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北京河北行小事记(散文)
◎你坐镇值班室
在昌平的北京蒙医康复医院等待就诊,两部手机和充电宝都没电了,附近也没有付费充电的摊点,挂号,付款都需要手机,关闭了手机,就像银行关门。
腆着脸跟门卫大爷请求解决。就诊的院子里,车满为患,大爷忙于疏导,满头汗水。我只能待他空闲再麻烦吧。昌平的冬天也瘦了,树叶飘飞,行道树褪去了绿装,大爷消瘦的样子,跟昌平的秋冬没两样。宽大的保安服,明显大材小用了。看大爷空闲了,我急忙举着手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走近我,热情地指着三十米外的屋子说道:“去我的值班室,今天你坐镇值班室!”他做一个插上电源的动作。
准备的恳求语言,都作废了,一句也没用得上,事就解决了。
一张桌子,一张床,后房间是储物间兼灶间。墙上挂着两个插座。插上充电器,手机亮着,大爷也进屋了。
“收费吧。”这不是一个问题,我是想让大爷说个价。
“你帮我值班,两清了。”大爷笑嘻嘻地说。很多时候,人与人相遇,并非都是朋友亲人,更多的是萍水相逢,彼此陌生,或有求于人,或希望对方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希望对方给一个台阶,这个台阶就是理解对方的语言,语言是平衡关系的利器,舍得给出,风平浪静,甚至一语化尴尬,解恩怨。在我们胶东有句俗语叫“顺坡下驴”,就是让人不要一个劲地把驴子往山坡赶,都是一个意思。
闲聊起来,大爷是张家口人,原来比我还小一岁,已经退休,因为要为儿子买房还贷,独自跑几百里,落脚于此,干起了保安。他很知足,十几年的房贷全部由他代为偿还,儿子可以安心养家。
我说还是有些压力的,张弟颇有感触地告诉我,压力比艰难好,我们都是从苦日子走来的人,一比较,心底就亮堂了,遇到这个社会,起码有地方挣钱……
是啊,一个城市的好,在普通人看来,不一定是城市面貌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养人,能够让人比较体面地活着。
我问他,看门单调劳累吧?也夸他的心思好。
他说,来医院的都是看病的人,心中有着这样那样的难处,看门的要让人家快乐,别在我这就成了一道关卡。
拥有让别人快乐的能力,并非手中需要多大的权力,需要的却是一颗善于理解别人的心。
屋内的暖气漾漾的,他拿出纸杯,为我倒上一杯茶。
突然想起临行时朋友送给我的一个“茶包”,急忙打开后备箱,作为见面礼。
坐镇一小时,我们居然成了朋友,以哥弟相称。不知此生还有没有机会再相见,但我永远记得,在昌平还有一个热情待我的张弟。
◎一个城,两个成语
穿过河北的邯郸、保定,直奔石家庄的正定县城去。20几年前,曾在正定落脚,未能好好欣赏这座千年古城,总是遗憾。
车行穿过正定古城墙下的“迎旭门”,必须慢下来,真个是“一步一景”,放过欣赏都是错误。夕阳打在城门上,一道金光,似从远古而来。顺着古色的城墙而行,“顺路”两个字让我停下了,此时,华灯初上,左侧的城墙上渐次点亮了城灯,虽目不能极远,但仿佛觉得一座城就这样一瞬间被灯火圈住了,我再也逃不出这种“光速”。
远行的人,遇到“顺路”的字,仿佛就是一个人站在路边给我祝福,多么吉利,好,就借这家店名的吉言吧。
店内一幅木刻的《顺路驴肉赋》惹眼,先拍照,再从头至尾默读,一句“莫舍顺路驴肉香”,把我劝住了。
应该是老板模样的男子,凑到我身边,陪我看赋文。我试探问,“顺路驴肉”成了正定的成语了吧?他双手攥住了我的手道:“你是一个最懂得正定顺路驴肉的食客!”
是的,河北的驴肉好吃,首选正定驴肉,因为正宗。曾经并未有什么饭馆经营场所,食客想吃了,眼往路边一瞥,就有驴肉摊点在卖,故名。仔细琢磨,这顺路驴肉有着方便快捷,颇接地气的意思,亲切,地道,躲不开的香气,这是“顺路驴肉”作为“成语”的内涵。美食用不着寻寻觅觅,顺路便遇见。
老板跟我讲起顺路驴肉的好,我说你挑最特色的说,我耐不住店里的驴肉香了。
他也干脆,问我道,我们养的家禽牲畜,鸡鸭鹅,猪羊牛,哪一样不得病,预防瘟疫,是饲养时必须谨慎的,你听说驴子会得病的么?驴子对瘟疫有着极强的耐受力。驴肉可放心吃。哦,驴子性情温顺,而抗病能力超强。真的是令人刮目!也是啊,作为人,肝火旺盛,是百病潜入的条件。
老板得知我要在正定游览,便推介一定要看看木塔,了解一个成语的出处。
原来是“偷梁换柱”这个成语,就出自正定。据《宋史》之《方伎传》记载,北宋时期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僧人叫怀丙,因修葺真定府的十三层木塔,而使用了这种工程技术。当时塔身倾斜,很多工匠束手无策,怀丙出了个主意,将梁换下做了柱子,撤下那段已经损坏的柱子,使得木塔复原如初。
其实,这个成语里的“偷”字,原来是“托”或“抽”字,因为音近而讹传,于是有了今天的成语。这个成语,于今已经演变成贬义,人们早就忽略了它的原本意义。
一座古城,诞生了一个成语,已经是古老文化沉淀的结果,不能不为之生敬。
偷梁换柱,又是“三十六计”之一。这就存疑了。语源于南北朝时期,正式给名的是在明清时期,这就好理解了。中华文化的不断派生衍生,体现了源源不断的特色。
我拜驴肉店老板为师,学了两个成语。人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要说,读两个成语要顺路。
就上一屉驴肉包吧。店主的妻子比划着驴肉包的大小,我做出这个决定,还点了两个驴肉炒菜。一屉包子上桌,令人吃惊,也很难堪。怎么吃得下!店主之妻见我为难,站在桌边笑,我胆怯地说,能不能只要四个?人家只一个“行”字,四个驴肉包盛盘。
我明白,要在别处,若是点了,那就没有退餐的理由了,百言难辩。在店家心中,给人以随和与主随客便要比卖出一屉包子更重要,意义更大。眼前的利益,往往被很多人关注,不肯放下,而有长远眼光的人,不会计较一屉包子是否卖出去。我更知道,这一生可能再难前往“顺路驴肉店”,但店主留给我的美好印象,是最难忘的。
第二天早晨,我想跟店主告别,店门关着,只有“顺路”两个字还在眨眼,哦,这是给我送行。“祝你一路顺风”的话,响在耳边。
◎饸饹和烧麦
不吃地方小吃,就是和美好、美味擦肩而过。我骨子里接受这个理念,从正定的“荣国府”景点走出来,就被一家饭馆的女子拉进饭馆,女人半白的头发,显然不属于美女之列,但她的一句话让我打消了走开的念头。她说,十二钗都喜欢烧麦。我来不及考证,但这种文化,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饸饹,不像拉面是拉出来的,而是借助漏孔用杠杆挤压出来的。材料是荞麦,属于北方流行美食。
我喜欢盛饸饹面的大碗,算是青花瓷式样,窄底,敞口,看着大碗,我不知怎样用大小来形容了,简直就是一口小锅(口径大约30公分),锅的大小论“印”,起码是四五印。
我一下子就觉出了热情和大方,我这样形容,并非妄言,若面不够,可以随便加,吃饱为止。
烧麦,看笼屉里的烧麦,就像一朵朵氤氲着雾气的白色花朵,烧麦就是一种包子,在胶东,有句话说,包子好不在褶上。正定的烧麦却就是要讲究多褶好看。细腻的褶皱,就像花瓣儿微启,似在和我说话。食欲就这样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可人家是论笼屉卖的。
老板娘看到我沮丧地转身离开,便在后面跟我说,想吃几个都行!
河北人,真是心理学家,一下子就懂了我。“先来两个,不够再上!”这话朴实无华,我有了如家的感觉。
烧麦别名“鬼蓬头”,是因顶端蓬松束折如花,我不知有没有一种花叫这个名字,感觉那么神秘。据说这种面食,元末明初盛行于北京,被正定发扬光大。观其形,仿若石榴,洁白晶莹,馅儿鼓鼓囊囊的,面皮轻薄,肉色和汤汁隐约可见,轻咬一口,呲溜一股汤水溢出,鲜味盈鼻。
老板娘端着一屉烧麦在等着我,我再来四只吧,老板娘开心地笑着说,就是嘛,山东大汉,景阳冈喝酒八碗不过岗,正定烧麦也最好凑上八个……
8,真是一个好数字,不能不接受。想起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里的一句唱词“烧麦、匾食有何难列了”,吃上了烧麦,还有“匾食”不知何物,人生总有遗憾,有些遗憾,给我们的是念想,饮食是一种最亲近我们的文化,如果我会唱两句,一定是站起哼着唱词走出这家店。
吃完烧麦,突然想到《金瓶梅》里有“桃花烧麦”的美食,或许,在那时未看作石榴状,而生出一顿烧麦“桃花缘”……
◎抓到了富贵
到正定,不能不看寺庙,县城之内,方圆十几里,那些寺庙的名字,就像一串佛珠,可想见曾经佛事之盛。开元寺、临济寺、天宁寺、崇因寺、广惠寺、洪济寺、舍利寺、隆兴寺、赵云庙……
先往著名的隆兴寺吧。寺庙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代改额名龙兴寺。龙,是华夏图腾,改“隆”是否因佛香隆盛,不得而知。尤其珍贵的佛观是奉宋太祖赵匡胤之旨,于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铜质千手观音菩萨像。我找到了央视播出了“千手观音”舞剧的出处。
隆兴寺,也是古树名园,寺内侧柏、古槐,1000年的,1300年的,也在证明着这个“隆”字的深层含义,人之富贵,不及百年,树之富贵,可越千年。三毛在《如果有来生》里说,要活出一棵树。树无需来生,不以千年为寿。天云,空气,泥土,就是古树的富贵。我们一旦把富贵局限在金钱物质,富贵便难得了。
进入隆兴寺,衣兜里不能携带火种,我自觉把打火机放在纸箱里,出了寺庙,从纸箱孔口随便一摸,就像抓彩票,凭着运气吧,结果摸到一只写着“富贵”二字的打火机。这是景区规定的游戏,只能摸一次,增加游览小趣味。没有什么身份印证,纯粹是随机游玩,不管摸出来什么样的,都是一笑而乐,我觉得就像给成人一次摸盲盒的机会,小小的刺激,也兴奋一瞬。我知道,打火机的主人是他把富贵留给了我。机身的图案,并非钱票金银,印有祥云图案,底部是牡丹花。我也明白了,富贵如云,富贵如花。怪不得居家总在厅中悬一幅牡丹图,牡丹花语即富贵。
人常说,富贵如浮云。我觉得这并非否定富贵,浮云聚散,是无常,亦是有常。能够举首有浮云,低头赏花朵,这应该是人生的最美意义啊。
北京河北一行,有些城市匆匆驶过,一生能够在路上,是多么幸运的事情,琐忆行程经历点滴,小事于我并不小,再次刷新了我的价值观。
2024年11月1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