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缘】山区的风景(小说)
一
秋末冬初,太行山区的风景早已褪去了绿色,变成了灰褐色的一片。每到这个时节,太行山区的人们就会觉得山区的风景很单调,那些灰褐色的气氛中带有凄凉的味道。
“下乡专业户”老赵就是死在这单调的风景里。
“下乡专业户”老赵死于突发性的心肌梗塞,死的时间正好是秋末冬初工作队撤点的那天早上。
以往,老赵起得很早,起来总是先去外面转悠一圈后,同室的其他队员才起床。可那天日头已经很亮了,老赵还在沉睡。同室的工作队员小白睁开眼后发现老赵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感到很诧异,后来,他又发现老赵的脸色十分灰暗,就像秋末冬初太行山区的风景。老赵躺着始终没吭声,小白过去推了一下老赵,老赵仍然麻木地摆动了一下身躯后又不动了。小白慌了,赶紧喊来龙沟村的于部。村干部摸了摸鼻孔已经没气儿了,摸了摸胸口还热乎乎的。于是,龙沟村的干部马上派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拉上老赵进了县医院。医生拿着听诊器很认真地检查了一会儿,又剥开老赵的眼睛看了一下说:“已经没呼吸了,准备后事吧!”
老赵是县林业局的干部。三十年前他从省农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太行山区扎根落户。
他说;“那里的风景好看。”
同学们摇摇头。
老赵在这个县工作了三十年就下十五年乡,人们问他:“你为甚这么喜欢下乡?”
他笑了笑:“我喜欢看山区的风景。”
人们也摇摇头。“太行山区的风景有球甚看头,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不过是想领点下乡补助罢了。”老赵听了,凄然一笑:“我就喜欢那些没棱没角的石头。”他喜欢太行山区的一草一木,喜欢太行山区勤劳朴实的山民,这是他在多年下乡中感受到的。他觉得,只有把自己融入太行山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真正寻找到他的乐趣,才能找到他的用武之地。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踏上太行山的时候,就从心底发过很多感慨。太行山确实太伟大了,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伸展开那宽厚的胸怀在迎接着每个人的到来。那时,他仿佛觉得自己像一个幼小的生命,躺在了母亲的怀抱里使劲地吸吮着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太行山养育了他,他离不开太行山,多少年来,那种刚踏上太行山时的感觉一直在激励着他,鼓舞着他。
如今,老赵死了。老赵死的那天,太行山区已经降了霜,山上的石头和那些灰褐色的枯草、房屋、树木都穿上了白色的衣服,这银装素裹的景致,好像在为老赵致哀,又好像在为这位在太行山上工作了三十年的老赵送行。
太行山的一草一木留恋老赵。
老赵是太行山的亲人。
老赵死时,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为此,老赵的老婆抱着老赵的死尸痛哭了好几天。
二
这几天,老赵家那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不时地有人出出进进,有局里的同事,也有老赵下乡呆过的十五个村里的村民和村干部。花圈、挽幛、点心、水果、摇钱树、聚宝盒、纸人纸马,这些东西把老赵家里里外外都放满了。
这是老赵一生中最辉煌最壮观的场面了。老赵活着的时候,由于老赵经常不在,那二十平方米的小屋从来没有热闹过,即使老赵从乡下回来也引不起街坊邻居的注意。老赵穿着打扮和农民一样,有时候头上还拧一块毛巾儿。老赵的装束从不讲究,有一次地区下乡办的和县下乡办的去工作对点检查工作,当时老赵正和村民聊大天,下乡办的看了半天也没有认出哪个是工作对点的人,还是老赵认出了县下乡办的一位同志才叫了一声。地区下乡办的见这位说话的就是工作队员,他也吃惊了,怎么像一位老农民?你瞧老赵那装束和神态,头上拧一块毛巾,干瘪的脸皮让山风吹得黑皴皴的,一点也没有机关干部大学生的风度和气质。这件事过后在县里传了开来,人们都把这件事当做笑话来谈论。
老赵的老婆在县第二小学当音乐教师。老赵的老婆年轻时很天真,走着站着总爱哼哼一支小曲儿。可自从嫁给老赵后这许多年里,她那天真的性格没有了,人们说:是老赵的性格感染了她。老赵老婆也承认,她说:这是爱的结果。老赵只有一个男孩,在县城读高中,平日里,这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只有老赵老婆和孩子。孩子大了,有些不便,老赵老婆提出让老赵申请换房,老赵又是嘻嘻一笑:这二十平方米还不够你们娘儿俩住?其实,老赵很明白自己的地位,就是提了也是白提。
老赵家里一贫如洗。这是这几天来帮忙的人发现的。家里除了吃饭的一张小桌,再有的就是一对小红木箱。人们奇怪,老赵夫妇二人挣工资,挣下的钱都哪里去了?其实,老赵的工资不算太高,参加工作三十年了,基本工资才一千来块,至今还是一个小小的干事。林业局的人都知道老赵的为人,老赵也深知自己的德性。刚参加工作那年,他抱着一腔热血来林业局报到,结果局长给他分配的工作是干总务,他很伤心。他是学林业的,咋会管人们吃喝拉撒呢?他不死心,熬了几个昼夜拿出一份全县的构想计划。当他把这份计划送给局长时,谁知局长看也不看随手扔在一边说:“你还毛嫩哩,一个娃娃家千万别因为有点文化就骄傲了,还是安心干你的总务吧。”他从局长室出来后,心情就再也没有开朗过。因此,他产生了想下乡的念头。也正巧赶上县上抽人,他主动报了名。在他报了名的那几天,他看到局里有许多人在讥笑他,人们不明白这个小伙子为甚与众不同?人们一听下乡都往后躲,他却往前蹭?
打那以后,他就成了“下乡专业户”。下的乡多了,他越来越看不惯机关的生活。他一看到那些官贝们盛气凌人的神态,一看到那些小干事们为了一点名和利不惜一切手段拼命争取,他就觉得那些人活着很可怜,可怜得甚至失去了人的尊严。他感到还是自己活着充实,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在大自然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这才是真正的做人。所以,他从来不为了升工资、评模范、提职去争去要。因此,老赵农大毕业三十年,又是本科生,他的技术职称才是个助理。
老赵下了十五年乡,一直是工作组组员,连个副组长也没有熬到。老赵在机关经常被人们遗忘,但在工作组里人们都抢着要老赵。这也在于老赵的人缘好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看中了老赵的技术。老赵在哪个村就会给哪个村带来福利。老赵在县里有“下乡专业户”的绰号,在乡下的村民们还送给了他一个更神的绰号“树神”。老赵得了这个绰号心安理得,对前一个绰号却有点反感。“树神”,老赵确实很神,凡经他手修剪过栽种过的树苗,都生长得很旺盛,结的果都很稠密。于是,村里的人们感激老赵,给工作组做了锦旗、牌匾。结果,每年都让工作组的组长带回原单位做了升迁的凭证,而老赵回到机关却是两手空空。
老赵的老婆不愧是个小学音乐教师,她哭老赵的嗓音很好听,就像太行山区那凄楚的“开花调”。路人经过老赵的门前,总要略站一下听一听老赵老婆的哭声。这哭声不仅吸引了路人,而且把县长也吸引到她这个二十平方米的小屋。
那天,县长坐着小车正准备去县化肥厂处理污染问题,当县长的小车开到老赵家那条街上时,突然从一个贴有白纸的街门里传出女高音的声音。
“我那个可怜的老赵哇,你一辈子勤勤恳恳,给人们办过多少好事哇!”
“老赵哇,你好狠心呀,我嫁给你二十多年就守了十来年空房呀!”
“老赵哇,你工作了三十年就下了十五年乡谁可怜过你呀!”
……
听到这里,县长让司机停下了车,问秘书:“这个老赵是谁?”
秘书说:“就是咱县有名的下乡专业户赵世敬。”
“赵世敬?”县长稍微一皱眉,“我想起来了,是不是林业局的那个赵世敬?”
秘书点点头。
“那我得下去看看他。他年纪还不大咋会死了呢?”
县长是新上任不久的县长,他来了刚刚半年多,便在下乡时听人们说起过林业局的赵世敬在乡下如何如何,本来打算找个机会去拜访他一下,可一回县上工作忙开就全忘了。
县长走进那个小房子里,看了一下满地飞扬的纸灰,于是也问帮忙的人要了一张纸放在火盆里烧了。
秘书拉了一下老赵老婆:“县长看你来了。”
这时,老赵老婆才惊恐地抬起头,一看,果真是县长,老赵老婆又放声大哭起来。老赵老婆哭得恓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县长也感染得动了情。
县长揉揉眼睛,走过去把老赵老婆扶起来。他看见老赵老婆怀里抱着老赵的遗像,于是,他把遗像拿过来,认真地端祥着镜框里这位面目慈祥的中年人。
不简单呐!这位相貌平平的中年人,下了十五年乡走了十五个村,为村里留下了摇钱树。在全县的农村名声响亮,连几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工作组有个老赵叔叔。老赵,你为全县早日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县长默默地数念着,他又看了一下老赵这间二十平方米的屋子,想着这么有功绩的科技人员咋还住着这么小个房子?
“老赵什么时候去世的?”县长问。
“前天早上。”
“死在家里么?”
“不,死在龙沟下乡的点上。”
“现在呢?”
“家里太小,停放在医院太平间。”
“后事咋安排?”
“原来打算土葬,后来因为买不下棺材,又没地方埋,现在决定火葬。”
“这很好嘛,县委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县里前几天不是发出一个有关殡葬改革的布告嘛,老赵革命的一生是光辉的,死后也不能把这个英名抹掉。”县长又寻视了一下屋里问:“有没有林业局的同志在此?”
靠墙角站起来一位和老赵年龄相仿的男人,说,“县长有什么指示?”
“回去告诉你们梁局长,让他好好准备一下,为老赵开个追悼会,到时候我和县委李书记都来参加。”说完,转身又告诉秘书:“你去通知机关行政科,今年盖的那栋宿舍楼给老赵留一套,就算是我申请的住房。”县长安排好了一切,又对老赵的遗像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上车去了。
三
书记县长要参加老赵的追悼会,这个突如其来的指示,把个林业局梁局长吓得傻了眼。老赵,一个在局里不起眼的小人物,书记县长居然要给他开追悼会,好大的面子哟!
这时候,梁局长感到自己的前心后背一个劲地往里钻风,吹得他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好一个赵世敬,人已经死了,县长还答应给他家属分房子。县长这么重视赵世敬,我这个当局长的为甚就一直重视不起来呢?其实,赵世敬在乡下的名声他是知道的,在太行山区,他这个林业局长的名声,远远比不上赵世敬的名声。所以,这几年,他有点嫉妒赵世敬。嫉妒归嫉妒,转念一想:你赵世敬名声再大,也在我的手下工作,你做出的成绩,还不是林业局的成绩吗?到时上报材料只提林业局不提你赵世敬,你就是徒有虚名,又能怎么样?
那时候,梁局长确实也红了一阵子,县上的头头们多次在全县大会上表扬过梁局长。老赵当时听了,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去理会他。就这,梁局长还怕老赵有一天翻了脸怎么办?所以,他一直寻思着要找老赵的不是,给老赵一个下马威,让老赵背上个污点,永远也不敢与他作对。
有一次过中秋节,老赵下过乡的一个村里给老赵送来一筐苹果,正巧老赵不在,农民们只好把苹果留在办公室里。梁局长知道后,马上抓住不放,在一次大会上狠狠地批评了老赵收受贿赂,并让老赵写出检查,如果再犯就要给党纪政纪处分!
事情过后,老赵仍然是笑了笑,检查也没有去写,倒是那筐苹果给每个科室送了一份,连局长那儿也送去几个。为此,梁局长气得几乎骂了老赵的娘。老赵仍然不恼不怒,他觉得老乡们给自己吃几个苹果是自己用辛苦换来的,总比他们那些不劳而获的吃得安稳。想归想,可老赵的心里也警觉起来,也意识到局长在嫉妒他。所以,为了此事,他特意骑车把十几个村都跑遍了,告诉人们不要再给他帮倒忙。
现在呢?却让局长去准备老赵的追悼会,他就是心里不大情愿,但出于无奈,也只好办了。如果办好,说不定还能得到书记县长的夸奖。想到这里,局长的心里倒觉得踏实了许多。
追悼会是在火化场的灵堂里召开的。
开追悼会那天,天空阴暗无边,那低垂的云层仿佛要压在人们的头上。山风顺着太行山的河谷呼啸而来,将灵堂外面的花圈、纸人纸马吹得哗哗直响。
有许多花和纸片被风吹上了天空,不一会儿,空中又飘下了许多碎纸片一样的雪花。有人看看这天说:“老赵真是个大好人,你看连天地都感动了。”
火化场外,已经有二十几辆大小车辆停放在那片空旷的停车场上。
这些大小车辆的到来,是因为今天的追悼会不比寻常,追悼的是一位很一般的政府干事,而来参加会的都是县里五大班子的要员。不看僧面看佛面,凡是坐小车来的人都是冲领导来的。
灵堂的周围布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圈,老赵的遗像嵌在了花圈的中间。
人们静静地等候着。老赵老婆和儿子在哀乐的伴奏下放声痛哭。
过了一阵,有人宣布,追悼会开始。人们默哀了三分钟后,就由县长致悼词。
县长很悲痛地把准备好的悼词拿出来,刚要开口念,忽地,从灵堂外拥进一伙穿着棉大衣,身上洒满雪花的人。这伙人一进门就冲着书记县长喊:“等等,等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