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巴山行(散文)
一
在深秋那宽厚而深沉的怀抱里,阳光宛如一位慈祥的耆宿,每一缕光线都似被岁月庄重地浸染,透着内敛深沉的色彩。那金色已非夏日的热烈奔放之态,恰似古老典籍,蕴含着历史的凝重与沉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之词,恰似眼前这深秋画卷,韵味悠长。
在铁路局退休党委精心擘画与组织下,我们满怀着敬仰与热切期待,踏上前往秦巴山区——安康工务段巴山党支部的心灵之旅。这绝非寻常之旅,仿若打开一部用血汗书写的史书,每页都弥漫着先辈们的精神气息;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注定成为深深触动灵魂的珍贵经历,宛如在荒芜的心原种下希望与信仰的种子。
11月5日清晨,我们乘坐大巴从安康出发,缓缓驶向大山深处。
大巴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盘旋前行,山路狭窄且惊险,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车窗外,山峦起伏,似大地涌起的滚滚波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座山峰都如古老巨人,身披翠绿与金黄相间的战袍,在岁月长河中岿然屹立,默默注视着世间变迁。山腰间,云雾缭绕,似轻纱曼舞,时而缱绻缠绵,时而飘逸洒脱,为雄伟山峦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它们宛如大自然的画笔,在山间肆意挥洒,勾勒出如梦似幻的景致。
山林中,五彩斑斓的秋叶宛如打翻的调色盘。红者似火,燃烧着生命最后的激情;黄者如金,闪耀璀璨光芒;那依旧翠绿的树叶,仿若坚韧战士,于深秋寒意中坚守阵地。秋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奏响一曲悠扬的交响曲,为寂静山林带来生机与活力。偶有飞鸟掠过天空,矫健身姿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自由,清脆啼鸣似为我们指引方向,又似向养育它们的山林倾诉眷恋。
山脚下,潺潺流淌的小溪如银色丝带,穿梭于巨石和山林之间。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山峦和树木的倩影。水中石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圆润光滑,似被岁月精心打磨的珍宝;有的棱角分明,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艺术品。溪水撞击石头,溅起朵朵白色水花,发出清脆悦耳之声,与山林中的鸟鸣、风声交织,构成美妙绝伦的大自然乐章。
我的心情在惊叹与感慨间交织。一方面,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眼前每一处景色,都似另一个世界的馈赠,以最原始、纯粹的姿态展现着生命与自然的奥秘,令我惊叹宇宙竟有如此神奇笔触,能绘出这般雄浑壮丽又细腻入微的画卷。
另一方面,感慨如潮水般涌来。望着崎岖山路,我仿佛看到无数巴山工区职工留下的足迹。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穿梭于深山,为铁路事业默默奉献。每一次出行都是挑战,每一次归来都是幸运。那些运输物资的艰难、襄渝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岁月,如无声纪录片在眼前放映。
二
经过一小时颠簸,我们终于抵达巴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山脉,山峦间云雾缥缈,宛如大自然为这片土地披上神秘纱幕。
怀着崇敬之情,我们瞻仰巴山烈士陵园。这里每一座墓碑都承载着一个年轻而伟大的灵魂。陵园不大,位于陡峭半山腰,通往陵园是一条有着50多个台阶的陡峭山路。我们一行50余位六七十岁的退休党员,毫不畏惧,稳健而庄重地拾级而上。每一步都似与这片土地、那些逝去英灵产生更深羁绊。我们眼神坚毅,那是岁月沉淀的执着,是党员永不磨灭的信念。“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此句诗,恰能体现我们心境。
脚步在台阶上发出轻微声响,似为烈士奏响无声礼赞。大家相互搀扶、彼此鼓励,无一人掉队。这种凝聚力源于内心深处对革命先辈的敬重,对巴山精神的尊崇。
站在陵园中,四周静谧得只能听见彼此沉重呼吸声,空气仿佛凝固,只为守护这份庄严。墓碑整齐排列,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虽无言,却有震撼人心之力。我们目光缓缓扫过每个墓碑,试图透过冰冷石碑,触摸那些热血沸腾的生命故事。在这些墓碑间,有一种无形纽带,将我们与烈士紧紧相连,那是信仰与使命的传承,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在32名烈士陵墓前,退休党委郭志森委员引领我们入党宣誓。那一刻,庄严誓词在山谷间回荡,我们仿佛与烈士进行跨越时空对话,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成为心中炽热火焰,点燃我们对信仰的执着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烈士牺牲换来如今美好,我们当传承其志。
三
继而,在雄伟壮观的“巴山精神教育基地”,我们观看专题片《西铁人巴山魂》,那一幕幕画面如钥匙,打开巴山历史之门。从襄渝线建线至今,巴山铁路人在党组织领导下,历经无数风雨。1978年第一代巴山养路人到此,面临的是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此地沟壑纵横、山险涧深,“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涧,天天云雾罩,半年雨绵绵”是真实写照。整个车间管辖线路81公里,有78座桥梁、66座隧道,桥隧首尾相连,山高坡陡、曲线半径小。他们居住在襄渝铁路建设兵团遗留的四处透风石板房,照明靠原始煤油灯,饮用雨水和山泉水,吃粮需翻山越岭去背,小孩上学、生病就医更是艰难。然而,无人放弃、无人离开。他们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巴山精神为支撑,用拼命实干,连续实现46年工务设备畅通无阻、安全无事故和人员零伤亡,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奇迹。
随后,我们参观巴山党支部荣誉室,这里仿若一座精神殿堂,陈列着巴山铁路人一路走来的辉煌与艰辛。锦旗、奖牌、照片,无不诉说着巴山精神的伟大力量。这里荣获“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还获《求是》杂志高度评价。巴山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石,是党的建设优良传统在国有企业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是以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示范。由此,我们深刻认识到巴山精神不仅是口号,更是融入血脉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巴山铁路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在巴山,我们还参观现代化的巴山展览馆、宽敞明亮的食堂和操场。如今,这里条件与过去相比有天壤之别,上山有电梯可直达,工人的食宿条件大幅改善。但巴山精神不变,依旧熠熠生辉,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每个巴山铁路人的心灵。巴山是片神奇热土,年轻人到此,无不受到环境熏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传承和发扬巴山精神,为这片土地注入新活力。
四
在大半天的学习参观和座谈中,我听闻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如璀璨星辰,镶嵌在巴山精神的苍穹。当年女职工陈美英,为白天按时上班完成桥梁除锈作业,晚上12点前不让孩子睡觉,将孩子用布包起绑在床头上,自己则用绳子绑在几十米高的铁桥上。她的勇气和坚韧令人动容,那是一位母亲为工作和责任做出的巨大牺牲;管煜为巴山光棍牵线搭桥当红娘,把欢乐送给职工,自己却承受巨大苦难,孩子因肌肉萎缩,十七八岁夭折,但他仍将大爱留在巴山,深受职工爱戴;巴山职工解和平那句“巴山在祖国版图上,我不来,总有人要来啊!”朴实无华却振聋发聩,道出巴山铁路人坚守初心;曾经的巴山生活会,不讲成绩、功劳、大话,职工们用七条小鱼招待领导,尽显纯朴,那是领导与职工相互关心、信任的美好画卷;袁广林、崔利杰等利用业余时间修路、种菜园,在职工中开展养路与修路难易讨论,他们用行动诠释巴山坚守特质,以情感留人,传承巴山品质,“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是他们真实工作写照。每个巴山人的故事都如重锤,敲打着我们心灵,让我们深刻领悟巴山精神内涵: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
此次巴山之行,对我这个党委委员而言是一次深刻教育。巴山精神为我们推进六好支部建设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指引。在社区建设中,我们虽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但与巴山铁路人经历相比,微不足道。我们要学习巴山人的奉献精神,以社区居民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在社区工作中探索新方法途径,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学习拼搏精神,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学习自强精神,保持乐观积极态度,相信努力可创造美好社区环境。
返程路上,我的心情久久难平。大巴在蜿蜒山路行驶,我的思绪沉浸在巴山点滴之中。烈士陵墓、荣誉室辉煌、专题片画面、巴山人的故事,都成为心中永恒记忆。巴山精神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将激励我在今后工作中,以更高热情、更坚定信念,为创建西安市一流社区目标努力奋斗。我深知,巴山精神已深深扎根心中,成为人生道路指南针,指引我不断前行,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带着巴山精神,在为人民服务道路上不断探索。
二○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