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又见大盈江(散文)

精品 【宁静】又见大盈江(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4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9发表时间:2024-11-08 10:00:09
摘要:大盈江隐入墨色中,回归沉静。滇西边关静好,山寨乡村安宁。

【宁静】又见大盈江(散文)
   汽车驶出腾瑞高速盈江收费口,行不多远便驶上盈江大道,拐过一个弯道,我又看见了大盈江,湛清碧绿,像一条绸带轻舞在平原坝子上。大盈江,我又来了。
   今年六月,缤纷绚烂的夏日里,我第一来到这个位于云南德宏州的盈江县,初识大盈江,并以拙笔写下一篇散文《大盈江畔》。五个月后,十月底我再度踏上这个边疆小镇,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迎面扑来。熟悉的不单是大盈江的蜿蜒舒畅,还有青山依旧巍峨,竹树依然葱绿,路边木棉树红花正艳。而陌生的是岸边曾经青绿的稻田,如今只余金黄色的秸秆,二茬的稻子才将将吐露翠绿,河中沙洲上的芦苇摇曳着白色苇花,在阳光下泛着耀目的光亮,与山峦之上大朵大朵的白云遥相呼应,似乎在无声地提醒我,盈江的秋天来了。
   说是秋天,在我看来与夏天一样,速干裤、短袖T恤、遮阳帽,背上双肩包,便在大盈江两岸寻寻觅觅,欣赏景色,听闻故事。盈江县在古时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早在秦代就是“蜀身毒道”的主要出口之一,成为内地通往缅甸等国的重要商道,这比起西北的“丝绸之路”还要早几百年。历史凝聚起文化,文化散落在村寨,尽管滇西的古迹不如内地繁多,但山水之间总能寻觅到古老的故事。
   此时,夕照笼着青山、碧水、翠竹、农田和村舍,我走进了位于盈江县勐弄乡的龙门古寨——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寨。勐弄旧称“万仞关”,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成为威震边疆的云南八大关之一,当地军民居守在“八关九隘”中,只为“天佑大明”,守候一方热土的平安。时光荏苒,岁月拂去边寨烽火,只留下逶迤群山下的清幽和湖畔小溪间祥和的日子。
   湖叫淡湖,不是很大,却静幽得很。远山倒影湖中,凤尾竹张扬着巨大的叶子,幽绿地像一团汁液泻入水中,不知谁家的三五只鸭子闲游水面,轻盈地游过岸边石块堆起的“玛尼堆”。湖边有石桥一座连起两岸人家,青瓦白墙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红花绿草散落屋前院后,桥下湖水流过石坝,溪流涓涓穿寨而过。我被这桃源般的意境所感染,猜想着武侠小说中的隐世秘境莫不就是这里?更是猜不透这座石桥为什么叫做“咸桥”?“淡湖”配“咸桥”不会只为对仗工整吧?
   在寨子里随意地行走,看不到寨子里的人,只看见院子里的鸡鸭鹅,树上悬垂的青绿色木瓜,还有竹篱笆后面几垄红土上绿绿的菜苗。村寨里很难找到古迹,眼下的民居都是近年来统一修建改造的,屋檐翘角上立着的大鸟说明了一切。这个大鸟叫做犀鸟,与傣族屋檐上孔雀的含义完全不同,孔雀是傣族的民族特色,犀鸟则是盈江县的标志。犀鸟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大型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盈江县是中国唯一纪录有五种犀鸟的地方,位于铜壁关乡的犀鸟谷是爱鸟者必去打卡拍照的热门景点。盈江县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成为鸟儿的天堂,在大盈江两岸稍微留意一点,便会看到多姿多彩的鸟儿,听得到鸟儿婉转地歌唱。
   离寨子不远处,绿油油的茶山早已过了采摘期,徒留一片恬静,而山下的稻田里却是一片繁忙。斜阳余晖中稻穗晃动着金色的身姿,呼唤着男男女女挥镰收割,脱粒机转个不停,“嗡嗡”的响声好像在欢唱一首丰收曲。道边空地上摊铺着新鲜的稻粒,地头处一家人正在吃着简单的晚饭,他们说吃过饭要趁着太阳没有落山,继续收割稻子。怪不得寨子里看不到人影,原来都在地里忙着收获呢。
   盈江四季如春、“草木秋冬不杀”,秋天不似北方层林尽染,更不会“满城尽带黄金甲”。然而,收获不恰是秋天的内里吗?看来,盈江的秋天真的到来了。
  
   二
   六月来盈江时,我就惦念一个只听名字怕是都要醉了的地方——诗蜜娃底。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一见诗蜜娃底的美丽,这次来盈江,一定要揭开她的盖头来。
   “诗蜜娃底”是傈僳语,唯美得像一个美丽女孩的名字。这个名字译成汉语意思是“美丽的黄草坝”,而听到当地人简称为“黄草坝子”时,心中的美好就大打折扣,不由得生疑,这里会是号称德宏的“香格里拉”吗?也许是,也许不是,管他呢,去一个别人呆腻了地方不正是旅游的内涵嘛,就像李娟笔下的阿拉泰,原本是寒冷、贫瘠、匮乏、落后、空旷、原始的样子,而许多人却要打起行囊奔赴那里,寻找空灵、幽静、大美……
   车子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绕过一山又一山,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山的深邃。途中,我们先是去了一个叫做“下勐劈”的地方,一个傈僳族原始村寨。我们没有进寨子,而是在寨子外的湖边游逛了一圈。很小的湖,珍珠般嵌在山脚下,巨大的岩石上刻着一些古老的傈僳族文字,不懂是怎样的发音和书写的内容,应该是祈福一类的文字吧。湖边的田地已经收割,枯黄的玉米秸里黑色的老牛执着地寻找吃食,也许是土里冒出的青草,也许是遗失散落的玉米粒。一条小溪边,几个小孩子正在摸鱼,溪上隆起一座小小的竹桥。
   抬头望远,白云覆盖着山峦,山坡上黄色木板墙搭配青瓦的木楞房,一栋挨着一栋,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山间有淡淡的岚烟飘过,那些木楞房便像处在仙境里,美得像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地从远古展开,古朴而迷人。
   从下勐劈出来,又是绕山行驶,终于听到司机师傅说,黄草坝子到了,而我分明看见一个山绿、草丰、水清的诗蜜娃底。确切地说,这里是傈僳族传统的牧场,却被大自然雕琢成一个极美的景致。天蓝如洗,云白似絮,只要不是阴天下雨,这永远是彩云之南的标配,像一幅巨大的幕布映衬着山山水水和山水间的人居、牧场、稻田。远山围拢在草场周边,并不高大巍峨,反倒曲线玲珑地逶迤着,像一块巨大的屏风绿意盎然地屏蔽了世间的喧嚣。茵茵绿草从脚下蔓延到山脚下,起起伏伏,偶有点点碎花盛开,这怕是秋天里最后一抹灿烂了,下霜的日子即将到来,草场将是一片洁白。一条小河蜿蜒流淌,简陋的石桥越过河面,人走在桥上影子落在河里,一走一跃。绿苔爬满树干的百年剌麻栗古树伫立小河两岸,或几株相连,或孤独耸立,风姿绰绰,而地上裸露的根系犹如一条条巨蟒,令人敬畏。这些古树,树形怪异,好似清朝龚自珍笔下的梅树:“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然而,这并非人力“斫直,删密,锄正”的结果,而是自然之美,适者生存的魅力。
   草地上一顶白色帐篷独立水边,倒影水中,恍若雪山。树下,三两人一伙,四五人一堆,闲坐老树下,或者喝茶聊天,或者忙于烤肉啤酒。他们都是从县城里驱车四五十公里,来此享受一段静谧的时光,成为这片山峦和草场上活动的风景。其实,在我这个外乡人看来,县城里已经很是静谧了,在酒店客房里推窗就闻鸟鸣,抬眼便见白云青山。
   此时,真正的草场主人——一匹匹骏马,正在低头吃草。马儿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毫不在乎人类踏足它们的领地,大概它们也知道人是不吃草的,人们在乎的是山川秀美、安逸如斯。
   白云随着轻风缓缓飘动,青山不掩葱绿,溪水潺潺流过小桥,马蹄舒缓,人语轻欢,孩子们跑到溪边摸鱼,一对恋人哝哝老树下……我想,传说中的仙境大抵就是诗蜜娃底。
  
   三
   夕阳笼罩着江面,一座竹桥矮矮地跨过桔色的水面,桥上扛锄提篓人的剪影倒映水中。好唯美的画面,把个高原乡间幽静的意蕴渲染得令人陶醉。
   这是六月我第一次来盈江时,在一个名叫“傣哥傣味”的饭店墙上,看到的一幅摄影作品。它像世外桃源,又充满人间烟火气,我连忙问老板娘,这个竹桥在哪里?老板娘说,在弄岛,不过已经被江水冲垮了。这么美的地方,这般富有情趣的竹桥,却被江水冲毁了,我内心充满失落感。能怪谁呢?怪人们不知道保护好竹桥?怪滔滔江水不懂人间风情?
   虽然竹桥被冲垮了,但那江水还在蜿蜒,我便沿江游玩,结识了美丽的大盈江。大盈江发源于高黎贡山南麓,胆扎河和槟榔江从保山市的腾冲县一路奔腾到盈江县的旧城,两河汇合后形成大盈江,一路向南流入缅甸伊洛瓦底江,最终汇入大海——孟加拉湾。
   大盈江从高山里涌出,携着原始森林的气息,奔腾过峻岭峡谷,穿过盈江县,滋养两岸各族人民,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近三十万人生活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守候在江水盈盈、山川秀美的祖国边疆。
   又是一个黄昏,我和妻子急匆匆吃过晚饭,打车去往弄岛。因为,这次来盈江的路上,我与司机师傅闲聊,知道他是弄岛人,便叹息:可惜弄岛竹桥被冲垮了。司机师傅听了后,不由得笑了起来,他说竹桥又建好了。怕我不信,他又补充道,我家就住在那里,前两天亲眼看见开始搭建竹桥了。原来是我误解了“傣哥傣味”老板娘的话,竹桥在每年六月雨季时都会被冲垮,然后在十月底旱季的时候,又会重建起来,循环往复,从未停歇。
   车子还没停稳,妻子便惊喜道,看到竹桥了。宽阔的大盈江在这里被几个沙洲分割,人们利用江中央的沙洲从岸边搭建竹桥到沙洲一边,再从另一边搭建竹桥与对岸浓绿遮蔽下的寨子相连。大盈江流经此处,江面扩宽,流速减缓,江心绿岛沙洲以黄金比例分割了江与岸之间的美丽,像一首舒缓乐章中跳动的和弦,欢快,流畅,和谐。江岸浓密的凤尾竹堤像一张巨大的屏风护佑着清清江水,竹树环合的村寨点缀其间。
   一位农妇牵着一头肥壮的水牛,从江岸走来,走过绿油油的草地。一位壮汉骑着摩托车,正把一群水牛赶往江堤,嘴里不时发出呵斥声,吼着那些恋恋不舍青草的牛儿。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偏西,牧人和牛儿都该归家了。
   竹桥果然是新建的,因为还有几位当地人正在捆扎竹子,加固桥身。当地傣族人将就地取材的竹子做到了极致,结实的竹竿撑起桥面,桥面铺设竹子编成的竹片,竹片边上捆绑上粗大的竹干,竹桥就结结实实地立于江面上,这是傣族人生活智慧的结晶,劳动创造的美。我和妻子走上竹桥,踩着“吱扭、吱扭”的节奏,走向江心绿岛。远山沐着晚霞,江上清风扑面,竹桥颤颤悠悠,此情此景宛如一首抒情诗,唤起无数关于美好的畅想。
   夕阳红润起来,这最后一刻绝美的落日,像顽童欲将脸庞藏在山后。江面泛起红光,映照着竹桥,修桥的男人扛着长长的竹子走过桥面,走成一道剪影,唯美的画面重现大盈江上。
   夜色降临,我和妻子以及江岸上休闲的人们开始返回县城,大盈江隐入墨色中回归沉静。滇西边关静好,山寨乡村安宁。
  
   原创首发,2024年11月3日写于云南德宏州盈江县,7日定稿于陇川县,题图拍摄于弄岛竹桥。
  

共 40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主题多元丰富,围绕盈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展开,通过作者游历经历描绘多地景色,展现盈江魅力,还穿插其历史,丰富内涵。情感真挚细腻,对盈江的热爱眷恋之情自然流露于对大盈江秋景、诗蜜娃底景色、弄岛竹桥重建等的描写细节中,能引发读者共鸣。描写手法上,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运用丰富色彩词增强视觉冲击,善用比喻拟人赋予景物生命情感,注重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场景描写富有层次感,如弄岛竹桥场景有起有伏。结构清晰,为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自然过渡,最后有力收束。语言优美流畅,简洁准确且融入地方特色词汇,展现民俗文化。佳作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9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11-08 10:01:36
  文章主题多元丰富,情感真挚细腻,描写生动形象且富有层次感,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是一篇全方位展现盈江魅力的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08 10:48:32
  谢谢老师赞誉,大盈江风光秀丽,边关小镇虽偏僻,但人们生活和谐安逸,所以有感而发,把旅游见闻写与文友,分享快乐。祝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08 10:46:50
  感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精心编按,对小文给予鼓励和支持。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11-08 12:40:42
  在看此文之前,我先去重读了一下,老师写过的江山征文《大盈江畔》重温一遍,才能很好的与此文无缝衔接。盈江河畔的美景,独特的历史文化,都在老师精湛的文笔下徐徐展开,吸引着读者的眼球。盈江的田园风光,村寨景色,竹桥等,仿佛世外桃源。加上之前看过的那些美照,配上老师的精彩文笔,果不其然,如临其境,美不胜收。美文佳作,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08 13:45:38
  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留下热情洋溢的赞誉。老师真是有心人,还去重读了《大盈江畔》,这两篇文章基本构成整个盈江风貌了,《大盈江畔》侧重于写盈江的历史,这篇侧重于写自然景观,其实还有一篇《白云生处》,也是写盈江的,侧重于写人文。祝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