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打工的时光(散文)

精品 【东篱】打工的时光(散文)


作者:我是塞翁 布衣,16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2发表时间:2024-11-16 07:17:36


   小时候读过的语文还有算术课本上,常有“长工某某某”之类的说法,可谓是记忆犹新;到了1992年下半年外出打工时,我便在心里不自觉地将自己与“长工”划上了等号。只是怕在深度和广度上不能与时代的“脉搏”部分地同频及契合,故此从不敢轻易将此种心理认知示人。我甚至“狭隘”地以为,我下文所提到的自己当年做代课教师的时光,也是另类的一种“出卖”——自认为是出卖劳动力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卖”,是为了赚得一些散碎银两,从而好去购买日常生活还有生产所需要的物资,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所必需的食粮。
   时光上溯到1989年、1990年之交,那时候我赋闲在家。有一天,大哥交给我一些自己亲自下藕塘挖得的新鲜莲藕,让我去到当时的姜坝乡政府所在地——姜坝街上去卖莲藕。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售卖真正意义上的物质。
   平素我这个人脸皮就薄,甚至为人有点木讷(这是我对自己的界定),更不喜欢用唇舌在毫厘之间与临时的顾客去浪费口水,只想尽快卖完后好早点回家转。只是我现在已记不清当时莲藕有没有卖光,仅记得大哥过后没有要一分钱的卖藕所得。这次卖藕权当是我出了校门后的一次历练吧。
   时光到了1991年春季,在五哥的帮助下,我去到原瓦垅乡高岭小学代课,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个人感觉颇像现在的打零工。在教学期间,我有时教学生们唱歌,其中有一首歌名叫《歌声与微笑》;现在回想起来,我并没有能力如歌中所唱,能将自己的歌声传向海角天涯。只不过在心里,我多多少少还能记起我曾经的那些学生们。需要补充的是,那个时候我个人感觉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师,因此就不会被周围的人们常挂在嘴边,更与荣光有着十万八千里之遥。正因为是这样,这种光景就不长。1992年的9月份,在家中兄嫂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只身到了北京,找到了当时在北京打工的三哥,总算暂时安顿了下来。
  
   二
   后来,在北京跟三哥在一起的日子里,有活时便去工地干活,否则就到外面街上去接活,或者呆在临时的住处休息。
   所谓的接活,就是去到劳务市场之前,事先准备好一个接活的牌子,一般是在不大的一块废旧的三合板上用白纸黑字写上所能承接的业务范围,比如,木工全活、瓦工全活、油漆活或者室内外装潢等,摆在接活的区域。那个时候接活,最担心的就是怕被所在接活区域内的联防队撞见,怕他们撵人,怕他们查暂住证,甚至不能完全排除他们有搂草打兔子的可能。
   那时在北京,一般有活的时候,我们就早起去挤公交,赶地铁,然后很晚了才回到临时住处。这种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1995年底。1996年4月,我开始跟着堂哥南下广东。
   在这里说一个不太为人所乐道的话题。那时候每天早起,北京市民和外来的民工都要赶着去上班,赶公交就成了一大难题。比如某一趟公交车在总站要发车时,车还在缓缓驶向站台,很多人就急得顺着车身往门边上挤,根本不去考虑这种做法是否会危及人身安全,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只是这种明显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做法,要比在车门前正常排队上车的机会大得多。说通俗一点,不按套路出牌,才有可能及时赶到工地。只是有点“出圈”了。
   2011年,我辗转来到天津。
   在天津的这么些年,我一直在那个小镇上班。现在对于这个镇子,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熟悉,似乎又是那样的陌生。这几年,感觉小镇也冷清了许多。现在的节假日里,像以前的那种大街小巷万头攒动、摩间接踵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前些年的五一、中秋、国庆、元旦,商家们使出浑身解数,搞活动、做促销,以期招揽顾客,相信这些情景短期内再也不会出现了。不知道那许许多多的人又都从这边去了哪里?是不是如之前的我一样,离开北京后到了广东,紧接着去温州,来天津,四处游走,也未可知。
  
   三
   我现在还是租住在离厂子不远的一间出租房里。这一天,天已大亮,妻子早已去上班。我难得在今天不上班,起来小解过后,还想继续着自己的周公之旅,便又自顾自地躺到了床上,但却没了太多的睡意。随即顺手拿起手机,刷着短视频。
   仲秋的阳光好像对谁都是那么的热情。其中的些微光芒先是从我租住的屋子东面窗户的窗帘缝隙处,朝里探头探脑地张望,一个不小心与我的眼光碰撞交织在了一起。我下意识地挪开了自己的视线,并把窗帘还有窗玻璃都拉开了大半。这样,太阳中便有更多的光芒欣欣然地挤了进来。有将自己投在墙上,为墙面盖上了薄而暖的阳光被的;有和着起舞的微尘,唱着阳光之歌的;有调皮地照在我的脸上,让我睁不开眼的;有趴在我的心尖上,好像在跟我说“还不起床?大懒虫!”的。不知怎的,我好像很听话——立马起床,很快就洗漱完毕,准备出发。
   出了门以后,我就想着去早市转悠一下。这个镇子和相邻的镇子一样,一年到头上午都有个早市,里面做买做卖的,可谓是名目繁多,应有尽有——比如有卖水果的,卖新鲜蔬菜的,卖水产品的,卖早点的,不一而足。
   到了早市以后,只见买东西的,还是较小学校门前菜市场的人要多一些。人们纷纷推着电动车,有的偶尔驻足于某个摊位前,一边问着自己钟意商品的价格,又一边还着价。只等双方谈妥了价钱,便开始选菜,然后装袋、过秤、付款,一气呵成。我呢,步行而来,活脱脱地就像一位市井看客,步履悠闲,东瞅瞅,西望望,自在地闲逛着。此刻,我想在心里为每一个穿行于这市井之间的陌生人画一幅速写,为我们的不期而遇,更为他们的灿烂笑脸。
   不知不觉间,双脚带着我走上早市西边的马路牙子,那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104国道。在国道的旁边有一个较空旷的地带,那里有一个小型的劳务市场。在那里,一些年龄稍大的、想要找各种零活的外来工,清早便蹲守在那里,希望有雇主能来找自己去干零活。只要双方你情我愿,谈拢了就直接跟着走。我虽不找零活,但也想去凑凑热闹。
   不几分钟,我就到了那里。为数不算少的人,他们或坐或站,有的唠着闲嗑;有的半低着头,目光游离,似有所思。总之,他们都希望有雇主前来找自己去干一些临时的活计。见到我这个戴着眼镜、着一身便装的陌生人来到这里,对我稍做打量后,看我不像是雇人的,他们便又复萌故态。这回该我轮到我偷偷仔细打量他们了,看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五十上下岁。跟我一样,他们肯定也是为了生活。想如今的年月,中国已渐渐地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他们有的上或许有高堂要赡养,下或有子女要扶持,正属于尴尬的年龄;若无一技随身,只能守着这不正规的小型劳务市场,等人待价而沽。思想也是饱受“颠沛”之苦。
   想最近这几年,政府加大了环保整治力度,一些环保不达标的小污企业,不得已只能“关、停、迁、转”。这就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小镇这几年安静、冷清下来的原因之一。
   所幸,在这个季节里,在这马路边上等活的人们,在被动充当“吸尘器”的同时,还能免费享受来自太阳光芒所给予的温暖,细想之下,有一点母亲的味道,像母亲在太阳下晒过的被子,暖暖香香甜甜。
   我一直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打工者,那些蹲着或随地而坐着的求人顾工的人,就像我当年一样,就是现在,我还是一个打工人,只是有了较为固定的天数,无需蹲在马路牙子看着路过的人,等着他们招呼。我就像找到了同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无需谁安排,自然相聚,从未一个群体,我便对他们多了一份同情,多么希望在短时间就有了顾主跟他们搭腔,攀谈,几句话就搞定生意。这群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从不因为看见有顾主来就一股脑扑上去,都是安静地等待着。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外出谋生,算来半辈子了,毕竟,我赶上了一个可以让我可以找到赚钱吃饭的机会。从短工,到长工,这个过程不一样,但都希望一份出力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打工的人生,有着许多的无奈和辛苦,但能够有自己的一处生存之地,心满意足,我感觉,时光待我不薄。
  

共 31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打工,长工,短工,这些从过去而来的词语,让作者经历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取养家糊口的费用,哪怕是碎银几两,也有了人生的依靠。作者毕业以后,赋闲在家,接受了哥哥交给的卖莲藕的生计,这是第一次打工。之后,作者走进了学校,做了代课教师,但最终还是离开了教师的岗位,跟随三哥到了北京寻找生计,于是开始接活,在北京,真正的也称了上班一族,忙乱地挤公交。之后又到了天津,但天津的这个小镇已经不像来时那样热闹繁华了,或许,那些打工一组,又分散到了别处。难得享受打工时的公休一刻,那抹阳光,给了作者温暖,他走出租住地方屋子,融入了街市,看买菜卖菜的互相讨价还价。作者走到早市,去看看那些和自己曾经一样的“接活”的打工者,他们安然地蹲着或坐着,等待着顾主的光临,希望立刻找到自己的生计。是啊,他们和自己一样,为了生计,一直在等待着。作者感悟到,这个时代,毕竟还有让一个打工者找到谋生的路子,再怎么辛苦,都觉得心满意足,时光待人不薄。作者写自己的打工人生经历,走南闯北,从短工干到长工,有了稳定的谋生机会。其中的辛苦,其中的无奈,都成了人生的一份宝贵经历。文章表达出时代的特点,写出了为了一份工作付出的酸甜苦辣,认识深刻,内容丰盈,充满情感,写出平凡人的不易,以及在这个时代得到的恩遇。风格深沉,以经历感悟人生,不空谈,不空泛,满满的人生能量。力荐之!【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7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1-16 07:49:13
  我们都是人生的打工者,有多少长工,有的则是短工,一生都在打工路上的作者,更理解那些蹲在路边的求职者,他们需要一份谋生的营生,眼睛里带着祈求。这是一篇特别出彩的散文,写出了打工者辗转城市的经历,悟出了人生的滋味。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16 20:03:24
  谢谢怀才老师的润色和美评,只是我的笔太过于稚嫩,学习写作之路也还很漫长,不像老师,信手拈来皆文章。向老师学习!遥握问候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16 20:10:26
  谢谢怀才老师的润色和美评,只是我的笔太过于稚嫩,学习写作之路也还很漫长,不像老师,信手拈来皆文章。向老师学习!遥握问候老师!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1-16 09:02:14
  从卖莲藕的初体验,到代课教师的短暂经历,再到北京天津的闯荡。从短工到长工,尝遍酸甜苦辣。街头接活的等待,公休时的温暖阳光,都是人生滋味。时代予谋生之路,虽不易,却也心满意足,此乃珍贵财富。 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16 20:10:08
  谢谢龙老师百忙之中为小文留评。打工之路确实不易,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处处充满艰辛。遥握祝老师冬安!编创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16 20:20:59
  感谢龙老师于百忙之中留评。打工确实辛苦,人生之路也委实不易。遥握问候老师!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1-16 10:03:04
  挤公交车那里,看似很“无理”,其实很无奈,若不“强势”是很难挤上。我曾经在一个站台,呆了几个小时,眼巴巴看着公交车在我眼前驶过无数趟车,我都没能挤上。真的想哭!文章写出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写出了生活的滋味和人生的感悟,给人淡淡忧伤的同时也给人温暖的力量。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
回复3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16 20:25:51
  谢谢湘莉老师留评,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着类似的经历。祝老师编创快乐!冬安!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17 10:18:56
  佳作欣赏!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4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17 12:31:38
  感谢老师留言鼓励!老师谬赞了。祝冬安!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1-17 16:54:43
  打工的时光,是人生一段漫长的时光,有些许辛酸,有些许幸运,写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滋味浓,感悟深。有层次,有深度。好文。问好塞翁老师,创作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1-17 18:44:50
  感谢欣然老师在百忙之中留墨,更感谢老师的鼓励。遥握问候老师冬安!创编快乐!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1-18 22:35:34
  我刚到北京是1998年,第一次在总站上车,车进站,被突然暴起的人群裹挟着不知所措,一只皮鞋也被踩坏了,开了线,哎!算来老哥大我几岁,我们离得很近,我住在燕郊,104国道偶尔路过。有时间可以小聚。祝老师冬日安好,文丰笔健!
回复6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2-07 22:02:15
  报歉!今天才看老师的留评。但愿有机会能够小聚。祝老师冬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