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齐鲁情未了——泰山之行(散文)
在我的户口籍贯这一栏上,清晰的标注着山东掖县(现在莱州)。当我第一次踏上齐鲁大地时,心中的亲切和归属感油然而生。
一、仰望泰山
泰山——天下谁人不识君?五岳之首,东眺黄海,西襟黄河,南瞩孔孟故里,北依泉城济南,以地拔通天之势镇守着中华大地。
出了泰安市的泰山火车站,我们开启了泰山之行。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一个造型美观的落地牌,上面写着“中华泰山·国泰民安”,这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蕴含着“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平安吉祥的美好寓意。
在牌子的后面,抬眼就仰望到了远处群山耸立、威仪浑厚的泰山山脉,它立拔于天地之间,翠微苍苍,山石岩岩,连绵起伏的峰峦伸向浩渺的天际。它安如磐石,有父亲般的巍峨坚韧,有母亲似的豁达包容。一刹那,我恍若是多年在外漂泊的游子,听到了故乡的呼唤,恨不得马上走向它,投入它的怀抱,感受它的豪迈温情。心中却忽然涌起了近乡情更怯的情愫,身未行,泪先奔。是泰山的独特魅力使然,还是我血管里流淌着的血液唤醒了我的情感?我确定,都有。
我的爷爷曾跨越山海关到哈尔滨安身立命,是闯关东一代,我就自称为闯三代。哈尔滨与泰山虽相隔千里,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中“稳如泰山”、泰山压顶”、“有眼不识泰山”,早已成为贯穿古今的传统文化符号,根植在我们的心里。
我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与同伴一起入住酒店,休息整顿,储备体力,准备第二天登山。
二、徒步登中天门
清晨,我们从红门入口,经游客中心检票,一路的爬坡,到达一天门,这才算开始进山了。
时逢秋日,天空澄净,林中光影斑驳,翠鸟声声,古树参天,岱石磊叠。随着登山杖的韵律,渐沉的步履,泰山的神奇峻秀、宫碑石刻如史书画卷般一步步展开,一幕幕呈现……
“孔子登临处”古藤掩映,“登高必自”的石碑立于石坊东侧,启迪后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驻足万仙楼,觉神仙历历,仿佛正汇聚一堂,讲经说法。清幽古雅的斗母宫立于泰山中轴线上,红墙黛瓦,雕梁画栋,布局巧妙,有记载曰“斗母宫乃泰山盘路第一精舍”,是泰山多元化信仰中的唯一佛寺。苍劲有力的清朝石刻“䖝二”,迷惑了多少文人雅士?文学泰斗郭沫若翩然一笑揭迷底,竞是“风月无边”的拆字游戏,其中隐含的是清代大才子刘廷桂用幽默的奇思来妙赞泰山的蔚然深秀。
我不禁也笑了,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穿越时空,走在了即按即停的时光机里。
行至斗母宫的北边,有一处山道盘亘而上,两旁古柏遮天蔽日,人如同在洞中行走,名为“柏洞”。柏洞的北端两侧有四棵千年槐树,被称之为“四槐树”,相传是唐朝开国名将程咬金所植,枝干虬曲苍劲,树皮纹理交错,宛如岁月的皱纹在诉说千年的风霜雨雪。其中一棵历经狂风暴雨侵蚀,轰然倒下,横卧于此,树骨铮铮,仍不失沧桑威武,虽死犹生,依稀像是那镖骑大将军横朔立马于盘道之上。泰山上的古树众多,这些古老的守护者,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轮回、历史的变迁,与古拙凝重的岱石一样,闪烁着智慧和力量的光芒,与泰山融为一体,构成了泰山独具特色的天然景象,蔚为大观。
我拿出手机导航了一下,看看离即定目标——中天门还有多远。才发现爬山时导航是没有用的,它只计算直线距离,忽略了高度差。泰山的坡度平均约为45度,导航显示2000多米的距离,估算一下,至少得是3000米以上的路程。日常平地行走七八公里也不在话下,现在徒步登行几百米就让人气喘。
我的时光机从北齐时期的佛经摩崖石刻,转换到了公元725年,唐玄宗骑马到泰山登封,此处山势高峻陡拔,马不能上而折回,故得名回马岭。从这里又爬了一会,就到达了中天门。中天门是两柱式石坊,古朴庄重,卓然屹立,任凭岁月蹉跎,阅尽世间沧桑。翘望南天门高悬天际,回眸群黛岭逶迤秀丽,近观楼馆簇拥,庙宇相接,缆车凌空。到这里海拔847米,泰山的登顶之路正好过半。
“喵喵”,一只黄白相间的大脸橘猫不知何时站在了路边的山石上,对着过往的游客大声喵喵,还跳下来亲昵的蹭着游客的裤脚,看样子是饥肠辘辘了。我从背包里拿出了几块小酥肉,用手撕开了,放在了山石上,叫了声“咪咪”,小家伙心领神会的跑了过来,津津有味的埋头吃了起来。看着它软萌萌的吃相,我觉得身上也轻松了很多。不一会它吃饱了,就在山石上摆起了pose——“贵妃卧”,过往的游客被泰山猫的“雍容”仪态所吸引,纷纷宠溺的给它拍照、有的还趁机撸几把,吉祥可爱的小生灵为厚重的泰山平添了动人的情趣和温暖。
三、索道上南天门
在中天门休息时,我们商量了一下,是继续徒步,还是改乘索道?徒步到南天门,在路上能够深度体验泰山的精华景点和人文,但来泰山之前的几天,我们一直在旅途的行进中,所以在体力上更具挑战性。索道舒适快捷,比身在山间的视野更加开阔,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选择了索道,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很快就上坐了缆车,缆车四面通明,轻快的滑出轨道。悬空的刹那间,仿佛一下子被甩入了泰山雄浑磅礴的怀抱,顿觉心胸开阔,极目鲁天舒。车身飘移,群峰涌动,如齐鲁大地的脉络激昂起伏,深壑幽谷中的树丛,被浓烈的秋意层林尽染,陡峭的十八盘像蜈蚣一样盘伏在山间,山脚下的岱湖,似大自然赐于泰山的一只明眸,灵动如诗,光影如梦。祖国山河如此壮观绮丽,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一句“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瞬间涌入胸间。
泰山自古被称为是帝王之山,自秦皇汉武共有十三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祭祀,以示皇权永固,统治地位长存,是百姓崇拜和信仰的神山,奠定了泰山“五岳独尊”的神圣地位。岁月长河,时光流转,新中国的泰山焕发着勃勃生机,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岳立东方。它的每一棵古树,每一座庙宇,每一块碑石都有着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又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精神图腾。它有着浑然天成的雄奇秀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人文史诗。
我的驰思遐想远不及缆车的速度,真的还意犹未尽呢,南天门就到了。心中暗想,下山还做索道。
四、泰山之巅
南天门在历史和神话故事中被赋予了太多的神秘与奇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从南天门进入天庭,大闹玉帝的凌霄宝殿。而今,我站在现实版的南天门前,它斗拱飞檐,红墙与黄色琉璃瓦交相辉映,古朴精致,气度非凡。左擎飞龙岩、右持翔凤岭,九天之上,山门自成。秋风送爽,想起大诗人李白曾在此豪情万丈“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天上人间,亦真亦幻。
穿过南天门就到天街了。天街上熙熙攘攘,东侧古香古色的商铺星罗棋布。特色美食煎饼卷大葱、炸鸡排、山东大馒头等如百花齐放,争相诱人。“南天门宾馆”门前的烤地瓜吸引了我的眼球,闯三代的基因跳跃着、蛊惑着我走向前去,之后就是我手持大地瓜,边吃边在天街上漫步,眼睛越过西侧悬崖边上的石护栏,栏外风景独好,可一览众山小,惬意的心中居然闪出了四个字“夫复何求”。
一路上行,两旁的奇石峭壁层见叠出,“五岳独尊”、“雄峙天东”、“山高望远”等碑石林立,有楷书的整齐划一、行书的行云流水,草书的飞扬飘逸。邓颖超、徐向前,郭沫若等众多名人也都在此留下珍贵的墨宝,让人仿佛走进了天庭的书法艺术长廊,名人录殿堂,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璀璨夺目。泰山集天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身,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称誉,实至名归!
终于登上了泰山主峰玉皇顶,也叫天柱峰,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名,气势雄伟,堀地而起。由三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掌管,也就是脍炙人口的“老天爷”。玉皇殿前的极顶石,上面刻有泰山极顶”和“1545米”。殿旁还有“古登封台”的碑刻,是历代皇帝封禅重地。站在这里向远眺望,天空湛蓝,云朵像一群身穿白色霓裳的仙子,轻盈的漂浮在空中,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披上了朦胧的纱衣,峰顶若隐若现,如瑶台仙镜落入凡尘,令人心荡神迷。
五、泰山脊梁
在泰山之巅有块著名的巨石,名为拱北石。它是泰山的象征之一,可因修建被围了起来,我怀着好奇与不甘,找到一处围栏的缝隙目睹了它的真容。它形状奇特,气宇轩昂,如利剑斜刺苍穹,虽无龙光,却含宝气,我被它的气势所震慑,深感此举值得。猛一转身,差点与后面的人撞上。
他面目黝黑,身体前倾,一副扁担挂在肩头,前后都是半米见方的水泥板,我心头一震,是“挑山工”,心怀歉意,慌忙让路。在小学学过冯骥才的《挑山工》,文中那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挑山工至今记忆犹新。可遇见时,想想泰山高峻险拔的地形,还是深感震撼。
现代化的高度发展,挑山工为什么还这么辛苦?现实中挑山工是一种古老的职业,可以换取稳定的报酬,缓解就业压力。挑山工的职业精神作为泰山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了下来,也是泰山一道独具的风景。他们为泰山的发展辛苦的付出和坚韧的支撑,被称为泰山的脊梁。
这时,我眼前浮现起上山时看到的苍松翠柏环绕的泰山烈士英雄纪念碑,那是为纪念在泰安解放斗争中牺牲的英烈们,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烈士是时代的英雄,是泰山的脊梁,是民族的脊梁,烈士英魂与泰山长在,守护着中华大地,国泰民安。
从见到泰山那一刻起,一直到此文的落笔,我的心情一直是兴奋着的。我在想下一次再见泰山时,我就从中天门开始徒步登山到南天门,感受十八盘的险峻,在山上住一宿,观看日出的壮丽。中华的泰山,博大精深,岂是一次就能领略的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