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葫芦和文竹(散文)
一、葫芦挂满了架
从夏到秋,从花到果,四时有序,万物有时。
不知不觉,在阵阵清风之中,在一两场秋雨过后,在气温的骤然变化之间,秋天已然悄悄地走近了我们身边。
我一直觉得在一年四季中,秋天是一个最充满情调的季节。秋天来到人间之时,在庭院,在枝头,在大地,在天空,无处不摇曳着一种浓郁的风韵之美。
说到秋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那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每每吟诵起这四句古诗,总会心潮澎湃,总会感受到一种撞击胸怀的炽热与豪情。
总是在说人生短短几个秋,那又如何呢?每一个秋天都与众不同,每一个秋天都异彩纷呈。
而眼下我看到最热闹最抢眼的秋景,莫过于院子里那一架葫芦了。此时在绿叶和黄叶相间的枝条上,正是大大小小的葫芦挂满架的时候。看那一个一个的葫芦娃,若仔细端详起来,竟然很难找到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这些葫芦娃的样子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就跟我们人似的,真是各有各的样儿。
有时站在葫芦架下,仰着头东看看西瞧瞧。一心想挑出一个最美的葫芦。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眼花缭乱了,每个葫芦都有每个葫芦的好。尤其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有的葫芦憨态可掬,有的玲珑窈窕,有的气宇轩昂。反正就是各有各的样子,很难用单一化的标准去评判它们。或者偶然对某个葫芦产生了青睐之心,那也只是受当时当下个人化的审美心态影响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说不定哪一天,个人的喜好也会有所改变。
由眼前的葫芦,我又联想到了“糊涂”二字。葫芦易得,却难得“糊涂”。
只要在春天种上几粒种子,经过浇水施肥,等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你想要的果实。而糊涂二字呢?恐怕大多数人总是太过聪明或自以为是。终其一生能把糊涂二字琢磨通透,并能做到收放自如,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那应该算是一种人生大智慧了吧。
又须说,糊涂难得,也需首先播种。任何时候在心田里播种一份希望,然后精心培育它,静心期待它,终有一天这份希望即会开花和结果。
二、文竹开花了
无意间发现客厅角柜上的一盆文竹好像开花了。
于是把花盆儿端到明亮的窗台,仔细地看。还真是的,文竹开花了。
文竹的花朵很娇小,甚至可以说很不起眼,但是仔细端详起来,它的花瓣和花蕊也是条理分明的,是很小巧的一朵朵米白色的小花。看到文竹的花朵,在一瞬间你会感觉袁枚那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像是被具象化了。可不是么?这么小的一朵花,放在花花世界里它一定是最不起眼的那一朵,和浓艳的牡丹花比起来它根本就不值一提吧。但是,谁又能说文竹的花,不是花呢?
我家这盆文竹,养了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了。自从去年给它换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花盆以后,它简直是如鱼得水,生长速度势不可挡,常常就生出几条新的枝叶来。每当看到有旁逸斜出的嫩枝时,我都会顺手给它修剪一下,以保持它在我眼里端正优雅挺拔的形象。总之我并没有由着它任性地生长,如今它参差的形态是在我的干预下,或者说是在我的呵护下而形成的。养花的乐趣也在于此吧,你为它浇水施肥,为它修枝剪叶,按照你自己的审美经验,塑造着它的形态。当看到亲手栽培的绿植开花了,心里会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会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
确实,被养家糊口和虚名浮利所填满的生活,有时候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而又枯燥乏味。然而当偶有闲暇之时,如果我们肯花一点小小的心思去点缀一下生活的苍白。你会发现当拨开云层之时,总会有一缕明媚的阳光洒进心田,给我们以温暖和慰籍。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中的必然和偶然,感受到生命中多面性的美好和可爱。
文竹是很皮实的一种室内盆栽,不需要太多阳光。只要盆土疏松透气,看着土干了及时浇点水就行,也不需要施太多的肥,很容易养活。想来每种花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习性,和我们人一样,花也有不同的气质和气节。
忽然又想到这文竹的名字不知由何而来呢?你看它明明是那么清秀柔弱的枝叶,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之时,把它和“竹”联系到了一起呢?
一时有点想不通。我就顺手在百度上查看了一下。文竹和竹子从外在形象上看几乎是毫不相干,它们也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植物学科属。文竹是天门冬科攀援植物,竹子是禾本科草本植物。如果非要说它们的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是四季常青的绿植,枝叶都有挺拔之姿吧。其次它们都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说实话看了这些解释,并未能太说服我。但是后来我又想,那个第一次为文竹命名的人,他一定是一位很爱文竹,也很爱竹子的文雅之士。他一定深爱竹子的正直与坚韧,爱竹之姿态挺拔和君子气节。所以一看到同样具有挺拔姿态的绿植,他立刻就联想到了“竹”。即便是像文竹这样的攀援绿植,虽然看上去枝叶柔弱,但是它体态昂扬生机勃勃的气质,也让他联想到了竹的气势和姿态。在竹之前加上一个“文”字为它命名,文竹——意为文雅之竹。这也真算是一种很美妙很艺术化的构想了。
当然这样胡思乱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过我倒觉得慢慢想通了。其实我们对于任何植物或是事物的命名,其中会有科学和理性的依据在内,另外一定也会有一些主观的和感性的情结关联在其中吧。从某种程度来看,具有感性认知,正是我们能够赋予生活多样性的基础所在吧。
所以我觉得不要轻易辜负了我们头脑中忽闪忽现的感性认知。偶尔随性,偶尔调皮,偶尔放空一下自己——各样的身心状态,其实都是繁复生活的调味品,能让我们的日子过得不至于那么单调和乏味,更加多姿多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