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秧草(散文)

精品 【晓荷·奖】秧草(散文)


作者:水中天 布衣,44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7发表时间:2024-11-06 10:42:36
摘要:草类枯荣交替,岁岁年年,而人类却无法做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跟许多人一样,我有时也常把自己比作无名小草,可通过对秧草的接触和追寻,发现高抬自己了,不禁汗颜不已。

【晓荷·奖】秧草(散文) 几天前刷抖音时,正好看到有个操着本地口音的人指着一簇青草,问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认识,并介绍道,这就叫秧草,并说出了它的作用。而这种草正是我所熟知的,让我倍感亲切,也让我浮想联翩。不料近日梦中时常徜徉在青青绿草或秧田之间,时光依然还停留在那个不谙世事的孩提时期,与小伙伴们砍着秧草,捞鱼摸虾,嘻笑声洒满田间地头。
   我很奇怪为何接连有如此雷同的梦,仔细想想,这些均与秧草有关。
   家乡盛产水稻。那个年代,都是手工劳作。插秧前需到秧底把秧苗拔出,捆成许多小把备用。所谓秧底,就是培育秧苗的水田,而捆扎秧苗所用的材料就是秧草。
   每到春天,山村草木萌发,到处生机盎然。有一种生长在路边或低洼处的草,上部尖尖,中部薄而细长,约半指宽,下部较厚,扁平而紧凑,大都一簇簇的,似乎一个根上生出许多苗来,水稻分孽一般,且总是傲然高出许多草半截。因极富韧性,当地人常用它来捆扎秧苗,故称秧草。
   那时候,家家户户孩子众多,而贫困是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少时,我们做不来重活和农活,只能勉强干些放牛、拾柴之类的杂活。赶集时我们曾看到有卖秧草的,两毛钱一把儿,而且不乏买者,便觉好奇,这草也能卖?听大人说,附近有好几个村稻田虽多,但山地极少,秧草自然也少,每年都需要买。而我们山村的沟沟坎坎上总能见到秧草的身影,为了挣些零花钱和学杂费,几个小伙伴便相约也砍秧草卖。
   初夏,草木茂盛,正是砍秧草的好时节。之所以叫砍秧草而不是割秧草,是因为它每株根部大多成丛,用一般的刀难以割动,用柴刀砍却很利索。刚砍下来的秧草根部大约一拃长呈灰白色,其余虽都是绿色,但叶片颜色的深浅却不尽相同。秧草并非像其它草一样遍地都是,而且符合半米高要求的并不多,故而我们总是一边砍一边还得到处寻找,有时还到了邻村。有一次,我和毛子、大国不知不觉间便到了邻村。看到有几个跟我们年龄相近的孩子在放牛,毛子就问他们哪里有秧草,他们不予理睬,毛子便拿柴刀挥舞了几下,想吓唬他们。谁知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其中一人拿起弹弓就射向毛子,不料一粒石子却偏向大国眉心,顿时鲜血直冒,他们还不依不饶,吓得我们落荒而逃。回来的路上,途径一片瓜地,趁看瓜人没注意,毛子顺手抱了一个花皮大西瓜,我们藏在小树林里分吃了,感觉那瓜特别好吃。那种偷来的甜蜜,竟让我回味无穷。有时想起那个偷字,联想到时下的一些社会现象,便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不禁哑然失笑。
   砍回来的秧草需在阳光下晾晒两三天,晒干后分成等量小把儿用一根根秧草把它们分别拦腰扎起,捆扎位置距根部大约一尺,上部再辫成辫儿,未端用自身的草尖儿绾起成个小结了事。晒干后的秧草上部呈青灰色,下部呈淡黄色。为了防止受潮发霉,我们通常将它们挂在内墙高处。到了插秧季节,我们逢集便相约到小街上叫买,一个季节下来,也能挣个块儿八毛的,很有成就感。因为在那个年代,这些钱基本够交学杂费了,如果卖的秧草多,还可以给家里挣来几毛油盐钱。那时的钱金贵,几分钱就能起大作用,如火柴、铅笔、作业本等都是论分卖。我至今还记得当年上一年级时的学杂费就是八毛,既使不多,但仍有不少同学拖欠很久。
   秧草最常用的时段就是插秧那几天。秧田灌水泡好、操平后,便连夜到秧底拔秧苗,以便第二天插秧。大人们取下嗮干的秧草,用刀将上部辫子截去,将剩余尺余长的主干润湿后绑在秧马右侧,捆扎秧苗时随取随用。秧底一般选择水源可靠、肥力较大的良田,地块大小都是根据栽种面积反复核算的,整秧底、播撒稻种和用水管护等各个环节都是非常精细的活,通常由经验丰富之人来做,弄不好就会误了农事。到了拔秧苗的时候,秧底也一直保持着十公分深的水,为的是保证秧苗在栽种前不脱水,提高成活率。拔秧苗也是个辛苦活,不是短时间弯腰站着就能完成的,需要坐下来,平心静气的来完成。因为秧底有水,土质稀软,人们便骑在秧马上。之所以叫秧马,不是像通常的椅子那样侧着坐下的,而是骑着。秧马上部跟一般的椅子一样,只是四条腿下部多了一块前部上翘的整块木板,人们骑在上面不但不会下沉,还可以根据拔苗的速度随意向前滑动,舒适且不显得过于劳累。秧马是大人们的劳动工具,但到了下雪天,却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雪橇。可惜不经摔,很多孩子因此挨了不少打,毕竟在那个困苦的年月,做一两把秧马也并非易事。
   因为年少,大人们起初不让我们下田拔秧苗,担心我们糟蹋了它们,但他们会给我们讲解拔秧苗、捆秧苗甚至插秧相关的知识。我会很仔细地看他们劳作,尤其是观察如何使用秧草。
   拔秩苗富有技术含量。拔起的秧苗要用秧草扎成一把一把的,一手正好握住的样子,叫秧把。在捆扎前,要尽量把秧苗根须上的泥巴摆洗干净,边拔边洗。同时,要把秧苗理整齐,切忌根部长短不一,扎秧把时要扎得大小适中,栽秧人才感到顺手,否则会影响插秧的速度和质量。而捆扎秧把有着扎得又紧又好解、而且扎起来又简单的方法。首先左手握秧,右手用秧草围住秧把,左手食指压住秧草头,秧草在秧把上缠绕一圈,并且将左手的大拇指也一并缠住,等秧草再次缠到大拇指处时,将秧草压进草圈,大拇指一勾秧草就进圈了。然后扯住露出的秧草头一拉,秧把子就扎好了。栽秧时只需拉一下秧草梢,秧把就散开了,非常实用。真是实践出真知啊。把秧把挑到田埂后,把它们均匀地扔到准备栽秧的水田里,当地人叫打秧把。这也是考验秧把捆扎质量的时候,那些捆得松散的,秧草就会在半空或落水时脱落,秧苗散落一片,漂在水面。
   大人们夜间拔秧草时,我们小孩子也来凑热闹。最喜欢举着用麻杆做成的火把抓黄鳝或泥鳅。水田里黄鳝也多,夜间不爱动,火把一照就清晰可见,一抓一个准。大概十一二岁时,我也开始了夜间拔秧苗、插秧收稻,从此体会了稼穑之难,深知农人之苦。
   稍大些,我们不再卖秧草了,每年砍一些自用。除了用于捆扎秧草,有时也用来绑扎黄瓜、豆角之类的藤蔓,也有人拿来绑粽子,甚至搓绳子,秧草似乎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后来,我从山村走进了城市,许多年没干过农活了,但我却从未将自己看成是城里人,依然热恋着自己的生养之地,对那些看不起三农之徒更是耻与为伍。
   这几天,我总在想,秧草到底是什么草呢?有没有学名呢?可惜我没有实物照片,无以为证。我查了相关资料,有的说是马莲草,可资料显示,马莲草虽然也可捆扎秧苗、捆绑粽子,但却开有蓝紫色的花朵,叶片更与我印象中的秧草大相径庭。在我的印象中,这种草并不开花。我也咨询过从事水土保持的同事,他提供了许多照片让我辨认,可我都感到似是而非,纠结不已,甚至梦中还在查询。
   前天,我回老家时,特意到处转了转,想拍一张秧草的照片。可秋意正浓,青草早已枯黄,草丛中零星的白絮在风中摇曳、飘散,真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小河依然在静静地流淌,当年的层层稻田都变成了林地或茶园,杂草丛生,难觅当年秧草的踪影。走在草丛中,感觉自己与衰草浑然一体,恰似一棵会移动的草。我不甘心,想呼唤少时伙伴问询,可茫然四顾,山村一片沉寂,鲜见人影,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已不复存在。我反复在少时砍秧草的地方仔细寻找,终于找到了几簇,凌乱且枯黄,而且它们顶端分明结着类似狗尾巴草般的籽,有的已经散落。这是我以前没见过的,也是始料未及的,我不敢确信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秧草。反思再三,倒是我没有留意它们衰败的样子,只留下了它们青青勃发的景象了。我拍了几张照片回去后让同事辨认,他说是薹草或针茅,我又下载了手机拍摄花草识别软件辨认,相似度最高的就是针茅。但从针茅的资料中,我感觉也不完全确切,不过,在许多针茅的照片中,恰有一幅却与之相近,让我惊喜且释然,那就姑且算针茅的一种吧。资料还显示,针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不仅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为其他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机会,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为一些动物提供栖息和食物来源,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没想到秧草还有如此大的作用,我真是孤陋寡闻了。
   草类枯荣交替,岁岁年年,而人类却无法做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跟许多人一样,我有时也常把自己比作无名小草,可通过对秧草的接触和追寻,发现高抬自己了,不禁汗颜不已。
  
   (2024年11月6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33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秧草为线索,串起了一段段充满烟火气与乡土情的往昔岁月,带领我们走进了那个手工劳作的农耕时代,同时也在对秧草的追寻与探究中,引发了关于生命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文章开篇,由抖音上偶然看到的关于秧草的介绍,引出了作者一连串与秧草相关的回忆,以及接连出现的关于秧草的梦境,瞬间将读者带入到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氛围之中。回溯家乡盛产水稻的年代,作者详细描绘了秧草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它那独特的外形,生长在路边或低洼处,极富韧性,成为了当地捆扎秧苗的首选材料。这看似平凡的草,在那个贫困的时代,却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年少时,因家庭贫困,孩子们为了挣取零花钱和学杂费,相约去砍秧草卖。作者生动地描述了砍秧草的过程,从初夏时节的忙碌寻找,到用柴刀砍取,再到晾晒、捆扎的细致步骤,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孩子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身影。其间还穿插了与邻村孩子发生冲突以及偷瓜的小插曲,这些充满童趣的故事,既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顽皮,又凸显了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与物资的匮乏。随着农事的推进,作者进一步讲述了秧草在插秧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从秧田的准备、秧马的使用,到拔秧苗、捆秧把的具体操作方法,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详尽入微。秧草不仅是捆扎秧苗的工具,更是保证农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劳作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农耕生活的那份精细与不易。稍大些后,秧草在生活中的用途更加广泛,除了用于农事,还可绑扎黄瓜、豆角等藤蔓,甚至用来绑粽子、搓绳子,它俨然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进一步体现了其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作者从山村走进城市后,虽多年未干农活,但对生养之地的热恋从未减退。对秧草的记忆却在岁月流转中变得模糊起来,引发了作者对秧草学名的探寻。通过回老家寻找、向同事咨询、利用手机软件辨认等一系列举动,最终姑且认定秧草可能是针茅的一种。这一探寻过程,不仅是对秧草身份的确认,更是作者对过去农耕生活的一种珍视与追溯。而在得知针茅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后,作者不禁反思,将自己比作无名小草都显得有些 “高抬” 自己了。这种对草类枯荣交替与人类生命有限的对比思考,使文章在回忆往昔的基础上,上升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思索层面,让读者在感受乡村生活韵味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关于人生的启示。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叙事、丰富的细节描写,以及对秧草这一平凡事物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农耕生活画卷,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情怀与深刻的人生感悟。感谢作者的首发分享,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6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06 10:43:21
  这篇文章以秧草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农耕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叙事详实,细节丰富,既有童趣故事,又有对农事的专业描述,且能从秧草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和深度的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1-06 10:56:00
  的确,虽蜗居城市,但对家乡的有些事、有些人依然难以忘怀。小小的秧草,估计现在很多人并不认识,但在当年,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何时,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它总是默默存在着,发挥着它众多的作用,这也是一种精神。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06 10:43:50
  作者围绕秧草展开叙述,回忆满满。从砍秧草卖钱到秧草在农事及生活中的多样用途,再到对其学名的探寻,内容丰富且有条理。文字质朴,情感真挚,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韵味和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值得一读。
3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1-06 10:49:30
  非常感谢汪老师神速编发拙作!老师编按精准、精彩,为老师的敬业精神点赞,感谢老师的辛勤编辑!敬茶!
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06 11:02:15
  欣赏老师美文!写得太美妙了,秧草的故事细腻详尽,通过秧草展示了手工劳作的艰辛以及那个时代的气息。把人与秧草相比,又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真是一篇好文章!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4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1-06 11:22:40
  谢谢老师鼓励!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11-06 16:08:50
  文章以那个秧草为题,叙述的是满满的回忆,温馨的画面,充满童趣。文章叙述描写细腻,情节丰富,且能从秧草中启发对人生的思考,佳作。
回复5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1-06 22:39:48
  多谢老师鼓励!问好!
6 楼        文友:何叶        2024-11-06 20:52:28
  恭喜精品!实力就是实力!给赞!
何叶
回复6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1-06 22:40:56
  多谢社长支持,祝开心快乐!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07 10:00:4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7 楼        文友:水中天        2024-11-07 10:20:19
  谢谢小雨老师鼓励!多向你学习、请教,祝你早日发大财,娶个美娇娘!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