朝祭祀祖先相关和孟姜女传说相关的内容,增加了节日的历史厚重感。对民俗讲究的描述,如祭祀用品的规范、烧纸时间和方式等,从民俗学角度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涉及到与阴阳学说的关联,让读者看到寒衣节背后深刻的文化底蕴。第四,在语言运用上,语言平实、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寒衣节相关内容,无论是描述祭祀场景还是阐述文化内涵,都能让读者轻松理解。推荐欣赏。【编辑:纳兰睿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纳兰睿王        2024-11-04 09:52:51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