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请叫我天怡(散文)

精品 【流年】请叫我天怡(散文)


作者:梅子青 秀才,245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0发表时间:2024-11-12 22:00:37

八四政教群不太热闹,偶尔有人挑头,有三五个人接三五句话就很不错了。插科打浑的少,我以为是专业特性使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依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应付不过来,凡是不太熟悉的人或是不太热衷的事邀我入群,我一般选择拒绝。拥有的群不庞杂,才能及时网罗到有用的消息。那天张四新在群里发了一个就餐的地址,并“艾特”肖老师,我一下子就意识到,肖老师回江西了。
   肖老师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85年接任我班班主任,年龄与我们相仿,海鸣工作后再考学,甚至比他还大两三岁。我们班66名同学,其中18位女同学。最为遗憾的事,是没有内部联姻,成就一对。
   我是马大哈,因为“青梅竹马”,在男女交往上有些置身事外。虽然跟某些男同学走得近些,有过这样那样的传言,都因我丈夫(男朋友)到校而烟消云散。刘文杰、曹锦伦、周如源等人骑车去火车站接过我们家老祝。至今老刘还拿这说事,说他近视,在月明星稀的黎明前夕,因为看不清道路,骑自行车摔过一跤,把手刮开了一个口子,落下残疾。
   老刘嘴巴甜,见到我和祝玲言必称导师,我们乐得享受他鞍前马后,往往一笑了之。
   这回不知乍的,肖老师第一站到景德镇,住了一晚并于第二天与景德镇乐平同学共进午餐了,老刘还未向我和祝玲“汇报”,这不符合他一贯作风,给了我和祝玲批评他的口实,他强言狡辩,最后不得不承认:“报告导师,很想和同学们聚聚。上周三宣布革命生涯结束,多年的狐朋狗友欢欣雀跃,奔走相告,设专宴热烈庆祝。这几天安排满满。欢迎下次导师组团来景德镇,俺高歌一曲《我在景德镇等你》。”原来他不念旧情,“导师”的地位在他心里也不过如此。
   总归,我们是假导师,作不得数。对真导师,老刘竭尽热诚,肖老师表扬他情真意切,也肯定他游刃有余。我和祝玲对他的评价比较一致:这家伙每回都哄得我们挺开心的。
   也只有祝玲会埋怨我,下午四点多才打电话通知她参加,与肖老师同行的师专校友订好的晚宴。新生二话没说,依旧惜字如金;朱继良强调客观,但无条件服从。
   下了班从城东赶到红角洲,新生和朱继良已经先于我和祝玲与肖老师见面了。
   走进餐厅,我睃巡了一遍,目光过于急切,并没有锁定目标,直到肖老师站起来绕过茶几向我和祝玲走过来,才看到他亲切的笑脸,不必寒暄,就像我们昨天才见过面。新生和朱继良凑过来打趣,吴五喜也在场,说我们来得太迟,面见老师的心情一点也不迫切。我们懒得理会,迫切不迫切毕竟不是他们说了算,肖老师心里有数。
   离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又过去七年了。肖老师一点没变,体态依旧。比我们在校时稍胖,按大熊(建华)的话说,仍然“矫健”;发型没变,发质依旧,黑且浓密。一缕微曲的头发向右倒伏,如海面平静的浪花,没有“地方支持中央”的嫌疑,完全是习惯使然;笑容没变,依旧和蔼可亲。隐于镜片的眼睛眯着,五官向上轻轻挑起,嘴巴向两侧拓展,嘴唇却抿着,鼻子固守中心,形成张力,笑得一点也不张扬。四十年前,肖老师就是这个笑模样,从来没对我说过一句重话,即便说服我上讲台做检讨,也是先温和地叫我一声“天怡”,再娓娓道来。
   肖老师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留言:“朋友不在于多,只要真心诚意,彼此心灵相通;所谓成熟是经历了许多失望之后。女人总是用眼泪或微笑去对付人生,男人则是用沉默或咆哮。你不妨女人男人的本事都学学。真正的强者不在一时一地的得失,重要的是当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作最后一次谢幕时,我们能平静而自豪地说:我们对得起我自己。那时上帝也会原谅我们的过错。祝你成功!”这是肖老师写给我的评语,有提醒,有谅解,有激励,有鞭策……每一次我都读出了新意味。迷茫的时候借由“上帝的原谅”放过自己,也以同理心去宽谅别人,令我受益终生。
   还有一位老师叫我天怡。毕业十周年回到母校,王德承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一声“天怡”让我回到了课堂,仿佛是当年他点名,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如今他作古而去,但毕业赠言字字铿锵:“用你那投掷运动员的手,去开拓新的生活。”言犹在耳!
   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包容,回想起在学校时的调皮捣蛋,我反而有了一种“拥有童年”的欣喜。逃票远足、翘课旅行、篝火诗会、生日聚会、爬围墙返校……成就了沉潜岁月易于打捞的珍珠,那些粗砺的沙石,因为参与塑造而有了非凡的意义。
   疯玩过几年,一毕业我就结婚生子了,夫妻分居两地。大约是1988年,我去南昌探亲,不知是出于什么缘由,我中途下车,特意在贵溪停留,还住了一晚。那时葆青的儿子刚刚出生,尚在摇篮当中;建辉和葫红还没找对象;银和的老婆挺着大肚子,那一晚我和他妻子睡在一头,聊了许久。许多年过去,我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但每一次见面,银和都会提及我对她妻子的“教导”。我想象不出自己好为人师的样子,与他妻子唯一一次见面,就给她留下了如此印象。我起初有些不好意思,如今他们的儿子在北京,已经成家立业,我选择默认自己的生育指导起了作用,从此坦然了。
   因了这样的缘由,银和在酒桌不会“放”过我。周六,我和祝玲陪肖老师去鹰潭,贵溪的同学都见到了。建辉还是身材修长,一张娃娃脸,只是头发不识趣地白了。他餐前声言:肖老师来了,我喝酒,大不了喝着喝着趴桌上睡觉。葆青与银和工作时两隔壁,戏言经常敲墙壁,其间默契一望便知。胡荭近视眼,一个个盯视,一个个指认。我们拿吴师兄诓她,她一脸茫然,像上学时一样可爱。从横峰赶到鹰潭的藤忠勤胖了,笑脸仍然憨厚;从万年赶来的吴川邦一身西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或许与他的从业经历有关,显示他维护法律井然有序。徐卫国可能是住在鹰潭,与儿子朝夕相处。他大病之后精神癯烁,一定与他儿子悉心照顾密不可分,也与儿子事业有成、能够独当一面担负责任密不可分。
   饭桌上的高潮与斗酒联系紧密。银和端一大杯红酒过来,像惯常一样开头:“天怡,你还记得吗?……”三十多年前与他妻子卧谈,成了当然的敬酒理由。他因为胰腺出过状况改喝红酒,一大杯红酒要求我喝三小杯白酒。肖老师参与意见,“天怡,别喝多了!”听我说一对一,然后说一比二,肖老师说:“就一比二,天怡、银和都别多喝!”银和坚持一比三,架不住同学们,包括祝玲在内起哄,我提杯仰脖没有再节节癞癞。放下杯子,瞥见肖老师的目光越过趴睡的建辉直射过来,镜片下的眼睛不再眯着,敛去了笑容,送来了关切,令我悚然惊觉:我们都已不再年轻,凡事需要节制。
   天性使然!年近六十,在肖老师面前又任性了一回,我自认为是把握住了一次难得的撒娇机会。因为我坚信,肖老师一定会原谅我,原谅他的学生们,就像父母一次次原谅冒犯他们的孩子。
   九点多散席,建辉并未完全清醒,安排好走的走,留的留。肖老师与同行的郑师兄、吴师兄按计划前往上饶,银和与葆青把我和祝玲送往宾馆。
   肖老师抵达上饶,在微信中呼叫“天怡”,那时,我已沉沉睡去,早就进入了久违的甜甜的梦乡。
  

共 27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虽然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建立微信群,便可实现同学之间的紧密联系,然而,作者所在八四政教群却不太热闹。即便四十多年过去了,依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可是,班主任肖老师回到江西的消息却是如同一粒石子投入湖面,瞬间引得同学们活跃起来。在红角洲餐厅,昔日的师生欢聚一堂,终于在毕业三十周年聚会之后的第七年,又重新集聚在了一起。毕业之际肖老师对作者的殷切激励与鞭策、毕业十周年时王德承老师的亲切呼唤,以及同学银和斗酒时的称谓,不禁让作者浮想联翩,而一声声“天怡”的亲切呼唤,也让作者倍感师者的深切关怀和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年近六十,在老师、同学中间依然得到许多关爱,恰恰彰显了师生间、同学间浓得化不开的深厚情感。作品以“请叫我天怡”为题,截取师生聚会的一个特殊桥段,深情回忆了数十年来浓浓的师生情、难以忘怀的同学谊,并将之化作生命中的宝贵财富,深深镌刻在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整篇作品以肖老师回到江西为纽带,将过往和当下穿插起来,以真挚的情感、朴素的笔调,深情赞颂了以肖老师为代表的人民教师爱生如子的大爱情怀,也抒写了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般的朴素情感。而标题,新颖生动,极具亲和力,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佳作,编者倾情推荐赏阅。【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300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11-12 22:11:00
  真好,有肖老师这样的人民教师,有一帮亲如兄弟姐妹的同窗好友,有彼此之间的关心关爱,生命是显得多么多姿多彩而富有魅力。一篇《请叫我天怡》,标题新颖、视角独特、情感真诚,其中的况味,也许年过半百之后的人才能共情、共鸣,有深刻体会,而这恰恰是当下年轻一代所缺乏的东西。感谢梅子青的分享,拜读学习,也希望年轻一代也能借此洞悉六七十年代生人所拥有的独特情感历程。
思绪飞扬淡墨痕
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4-11-13 16:15:57
  刘老师的点评更高一筹,把我的泛泛而谈提升了一个层次。与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多年不见,确实是兴奋激动。面对老师和同学不需要矫饰,一切都可以顺其自然,可以显露最真实的自己,仿佛回到当年。感谢刘老师体察我的内心,为我的感慨点赞!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11-14 08:42:44
  这是一篇温馨的回忆录,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作者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无限怀念。文章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师生之间那种超越时间的情感纽带。肖老师的和蔼可亲、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以及作者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编织出了一幅动人的师生情谊图景。文章以其真实而朴素的情感,唤醒了我们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让读者在阅读中不禁微笑,心中涌起一股股暖流。这是对青春过往岁月的致敬,也是对师生之情谊的赞歌。
回复3 楼        文友:梅子青        2024-12-07 08:40:51
  兵哥哥的点评饱含深情,引导我又一次回眸青春岁月,再一次发出感叹:年轻真好!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些糗事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心理阴影,与老师的包容引导有关,受益一辈子,所以值得感恩一辈子。谢谢兵哥哥懂得!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1-14 19:27:1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