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忆】太极女人花(散文)

精品 【宁静·忆】太极女人花(散文)


作者:裴善荣 举人,484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4发表时间:2024-11-13 19:56:58


   夜幕降临,星河璀璨,一排排高效能LED灯光下的德客乐广场此时也沸腾起来,跳广场舞的,打鞭的,都在各自的一片小天地里陶醉着,不亦乐乎。这儿唱压轴大戏的人马不是跳广场舞的,而是打太极拳的队伍。这些震撼人心的太极音乐让广场舞大妈们都自叹弗如。在这里仅打太极拳的队伍就有好几波。有打杨式太极拳的,陈式太极拳的,除此还有吴式、孙式等。我也是其中一分子。
   初次教我的老师姓李,他老人家年逾八十,精神矍铄,身板健朗。在我们队伍里,除了几个台柱子,还有业已独立门户,名操徐州的四大金刚,这些都是李老师的得意门生。当徐州武术协会协同中国太极协会举办全国太极友谊大赛的时候,几个能应景的师兄师姐们自不必说,李老师也执意要参加。李老师的威名在那里摆着,他自幼习武,太极造诣简直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打起太极出神入化。自然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一次我们整个群体斩获颇丰,什么二十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功夫扇;单人奖,团体奖等,奖牌拿得满手抓,李老师除了获得老年组金奖,评委一高兴,又破例评了他一个老寿星奖。
   在这个大家庭一样的团队里,我的年龄最小,混迹于队伍的时候,他们不仅学业有成,而且人人都是精英,在外都能独当一面。我的进步除了李老师悉心教导,自然也少不了师哥师姐们的帮助。我称呼他们除了师哥,就是师姐。对他们的称呼时间长了,就简化了,譬如李哥,王哥,孙姐,刘姐。
   太极的精髓在于无私奉献,在于互相提携。这种高雅的精神是任何境遇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太极是一项强身健体的武术,也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领悟透它的真谛,或跟着音乐节奏和口令从起势开始,就进入无他的状态,仿佛进入了茫茫太虚。在这里心无旁骛,站在高高密云之上,展现出来的是丝乐缭绕,宫阙林立,众仙群集,仙气飘飘,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枉是一份幸事。太极收势过后,又回到烦躁的现实。
   认识孙姐的时候,她已经是有孙子的女人。单从面目上看,她眉目清秀,细嫩的脸庞,一汪潭水般的大眼睛,兼之丝丝滑滑,瀑布般的长发,笑起来很好看,像一枝花,百媚千姿,虽已爬上五十岁的路牙,无论从背影还是从正面看,都像是三十来岁的女人,怎么都无法把她与“奶奶”这个名词扯上关系。
   在太极队伍里按人头算,顶峰时期大概有四十多个,李老师毕竟年龄在那里摆着,他精力有限,发出的光和热分配到不断加入队伍的每一个新学员身上,就摊薄了。他教我们这些新人,就做不到事无巨细。我们只能从他那儿学到基本要领和动作,而后就是向这些学艺精湛的师哥师姐们虚心求教每一个动作的具体细节。几位在太极圈子里颇有建树的师哥已经不能满足于杨式太极,他们的心早已旁逸斜出。一旦我们把所有的套路过滤一遍,在休息和自由发挥时间的时候,他们便跑到陈式太极队伍里灌浆去了。好在太极的宗旨是以武为媒,广结良师益友,善缘天下。只要乐意,即可入圈,无门槛,无偏见,不厚此薄彼。几位师哥在陈式太极队伍里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王哥,他扎实的功底了得,一个崩剑,功力直达剑刃,逼人的剑气能让人感觉得到剑体嗡嗡的颤动。后来他依靠自身的修养和超凡脱俗的领悟力,荣膺第二十九届全国陈式太极拳武术大赛冠军。这些师哥们有时候也会教我们一些动作,还手把手地教,是急性子浇花式的。他们的出发点很好,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我们培育成和他们一样的翘楚级别。可是太极动作看是简单易学,实则不然,里面的学问深奥着呢,想学好,学精,绝非一朝一夕。几个师哥大概是看我们这些木头疙瘩一样的师弟们实在是不可雕,渐渐远离了我们,只要我们队伍音乐一停,他们扎堆往陈式太极队伍里跑。没有师哥们的提携,那就虚心向师姐求教吧。
  
   二
   近水楼台先得月。孙姐是第一个热心教我太极的人。因为我工作原因,常常慢三步,只好站队的时候很自觉地排在后面。而孙姐可能是家里有事,也到场得迟缓。这样我们站队常常离得很近。
   别人怎么做,我也跟着怎么做,如果没有像孙姐这样热心人的领路和指导,是做不到形意相通的,也就是说,做出来的动作犹如东施效颦,只有骨架,没有灵魂,迷了路还未必可知。就譬如一个简简单单的起势动作,两腿叉开,屈膝下蹲,双手下按。你看,两腿叉开的距离,屈膝下蹲的角度,两掌下按的速度与落点,还有每一个动作时间的把控,手的动作与脚的移动,腰肢的曲度等,都要配合得天衣无缝,做到非常精准的有机结合。太极的动作千变万化,每一个动作里的细微指数都能车载斗量。它的要领就像连串在一起的玛瑙、珠宝,一颗连着一颗。把这些细节啃透了,打起来才能行云流水,出神入化,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忘我境界。
   看花容易绣花难。三尺门里,三尺门外。而门外汉或初学者想踢开太极这道门绝非易事。尤其是我,脑壳笨得像猪,颖悟力没有一点弹性。孙姐为了教会我这些动作,做到精准,标准,常常每一个动作要重复数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她不厌其烦地教,而我却因为自己的笨拙而不好意思。她倒是显得落落大方,说一些宽慰和激励我的话。她说的话的确没有水分,那些初学者几乎都一个个笨成了鸭子,起势动作就东倒西歪。其实教我太极的也不仅仅有孙姐,还有任姐,刘姐等。孙姐和任姐是一个村,她们彼此之间都非常了解。
   在孙姐、任姐们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也自加压力,进步很快。不多久,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基本上能够做到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三十二式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了触类旁通,仅六七天就能够跟上大部队的步伐与节奏。
   孙姐的教学不仅止步于言语教诲,还有身兼力行,常常要手把手地教。特别是单边、云手动作,不光肢体配合,甚至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要协调。初始教这两个动作的时候,常常累得她额头冒汗。
   媳妇与我都笨得够呛,一个在席子上,一个在苇子上。五年级作文课,老师让描写春天来了,有的同学把春天比喻成花园,有的比喻成一幅优美的画,媳妇另辟蹊径,把春天来了比喻成坐小滑梯。老师特意把她的作文以反面教材在班级阅读,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她所以然,她说正从寒风测测的严冬一下子暖和起来,气温落差大,不是像坐小滑梯吗?她的话问得老师哑口无言。这样的比喻听起来有理有据,没毛病,就是没有艺术感染力。媳妇知道自己的笨,故而不去广场,不去跳广场舞,更不去学太极。有一回,晚饭后,她闲来无事,便在广场散步,老远就看到了孙姐教学的一幕。她很内敛,没有做任何惊扰的事情。当我回到家的时候,她问我为啥要跟妇女学太极。我告诉她原因,并坦白说没想法。这一点她倒是认同,断言即使把我放到女人窝里也出不了问题。她接着调侃我说,有贼心没贼胆。
   天,真是冤载枉矣!这是哪儿对哪儿。果然有观井心的话,我就不在太极圈子里混了,我在这个队伍里是年龄最小的一个。随便拉出来哪一位师姐,都比我大上一截子。
   孙姐是自由职业者。开了一间缝纫铺。铺子就在她们的村上。她的手很精巧,只要是流行的新潮衣服,无论款式多么蹊跷,她都能做出来,再加上太极队伍里一次次统一定制的各种太极服,足够她营生糊口。她晚上打太极,白天就忙碌于缝纫铺子里。有一回,公司要做很多的布口袋,急需用。我们公司有布匹,是特制的。每一次做都是将这些布放在与孙姐一样的缝纫铺子里,过一段时间去拿,只需付加工费。后来我认识了孙姐,又离她最近。我想,让谁做都是做,反正是按单付费,肥水还不流外人田呢,这一次就让孙姐来做吧。我给她打电话,她爽快地答应了。并且推掉两个来货加工的顾客,为我赶制这些布袋。
   我这是第一次踏进她的铺子。那是说不上大的房间,干净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款式的样板服装,还有很多电脑刺绣图案的太极服。在铺子的西北角放着一张床,铺盖整齐。在另一个角落里有锅灶菜蔬之类,一看就知道不是摆设,而是她把这儿当成了家。出于好奇,我问孙姐,现在治安这么好,晚上还用在这儿看护吗。孙姐蹙着眉,没有直面回答,说话也吞吞吐吐,似有说不出的苦衷。我突然觉得嘴巴太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旋即岔开了话题。那一次孙姐没有收我的钱,说什么都不收。我是一个承载不起别人恩惠的人,在心里一直念着她的好。
  
   三
   在这个圈子里,我最要好的除了孙姐,还有刘姐、任姐,再就是三剑客外的达安太——彭月梅。对于彭月梅,我从来不称为她姐,虽然她年龄比我大上几岁。我也说不出为什么,每次喊她都是叫她的名字,有时候连姓都省略了,直呼月梅。有一回,太极队伍例行锻炼告一段落,我们几个到超市买东西。在回来的路上,见一酒鬼。月光下看不清他的面目,估摸有五十岁左右。他躺在非机动车道外面的地坪上,醉得不成样子。随着四肢摆动,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别看我,看我干什么?我又没醉。说没醉就没醉,店小二,上酒上菜,我还要喝上几瓶。”
   此是严冬,天寒地冻,刚刚下过一场雪,白天的时候,雪水顺着屋檐往下流,然后就结成了很长的冰凌。到了晚上,天气更加寒冷。那个醉鬼穿得很单薄。这样下去,夜里肯定会把他冻得够呛。我走过去想问他家在哪里,要么送他回去。我的行为立马被任姐呵止,并劝诫我少管闲事。
   在德客乐广场南,汇邻湾广场开业,为了增添人气,就拉我们的太极队伍。这样做倒也无可厚非,让人心里不平衡的是,他们只挑太极精英入局,而且入选者每天都有礼物馈赠,再每人量身定做一身像模像样的太极服。这样一来,太极队伍就分层了。人心也就不再那么有凝聚力。那时我刚把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和三段太极掌的动作学会,还是一个雏鸟,自然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被淘汰出局,而孙姐、任姐、刘姐都很荣幸地攥着入场券,但她们觉得这样做太过分,离心离德,就自动放弃那次机会,而离开李老师的羽翼,然后领着我一起投奔了沈老师。
   沈老师是女的,七十多岁。
   徐州不是太极之乡,也不是太极发源地,却卧虎藏龙。有一次全国太极大赛在银川举行,徐州武术协会会长深知李老师年事已高,不便远行,就找到了沈老师,并给她买了飞机票。沈老师也不辱使命,坛子里捉鸟王一样,走到那里包揽了几项金牌。
   沈老师不仅精通杨式太极,还是徐州陈式太极的掌门人。太极本是刚柔并济,以柔克刚。沈老师打太极一旦进入状态,十根手指都发抖,由此可见一斑,她的功力是何等深厚。沈老师海纳百川,既然我们投入她的麾下,又师从名门,就慷慨收下我们这几个关门弟子,并按杨式套路毫不保留地教导我们。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原来的太极群被李老师带着大队人马去了汇邻湾,剩下的一部分还坚守阵地,只不过群龙无首。我们几个人随着沈老师去了红星美凯龙广场。
   彭月梅入选,她没有跟班我们,去了汇邻湾。只不过后来她又杀了回马枪,折身回来领着这一群散兵游勇盘踞山头。再后来,我们几个人也加入了彭月梅的队伍,这说起来饶舌,却又是千回百转。这些事情的细节后面再说吧。
   红星美凯龙人气不足,我们的到来增添了些许活跃的氛围。红星美凯龙的党委书记邹成强对于我们的到来甚是郑重其事。沈老师说,这个广场灯光太暗,邹成强雷厉风行,责成分管这儿的电工立马准备材料,并亲自监督承办这件事情。三天以后,红星美凯龙广场灯火辉煌。沈老师要求我们练习推手。推手是陈式太极和杨式太极共用的基本功。太极的功力如何,推手就是一面镜子。推手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也可以练习。它的则要是走八卦步。功力深邃的人会踩同一个脚印。能不能走同一个脚印,沙土是最好的见证。红星美凯龙除了商场就是水泥地路面,邹成强就命令手下员工到一里路之外的地方去挖。
   邹成强也喜欢太极,并加入我们的队伍,虚心学习。作为一个那么大规模的企业领头羊,我想,他的脑瓜一定非常灵巧,接受能力强。实则不然,如果把我的笨拙比作鸭子,那他的笨拙堪比赶鸭子上架。尤其是野马分鬃和捋挤势这两个动作,仅一只脚金鸡独立,如若做不到身如劲松,脚下万根扎地,另一只脚虚邻而立,就谈不上平稳。邹成强常常东倒西歪,几欲跌倒,倒是摆出严肃认真的脸神。五十步笑百步,每当我看到邹成强洋相百出时,就滋生出无比的优越感,甚至有教导他的冲动。不过,我的这个想法是多余的,孙姐不仅要教我,还要分心去教他。孙姐不是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她分心乏术,就把教我的重任委托给任姐,然后一心一意地去教邹成强。任姐更是热心肠的人,乐意而为之。这样,孙姐教邹成强,任姐教我。我们虽在一起练功,却是各行其道。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邹成强就在跟着我们练习太极不多久,因脑溢血住院。他年龄虽然不是太大,充其量五十四五岁,高血压伴随着他已经很多年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就像携带着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好在他救治及时,没有落下太大的后遗症。就在他处于康复期,需要人照料的时候,他的妻子和他离婚了。除了不在身边的儿女,他成了孤家寡人。好在他性情乐观,照样跟着我们学太极。
   时间大概过了一年,沈老师因为要照顾她高龄母亲的原因,去了睢宁县。没有了老师的指引,我们又成了无头苍蝇,不得已,只好吃一次回头草,在德客乐广场安营扎寨。在这儿,彭月梅已成了这个队伍的总首领。彭月梅的二进宫聊起来实在太狗血,汇邻湾负责人看人下菜碟,就因为彭月梅海拔不够,仅跟了一夜,第二天就被下逐客令。其实,单论彭月梅的太极功底,除了几个师哥,无人能及。我们的来归,彭月梅非常高兴。毕竟我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已经不再是初始阶段太极圈的生瓜蛋子,打起来有板有眼。甚至彭月梅断言,如果碰上擂台赛,我横刀勒马,喝于当阳桥上,不知道会有多少喽啰被我斩于马下。
   孙姐没有跟着我们一起回来,她就像一个默默的守护者,守护着红星美凯龙广场的那一份安宁,还有正在康复治疗期的邹成强。
   由于工作原因,几年后,我离开了徐州。但我与任姐、刘姐还有彭月梅不断联系。我们有一次在微信聊天时,就聊到孙姐。任姐告诉我,邹成强不久前二次犯病住院,现在勉强扶着板凳走路。他的状态已经不适合继续工作,就回他的邳州老家,孙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与他相处,积累了一定的感情,难舍难分,也跟着他去了邳州。孙姐说,她情愿照顾一个半身瘫痪的人,也不愿意和整日醉得不成样子,依父母之命唐突结婚,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人生活在一起。接下来的后半生,她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反正儿女的终身大事都已完成,无牵无挂。最后任姐还说,几年前冬天的那个夜晚,我们碰到的那个醉鬼就是孙姐的男人。

共 57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情色彩非常浓郁的散文。作者在开篇,并没有直接从描写女人打太极拳落笔,而是以作为新人参加太极拳队伍健身为契引,从而拉开了描述的帷幕。初进队伍时,作者师从年逾八十的李老师和一些太极拳高手的师哥,可是由于李老师精力有限以及这些师哥跳槽去别的队伍,作者才跟着孙姐等人开始学太极拳。孙姐是个非常热心和心地善良的女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如花一般百媚千姿,可是家庭却是不幸的。她的丈夫是一个整天醉得不成样子的酒鬼,且和孙姐本身就没有任何感情,因此她早就和丈夫分居,独自住在缝纫铺里,而且也只有通过打太极拳才能排挤心中的孤寂。再后来,孙姐遇到了性情乐观的邹成强之后,本来一潭死水般的生活便荡漾起感情的涟漪。虽然后来邹成强因为脑溢血二次犯病成为偏瘫,但孙姐还是不离不弃,并和邹成强一起回了他的老家照护和生活。这篇散文塑造了一个心美如花并且勇于大胆追求自己幸福的女人形象,生动传神,情真意切。本文虽然以打太极拳为主线,但并没有过多描述打太极拳的细节,而是从刻画人物入手,语言朴实幽默,情节流畅自然,人物典型鲜明,前期安排的伏笔非常巧妙,随着情节展开才逐渐明朗,直到文尾揭示主题,深深触动读者心灵,并感怀至深。欣赏作者散文佳作,感谢赐稿,力荐文友品读共赏!【编辑:蓝天之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4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11-13 20:00:53
  欣赏裴善荣老师优美的散文佳作,感谢老师赐稿宁静社团。祝福您冬安文琪,创作快乐,佳作继续在宁静社团精彩呈现!再次问好老师,遥祝佳作丰硕!
2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11-13 20:01:14
  欣赏裴善荣老师优美的散文佳作,感谢老师赐稿宁静社团。祝福您冬安文琪,创作快乐,佳作继续在宁静社团精彩呈现!再次问好老师,遥祝佳作丰硕!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3 20:38:20
  文章很有新意,也很厚重,最普通的身边事在老师笔下成为一篇情感真挚、文笔优美的散文,拜读,学习。顺便说一句,老师这个打太极拳的爱好太好了,健身,怡情。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4 08:56:42
  感谢裴善荣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5 楼        文友:裴善荣        2024-11-14 12:26:14
  谢谢蓝天之下老师的悉心编按!敬茶!
6 楼        文友:裴善荣        2024-11-14 12:27:37
  谢谢小猪她爸老师的首肯!不胜感激!敬茶!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