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人间的面(随笔)
人间的面
周虎子
老朋友见面,总说见一面少一面。我说见一面又多了一面。没谁知道应该见多少面的。现在通讯方便,沟通谈事手机上就可以。聊天的群里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没见过面也不认识。熟人群里也想闹,平时也不见面的。见面得有个由头,有个心情。有时偶然见面了,各说各话,寒喧客套,吃喝完各走各路。见似乎走了过程,多此一举。人间的面不是随便见的,也不是那么好见的。
老朋友相聚,确实常被“见一面少一面”的情绪笼罩。但你以“见一面又多了一面”的视角,赋予了相聚新的意义。的确,在这个通讯便捷的时代,见面似乎变得可有可无。然而,屏幕上的交流,终究难以替代面对面时眼神交汇的温暖和心灵的触动。
尽管相聚有时显得流于形式,但那份情感的联结和记忆的累积,却是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人间的面,虽非随便可见,但每一次相见,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和感受。
托人办事,约对方出来或上人家里见面托付,这见面属于求人情,重在诚意表述,重在对方的言外之言。
老同学聚会,见面是忆过往情谊,看今朝造化和价值,亲切的打探瞭望一番后,决定着往后的往来。
老同事老朋友见面,吃喝仅是媒介,互问状况交换信息,打问熟人近况,收集大数据情报,也注意是否健康和健在的,以免在交往中出洋相尴尬。
亲戚间按世俗礼节的见面,表明还在来往走动中,关系正常化。久不见面了,则说明己断亲或疏远了。
见面应该是最高级的交流形式,言谈举止喜怒愁苦都生动得活灵活现。可以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也可以用态度表达心思,直接亲切。见面虽是形式,内容依然重要。生活中的面有时难见,却意思太多了。
托外地朋友办事,顺手捎去幅大字,见字如面。虽人没见面,事却办成了。
约好见面聊事情,按时去了,人却有事走了。问之回复改天再约,说明你人微言轻。
你约饭局,人说已有安排,以后有机会再说。拒绝了,没有以后了,这饭人不会来吃,也便不见面了。
最尴尬的是同地的熟人从不往来,却共赴外地见同一朋友。这面见了后回来,同地的还不来往。
人之间沟通的方式很多,但还是能见面最好。情面脸面场面都在见面时有了,见面能把话说开说清,不会产生误读误解,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有温度的沟通。人见面最亲,拉近距离,提升友谊,也许升华出更美好的情感。
人间的面的确见一面多一面,多一次相逢便多一次交流。避而不见,不愿相见,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人怕打脸,有人怕被人利用,有人想相忘于江湖等。换位思考别人为何不见,是伤了人的面子还是里子,是做人有问题,是人微没有价值等,平心静气问自己寻答案,便明白见面并非随意的。见或不见,全看你是谁。
所以,别轻看了能随叫随到的人,并非脸不值钱,重视交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