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 爱心】老鸦窝(散文)

精品 【丁香 爱心】老鸦窝(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80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6发表时间:2024-11-15 16:04:46
摘要:这柿子树少说也有十多年了,但我不稀罕那红灯笼似的柿子,而是稀罕小鸟筑起来的巢窝。我细细一数,一共五棵柿子树,竟有三棵树上有窝,其中一棵树特别大,两个大树杈上分别筑了一个老鸦窝,我默默佩服这老鸦的厉害,某些思维甚至超过了人类。

【丁香  爱心】老鸦窝(散文) 一日骑摩托车路过一个偏僻的村庄,村庄不远处有一棵火落罐树,还有几棵柿子树。那高大挺拔的树上,鲜红鲜红如大红灯笼的火落罐及柿子夺人眼球,更令人注目的是那柿子树上的老鸦窝。
   这柿子树少说也有十多年了,但我不稀罕那红灯笼似的柿子,而是稀罕小鸟筑起来的巢窝。我细细一数,一共五棵柿子树,竟有三棵树上有窝,其中一棵树特别大,两个大树杈上分别筑了一个老鸦窝,我默默佩服这老鸦的厉害,某些思维甚至超过了人类。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大地飘荡着欢乐的笑声,大江南北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就连鸟儿也欢乐地叫着。大诗人杜牧曾写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金黄的稻谷、粗壮的玉米棒、红透了的高粱,还有那粉扑扑如少女脸庞的苹果、柿子,把湛蓝的天空染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构成了一首首诗的画卷,即使陶渊明活到现在,也未必能写出这如诗如画的场景。
   我是我家里唯一的男娃,儿时奶奶真把我惯坏了,我要脚,奶奶不敢给手;我指西,奶奶不敢向东。我那调皮捣蛋劲,在左邻右舍中是出了名的,夏天上树抓知了,下涝池抓青蛙。父亲对我管得严格,常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父亲打过我几次,为此,奶奶不知和父亲吵了多少次架。
   那时,村东头不远处有一棵土槐树,树上也有个老鸦窝,初夏时分,窝内的小鸟常常欢叫着。土槐树正好在学校旁不远的一个大塄上,那天星期日,我和两个同伴东东和星星提笼给猪拔草,路过这里,那窝内小鸟的欢叫声又一次勾起了我心中的“馋虫”。东东和星星俩人想上树,我不由分说将他们推向一边,我把鞋一脱,双手抱树,“哧溜哧溜”就爬上去了。
   那土槐树高大,加之窝又在树的上边,我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干劲爬了上去,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在树上,我低头向下一看,阴森森的,再向周围一看,村庄都成了小小的黑点,大田地也似乎十分渺小,我心里害怕了。
   此时,老鸦窝内鸟儿又叫开了,我看见一只大鸟,嘴里不知叼着什么,站在窝边,小鸟伸出一个个可爱的脑袋,争先恐后地张开小嘴争夺美食。近距离的观察,使我马上联想到一句名言:“羊羔跪乳,乌鸦返哺。”细细一看,也不知道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只见浑身乌黑,连翅膀都是黑的,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黑老鸦”吧。
   等大鸟飞走了,我又一次鼓起了勇气,三下五除二登上了最高点,趴在了小鸟窝边。我细细一点,窝内有五只小鸟,小鸟身上那稀稀拉拉、嫩嫩的羽毛,显得它们格外亮丽夺目。小小的鸟儿们拥挤在一起,不知是相互取暖还是怕被人捉走,它们一见我就不再欢叫,再也没有热闹的场面了。我用手捉住一只小鸟,它的身体暖暖的,体温从我手上传遍了全身,使我感受到小鸟也是一条可爱的生命呀。
   这时只听树下的东东大喊:“捉一只下来玩玩!”星星也附和着说:“你捉下来吧?你笼里的草,我俩替你拔。”我再看看小鸟,它们的一双小眼睛不停的望着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生怕我把它们带走。说实话,如果带走它们,十有八九就活不了。
   树下又一次传来高喊声:“哪怕抓一只下来也行,让我俩看看。”
   “一只也不能抓!”我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犟劲,就是今天你两个不给我拔草,我也不能抓,这是鲜活的生命呀。
   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一点也不假,就在我放下鸟儿,下到树的半中腰时,不小心踏坏了一根干树枝,从树上掉下来了。这一摔不要紧,可吓坏了东东和星星,他俩把笼一提,跑得有远没近的。我只觉得脚腕生痛,也站不起来。正当我眼泪汪汪时,三爷正好从路边过,一问忙告诉了奶奶和我父母。
   奶奶吓坏了,忙和父亲把我拉回来,找了个捏骨匠。那人用手一摸,说筋裂了,父亲又把我拉到医院一查,轻微骨折,没有大问题。
   那次父亲把我“美美”地骂了一顿,奶奶心痛地说:“娃也不是故意的,这个错儿(事故)谁愿意,娃也很疼的。”这次上树捣老鸦窝,在我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不至一次的想到,小鸟我又没有捉你,为什么我会从树上掉下来呢?
   第二次是上树捣鸟鸟蛋。那是一个鸟儿新建不久的巢窝,树也不大,有三四丈高,老鸦窝就建在一个树杈上,不知是鸟儿偷懒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窝也建得简单,细细的枝条加上鸟儿叨上去的泥土,把周围大概糊了一下,如果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巢窝里的鸟蛋。
   我爬上去后一看,不大的鸟窝里竟有五枚沉灰色鸟蛋,鸟蛋上面有几个墨点,好像用墨笔涂上似的,我一稀奇,取了一个拿在手里细看。结果,一不小心,那小小的鸟蛋从我手里掉了下去,摔在一个树杈上,粉身碎骨了。我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怎么这么不小心,我好像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似的,顺顺溜溜从树上下来,呆呆地朝树上望着。不一会儿,大鸟儿回来了,它站在窝边不停地叫着,并四下张望,好像在咒骂我似的。
   我知道我犯错了,摔碎了一个鸟蛋,它只能孵出四只小鸟了。
   那次是我从下面的缝隙看见了鸟蛋,才一个人爬上树去的。我当时上去的目的,是抱着好奇心,想看看窝里到底有几个鸟蛋,却没有想到,摔碎了一个,我十分内疚。不知道为什么,自那次事故后,我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碰见树上有老鸦窝,就不由得要多望几眼,有时还停下脚步,默默地打量着。
   这次柿子树上的老鸦窝,勾起了我的联想,更勾起了我的记忆,我想这次我只看看,吃几个柿子或火落罐,不再惹事生非,上树去看老鸦窝了。
   (原创首发)
  

共 21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鸦窝是一种叫老鸦的鸟的息栖地,他一般是筑巢在又高又大的树上。且窝巢相对其他鸟类也比较大,象农村人用的农具拌笼一样大小相当。在农村地广人稀、古树繁多的地方比较常见。“那是一个鸟儿新建不久的巢窝,树也不大,有三四丈高,老鸦窝就建在一个树杈上,不知是鸟儿偷懒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窝也建得简单,细细的枝条加上鸟儿叨上去的泥土,把周围大概糊了一下,如果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巢窝里的鸟蛋。”写的朴实,语言接地气,有真情实感。一度时期尤其是是上世纪末期销声匿迹,没了踪迹。进入新世纪以来,又随处可见,这可能是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宜居条件提质的结果,说明"两山理论"真正落实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进良好。作者观察能力强,心思细腻,从人们不不关注、不注意的琐事发现事物的存在及自然规律的本质,继而引伸出自己儿时的玩趣。从两次捣鸟(鸟蛋)的详细过程的描写展示儿时玩耍项目的全过程,从上树、树高的描写、恐高、鸟窝的形态、看见小鸟时心态的变化,引领读者对有关生命、生态环境改变的思考。作者用普通事,平凡人,昭示人们一个儿童时代生存环境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社会的发展。“这次柿子树上的老鸦窝,勾起了我的联想,更勾起了我的记忆,我想这次我只看看,吃几个柿子或火落罐,在不惹事生非,上树去看老鸦窝了。”作者收尾也好,画龙点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好文推荐 欢迎阅读【丁香编辑:德年黄土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600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11-15 16:06:47
  作者观察能力强,心思细腻,从人们不关注、不注意的琐事发现事物的存在及自然规律的本质,继而引伸出自己儿时的玩趣。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4-11-15 16:15:26
  谢谢社长在百忙之中倾情编辑,编按写的十分到位,辛苦了,感谢社长。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4-11-16 19:45:56
  谢谢社长倾情编辑,编按写绝了,处处打动人心,写出了深情厚意,向社长学习。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11-15 16:08:36
  作者从小时候两次捣鸟(鸟蛋)的详细过程的描写展示儿时玩耍项目的全过程,从上树、树高的描写、恐高、鸟窝的形态、看见小鸟时心态的变化,引领读者对有关生命、生态环境改变的思考。作者用普通事,平凡人,昭示人们一个童玩项目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社会的发展。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24-11-15 16:56:06
  儿时捣蛋,点点滴滴浮现眼前,社长留言好,处处打动人心。
3 楼        文友:闰土        2024-11-15 16:58:40
  “我再看看小鸟,它们的一双小眼睛不停的望着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生怕我把它们带走。说实话,如果带走它们,十有八九就活不了。”写出了情感,写出了内心的世界。
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4-11-15 19:40:57
  第一自然段,写骑摩托偶遇老鸦窝,是为儿时的看小鸟,看鸟蛋埋下伏笔。作者在叙述这两件事的时候,选取了生命的呵护角度,这正是本文的精妙之处。好文,拜读了。
5 楼        文友:月影波澜        2024-11-15 19:55:09
  作者思维细腻,好爱观察,以仁慈之心呵护生命。也写出儿时的快乐和勇敢!
6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4-11-15 21:59:42
  柿子树,老鸦窝,记忆里流连忘返,肚子里馋虫打颤,好想吃几个柿子或火落罐
7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11-16 14:34:51
  儿时的气息,乡村的记忆。杨老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代。
8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11-16 14:39:33
  爱鸟而不抓鸟,朴素而高尚的正义坚守!
9 楼        文友:布衣毛竹        2024-11-16 22:08:11
  老师的文章描写细腻,细节生动,现场感、画面感和氛围感浓厚,仿佛把读者带到了现场,带回了童年,满满的青春记忆。
10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11-17 08:08:06
  上树抓鸟,掏鸡窝是儿时的玩劣与好奇心促使。一个鸟窝在作品笔下写的细腻感人,写的是鸟窝,回忆的是回不去的过往,读文章中儿时的一幕幕天真无邪的往事在脑海里展现,感谢作者,笔下有很强的带入感,让人一口气读完文章,有意犹未尽之感,好文欣赏,向作者老师学习!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