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 爱心】那年那片苹果地(散文)
现在看到一片片苹果地,看到那如少女般脸庞粉红嫩嫩的苹果,我不由得浮想联翩,回忆的闸门如潮水般涌了出来,几十年前和父母栽植苹果树情景,好像就在眼前,那一幕幕镜头,仿佛像过电影一样。
父母在我家分的三亩责任田里,栽上了摇钱树。
农人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把肚子填饱,把衣服穿暖和就行。栽苹果树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记得那年我十七八岁,中学刚毕业,那年冬季父亲母亲和我,按照苹果技术人员的要求,间隔行距三米、株距二米五,用线拉好尺寸,在用白灰打好线,再用镢头和掀掏一个四方的深坑,在坑内埋上玉米秸秆,作为肥料使用,等到了春季再栽树。
那年正月十五刚过,人们在鞭炮声中还没有清醒过来,年味还没有彻底退去,勤劳惯了的农人,就进入田地,收拾准备栽苹果树。农人抱着极大的希望,用100%的努力,去打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为了生活完美无缺,拼上命也会完成。
树苗是国家垫资发放的,无代价送给农户,栽一亩树还补助一百元。何乐而不为呢?
我和父亲用架子车拉上水,母亲在栽上的树周围刨个圆圈,防止跑水。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把树栽上了,村上干部组织检查,都夸父亲细法(认真)栽的树株距、行距端,符合要求,镇上又给我父亲奖励了一百元,还组织人参观。
春天大地绿意盎然,阳光明媚,青青的草地上一朵朵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竞相开放,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群群燕子从南方归来,寻窝筑巢。不远处,三爸赶着牛犁地,五爷用镢头挖着那坚硬的地头,三嫂和五婶提着笼,在地里挖着野菜,大地上一片春的繁忙景象。
父亲三天两头向地里跑,看看树芽子出来了没有,看看有没有谁把树拔走了——那时的社会风气不正,常常有人晚上偷拔新栽的树苗。由于第一次栽苹果树,父亲根本不懂,就是村上派的技术员隔三岔五地来指导一下。
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父亲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会简单的剪树了。第三年,苹果树上有零星的花了,有些花还很多,父亲叫上我,拿上前次在街道古会上买的苹果树梯子,上去摘苹果树花,然后停十多天又是疏花,最后又是疏果。
一看那么多头绪,我就对父亲说:“这苹果树还那么麻烦,种一料麦一收,多整再(轻省)。”父亲望望我说道:“人常言:‘钱到黄柏树下,不苦不得来。’不下苦功,哪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就是吃黑老鸦㞎下的,也要你接端接正。”
突然想到,我五六岁那年,过年时,不知父亲从那里拿来了两个苹果,给佛跟前贡了一个,给先人案板上供了一个。不大一会儿,我向母亲嚷嚷着要吃苹果,母亲说再等一会儿。我喉咙像一只手伸出来一样,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在门外偷吃。等母亲发现时,我已吃了个精光,母亲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顿。奶奶站出来说:“大年三十日晚别骂娃,吃了就吃了。”剩下的那个苹果,父亲用刀子杀成牙牙,一人一小牙,我吓得跑出去耍去了。所以,苹果在我印象里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影响,那甜脆的美味,久久在我心田里回荡。
不知不觉地秋天到了,秋天的阳光那样的温柔,那样的惹人喜爱,田野充满着丰收的喜悦,金色的谷子、大豆,那如暖瓶似的玉米棒诱人眼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讨人喜欢时刻。我的苹果也丰收了,一个个挂在枝头,真像金元宝似的,路过的行人,无不夸赞,就连鸟儿也赶来了,站在枝头,喳喳地叫着,欣赏这丰收的果实。
这苹果种类多,那时最流行的苹果是:国光、乔纳金、红星、黄元帅、秦冠。我记得在我们这儿,最吃香的是黄元帅和秦冠,往往苹果熟透了,那香味就扑鼻而来,村子周围都散发着苹果的味道。
根据技术人员的指导,每片地里除栽植一个品种外,还要零零星星栽些其他品种,按技术人员说法,作为授粉树,这样才能结下好的苹果。
两年一晃过去了,第三年那是挂果的头一年。由于父亲精心作物,我队上只有我家苹果挂果了。父亲看到卸下的苹果,忙让我给舅家拿些,舅家没有栽树。那年苹果,除给亲戚朋友送外,还卖了三四百元,父亲还留了一袋子过春节吃。
母亲高兴得不得了,那年给我和弟妹一人做了一身新衣服,用剩余的钱,欢欢乐乐过了一个好年。
母亲看苹果能卖钱了,也爱到地里去了,除草、打药、疏花、疏果到后来的套袋。
以后我结婚了,母亲手把手交我媳妇,没有几年,我媳妇也成了务苹果的高手。
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我媳妇让两位老人少干点活,不让他们去地里,她一人打理着三亩多苹果树,那时我在一家乡镇企业跑推销,根本不在家里,全凭她一人干。记得有一年,苹果价好,叫人帮忙也没有人,无奈媳妇一人在地里卸苹果上套的袋子,天下着毛毛细雨,媳妇干了三天,袋子卸完了,她因淋雨和劳累过度也病倒了,一直挂了三四天吊瓶。那年苹果丰收了,价格也好,三亩多树,卖了近一万元,父母和我媳妇,从来都没有见这么多钱,高兴坏了。
用父亲的话说:“有付出就有回报,干什么都要出力,不要干指头沾盐(不顶啥)。”
说实话,那片苹果地,也把力出了,给我家带来了财运,也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又盖起了一座一层半的大房,我媳妇也熬成老伴,我也有了存款,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如今,苹果树老了,树也死了三分之一,有些树虽没有死,但树枝却三三两两的死了。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地挖了,细细掐指一算,这树都三十年了。呀!三十年呀?!
苹果树,人称“摇钱树”,这摇钱树到底能摇多少钱,从父亲手到我手里,也没有细算过。反正有它,我家的生活是蒸蒸日上,一年比一年强。以后我又另栽了二亩,那片地也刚二亩,也是我分的最大的地块,我尝到苹果树的甜头,用这片替换那三亩老树。
那年那片三亩苹果树,给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使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原创首发)
作者老师的父辈,和作者老师这一代人都在用100%的努力,在田地里劳作,在社会上打拼。勤劳、努力才能把日子过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