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刨鼠洞(散文)

精品 【晓荷.奖】刨鼠洞(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28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8发表时间:2024-11-10 18:51:10
摘要:刨鼠洞,既是除四害,也是捡粮食,是小时我们拾柴捡粪刨花生白薯的另一个有趣的活动。细节多多,值得回味。,

刨鼠洞,是文雅的说法。那个时候,我们都说刨耗子窝,或说捣耗子窟窿。这么说解渴,过瘾。耗子是人类的天敌。它们以其和人类争粮抢食不劳而获的天性、尖嘴猴腮小眼睛长尾巴的丑陋相貌和昼伏夜出狡诈诡异的行动规律而让人厌恶,历来被视为四害之首。洞啊穴啊这些中性词,给它们用了,觉得可惜,也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憎恨之情。它们的栖居之所,只配用窝呀、窟窿呀这样的词汇来称谓。它们还有着顽劣的反消灭能力和繁殖能力,让人简直有无可奈何之感。
   所以,小时候去捣耗子窟窿,把它们鼓捣个天翻地覆,把一窝耗子集体处死,把它们盗窃的粮食悉数收回,是我们的一大快事。
   我家那幢草房的地基下面,不知藏匿着多少耗子窝。屋子没有人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它们就窸窸窣窣,一步几回头地蹿房越脊,偷找食物。堂屋笸箩里的玉米馍馍被啃去一半,柜橱里的鸡蛋被吸空两个,父亲去菜窖里收拾白菜,发现两三颗大白菜,也让它们咬了好几个大窟窿,牙印细碎,让人觉得乖戾。我有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带有电影《槐树庄》的剧照插图,是大哥从北京给我买来的,我舍不得用,藏在板柜上边一个小木箱了里,有同学来家里时,我才拿出来炫耀一番。可有一次,我把几个同学招呼家来准备显摆一番时,才发现本子的一端让耗子嗑去一个大角,装订线也断了好几根。真让我上火!我恨透了耗子!
   由于憎恨耗子,我对两眼带有凶相的猫头鹰、对神秘莫测的黄鼠狼,也都有好感。因为它们都拿耗子,吃耗子。
   第一次刨耗子窝,是在家里。那是秋季的一天,我在炕上借东房山打乒乓球,不小心把乒乓球打到墙角的小柜子底下了。我找了根木棍,弯腰扒拉。不想发现柜下一大堆新土,几乎顶到了板柜。母亲说:“这耗子真是要翻天!不是一次了。你把小柜子挪了,把窝给它刨了,再填上土。下雨渗进水来,房子可受不了!”
   我家的屋地面,就是赤裸的土地,没打水泥,没镶瓷砖。只是为了防潮防虫,在柜底下,撒上了点石灰。这时,新土旧土石灰面子掺和在一起,散发出一种怪怪的陈旧物品的味道。母亲帮着,把小柜子挪动出来,果然在东北角处,有个核桃大小的洞,新土就来自这个洞口,土堆上,布满了耗子的小脚印。我找来小镐铁锹,开始了一场刨耗子窝的壮举。
   先把土转移到别处,使耗子窝口全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就扬起小镐,左一下右一下刨下去。从耗子掏出来的土堆看,这是个大耗子,窝也一定很深。事实是,它的窝不仅深,而且越往下越粗,半米左右的地方,还拐了弯,向房子的地基方向深入。我心里打算着,那可恶的大耗子,意识到老巢即将倾覆,万一瞅准机会,突然蹿出洞口,欲夺路而逃,我怎么办?我就一镐刨向它的脑袋,结束它不劳而获的小命。可转念一想,它万一察觉我在捣它的老窝,狗急跳墙,孤注一掷,突然蹿出来,冲我的小腿咬上一口,当如何是好。我看见过耗子的牙齿,尖锐锋利,木头都咬得动,我的小腿,哪能承受得住?
   我招呼母亲。母亲进来看了看现场,说,我烧一锅开水,灌进去,有耗子也被烫死了,再把土填上,使劲踩实。
   终于没有看到耗子跑出来,也没有听到它的叫唤声。母亲说,耗子贼鬼奸滑,它在屋外还要掏一个洞口,遇事不妙,就从那个口逃跑了。我照母亲说的办了。又找来点石灰,使劲踩在小柜子底下。
   后来细想,总觉得有个不小的遗憾,没能挖到底,也没能看到耗子的老窝到底什么样子。
   真正让我长知识增见识又乐此不疲的,是后来的刨田鼠窝。这是在田野里,大都在秋后进行。
   秋收后的田野,显得特别真实。空气味道丰富。野草的清香,新翻土地的甜润,和各种作物的不同香味,汇集成味觉的盛宴,让人神怡气爽。玉米棒子被擗下收走了,秸杆被割断,一尺高的玉米茬子,像一把把尖刀,在地上挺立着;捆成一捆捆的玉米秸杆,七八捆一组,戳在田野里,像大地的卫兵;花生、白薯出走后,又经过两三次复收,留下一片松软的土地,任由人们捡拾;出走大白菜的菜地,还没有来得及翻耕,硬硬的土地,在阳光的反射下,映放出淡灰色的光。田间的土路上,不断有马车、牛车出现,拉回玉米秸杆,或为小麦地里送粪。赶车的把式,偶尔在空中甩下皮鞭,叭叭,发出炮竹般的脆响。长寿的蚂蚱,不时从地上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曲线,落到另一个地方。天空,蓝得透彻,蓝得空旷,几排南飞的大雁,显得很奢侈,很神秘。
   这样的季节,我们频繁出现在田野里,带着小镐,镰刀。刨花生白薯,捡玉米大豆,割草拾柴逮蚂蚱。这期间,也经常会在坚硬的玉米地里,发现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洞。据我们的经验判断,洞的深处,自然就藏有田鼠,藏有粮食了。我们的目的特别明确,消灭田鼠,收回它们盗窃的粮食。为保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一般都是两个小伙伴一块行动。面对的是狡猾的对手,防止对方逃跑,也有壮胆的因素。
   这要专心致志,要有所分工。专用工具是小镐。田鼠的洞如同密室,有两个洞口。我们必须在已经发现的这个洞口周边五米左右找到另外一个洞口,专人看住,以防洞中的田鼠听到动静,从这个洞口跑掉。还要把附近的野草收拾干净,平整出一个平坦的场地,即使田鼠出来也没有藏身之地,也好放置掏出来的粮食。
   准备停当,就甩开膀子开挖了。这次和我作伴的,是邻家的小奎。
   我让小奎拿镰刀看住另一个洞口,叫他看到有田鼠蹿出,就全力消灭。我先刨。一镐,两镐,三镐,每一镐刨下,都要把土使劲往远处放。以防土多了,堵住洞口。地表是坚硬的,不多时,我的额头就沁出汗珠。我甩掉上衣外罩,继续刨。刨着刨着,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拐弯。开始,洞口是往斜下方一个方向延续,可半米以后,洞穴就开始拐弯,而且不是往一个方向拐,左右上下,甚至往回拐,这给继续刨下去带来要命的困难,有的时候要从地表再开启新的方向,因为从下边掏洞要塌方。二是下边的土质,越来越松软。边刨边往下掉土,很容易堵住洞穴,前功尽弃。这田鼠真是狡猾狡猾的,难怪有人说,耗子的智商堪比人类。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分岔,二三尺深,二三米长,几个弯之后,洞穴分岔了,由一个眼变成了两个眼,让我们不知哪个是通往它们栖居地的。我们不得不找来一团草,拧成绳,塞住多出来的洞眼,瞄着一个洞眼继续刨。有时,可刨到头了,真的就断了线了,假的,死路一条死。让我们白费了不少气力,惊呼上当!小小的田鼠,好像知道有一天,它们的窝将会被捣,而制造了很多假象。甚至还有的,分出三个岔,让我们白刨两个。
   田鼠的狡猾,激怒了我们,也激发了我们的决心和力量。我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咱们不捣它们的老窝,誓不罢休!”
   “对对!”小奎连连响应。
   我们两个轮换着看护另一个洞口,轮换着刨这个洞眼。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太阳正在头顶,现在已经明显偏西。新土被我们挖出高高的一堆,表层的发灰,深层的发黄,散发着湿润的甜味,让我觉得舒服。伸展两米多长,拐了五六道弯,将近一米深的时候,我们终于挖到了洞眼的最深处。看到什么了呢?这是一个小脸盆一样大的洞穴,一边是一团细细的毛草,五只浅灰色的田鼠战战兢兢地挤在毛草里,圆黑的小眼睛,惊恐地闪烁着。一边是一堆玉米粒,足有五六斤,每个玉米粒,泛着浅浅的绿,像是被一种药水泡过。
   雌雄大耗子还是跑掉了。当然,也可能是外出找食,看到我们在挖它们的老窝,就没有近前,放弃幼崽逃跑了。
   玉米有些发潮,我们捡出来晾在地上。看着几个幼小的田鼠,我们没能狠心直接用小镐砸死,而是将挖出来的土填回原处,把幼崽埋在里边。它们的样子倒是有几分可爱,但它们毕竟是四害之首,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不能心慈手软。
   我曾尝过玉米的味道,是苦的。人不敢吃,直接喂猪喂鸡,它们也不吃。要先洗后泡,再晾干后,才能喂猪喂鸡。
   这样整齐的玉米粒,耗子们是怎样倒腾进窝的呢?我问过母亲,母亲说,别看耗子嘴小,但膛儿大。它们偷玉米时,从棒子上一个个咬下来,含在嘴里,直填得两腮鼓鼓,如同人拳头般大小,才回到洞里,再漱出来。被它们的唾液浸过的玉米粒,苦涩有毒了。
   我们两个把玉米粒二一填作五,平均分配,回到家里。这是额外的收获。
   每年的秋后,我们都会挖四五次田鼠窝,弄回十来斤玉米。田鼠个头小,颜色浅,看着不像村里住户房间里的耗子那样瘆人。
   它们为什么不储存高粱、谷子或白薯土豆呢?
  

共 33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刨鼠洞》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童年时期与老鼠斗争的有趣经历,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童真和乡村气息的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文章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老鼠的厌恶之情。老鼠作为人类的“天敌”,因其与人类争粮、外貌丑陋、行动诡秘且繁殖能力强等特点,被作者深深憎恶,这种情感为后文的“刨鼠洞”行动埋下了伏笔。作者从家中的老鼠肆虐说起,它们在屋内肆意破坏,啃食食物、损坏物品,让作者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也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老鼠的负面印象。文中详细描述了在家中刨耗子窝的过程,充满了紧张和刺激。从发现鼠窝到准备工具刨挖,作者的心理活动细腻而真实。对可能出现的老鼠逃窜或反击的担忧,让这个过程悬念迭起。母亲用开水灌鼠窝的办法虽未让老鼠现身,但这次经历却让作者留下了小小的遗憾,这种遗憾反而增添了“刨鼠洞”这件事的神秘色彩,也展现出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而真正的重头戏是在田野里刨田鼠窝。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秋收后的田野风光,那是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画卷。田野的各种气味、不同作物收割后的景象、忙碌的马车和在空中飞舞的蚂蚱,都构成了独特的乡村景致。这段描写不仅为后文的刨田鼠窝活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背景,更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展开的刨田鼠窝行动,充满了乐趣和挑战。刨田鼠窝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作者细致地描述了田鼠洞的复杂结构,如拐弯、分岔、土质变化等,这些细节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田鼠的狡猾,也体现出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智慧。他们分工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出的决心和力量令人赞叹。当最终挖到田鼠窝,看到幼崽和田鼠储存的玉米粒时,作者对这些小生命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收获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纯真的内心。文章结尾关于田鼠为何只储存玉米粒以及玉米粒味道苦涩原因的探讨,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总的来说,这篇散文通过“刨鼠洞”这一独特视角,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样,既有与害虫斗争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快乐,还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探索,是一篇充满童趣和生活智慧的佳作。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作品,让我们重温了那段纯真而美好的乡村童年。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1003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0 18:52:33
  这篇《刨鼠洞》写得太棒了!从对老鼠的厌恶展开,详细描述在家和田野刨鼠洞的过程,情节有趣,有童年乐趣、对自然的观察,还有生活气息,是篇好散文。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0 18:53:19
  文章生动有趣,围绕刨鼠洞,有家里与田野的不同经历,充满紧张刺激和收获的快乐。对秋收田野描写很美,展现乡村生活,人物情感真实,是优秀散文。
3 楼        文友:赵声仁        2024-11-10 20:16:08
  汪老师文学造诣很深,编写双全,优质高产。感谢!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11 14:40:19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5 楼        文友:何叶        2024-11-11 21:12:20
  喜欢赵老师的文读着过瘾,朴实无华非常有意义。佳作点赞!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1 22:33:2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7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11-11 22:42:17
  赵老师的文字,叙述真实而又风趣幽默,小时侯,都有挖鼠洞,掏鸟窝的经历。很有同感,好文,祝贺佳作评精!
8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12 10:59:08
  佳作欣赏!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9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1-12 21:29:57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