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我的婆婆(散文)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位令人敬仰的女性,那便是我的婆婆。她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沧桑与坚韧,每一个篇章都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婆婆出生于艰苦的年代,作为童养媳的她,宛如一棵顽强的小草,在困境中努力地生存着。她全力供公公考上大学,自己则在村小学代课,一边辛勤工作,一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村小学的日子里,充满了许多难忘的趣事。记得有一次,一个调皮的孩子在课堂上把一只小青蛙偷偷放在了同桌的抽屉里,胆小的同桌女孩一打开抽屉便吓得大哭起来。婆婆闻声赶来,她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拿起青蛙,温柔地对孩子们说:“青蛙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来课堂上是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接着,婆婆便给孩子们讲起了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的知识,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从那以后,那个调皮的孩子再也不捉弄人了,反而对婆婆的课充满了期待。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给婆婆出难题。当她生下第一个儿子时,母亲却去世了,与此同时,后婆婆也在生产,月子里的婆婆无人伺候,丈夫又远在北京,工作无法脱身,她只能独自承受着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悲痛。但她没有被命运打倒,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始终坚守着,务农、代课、教育子女,身心都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公公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一个部级事业单位,儿子上初中时,全家迎来了新的转机,来到了城市里。公公后来到某省组建一个下属单位,为婆婆找了一个收发室的临时工作。婆婆在收发室工作时,同样认真负责。单位里有个年轻小伙子总是忘记取信件,婆婆就会打趣他说:“你这小迷糊,信件都在这等你等得着急了,再不来取,它们都要自己长腿跑去找你啦。”小伙子听了总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赶紧取走信件。遇到上岁数,上下楼不方便的,婆婆便会亲手送过去,怕耽误了大事,那时,还没有手机,家里装有座机的人家也不多。婆婆的乐观与幽默,热心与豁达,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欢乐。
说起婆婆的聪慧,18岁就从老家毕业且考上武汉测绘学院的公公令人钦佩,而婆婆也毫不逊色。他们的儿子,在婆婆的培育下,17岁从保定一中毕业,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而女儿,虽然不算特别聪明,却有着刻苦努力的劲头。她毕业于河北农大,在保定草莓所工作一年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后来成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的博士生,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充满了希望。
可命运却再次露出残酷的狰狞一面。1997年8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对婆婆带来致命一击。女儿利用暑假,随新婚丈夫外出开会,不幸于张家界遇难。当时,公公因脑溢血后遗症已卧床三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一直在身边悉心照料。女儿的离世对婆婆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婆婆是一个要强的人,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面前,在公公面前强装笑脸,因为她知道公公的身体状况,不敢表现出任何异常。然而,当她独自一人时,那无尽的悲伤便如潮水般涌来,她只能默默地陷入沉默。婆婆说她在女儿出事时有感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别人都在哭,只有她在笑,还听到女儿房间里有伞动的声音,仿佛是回家来向她告别。女儿失足坠崖,就是因为想充分利用那短短的几天时间,好在会议结束后赶紧回家,替换婆婆照顾几天公公。那天散会后,去山里游玩,却不幸在半路碰上下雨以致迷路,导致于傍晚烟雨迷蒙中看不清道路而踩空。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意外啊!莫非连老天也嫉妒美貌与才华融为一体的小妹吗?
小妹个子不高,却灵气逼人,可爱的脸庞,有神的大眼睛,简直就是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翻版。在河北农大就读时,屡屡被评为三好学生,身边有一群喜欢她的粉丝。在中农求学期间,为了不给家里拖累,坚持做双份家教,去东城教外国的孩子学中文,再骑自行车穿过长安街,跑到西城去教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在家教中,不但孩子家长,连孩子都成了她的朋友。读博可以想象其学业的繁重,她却又自考了公务员,还获得了翻译和导游资格。就是这样勤奋好学又招人待见的美丽博士生,怎么就出了意外,抛弃了这美好的世界呢?我真是想不通,也不敢去想!
当时,我正在北京临时游玩,小妹出事后,孩子爹先接到电话,第二天安排好工作,便把我们送回保定。为了不让婆婆过早知道这个噩耗,他瞒着婆婆说出趟远门办事,还让单位的好哥们陪着前去料理妹妹的丧事。当小妹的骨灰盒被抱回保定时,他们不敢直接进家,而是去了被公公认为干儿子的家里,找一借口打电话让婆婆过去,婆婆才告知了真相。面对女儿的骨灰,婆婆没有哭泣,也没有言语,她把巨大的悲痛深埋在心底。回到家后,失去语言功能的公公疑惑地瞪眼询问,婆婆巧妙地打个岔就过去了。从那以后,公公再也没有问起女儿,虽然他说不出话,但他应该也明白了,女儿已经不在人世。深受打击的婆婆,像得了病,再也无力像以前那样强制架着公公锻炼,而是多了轻轻按摩,自己单独待着的时间也变长了,仿佛她的一部分灵魂随着女儿的离去而消逝了。
最后,按照新姑爷的意见,把女儿葬到了昌平与海淀交界的佛山陵园。2002年,保定家属楼推倒重建,公公婆婆来到北京与我们同住。那时,我已经正式调到北京工作两年了。在北京的日子里,婆婆从未提过去墓地看望女儿的事儿,我们怕她伤心,轻易也不敢主动提起。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结束。公公在房山医院住院期间,婆婆又遭遇了新的磨难,她发现腋下长了一个包,经穿刺检查为恶性肿瘤。随着病情的恶化,出现了胸腔积水,夜里只能半靠着睡一会儿。公公卧床久了难受时会嚷嚷,这让本就病重的婆婆更加难受。而我,白天上班,下班后要照顾孩子,为了适应新工作还得熬夜看书学习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公婆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
最终,婆婆在病痛的折磨下,因癌细胞扩散而无法救治。丈夫没有进行过度的抢救。在血压一点点降低前,婆婆留下遗愿:不回老家了,死后就葬在北京吧。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婆婆生前不去墓地看望女儿,不是婆婆无情,那是她不敢。女儿,是她的心头肉,去了,还能回来吗?不回来,老伴儿谁来陪伴?我也终于明白,放弃死后回老家,是她以此告诉家人,这是她永远不要再让女儿孤单的最长情告白。婆婆在不能再亲自照顾老伴儿的遗憾中,在以与女儿长情陪伴的满怀期待中,以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婆婆告别了这一生的灾难与病痛折磨。
我的婆婆,她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不幸,但她始终以坚强的姿态面对。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那是一种对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也是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母性的体现。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默默承受。她的离去,虽然让人心痛,但她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消逝,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