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忆】还工(散文)

精品 【宁静·忆】还工(散文)


作者:浩渺若尘 探花,1551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7发表时间:2024-11-14 20:28:09
摘要:每当回想起那段日子,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故乡的怀念,是对故乡土地深深的眷恋。

当下请工是要按天付费。小时候,家乡的乡亲们思想单纯,邻里友善,家里遇事要帮忙,请乡亲们帮工都是免费,待他日他家有事再还工。因此,村里每天都上演着不是帮工就是还工。
   父亲在外工作,母亲是个病秧子,不能干重体力,我家遇事就得请人帮忙。大到建房建脚屋,小到过年炒瓜子花生,制作豆腐,都要请人帮工,俗称请工。我家请工之后,小小的我便是还工的主要人物。那时我才十二三岁,半个劳力都算不上,邻里乡亲并不介意,每次还工叔伯都安排轻松的活让我做。
   我还工季节性很强,需要是假期。寒暑假、特定的节假日,还有一专干农活的假期,叫农忙假。
  
   一、春插还工
   万物复苏的春天,总是带着一种不可言喻的生机与希望。田野间,嫩绿的秧苗如同初生的婴儿,渴望着大地的滋养和阳光的温暖。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大山叔家的春插,成了我们村里的一件大事。
   大山叔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每当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记得我家建房那年,从挖地基到砌砖瓦,大山叔的身影几乎没离开过工地,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却从未听他有过一句怨言。秋收时节,面对金黄的稻田,他又毫不犹豫地拿起镰刀,与我们并肩作战,那份情谊,比秋日的阳光还要温暖人心。
   然而,当春风再次吹绿大地,大山叔家却遭遇了难题。山爷爷突然病倒,需要人照顾;山奶奶的腿脚又因为年岁的增长,变得不利索;大山婶手指受了伤,春插这样繁重的农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得知这一情况,我的心里像被什么触动了一下。我清楚地记得,每当夜幕降临,父亲回到家,大山叔总是笑眯眯地来到我家,与父亲分享他的故事和田野间的趣事,那份真诚与无私,让我深深地感激与敬佩。
   我刚好放农忙假,便自告奋勇地向大山叔提出,要去帮忙他们家的春插。大山叔听后,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满满的感动。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有你这份心就够了,但春插可不是闹着玩的,辛苦着呢。”我坚定地摇了摇头,告诉他:“大山叔,您帮了我们家那么多,现在我长大了,轮到我来帮您了。”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我已经背着秧苗,踏上了前往大山叔家的田埂。田野上,微风拂面,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清新。大山叔家的水田,一望无际,波光粼粼,仿佛在等待着我们为它披上绿色的新装。
   春插的过程,远比我想象中艰辛。弯腰、插秧、起身,再弯腰,重复的动作让人腰酸背痛。但每当抬头,看到大山叔那鼓励的眼神,还有那些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我便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闲着的几位村民们也纷纷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大家齐心协力,笑声、歌声在田野间回荡,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生动的画面。
   夕阳西下,最后一株秧苗稳稳地扎根于泥土之中,我们相视一笑,那份成就感和喜悦,难以言表。大山叔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眶有些湿润:“孩子,谢谢你,你让我们一家感受到了春天真正的温暖。”
   我感恩大山叔,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关怀,就如同这春天的秧苗,虽然微小,却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我家与大山叔之间的情谊,也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长青不败。
  
   二、双抢还工
   夏日的阳光,如同熔金般炽热,将大地烤得金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稻谷成熟的香气,那是我的暑假,也农村一年中最忙碌最充满希望的双抢季节。在这个时节,稻田里金黄的稻穗低垂,等待着人们的收割,而另一边,嫩绿的晚稻秧苗正亟待插入肥沃的土地,延续着大地的生机与希望。
   明德伯伯,是我们村里公认的好把式,尤其擅长驾驭他那头健壮的大黑水牛。每当春耕秋收,我家的田地里总能见到明德伯伯忙碌的身影,他和大黑水牛配合默契,犁耙翻飞的场景,如同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那头大黑水牛,皮毛油亮,眼神中透露出沉稳与智慧,仿佛能读懂明德伯伯的每一个心意,耕地时步伐稳健,深浅适宜,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今年,轮到我家为明德伯伯家助力双抢了。清晨,天麻麻亮,第一缕阳光还没穿透薄雾照耀在村庄上时,我已迫不及待地背上镰刀,提着竹篓,踏上了通往明德伯伯家的田埂路。心中既有对即将来临的繁重劳动的忐忑,也有能帮上忙的喜悦和期待。
   明德伯伯早已在田边等候,他穿着旧布衫,头戴斗笠,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仿佛丝毫未受酷暑的影响。“小侄女,来了啊!今天可得靠你帮我一把了。”他边说边拍了拍大黑水牛的背,让它去小河边吃草,那牛仿佛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忙碌,轻轻摇了摇尾巴,发出低沉的鼻息声。
   我们先从收割开始,明德伯伯手持镰刀,动作娴熟地割下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而我则紧随其后,将稻穗整齐地码放在田埂上,让阳光晒干水分,便于后续脱粒。汗水很快浸湿了我们的衣衫,但看着越堆越高的稻穗,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午后,阳光更加毒辣,我们转战到另一块已整好的水田,开始插秧。明德伯伯教我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如何控制插秧的深度,让每一株秧苗都能稳稳扎根于泥土之中。我学着明德伯伯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插入水中,虽然开始时笨手笨脚,但渐渐地,我找到了节奏,一行行嫩绿的秧苗在我手中铺展开来,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希望。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抹余晖洒在田野上时,我们终于完成了今天的双抢任务。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心中却是满满的充实与快乐。明德伯伯拍着我的肩膀,笑眯眯地说:“小侄女干得不错!明年你家的田,我还来帮忙!”
   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温暖,以及劳动带来的满足与幸福,都融化在滴落的汗水里。双抢的季节里,我不仅学会了农活的技巧,更收获了比稻谷更宝贵的情谊与成长。而明德伯伯和大黑水牛的身影,也成为了我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线,提醒着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永远不会褪色。
  
   三、建房还工
   “起屋造船,昼夜不眠”,这是家乡的俚语。意思是建房和造船,要劳心劳力,还要众人帮忙,不眠不休许多天才能完成。
   我家建房请了村里十几个人,经历一个多月才建成毛坯房。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还工全部是靠我的寒暑假。我还工几乎涉及半个村,选一次建房还工,记录我的暑假。
   海叔叔家建新居了。在原生态的村落里,建房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而我,有幸成为了这幅画中的一抹色彩。那也是暑假,一个阳光并不十分明媚却充满温情的日子,海叔叔家的宅基地上,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我们要建的是一座传统的黄泥抖墙屋,它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承载着几代人温暖记忆与乡土情怀的港湾。
   在这片即将焕发新生的土地上,我手持锄头,站在了一堆看似平凡却又充满生命力的黄泥前。这些黄泥,是村民们从附近的山坡上一点点挖掘、筛选出来的,它们质地细腻,粘性适中,是建造黄泥斗墙的最佳材料。我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大块泥土用锄头敲破,再小心翼翼地装进一旁的箢箕里。
   每一次挥动锄头落下,泥土碎裂,发出沉闷而满足的声音,那是劳动的节奏,也是希望的旋律。汗水沿着我的额头滑落,滴落在泥土中,仿佛是在为这片土地注入生命的活力。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最深沉的敬意。
   我挥动锄头,箢箕里的泥土越来越多,它们在我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等待着被赋予新的形态。这时,男力士们便上场了。他们身强体壮,肩挑手扛,将装满黄泥的箢箕一担担挑起,稳健地走向筑墙的地方。他们的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定与自信,仿佛是在告诉世界,这座房子将会是他们共同的骄傲。
   在筑墙的过程中,黄泥被抖锤一层层地堆砌起来,经过匠人们的巧手抖紧墙体,拍打修整,逐渐形成了坚固而美观的斗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这一堵堵黄泥墙上,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日子,海叔叔一家人在这座新居中欢聚一堂,笑声与温暖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岁月流转,那座黄泥斗墙屋或许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但那段建房的时光,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它教会了我坚韧与奉献,让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每当回想起那段日子,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故乡的怀念,是对故乡土地深深的眷恋。
   故乡曾有我亲手筑的墙。虽然泥巴房已在几十年光阴里消失,但总有一幢温暖的房在我心里。
   房子,黄土颜色,按满一枚枚指纹。
  

共 33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还工是早些年乡村里普遍存在的一个习俗,简单说,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农忙或是诸如盖房这样的大事发生时,乡里乡亲伸出援手。我在香格里拉行旅时,导游扎西说藏民盖房不花钱的,木材、泥土取自大山,而劳动力就是乡亲们没有任何报酬的帮工,今年你帮他,明年他帮你。扎西说,这是藏民的习俗。今天读这篇《还工》可以说这不但是藏民的习俗,它是早年中华民族的习俗,是特定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下的特定产物。散文撷取了作者早年还工的三件事情,一是插秧还工,二是双抢还工,三是盖房还工,通过对这三件还工的回忆,充分反映了一个时代下村民们质朴纯真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旧事的眷恋之情,讴歌家乡人善良朴实、热心助人的民风民情。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叙事描写的真实,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无法做到细节真实,而作者显然是小时候历练的结果。因为真实而可信,因为可信而感人。除了细节真实外,散文的情感真挚,这里饱含了作者对乡里乡亲的感恩之心,也饱含还工的感激之情,还有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些随着故事的推进而产生和深化,像小河淌水滋润心田。最后,我们说这篇散文的选材新颖、立意新颖,以文风的朴实、生动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一幅故乡插秧、双抢、盖房的农家生活画卷,满满的,都是爱。美文共赏,推荐文友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6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4 20:29:59
  作者以饱满的热情,通过对这三件还工的回忆,充分反映了一个时代村民们质朴纯真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旧事的眷恋之情,讴歌家乡人善良朴实、热心助人的民风民情。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4 20:33:11
  过去很多事情,诸如还工现象,现在大多消失,能够忆起,便足见内心的感恩和对故乡的眷恋。所以,这是一篇以情打动人心的优美散文。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老鼠的亲兄弟        2024-11-15 08:38:05
  小罗号,很有志气的。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15 11:37:20
  感谢浩渺若尘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