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送你上学(散文)
那天,我先回到车上,看着他带着自然的笑容和他妈妈告别,我的心也释然。只要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就不必非得求得某一项别人眼里的成功了。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的出生就充满坎坷,甚至可以用凶险来形容。历尽劫难,他终于平安成长了起来。我认为他就是上天赐予我的一件珍宝,他的九死一生让我一直在愧疚中倍加呵护他的成长。
和别的家长一样,我也渴望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却在和他的交流中忽视了他的需求,也漠视了他的感受,只是一味儿拿大家眼中的“优秀”的标准来衡量他,约束他。我相信他拥有积极向上昂仰这些优秀的品质,但我眼中却只看到了那个最浮浅和表面的因素:分数。
没有一个高分,就是没有努力!这几乎是所有父母的评价标准。我,也概莫能外。我只是没有想到,同样对名牌大学有渴求的他在自己努力道路上还要和一些别人没有的困难进行斗争!
他原本可以有“盟军”的,那就是我!在他战斗到最艰难的时刻,我本应该让他把“后背”托付给我的。可是我却差一点让他失去“靠山”而孤独地一个人去面对。
去年高考的失利,也给他带来许多反思,可以看得出他对复读道路的执着和坚持,他知道自己的短处在那里,也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那就姑且算是他对今后生活的一种锻炼吧!毕竟,人活下去,可以有许多种方式。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老师这个角色永远替代不了。作为一个教了二十多年书的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已开始被一些家长称为“专家”,我只有苦笑:谁也无法理解一个可以教“好”别家孩子的老师,却无法做一个基本合格的家长。那些亲子教育的经验,在自己这里都成了摆设!其实,我也知道:那些把我称为专家的家长们,无非也是处在迷茫之中而把孩子“成才”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一个和他和孩子都毫不相干的老师身上,就像在绝望的洪水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我毕竟只是根稻草,自顾不暇的稻草——我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培养好。
我的孩子就这样在我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慢慢长大了。他的长大仿佛与我并无多大关系。
想起前几天晚上洗澡时,他喊我给他搓背。看着那个已经高出我的个头和渐渐宽厚起来的肩膀,不禁红了眼圈:这是我的依靠,是像当年我喂他吃饭一样将来也要喂我吃饭的人。
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什么才算是优秀?或许他永远成不了别人眼里的优秀,但他一定应该成为值得我骄傲的孩子。眼前的这个肩膀,一定能挑起自己的生活之担。
十年前,那时的他还只有我腋下那么高,然而在我们吃过晚饭出去散步的时候,他总要伸手扒在我的肩膀上和我“勾肩搭背”地并排走。
我总会笑着说他是个调皮的小鬼头,但其实内心还是有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其实,他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既让我惦记又让我放心的孩子。
五岁时做手术,我拉着他的手去手术室,他一脸好奇地四下打量。我怕他害怕,也不敢问他怕不怕,倒是他反过来对我说:“这也没有啥吧?”
医生也怕他害怕,打麻药时让我控制住他,其实我知道他从小打针就没有哭闹过。打针的时候,他还笑着说:“一点儿也不疼。”我知道,再过一会儿,他就会昏睡过去,就对他说:“嗯,跟平常一样。”
从手术室里出来,进入观察室,医生让我看着他,怕那麻药的副作用,结果,他从昏睡到苏醒再到清醒,一直都很平静,就像往常早上醒来一个样儿。
八岁时,我带他去爬山,一路兴奋地奔跑,只直到下山时,才看出有些倦意,于是我说:“爸爸背你走吧?”他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可我却觉得他那个小小的身体肯定很疲惫了,就不由分说,让他趴在我的背上,我背他下山。走了一会儿,他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睡着,反而在我背上说:“你还是让我下来吧。”我说:“为啥?”
“我怕你累!”
……
我没有放下他,踩着泪水踏出的脚步更加坚定。
那个小小的他,如今已经长大了。看着比我高出一头的身材,也同样迈出坚定而有力的步子,我也不觉挺了挺身子,才发现,自己,已经佝偻了许多。
……
终于等到了送他去上学的时候了。
这或许应该是他人生路上需要我送他上学的最后一次吧?
幼儿园时送过他,那是因为搬家而不得不给他换一所幼儿园的时候。他不愿换地方,泪流满面大声嚎哭,我狠狠心,放下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其实,一拐过墙角,我就掉泪了,我又悄悄转回去,看见他在抽抽嗒嗒中被老师领进教室,才不舍地离开。我知道他得知道:人这一辈子,并不全是如意的地方。虽然他还很小,虽然有些残忍。
小学时,我去送他,是他和另外一个小同学发生点矛盾,对方失手用笤帚打在他的头上,还流了血。老师吓坏了,通知了家长。我们带他去看了医生,知道不打紧。就告诉他,要有气量,也和对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让人家放心,不能因为这事让孩子背包袱。因为,我知道,他也得知道:人与人相处,不能太计较。后来,对方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
初中时,我去送他上学,是因为他进入一个快班后有些吃力而成绩大幅下跌。我给他做工作,让他放下面子,寻找适合自己的氛围和环境。又向学校申请,获得他们的理解,让他从快班进入了一个次些的班。虽然他很不情愿,甚至因为进入青春期而有些抵触,但他终究还是顺从了我。因为我知道,他更得知道:不是别人眼里的好就是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中时,我去送他,是他第一次高考失利不得不选择复读的时候。我们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选择了一所并不出名的学校。看着他拉着行李箱进入校园,忐忑,便充盈了心间:复读,虽然有了再一次的希望,可也意味着再一次的破釜沉舟没有后退可言。我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头,因为,我知道,他也知道: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
这一次,我再次送他,是他进入大学的时刻。原本我们是可以选择坐火车去的。思忖再三,我选择了开车。在这人生起步的最后一个阶段,我还是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对他的爱:从今开始,你便要自己展翅翱翔了!孩子,爸爸,还有妈妈,为你扶正方向,助你发力。
那一天,我们很早就起床,整点好所有的行李,便踏上征程。送他前往千里之外的大学去上学,这是父母还拥有的能够助他成长的最后一点力量。
我只想对他说:这人世间父母和孩子永远都是割舍不掉的亲情,送你,是为了让你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你的路在脚下,它直通向远方——属于你自己的远方。从此,你尽可以志存高远,但一定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