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金秋走进金色田园   文/妍冰   

编辑推荐 【敏思】金秋走进金色田园   文/妍冰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8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6发表时间:2024-11-17 09:05:30

金秋走进金色田园
   文/妍冰
  
   一、金色田园
  
   岁月,悄然间已至金秋,静默如林间深秋的雾霭,轻轻笼罩在这片金色的稻田。秋风起,不再是春的温柔,而是带着一丝凉意,吹落了田野的繁华。
   在南朗的冲口村头,放眼望去,大片稻田成为三块,一块收割后余下的稻茎一片金黄;一块黄绿错综等待主人去收割;一块全部金黄色稻穗将头深深垂下,弯弯的身躯随风摇摆。
   我们步行在田间小道,稻田里随风吹来的稻谷香,令人愉悦。
   路边处充满郁郁葱葱的树林,这里古树多、村环山、路环村、绿色绕路,树下各色艳丽的野花。
   同行中一位生物专业的英女士,不时地向我们介绍古树的种类:
   这是香阴树;这是皂荚树;这是香樟树;这是凤凰木;这是簕杜鹃……
   啊!听到簕杜鹃,我不由得向路边那一片正在绽放的花海望去,在嶺南,簕杜鹃俗称三角梅,眼下十一月,它们开得正旺,在村路两旁,将整条路装扮得分外艳丽,有粉红色、粉色两种,开得争先恐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将花色一股脑呈现给金秋,呈现田园,呈现给过客。
   转过身,我一眼看到皂荚树下很多深色呈长弯形类似豆角的东西。
   “这是什么?”我惊奇地问。
   “哦!这就是皂荚树结下果实啊,叫荚果。”英告诉我们。
   荚果,我随着几位女士急忙去拾地上的荚果。英拾得最多,一大把在她手里攥着。我看看自己拾起的有些残缺不全的荚果,走过去向英要了几个,将残缺的荚果丢在路边。
   路上,吸着田野芬芳的稻香,把玩着手中的荚果,看着它修长圆滑的形状,脑海中浮现出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句子: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想必彼皂荚树就是此皂荚树吧。
   来中山细算下来,也已经近三十年了,竟还是第一次见到皂荚树,或者以前见到过,但不认识就擦身而过了吧?而今天一同认识了皂荚树的果实—荚果。不由得一阵欣喜。
   听说皂荚树的果实--皂角还是很不错的药材:皂角,中药名。豆科皂荚属植物山皂角的果实。植物山皂角,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祛痰开窍之功效,主治中风。原来还有如此大的功效。
   此刻,每一片落叶,每一个荚果,都是时光的轻叹,似乎讲述着过往与今朝。此时,风,怎会无痕?它穿梭在金色稻田之间,带走了夏的热烈与喧嚣,却在片金黄中,留下了秋的宁静与深邃。
  
   我随同大家走进冲口村,如同走入画卷中的岭南水乡,这里的晚稻逐渐成熟,黄色、绿色的稻田,向远处延伸,与山峦、民居、水塘、道路等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丰景图画,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参观了村里的风水林,通过书记介绍,解了了该村乡村绿化、乡村风貌提升、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等,感受“百千万工程”中绿美民众、绿美接源的变化。
   风水林中最引人注目是那些耸立在路边的古榕树,它们有几百年以上的历史,虽历经沧桑,却毅然苍劲挺拔、枝茂叶繁、生机无限。几百年来,它们就像一历史的“见证者”,庇佑着这方淳朴的百姓。在这里,当地居民和古榕树一起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走近其中一棵古榕树,仰望它高达的身躯,它就像一把大伞,成为村民遮阴避暑的好去处。它的树干直径足足有十几米,需要多人才能环抱它的腰围;十来米高的主杆,向四面八方分出几杈分枝,每杈分枝又伸展出十几米长枝条,枝枝蔓蔓节外生枝,覆盖着这里;树的主干早已被风雨侵蚀成了空洞,但分枝上长出的枝条和寄生在树枝的藤蔓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根由于常年的风吹雨打,很多都裸露在地面上,盘根错节,而且被长年累月坐在上面乘凉聊天的人们摩擦得光光溜溜的。
   高大连绵的榕树郁郁葱葱,深沉的主干栉比排列着,缠绕着万缕算不得纤细的气根,近看已具独木成林之势,远观时更是连成路边成片的绿荫、遮天蔽日,在天空中搭起枝叶桥梁来,如一径透着迷离光影的苍绿长廊。
   榕树,盘踞在阳光充足、视野开阔的地方,老远你就能看到,散坐在古榕树裸露的根干上乘凉聊天的老人们和一群围绕着古榕树嬉戏玩耍的玩童,与酷似耄耋老人的古榕树,构成一幅充满浓浓的田园恬静温馨和散发着芬芳气息的金色田园风光。
   蓝天碧水,波光粼粼,青瓦灰檐,一栋栋具有岭南水乡风情的农房,矗立在金色稻田旁边。路边簕杜鹃热烈绽放,花团锦簇,艳丽的花朵与金色稻田交相辉映。村民家里的庭院,同样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冲口自然环境优美,绿树丛生,与田园的一片金色交相辉映,无疑这个一个魅力乡村。
  
   我走进稻田,弯腰抚摸被割去稻穗的稻茎,没有了稻穗,它反而直起腰,显示它的坚韧。即便没有了稻穗,它仍傲然挺立,那是生命不屈的赞歌,是对岁月最深沉的敬仰。在这片收割之后的稻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正用它的姿态,诉说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冲口的稻田呈一片金色,生机勃勃,它的美,胜过我所见的所有稻田。
   路上,我见到一位老人正在晒成熟的稻谷,他将那些金灿灿的稻谷放入路边,手持一把木锨,在一堆堆稻谷上轻轻划过,瞬间,稻谷便平铺在平整的水泥路上,粒粒饱满,见之可爱。这些成熟的稻谷,香味更加浓郁。
   我们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着老人娴熟的劳作,嗅着稻谷的芬芳。
  
   秋风依旧在吹,稻茎依旧在摇,而我,却在这份宁静与深邃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宿。或许,这就是岁月赋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聆听生命最真实的声音。
   在这片宁静中,秋风吹过,岂能无痕。
   离开稻田,我们来到一个白色椭圆形一个庞大笼子状物前,好像一个鸟巢,一根根白色细条环绕成椭圆形,很多同行者走进去拍照,拍出的照片效果非常别致。
   出来之后,我看到路边坐着几位农家老妇人,衣着朴素,好像在谈着什么,各个笑容满面。我忍不住走过去,用不太标准的粤语向她们问候:
   “呢边嘅朋友,妮地薅呀!”
   没想到她们笑得更厉害了,站起身,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应我:
   “你好!你好!”
   我有些吃惊,没想到冲口村的老人也可以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了。而我还不合时宜地用粤语问候她们。
  
   这时大家也围拢过来,与几位可爱的老人聊起来。
   她们有问必答,中山市作协的文人和当地村民聊得其乐融融。
   我默默地站在一旁,听着诗人与村民的对话,我觉得他们之间并没有文化与非文化的隔阂,诗人所问皆接地气,村民所答也恰达好处。尤其是那位笑得最开心的冲口大妈,她衣着简朴不失整洁,头发花白,手里提着一个篮子,我听着她的话,觉得她内心很充盈,精神很乐观,她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可见她生活很幸福。
  
   我看着这一幕,再看看周围金黄的稻谷,嗅着田园飘来的芬芳,觉得这一切呈现的是浓浓的诗意。
   在冲口,我们随处可见金色!这金色不仅仅是稻田呈现的,我们所见的村庄、村民又何尝没有呈现出那耀眼的金色!
   这外在的金和内在的金,在冲口以一种金色韵味铺满整个村庄,铺满整个金秋,令我们流连忘返……
  
  
  
   二、田园诗韵
  
   当日下午,在冲口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厅举行了本地作协会员与外地专家对话会,大家抓住今天难得的机会,向专家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得到他们热心解答。
  
   广东省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希教授说:“不羡天地不羡仙,期待冲口每一天,见到
   稻谷很亲切有意义“诗歌如何为地方赋能?作家的文笔能够描绘出地方的美丽,文学的力量,如同为这个地方插上想象的翅膀。”
   接着陈教授重点讲了三点:
   第一真正把诗歌写到稻田里。广东的乡土诗田园诗写得还不够,参观调研后把冲口定位作家村不错。村里有600年历史,有古建筑有文化,值得作家关注诗写,希望文学富能值得冲口被发现。秋日诗会应该形成惯例成为品牌,如清远诗歌节记入广东通史。
   第二建议学生来此研学。东莞也有自然诗歌节。
   第三中山诗会多做些宣传,青山绿水,从绿到美,诗化的美,采风写诗有灵感触动内心就可以成就诗歌。
   最后他还强调:现代性有两方面:历史现代性;现代文学现代性。我们有自己的理念。不要标注自己什么写法什么诗人,比如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等。
   相信今晚的文化盛宴就是对陈教授发言的证实。
  
   著名作家唐德亮说:乡土与民风民情相关,湾区包括两岸三地:文化特征:兼容开放,创新,敢为天下先。广东文化包括广普、客家…乡土诗歌包括珠三角,特点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乡土诗人两部分:地道湾区人和外来湾区的乡土诗人。
   这是对中山精神的肯定并上升到弯曲文化特征。
  
   国家一级作家、诗人、艺术策展人黄礼孩对秋日诗会赞不绝口。他表示:在美丽生态田园之地举办这样的诗会,让文化之根须深植乡村,也让村民感受到诗情的浓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活的诗歌艺术生命。他说:
   “中山作家村给我们提供思考空间。中山文学写作很有探讨必要。冲口村已经城乡结合,很多资本,人才来到这里,很有文学价值。冲口稻浪、小桥流水、老人儿童都可关注,可以书写,花开、炊烟……时间空间发生变化,要审视,南朗600多年历史,很多可以挖掘的素材。”
   这番话语重心长……
  
   著名诗人世宾说:
   代生活中乡村呈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看到新农村典范。看到大自然的美水稻田野池塘自然景观看到时光流逝刻在石屋木屋痕迹流逝但依然保持着的气息。村口感受到流逝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也区别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热闹。很宁静关于乡土诗歌写作,从新诗到90年代农民的劳作艰辛幸福天人合一等延续着乡土诗歌的理念。观念来自我们的习惯慢慢形成你的审美。诗歌有强烈要求—-创新。盈的诗歌如田园,可以写,但是更深刻的艺术,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艺术,能不能写?写诗是生命的需要。通过思考认知世界。
   觉得这番话确实很深刻,田园诗歌能不能写,怎样写,要经过思考认知世界方可行。
  
   三、怎么写乡土诗:
  
   广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黄金明说:对世界文化现代文明要了解,开放性现代性用笔,不要走现成的路,要走无人走过,走自己的路。写作技巧,展开联想,阅读写作强调开放流动。写作不用吸引任何人的眼球。自己就是读者。
   我也是农村长大在稻田生活见到冲口稻田很亲切是写作的重要题材,池塘田野稻田与冲口村文化联系密切。传统文化是出发点但不是所有要又开放性胸怀。乡土诗,不是田园牧歌、赞美诗,田园里的农民、老牛,八十年代被反复诗写,不值得重复。发展到今天,上面诗歌已经与我们时代严重脱节,现在乡土诗应该强调时代感,我赞成农村题材写作,不一定要泥巴味,不一定写柴火烧饭。不要盲目赞美、抒情,不能满足摄影机一样的真实,要的是前瞻性、开放性、深刻性。
   这番话令我感到特别新奇,印象尤为深刻。
  
   此行唯一的女士谢小灵提出四点建议:写作要自信,祖悦说今天像过年一样。听了感动
   1.写作的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你是可以的。如福克纳1897年矮个子跛脚《喧哗与骚动》1929年发表获得成功了,得到过诺贝尔奖。他每天与一群人,一起散步,然后就写诗,开始华美空洞,后来越来越好。
   2.冲口村很安静,稻花香,但写作心里要安静,喜欢看历史,凯刹一首诗《我来了》几十首诗没被挖掘出来。
   3.时间在冲口村令我体会到我活过。希望与欲望被埋葬。
   4.冲口村古老与现代,不喜欢标注乡土,不写乡土更乡土。很古老写出不古老。
   这番话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冲口村党总支部书记梁赐明在启动仪式上也表示:
   “我们深知文字的力量是长远的,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传递真精神与文化。”
  
   一场有问有答的现场会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不经意太阳落山,天色渐晚。这场文学盛会才落下帷幕。
   傍晚,田园一片沉寂,冲口村也渐渐安静,偶尔几声狗吠。然而,就在离村子不远处的彩虹岛里却灯火辉煌,强烈的灯光照亮了周围的金色,这里呈现出另一种靓丽的金色田园。
   走近,见灯光聚集处是一个舞台,舞台背景上写着:田园诗韵.南朗之美---中山市冲口作家村文学日暨秋日诗会活动。
   无疑,一场由中山市作协组织,连同外地专家参与的大型诗会将在冲口村举行。
   晚七点半,市作协秋日诗会正式开始,中山的诗人以及冲口村村民等齐聚一堂,大家真正感受到以诗会友金秋诗韵这场盛宴。
   首先由民乐和舞蹈拉开帷幕,然后由中山本地诗人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后面便是中山市朗诵协会朗诵在场专家的诗篇,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朗诵者,大家都倾情朗诵,充满感情,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呈现给金色田园诗意的内涵。这诗意融入了金色田园,令冲口村更加充满诗意。
   今天是农历月初,夜空无月,但是月亮在大家心中。
   没想到诗朗诵节目单上,我的《金秋随想》排在第一个节目,多少有些惴惴不安,转念一想,今天这么多专家和诗人在,我刚好抛砖引玉,在乐曲和舞蹈开场后,我便从容走上舞台,想象着金色田园,皓月当空,在柔和音乐背景下,我以诗寄情,用诗歌赞美母亲的故乡——南朗,赞美这里的田园风光。
  
   《金秋随想》
  
   秋日的旷野
   漫步一片金黄
   在羊肠小道上
   穿过稻田走过村庄
   满山遍野丰收在望
   诗人与村民
   都陶醉在美丽的风光
   昨日重阳今又重阳
   落叶在飘稻谷飘香
   用诗意打造金秋时光
  
   九月九
   岁月被金色田园点亮
   咏着王维的重阳诗
   就着陶渊明的菊花酒
   拾一片荚果采一朵野花
   嗅着田园稻香
   九月九
   真诚祝福所有老人:
   人间重晚情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接着诗友们一个接着一个走上舞台,倾情朗诵,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沉浸在田园文化与诗歌艺术的盛宴之中。
   我看着这一幕,再看看周围金黄的稻谷,嗅着田园飘来的芬芳,觉得这一切呈现的是浓浓的诗意。
   晚上九点半,金秋诗会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今天,不仅仅获得田园风光盛宴,无疑也享受到一场文化大餐。
  
   回到家里,第一时间我将两根荚果整齐摆好,放入一个细细的花瓶里,让两个荚果弯向两边,组成优美造型,摆在我的书房写字台上,每天伏案,我都会看它们的优美的舞姿。
   2024.11.3晚于石兰轩修改
  

共 57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次充满诗意的高大上的文学活动,读来感觉接地气,又对诗歌的发展提出了高端思维,气氛融洽和谐,叫人身心愉悦。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金色田园”,作者发挥了环境描写的细腻文笔优势,用工笔的笔法细细勾勒出冲口这个乡村的古老与美丽,让人遐想且流连忘返。第二部分“田园诗韵”与第三部分“怎么写乡土诗”,话题一转,写到了在美丽乡村的环境中,文学大咖们探讨诗歌的发展大题。作者比较详实地记录了这些珍贵的发言,带给读者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农村题材,乡土诗的创作,不能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意象”中停步不前,而是要在内容上,创作手法上予以创新,走出一条新路子。赏心悦目的好文章。【敏思编辑 彭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4-11-17 16:05:21
  谢谢社长辛苦编辑,言简意赅,很精辟。敬茶!
雪之韵 冰之魂……妍冰
2 楼        文友:邓和生        2024-11-18 14:16:12
  读着珠江的《金秋走进金色的田园》,把我带入那悠长的岁月河流中,时光轻轻摇曳,季节已悄然步入了金秋的门槛。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手笔,将万物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与丰盈的色彩,而那最为绚烂的,莫过于那片深藏于心底、魂牵梦绕的金色田园。
   秋风,不似春日里那般温柔缠绵,它带着几分成熟与深沉,如同一位老画家,以无形的笔触,在这广袤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醉的画卷。在南朗那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冲口村静静地守候着岁月的更迭,而村头的稻田,则成了这个季节最耀眼的明珠。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照耀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之上时,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点亮了。稻田被分成了三块,每一块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与希望。最靠近村口的一块,稻穗已沉甸甸地低垂着头,那是收获的喜悦,是农人汗水浇灌出的果实。稻茎上残留的金色,如同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湖面,闪烁着温暖而耀眼的光芒。
   在这块稻田的尽头,有一位身着粗布衣裳的老农,他手持镰刀,站在田埂上,目光深邃而温柔地望着这片他守护了一生的土地。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像是能穿透岁月的迷雾,看到未来。每当秋风拂过,稻浪翻滚,他都会轻轻地闭上眼睛,仿佛在聆听大地的心跳,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馈赠。
   而在另一块稻田里,收割后的景象显得有些萧瑟,但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茎,却像是大地的脊梁,坚韧而不屈。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下一次生命的轮回。偶尔,一两只麻雀会在稻茬间跳跃嬉戏,为这片寂静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最令人向往的,还是那块尚未完全成熟的稻田。稻穗还泛着淡淡的青色,与金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走在田埂上,脚下是松软的泥土,耳边是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还有那远处偶尔传来的牛羊叫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宁静。
   当夕阳西下,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将稻田染成了橘红色,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温暖而祥和的氛围中。老农收起镰刀,缓缓走回家,他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很长,仿佛是时间的缩影,讲述着关于这片金色田园的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感恩的季节。在这片金色的田园里,我们不仅收获了丰收的喜悦,更收获了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时间的深刻感悟。愿每一个走过这片田园的人,都能在心中留下一片金色的记忆,让这份美好,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读过如此好文,让人享受在金秋!
回复2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4-11-18 21:44:10
  感谢您的共鸣!其实,经过你的解读,使这段文字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感谢的话尽在不言中……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