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甜甜蜜蜜吃汤圆(散文)

精品 【晓荷•奖】甜甜蜜蜜吃汤圆(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5725.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5发表时间:2024-11-10 11:00:51

汤圆,也许是南方最常见的一种面食,历史悠久,源于秦汉,兴于隋朝,延伸至今。逢年过节,北方人吃水饺,南方人吃汤圆,已形成了一种习俗。
   我也喜欢吃汤圆。去年冬至那天,妻子早早起来,不辞辛苦地为我们包了汤圆,我很是欣喜。汤圆的馅是猪油、芝麻和绵白糖,是市面上很常见的一种。但在这之前,我曾经跟妻子说,冬至吃汤圆完全没问题,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习俗,但自己就不必动手包了,因为既要揉面,又要准备馅料,太麻烦,你就到超市买点速冻汤圆算了。妻子当时白了我一眼,说,那不行,自己动手包汤圆,是老妈生前定的规矩,这么多年没破,你想给破了?再说,速冻汤圆的味道,能和手工包的一样吗?我这才如梦方醒。是呀,自己动手包汤圆,确实是母亲生前关照过的。母亲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你们平时吃速冻汤圆,我不反对,因为你们要上班,没时间包汤圆,但冬至和大年初一,以及元霄节,你们必须自己动手包汤圆。
   汤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圈里到处可见,除了自己动手包外,各家超市食品店到处都有卖,且品种非常丰富,什么时候想吃,就买上几包回来煮。然而,在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你想吃一碗汤圆,那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平时根本没有吃,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指望。
   包汤圆离不开糯米粉,而糯米粉在那年代,市场上根本就缺乏。虽说有关部门每逢春节,都会给每家每户配几斤糯米,但想要糯米粉,就必须自己亲手加工。我记得小时候,母亲为了全家人过年吃上汤圆,不惜辛劳,从扬州老家弄来一只小石磨,从小年夜前一天开始,每晚推磨糯米粉,每天都要磨到很晚。到了我上学那年,懂点事了,就会帮母亲推一会儿石磨。在我眼里,推石磨可是个累活,那时候,我只推了一会儿,就感觉胳膊就酸痛得不行,以至于坚持不下去,最后还是由母亲来完成。后来,母亲听邻居说,同济大学附近有一户农家,家里有舂米设备,自己可以去舂米,只需要支付五毛钱使用费。母亲很高兴,因为舂米相对来说,要比推磨省些力,也来得快些,于是就动了去舂米的念头。然而,到了真要去舂米的那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雪,漫天飞雪,竟然去不了了。母亲顿时焦急起来,因为舂米时间是预约好的,舂米的人很多,如果不去就会错过,错过就意味着过年吃不上汤圆。怎么办?这时候,大哥从外面回来,见这情况,就跟母亲说,舂米的事情不用她操劳,我们四兄弟就行。原来大哥是想趁我们放寒假都在家,动员我们一块去舂米。母亲起初不肯,怕我们完不成,也担心路不好走。最终,大哥还是说服了母亲,动用家里的一辆人力车,将一桶糯米、脸盆、筛子等用具搬上人力车,冒着大雪,我们拉着人力车出发了。同济大学附近的那家农户,离我们家不算太远,如果用现在的小电驴,骑过去大概只要二十来分钟,可我们是拉着人力车走过去的,外面又下着大雪,所以,我们用了将近一小时才赶到。幸亏我们没有迟到,但到农户家时,我们兄弟四人都已成了雪人。
   这家农户只有一个脚踩的石碓,它由石臼和碓头组成,石臼用于盛放糯米,碓头用于踩砸石臼,从而使糯米加工成糯米粉。我们兄弟四人,轮流站在横条板上,左一脚右一脚地轮番踩踏。虽然有点累,但都很兴奋,终于在傍晚时分,我们完成了糯米粉的加工任务。当我们拉着人力车回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母亲站门口迎接我们,脸上乐开了花。
   母亲给我们包的是芝麻汤圆,说是芝麻汤圆,其实包含了猪油和白糖,三缺一不可。这种汤圆,也叫宁波汤圆,是母亲跟一位宁波阿婆学来的,宁波汤圆皮薄馅多,非常好吃。每逢春节临近,母亲早早到菜场买来一大块板油(猪油),用铁锅熬成白花花的油,然后装在大口瓶里,让它自然凝固。等这完成后,她又买来黑芝麻,洗净晾干,放在石磨里研磨,磨得非常细,最后再与绵白糖拌在一起。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大年初一早上,给全家人包汤圆。
   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是我们兄弟姐妹最盼望的时候,因为吃了一年的泡饭,总算可以吃上汤圆了。我们早早在门口放好鞭炮,提前坐在了小桌旁边,眼巴巴地望着母亲煮汤圆。汤圆煮熟后,母亲会给我们每人盛上六个汤圆,因为寓意着我们兄弟姐妹,能在新年里六六大顺。芝麻汤圆的大小,大约像乒乓球那样,然而,有一年春节,我们发现母亲煮的一锅汤圆里,竟有大有小,给我们吃的汤圆像乒乓球那么小,她和父亲吃的汤圆,却有“狮子头”那么大。我们兄弟四人对此并没有放在心上,总以为大人就应该吃大的,小孩就应该吃小的,天经地义。然而,尚幼的妹妹不懂事,噘着嘴要跟母亲换,母亲不肯换,她非要去抢。最终将母亲碗里的汤圆,蛮横地夹到自己碗里。这一夹,汤圆顿时露馅了,我们看见汤圆里流出来的,竟然不是什么猪油芝麻,却是青菜馅。原来,这一年春节,国家因经济困难,发的票证减少了一些,因此,包宁波汤圆的馅,也只能相应减少。为了让我们吃上宁波汤圆,父母宁愿自己吃青菜馅的汤圆,也不让我们受委屈。至今,每当想起此事,我们兄弟姐妹就会泪流满面。
   煮汤圆最忌讳破皮,因为完整的汤圆,寓意着团圆与圆满,象征着祥和,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能和和美美,幸福安康。如果汤圆煮破皮了,一年会很不吉利,这是母亲在家常跟我们唠叨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家每年春节的汤圆,都是由母亲亲自包、亲自煮,从来不用我们帮忙。然而,有一年发生了点意外。记得八三年的大年初一早上,父亲见母亲包好汤圆后,却迟迟没煮,有些等不及,便擅自煮起了汤圆。他以为煮个汤圆很简单,没想到起锅时,一锅汤圆竟煮破了五个,黒乎乎的芝麻馅流了一锅。母亲从外面回来,见此景,气得脸通红,但忌讳年初一,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她只得憋着气,将破皮的汤圆捞起来扔在一边,不许我们吃。等到过了年初一,母亲才将父亲狠狠数落了一顿。
   自从改革开放后,吃汤圆,再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制作汤圆的材料和方法也多了起来,母亲不再需要用石磨研磨糯米粉。但她仍坚持每年的三个节日,给我们兄弟姐妹包汤圆,直至我们各自有了小家为止。
   母亲那时候,给我们包的汤圆馅,都是单一的猪油黒芝麻加绵白糖,没有任何变化。有一年春节,我忍不住问母亲,为啥不能换换其它口味的汤圆?甜的我们都吃腻了。母亲说,平时你们想换其它口味,我没意见,但过年必须吃甜的,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甜甜蜜蜜的有啥不好?我们这才明白母亲的用意。是呵!母亲这辈子没少吃苦,解放前,尝够了颠沛流离的苦生活,解放后,又含辛茹苦地拉扯我们兄弟姐妹5人长大,没过一天舒坦的日子。所以,她希望我们不要再像她那样受苦,真挚祝福我们的生活,像吃汤圆那样甜甜蜜蜜。

共 26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宛如一首温情脉脉的家庭史诗,以汤圆为线索,串联起了岁月长河中家庭的点滴故事,让我们深深沉浸在那充满亲情、传统与时代变迁的氛围之中。文章从汤圆这一南方常见面食入手,追溯其悠久历史,引出了家庭中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冬至妻子坚持亲手包汤圆的情节中,我们感受到这一习俗在家庭中的传承力量。妻子对母亲规矩的坚守,不仅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更凸显出家庭价值观在代际间的延续。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形式模仿,而是蕴含着对亲情的眷恋和对家庭文化的珍视。随着作者的回忆,我们被带回到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吃汤圆是一件奢侈之事。母亲为了让家人在过年能吃上汤圆,不辞辛劳地准备糯米粉的过程令人动容。从扬州老家弄来小石磨,每晚推磨至很晚,这个画面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坚韧与对家人的爱。而“我”帮母亲推磨时的艰辛,更衬托出母亲多年来默默付出的不易。后来因舂米事件,兄弟四人在大雪中拉人力车去加工糯米粉的情节,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家庭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家庭团结的力量,兄弟齐心克服困难,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场景在艰苦的岁月中显得尤为珍贵,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家庭在面对困难时的温暖与力量。母亲包的芝麻汤圆有着独特的意义,它是母亲跟宁波阿婆学来的手艺,承载着母亲对家人的关爱。从准备猪油、研磨黑芝麻到调配馅料,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母亲的心血。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的场景,是家庭中最温馨的画面之一。母亲给孩子们盛上六个寓意六六大顺的汤圆,体现出对子女深深的祝福。而当我们发现父母吃青菜馅汤圆,把有限的馅料留给孩子时,那种无私的爱令人潸然泪下。这个情节深刻地刻画了父母在艰难时期为子女默默奉献的伟大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亲情在困境中的光辉。煮汤圆时的忌讳和故事,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父亲擅自煮汤圆导致破皮,母亲虽气得脸红但因年初一的忌讳而强忍怒火,这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家庭中的传统观念对生活的影响。这种传统观念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背后所蕴含的对家庭团圆、幸福的期盼,却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汤圆不再是奢侈品,但母亲依然坚持在三个节日为子女包汤圆,直至孩子们各自成家。这体现出母亲对传统习俗的执着,更重要的是,这是她对子女爱的延续。母亲坚持包单一甜馅汤圆的原因,揭示了她对子女生活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不再受苦,生活甜甜蜜蜜。这简单的理由背后,是母亲一生苦难经历的映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整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节,将家庭故事与汤圆这一元素紧密结合,展现了家庭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画卷,传递出亲情的珍贵、传统习俗的力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如此感人至深的作品。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0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0 11:01:53
  这篇文章太棒了!以汤圆为线索,讲述家庭故事,从物资匮乏年代到改革开放,充满亲情与传统。对母亲的描写细腻,令人感动,是一篇温暖人心的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0 14:10:28
  汪帅哥的编辑,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实在是令人惊叹与佩服,多谢汪帅哥。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0 11:02:36
  文章围绕汤圆展开,有童年回忆、家庭亲情和时代变迁。情节生动,如舂米、吃汤圆大小之分等,体现了父母的爱,是充满爱的好文章,值得一读。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0 14:10:56
  再次谢谢!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1-10 11:23:16
  这篇文章读来,感觉很温馨,就像一杯热腾腾的汤圆,让人心里甜甜的。它讲述了一个家庭如何把汤圆这个小小的食物,变成了传递爱和温暖的传统。字里行间,无不流露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让人读了心里暖洋洋的。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生活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0 14:11:59
  多谢芹芹森老师的厚爱与鼓励,向你学习!
4 楼        文友:零余者        2024-11-10 13:18:15
  汤圆甜甜的,甜在人心里。
一个九零后,拥有七,八零后的思想。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0 14:12:41
  多谢老师的光临与留言。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0 14:31:08
  最近不是饺子,就是汤圆,这惹人口水直流。哈哈!拜读欣赏老师佳作!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0 16:23:26
  谢谢陌小雨到访。
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1-10 22:02:12
  恭贺江南小溪老师获得精品!问好!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1 10:49:13
  多谢老师光临。
7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11-10 22:15:31
  老上海人,有写不尽的题材,祝贺获精,希有更多的佳作!
回复7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1 10:49:53
  多谢老师的光临与留评!
8 楼        文友:何叶        2024-11-10 22:17:45
  恭喜精品!这小文写得好甜蜜呀!温暖!
何叶
回复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1 10:50:32
  谢谢禾小妞。
9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0 23:55:12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9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1 10:50:52
  谢谢!
10 楼        文友:萧垦        2024-11-11 08:51:11
  汤圆是很常见的美食,老师笔下关于汤圆之间的许多往事记忆却饱含浓浓深情。烟火生活,亲情挚爱无价。祝贺美文加精,问好,点赞!
回复10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11-11 10:51:22
  多谢老师的光临与留评!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