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南屏印象(散文)

精品 【晓荷·奖】南屏印象(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84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6发表时间:2024-11-11 09:00:43
摘要:南屏村给人的印象,不仅仅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家园,更是一幅可以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带着千年的山风,凝聚了千年的花香,渲染了千年的人间烟火,点墨了一个个古村人家民谣般的故事,舒展着南屏古村的悠长文脉……

南屏,一块竖立在谁家南面的屏风?南屏上是不是绘着中国风的山水画?抑或是南屏晚钟的南屏?
   其实,别被我带偏。这里要说的南屏,仅是安徽黟县的一个叫“南屏”的古村。不过,南屏村确实像是一幅水墨画,并且它的南边那些绵延起伏的山岭,确实如屏风一样竖立在村前。
   秋风送爽,我从山外的山外来,进入了这座山里的山里的村庄,没有追逐到这里灿烂的春光,庆幸赶上了这里的稻穗金黄。
   此时的黟县盆地,瓜果飘香,秋阳就像一把金色的刷子,将大地涂抹得一片片秋黄,到处是丰收的喜悦。南屏村周边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像是列阵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觉得这样的迎客阵势太过热情,让人受宠若惊。难道这纯朴的山乡待人就是如此的客道?
   南屏村在黟县盆地的西南,它的建村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算来有一千多年了。也许那时这里只是山乡僻野,人烟稀少,但这里有巍然耸立的淋沥山和南屏山,有潺潺流过的溪河,尤其那平整肥沃的田地,最适合金色的稻浪随风欢快地翻滚与嬉戏浪漫。淋沥山与南屏山就是那绵延起伏在南屏村南的山岭,它们郁郁葱葱的,既像是一面屏风,也像是守护神,一如既往地护佑着南屏及这一带的村庄。
   据说南屏村开始辉煌腾达与一个家族定居于此有关。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居南屏村,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兴旺发达而成为南屏村的一个大家族,并与程、李两姓一起,形成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有趣的是,也许这三个家族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和谐相处,而是为了自己家族在村中的荣耀与地位,相互攀比,相互竞争。可喜的是,这竞争是良性的,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你捐资建桥,我出钱修路,你经商致富,我耕读传家,如此共同创造了南屏村的繁荣昌盛。
   有两条从南屏山流淌而来的溪水分别从村子的东、西流过,然后汇入村北侧的武陵溪。两条溪与武陵溪的汇合口,也是村北目前的两个出入口。
   三条溪流如此而过,南屏村像是被兜在网兜里。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文明的催化剂,南屏村这样被水兜着、护着,似乎地理就是它发达的一个原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我看来,这里注定要成为桃花源般的家园,这里注定要绽放它蕴藏在沃土里的精彩。
   纵观历史风云,多少家族的风光史都成为历史,多少繁华的高墙大院都坍圮为遗迹,多少传统的古村落都落寞凋零了。几百年后,曾经繁荣的南屏村如今会是什么样呢?
   我是从村西北的入口进去的。村口有棵古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好像是特意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遮风挡雨,树冠形如巨伞,且压得很低。站在古樟下的溪岸往村里看,远处是青山,近处是一大片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古建筑,它们像抱团取暖的企鹅一样簇拥在一起。
   进村立即到了一个小广场,这里应该是村中最宽敞的地方。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就是东侧的叶氏支祠奎光堂,它十分气派。
   奎光堂的门楼,面阔五间,榫卯结构,层檐五重,雕梁画栋,蔚为大观,初见让人惊讶。门楼的金柱是“黟县青”石柱,还有木栅栏围在门前。在“叶氏支祠”匾额下,有代表祠堂高规格的四个门簪。门楼的瓦檐下,有三块特别显眼的竖扁,分别书着“钦赐翰林”“钦点翰林”“钦取知县”。这就像是三块沉甸甸的勋章,是南屏村叶姓人家炫耀于此的荣耀与自豪。
   奎光堂内部三进两天井,由六根“黟县青”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开阔宏大,庄严肃穆。厅堂也挂有许多匾额,如“文魁”“洁方纯玉”“操著松筠”“洁比圭璋”等,彰显南屏村叶姓人家的成就与高格。现今,祠堂内增添了新的亮点,贴着多部电影的海报与拍摄现场照,如票房率很高的《菊豆》《卧虎藏龙》等。因多部影视在南屏村拍摄,这些影视就像海报一样,展示了南屏村,宣传了南屏村,让村子添了个新称谓:“中国影视村”。
   祠堂多是南屏村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比如叶姓人家还有一座宗祠叫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规模与奎光堂相仿。据说电影《菊豆》中80%的镜头都取自叙秩堂。如今这里仍然保持着当年拍摄时的样貌,如那块“老杨家染坊”匾额仍然挂在那里,天井中的彩色绸布仍然如拍摄时一样悬垂在那里。彩色绸布在微微室风的吹拂下轻轻飘舞,仿佛是在示意人们对《菊豆》中演绎的生命与爱情进行思索。另外村里还有程氏的宏礼堂、李氏支祠宗祠等。
   除了这些宗祠,人们把南屏村那些房宅兼祭祀的称为家祠,如恒德堂、敦睦堂、慎思堂等。这些家祠基本是官员或富商所建的房宅,从能够进入的几栋看,房屋内虽然不如宗祠那样气势恢宏,没有那么森严肃穆,但大都有华美的雕饰,而且充满人间烟火味。
   行走在村子的那条主巷道上,竟然有两栋慎思堂。其中叙秩堂旁边的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它的外院是西式的方柱护栏,这反映了屋主人的留学海外背景,房屋却是完全中式的徽派建筑,说明屋主人的内心还是中国传统思想。如今这里是村子的老年活动室,那天见到许多老年人在屋内打牌或闲坐,颐养天年。
   另一栋是位于村南的慎思堂,为三进两天井的古民宅,室内的木雕不仅精美,而且繁多,梅兰竹菊、灵芝百合、古松翠竹、珍禽瑞兽等雕梁画栋,丰富多彩。正厅是房屋内最重要的地方,高挂着“慎思堂”扁,匾额下有对联“忠孝传家永,诗书处世长”。条案上是徽州人家传统的摆设,东瓶、西镜、钟居中,寓意“终身平静”。厅堂中的家具一应俱全,呈现徽州人家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人倍感亲切。那老式的太师椅就是古董,坐上去就好像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仿佛宾主相见揖礼然后落座茶叙的场景就呈现在眼前。
   在慎思堂的后厅,摆了许多木雕和旧家具,琳琅满目,比如旧时的洗脸架就有两个,这显然是一些收藏的展示,让这里似乎是一个徽州古旧家用物品的小小博物馆。特别令人惊讶的是,慎思堂左侧偏屋有间厨房,厨房里竟然并排保留有三座灶台,清朝的、民国的和现代的,像是出生在不同时代的三兄弟,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演绎着各自时代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令观者啧啧称奇。
   宗祠是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先,举办重大活动的地方,一座座宗祠不仅书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更是凝聚家族血缘与感情的纽带。而家祠则在房宅厅堂设神龛,摆上祖先牌位以敬供,我觉得比森严的宗祠多了份居家的温馨。南屏村的祠堂如此丰富,让人领略到其背后强烈的宗族意识,也让人感受到这些家族强烈的奉先思孝意识。
   村里的古建筑还有很多,其中有座古宅叫冰凌阁,让我格外好奇。
   冰凌阁的院门是座八字门楼,门楼上竟有九层的砖雕,虽然雕刻并不繁复,但气势壮观。进入院内,你会发现这座始建于清朝中叶的古宅,不仅有正屋和偏厅,还有游廊。正屋的厅堂上挂着匾额“慎德堂”,一般此宅就会被称为慎德堂,可是这里却叫冰凌阁,为什么?因为游廊上挂着“冰凌阁”扁。
   这座游廊是完全木结构的,它满圆形的木雕门与正屋大门相对,饰以梅花、冰纹为主的精美木雕,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激励家人,所以房主将此宅取名为冰凌阁。
   冰凌阁厅堂里的木雕十分精美,但最引人瞩目的雕饰还是偏厅长门窗上的玻璃格心。偏厅正对门楼,为上下两层楼房,上面有阁楼,阁楼上的雕饰有花草,还有人物。门两侧的窗格上下饰以花草,中间是冰纹。六扇长条门上部非常特别,竟然每扇门上镶着玻璃,玻璃上还有图案,图案都是中式的花瓶和盆景,这在中式古宅中极为罕见。据说,玻璃是主人从西洋进口的。另外在木门的腰板上,雕刻有六幅西湖美景。这是把杭州西湖的美都带回家呀,是不是有点贪心?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冰凌阁,精美的中国传统雕饰与西洋玻璃相结合,构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也许其寓意比我们外人想象的还要丰富,其中包含的故事也许还更精彩。
   村里有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其中那些古民居,每一栋都有门罩,门罩上都有精美的砖雕,不仅雕刻有草木花卉、瑞兽珍禽,还有人物故事,屋内大都有精妙无比的木雕。古民居众多,是南屏村给人的最深印象。
   毫无疑问,南屏村的古宅中,哪栋没有精彩的故事?如果一栋栋走进去聆听,这匆匆的游访怕就要变成长期的客居了。
   由于古民居多,所以弄巷也多。人们津津乐道:南屏村有大小弄巷72条,它们曲径通幽,让整个村子恰似一座迷宫。其中有一条由西向东的弄巷叫长房弄,它是72条弄巷中最长的,被两侧的高墙裹挟,显得幽邃与宁静,抬头仰望,自己似是井底之蛙。因该巷尽头有23级台阶,级级登高,所以村里人叫它“步步高升巷”,也因为这美好的寓意,让它成为南屏村的一条网红巷。还有一条“招财进宝巷”也惹得人们纷纷进去探个究竟,那些财宝到底抬进了谁家的门里?
   走在南屏村的一条条弄巷里,一栋连一栋古民宅的高墙,让巷道显得十分狭窄。曾经粉白的墙体在时光的荏苒与风雨的熏染下,长满了霉斑样的灰黑,斑斑剥剥,浸染着历史的沧桑,尽是悠久的年代感。漫步其中如误入在旧时光的隧道里,那质朴的石板路好似是引领人们穿越的引导线,那扑面而来的巷风好像在这里吹来吹去吹了千年。我的脑海中响起近年流行的一首歌:“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走在了南屏村的古巷中,算不算与南屏村古代的贤达人士相逢?我吹过了南屏村古巷里的风,算不算与南屏村的辉煌历史相拥?当我喝过了南屏村古井里的水,算不算品尝了南屏村的甘甜?
   南屏村的又一多是古水井多,说有36口。这些水井遍布在村子的四面八方,有的在房屋前面,有的在房舍之间,有的在房墙的角落处。走在村中,还发现有几口三眼井。
   当我走出叙秩堂的时候,见到了第一口三眼井。那时正好一位妇女在取水洗物,我们好奇地观看并与她搭讪。我们问水井的事,她却主动告诉我们可以上她们家的楼顶平台拍照。
   原来就在这口三眼井对面,有一家老宅改造的经营本地特色菜的餐馆,还可以喝咖啡和品茶。进去后从一楼的木楼梯“噔噔噔”地上到二楼,再上到屋顶平台,这里可以居高四顾。
   秋高气爽,天宇澄明,悠悠的风吹动着悠悠的云,陪伴着我们悠然的心情。远处峰峦绵延起伏,近处是一面面鳞鳞的黛瓦和一座座翘角飞檐的马头墙,它们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富有层次与韵律。
   在恒德堂前的一个墙角也有一口三眼井,而且比较特别,被称为“三元井”。“三元”即连中三元之意,寄托了南屏村人的美好愿望。站在这口井旁,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此井四周用小石块侧立着铺设,看上去像一群露出鱼背的小鱼儿,在水井旁自由地游弋。“连中三元”与“鱼儿游弋”结合在一起,莫不是希望三元及第如鱼儿得水般自在?
   左转右拐,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条弄巷,也不知道错过了哪些弄巷,最后我们从一条较宽的村巷南阳街,来到了万松林。
   万松林是南屏村东北角的一个小山包,据说曾经松树成林,现在松树不见,但樟树等高大繁茂,绿树成荫,林下有亭,有凳椅,走累了正好在这里歇歇脚。山包下临溪处有两口相邻的泉井,叫醴泉,虽然树叶杂乱漂浮在水面上,但泉水汩涌,清澈见底。
   南屏村东边的小溪,绕过万松林,然后流入武陵溪。武陵溪上那座三孔石桥就是万松桥,桥上爬满藤萝,好像为这座古石桥披上了一件新绿衣。桥头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万松桥记》,这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1732年—1815年)感慨于叶氏兄弟捐资建桥义举而作的。这石碑就是座小小的丰碑,将建桥的义举与建桥的智慧铭刻在上面,也是南屏村人乐善好施的一个标记。
   其实,万松桥才是南屏村古时的村口,桥就在古驿道上。
   站在万松桥,盈盈的溪水源源不断地在桥下流过,长长的古驿道从村子里钻了出来,一直向北伸展,就像村里人不懈努力前行的向往。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天空中,日头已经西斜。一边是古朴宁静的徽派村落,一边是斜阳下金灿灿的稻田,这世界是如此的分明,却让人有些糊涂,自己是从古来到了今,还是从今去到了古。此情此景,望着远去的古驿道,最能够表达情绪的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心中不禁油然而起一份不忍离别之情。
   南屏村气派的古祠堂,南屏村精美的古民居,南屏村迷陷人的弄巷,南屏村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这里不仅古韵生香,而且宁静恬淡。南屏村给人的印象,不仅仅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家园,更是一幅可以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带着千年的山风,凝聚了千年的花香,渲染了千年的人间烟火,点墨了一个个古村人家民谣般的故事,舒展着南屏古村的悠长文脉……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来到南屏村,让人不想离去!

共 49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犹如一幅细腻而恢弘的历史文化长卷,徐徐展开了安徽黟县南屏村的千年古韵与独特风貌,带领读者穿梭于古村的历史长河、建筑群落、弄巷深处以及山水之间,让人沉浸其中,深切感受到南屏村那浓郁的文化底蕴、宁静恬淡的生活气息以及历久弥新的魅力。文章开篇以对 “南屏” 一词的遐想引入,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聚焦到安徽黟县的南屏古村。作者踏入古村之时,正值秋高气爽,丰收的景象扑面而来,黟县盆地的瓜果飘香、南屏村周边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都如热情好客的使者,迎接远方来客,生动地勾勒出古村所处的优美自然环境以及浓郁的田园氛围。追溯南屏村的历史,其建村史可上溯至北宋,历经千年沧桑。从最初的山乡僻野,因叶、程、李三大宗族的聚居与良性竞争,逐渐发展繁荣。这种家族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不仅造就了南屏村的昌盛,更为后文展现古村丰富的建筑文化埋下了伏笔,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充满好奇。南屏村的建筑无疑是其最为耀眼的明珠,各类宗祠、家祠以及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之中,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建筑画卷。文中详细描述了叶氏支祠奎光堂,其气派的门楼、精美的榫卯结构、雕梁画栋的装饰以及内部开阔宏大的布局,彰显了叶姓人家的荣耀与成就。尤其是如今因影视拍摄而增添的新亮点,使其兼具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影视宣传的双重意义,“中国影视村” 的称谓也由此而来。其他如叙秩堂、宏礼堂、李氏支祠宗祠等,也各有特色,或保留着影视拍摄的原貌,或承载着家族的特定历史记忆,它们共同见证了南屏村各个姓氏家族的兴衰荣辱,是凝聚家族血缘与感情的重要纽带。家祠则在展现家族祭祀传统的同时,更具人间烟火味。如慎思堂,既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反映屋主人的多元背景,又通过室内精美的木雕、传统的摆设以及齐全的家具,呈现出徽州人家真实的生活场景。特别是其中一座慎思堂的厨房内保留着不同时代的三座灶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让人惊叹不已。而古民居更是南屏村建筑的一大亮点,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每一栋都有着精美的门罩砖雕和屋内木雕,草木花卉、瑞兽珍禽、人物故事等元素应有尽有,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古民居与弄巷相互交织,构成了古村独特的空间布局,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迷宫之中。南屏村的弄巷多达 72 条,它们曲径通幽,犹如迷宫般蜿蜒在古村之中。长房弄的 “步步高升” 寓意使其成为网红巷,而 “招财进宝巷” 则勾起人们对财富传说的遐想。漫步在这些弄巷里,两侧古民宅的高墙、斑驳的墙体,都浸染着历史的沧桑,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古村的过去相拥相逢。古水井也是南屏村的一大特色,36 口古井遍布全村,其中三眼井更是别具一格。如恒德堂前的 “三元井”,不仅因其 “连中三元” 的美好寓意令人称奇,其四周铺设的小石块如游动的鱼儿,更是为古井增添了一份灵动与趣味。这些古井不仅是村民生活的重要水源,更承载着南屏村人的美好愿望,成为古村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建筑与弄巷,南屏村的山水景观同样迷人。万松林虽已不见昔日松树成林的景象,但绿树成荫,山下的醴泉清澈见底,为古村增添了一份自然的宁静与清幽。万松桥横跨武陵溪,桥身爬满藤萝,桥头的石碑铭刻着建桥义举,见证了南屏村人的乐善好施。站在万松桥畔,望着古驿道伸向远方,夕阳下的稻田与古朴的村落相互映衬,让人不禁心生不忍离别之情,仿佛在古今之间徘徊,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南屏村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美的建筑艺术、独特的弄巷布局以及宁静的山水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家园,更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将千年的山风、花香、人间烟火以及古村人家的故事一一呈现,舒展着南屏古村悠长的文脉。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内容以及真挚的情感,成功地将南屏村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对这座古村心驰神往,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佳作。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作品,让我们在文字中领略了南屏村的千年古韵。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10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1 09:01:35
  这篇文章太棒了!详细描绘了南屏村的历史、建筑、弄巷、水井等,如一幅古村画卷徐徐展开,充满古韵和生活气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是篇优秀的游记。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1 09:57:41
  感谢编辑老师细致、全面和精彩的编者按,为小文增添光彩,真诚感谢,辛苦您了!黟县有许多相当不错的古村落,其中南屏村无论是规模还是古建筑的丰富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11 09:02:15
  文章生动展现南屏村的风貌,从村落发展到建筑特色,再到弄巷水井,内容丰富,文笔细腻,让人感受到古村的宁静恬淡与历史文化底蕴,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1 10:02:31
  谢谢老师的置评,辛苦您了!南屏村山水相宜,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是一个免费开放的景区,值得前去游访。我喜欢游览古韵悠悠的古村古镇,对南屏村印象深刻。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11 14:38:09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1 17:51:58
  谢谢老师阅读小文!
4 楼        文友:麦玲        2024-11-11 16:34:43
  文笔厚重优秀,书写扎实。好文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1 17:52:29
  谢谢老师阅读小文,并留评鼓励!
5 楼        文友:何叶        2024-11-11 21:06:18
  恭喜精品!这篇文章文笔细腻,感情丰富,一篇很棒的极具感染力的佳作。感谢老师对社团的付出,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回复5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2 12:01:30
  谢谢何社长的关心和帮助,谢谢社团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1 22:32:2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6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2 12:01:45
  谢谢老师关心!
7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12 10:57:46
  佳作欣赏!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7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2 12:01:55
  谢谢老师关心!
8 楼        文友:王凤军        2024-11-12 14:51:35
  文章书写自然,主旨明确,读后让人拍案。精品点赞!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回复8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3 08:32:37
  谢谢老师阅读小文,特别是留评鼓励!安徽黟县盆地,有很多传统古村落,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徽派人家古风古韵,真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9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11-12 21:29:17
  恭喜老师获得!
回复9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3 08:32:59
  感谢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谢谢了!
10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13 18:51:54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0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11-14 20:43:18
  谢谢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