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暖冬(散文)

精品 【星星】暖冬(散文)


作者:高朋满座 布衣,33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4发表时间:2024-11-19 20:34:05

刚进十一月份,屋内的暖气摸上去就已不再冰凉。我斜靠在白色暖气片上,看冬日的阳光钻过厚厚的双层玻璃,洒在窗台上盆栽的彩椒上,五颜六色的小彩椒似有了灵性,瞬间便生动起来,仿佛头顶佛光。此时,一阵阵暖意从后背袭来,我惬意地眯上眼睛,一任思绪飞旋,又一次回溯到二十九年前,那一个温暖而又刻骨难忘的冬天。
   一九九五年八月,才迈出校门的我,将简单的行囊和铺盖搬上了车,背负着父母的灼灼目光,跟随营业所王主任带来的绿色吉普车,来到了入职的第一个单位,距家约八十里外的张村镇银行营业所工作。
   走进营业所的大铁门,便看到东西向的一排刷着浅绿色水磨石的平房,大约七八间,中间大概三间房的样子是所里的营业厅,我跟随王主任径直走进营业厅的铁栅,再穿过一道厚重的铁门,来到最里面的一间屋里。简单的陈设便映入眼帘:两张铁架床,一张床上面已有了铺盖,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临窗的一面砌了一间洋灰小房,看着很是坚固,中间也是一道厚重的铁门,门的中间是密码锁和转动用的把手。紧挨着小房,是一个有半人高的铁柜,我仔细看了一眼,也是密码锁在把门。
   “先在这儿住下吧,这里是营业所里的守库室,那个浇注的小房子就是金库,铁柜里可是守库用的枪。这里可是算得上军事重地哟。”主任笑着对我说。
   第一次见到这些新奇的东西和场面,我还没有吃惊里缓过神来,忙说,好吧好吧,心想着:住哪里不是一样睡个觉呢?
   后来我才知道,全所只有七间北房。中间的三间,包含我住的守库室,被安排营业用,一间用来作主任室,接待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们,一间厨房,一间饭厅,剩下只有两间,给所里七名人员作了宿舍。也是没有办法,住宿条件有限,新来乍到的我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只好住在守库室了。屋里虽然有些灰暗,好在窗子上装了一台空调,一个大大的方盒子,那是空调窗机,估计现在好多的年轻人闻所未闻吧,可在当时,可是个稀有物件呢,而且全所里仅此一台呢,我仿佛受尽了优待,只是一开机,空调闷闷的嗡嗡声便歇斯底里地响个不停。
   我就这样在这里安营扎寨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被完全不同于校园的工作与生活感染着,激荡着,感受着大家的温暖,向长者悉心地学习着银行知识和出神入化的点钞珠算技术,充满了活力,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和挥舞不尽的热情。
   我给所里的韩大姨作出纳复核,韩大姨已经五十三岁,听所里其他的同事说,她参加工作就在这里,一起工作过的人,走马灯似的,都陆续调到城里了,但她选择留在这里,在所里干了将近一辈子。韩大姨胖胖的身材,齐耳的短发,对于自己,她从来不加任何修饰,黝黑泛着暗红的脸上,没有一般工作人的清丽,但在我的眼里,这是一种特殊的美,更或许,应该称之为令人倍感舒服的端庄,而且一双目光炯炯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温暖而又坚定的光芒。
   那个年代的银行工作,是没有太多的业务培训的,不像现在,真正入职前都会经过一两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那时的我们,都是在柜台前直接上手,有的只能是跟随师傅学,师傅的言传身教,就是尽快掌握本领,适应工作的最好方式。韩大姨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一点一滴的知识和心得,随着她慈母般憨憨的口音和短粗手指飞舞,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跟随着韩大姨一路走来,我学会了细心和忍让,学会了付出和坚守,韩大姨的一言一行,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带微笑,让自己的心里住进阳光。
   四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如约呼啸而来。大院里的蓄水池,冷风用魔法一吹,便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坚冰。两棵高大魁梧的梧桐树,桐花和葱郁如蒲扇般的叶子早已悄然离去,仅剩粗大的树干举着瘦骨嶙峋的手指,在凛凛的寒风中最后地撕扯着,发出细碎的“嘤嘤、嗡嗡”的声响。
   一日晚间,天气预报传来消息:大面积寒潮今晚将席卷中国北方,气温会一下子降至零下二十度。这消息,让人瞬间感觉后背发凉。
   营业所里的炉火,在东面最远的一间,距离我住的守库室约二三十米。每日晚餐后,细心的伙房李师傅,都要在炉膛里填上厚厚的一炉煤块,上面再封上一层煤面,捅上个小洞,透出一孔火光来,最后将炉盖儿一层层盖上将火封好。屋内墙上安装的铸铁暖气片,初始是炽热的,但随着时钟指针快速行走,屋里的温度会逐渐下降,到你钻进被窝时,已有明显的寒意阵阵袭来。
   屋子外面的风呼喊着拍打着玻璃,晾衣绳上有不明物在唿嗒唿嗒地响着。我起身打开空调开关,一阵冷风直吹下来,一激灵打个寒战。唉!原来是个单冷空调,我正悻悻然懊恼着,忽然窗子上有阵阵凉吹进来,冷飕飕地,跑到我的脸上。我定睛一看,原来空调窗机与窗户玻璃之间的胶带,在雨季早已然脱落了。屋里有了风,更觉得冷空气似乎长了脚,在屋子里乱跑。我在棉被上再搭上薄棉袄,又压上白天穿的一件件衣服,仍不能很好地解决掉寒冷的问题。我将被子捂住头,身子继续向下移,最大限度蜷缩在被窝里,双腿膝盖努力叠在胸前,这样会暖和一些,我不断阿Q着骗自己。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太困了的缘故,我终于进入了梦乡。那是一个溢满美好的梦。朦胧中,我梦见我的母亲,轻轻来到我的身旁,温暖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头,轻声呼唤着我的名字。我觉得好温暖,好温暖,风声渐渐小了,风后来没有了,再后来,随着一阵阵“嚓嚓”的轻盈的脚步声,妈妈已走远了。我贪婪地沉浸在这温暖里,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早上我出门去洗漱时,与刚走到门口的韩大姨差点儿撞上。
   “大姨,您今天怎么顶着强风,来得这么早?”
   “昨天不是急速降温了吗?我怕你冻着,看你昨天穿的衣裳好薄呢,我把你大伯的棉大衣给你带来了,上周才洗过,干净着呢,就是不时髦,怕年轻人不打眼,不愿穿呢。”
   我这才看见,韩大姨的胳膊上,搭着一件厚厚的绿色军大衣。
   我的眼睛突然湿润了,眼镜片上瞬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我兀自杵在那里,内心里已然是一片波涛汹涌。
   “阿朋,你离家远,回去取衣服也不容易,这里也是你的家啊!”
   说完,韩大姨将大衣递给我,拿起门前的笤帚,走到梧桐树下。
   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受到无比的温暖。我把军大衣穿上,正要端起窗台上的牙缸刷牙。
   “咦?怎么回事?”我猛然愣愣地呆在了那里。
   原来,我的窗子上,昨夜还漏洞进风的地方,空调窗机和玻璃之间的缝隙里,竟然已堵满了厚厚的棉絮,棉絮凌乱的边缘,在风中潇洒地舞着。
   是谁在寒夜里帮我把缝隙堵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陡然占据了我的脑海。
   正百思不得其解时,身后传来“嚓嚓”的脚步声。这声音,竟如此的熟悉,仿佛曾经在梦境里听到过呢,对!就是昨夜梦里轻盈的脚步声!
   我转过身,看到韩大姨正在移动着脚步,将落叶扫进梧桐树下砖砌的小池里。是她,肯定是她!那胖胖的,再普通不过的身影,一下子便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一生一世,不能磨灭。
   后来,韩大姨告诉我,昨夜寒潮突袭,她半夜醒来,想起曾看到我的窗子有缝隙,心想:这么冷的天,一个刚离家工作的孩子,屋子漏风的话,会让他的内心多么凄冷!于是取了棉絮,借着月色,帮我堵上窗子,轻轻喊了几声便悄然离去。
   我跑过去,扑在韩大姨怀里,哽咽着说:“我,昨天梦见我的妈妈来了!”
   韩大姨抚摸着我的头,眼里溢满了晶莹,厚厚的手掌,再次温暖着我。我再抬起头时,已是泪如泉涌。
   这就是我的韩大姨,因了她,我度过了一个记忆中最为寒冷,却春意盎然的暖冬。
   时光飞逝,转眼近三十年过去了,韩大姨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每到冬天,我就喜欢斜倚在暖气片上,感受着窗前的阳光,看着窗外,茕茕孑立的梧桐树下,时有一位老人,手拿着笤帚一下一下扫着落叶,“嚓嚓、嚓嚓”。往往此时,我便想起远在天堂的她,敬爱的韩大姨,是她,为我带来人间至暖,让我的心里住满阳光。我也追随着她的脚步,走在人生的路上,在别人需要时,将我阳光般的温暖,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人。
   这,就是爱。

共 31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暖冬》为我们讲述了作者初入职时,虽身处寒冬之夜却如沐春风的感人故事。文章采取回忆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那刻骨铭心的往事:刚刚步出校门的作者,被分配到乡镇营业所上班,与同事们朝夕相处,很快融入了这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时间很快来到冬天,寒潮突至,让原本就寒冷刺骨的北方小镇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寒夜,窗户的缝隙更是袭来阵阵冷风,蜷缩在床上的作者,梦见了慈爱的母亲来到身边,护着他温暖地睡到天明。次日,同事韩大姨顶着寒风,早早送来了暖和的军大衣,让作者感到无比温暖,瞬间让作者的情绪破防。在突然看到自己漏风的窗子在深夜里被棉絮堵好时,诧异之余,听到韩大姨扫落叶时的脚步声,兀然想起昨夜那个给予自己无限温暖的梦,幡然醒悟,原来是韩大姨,考虑到自己在寒夜凄冷,月夜独行来到所里为自己破风的窗子堵上了厚厚的棉絮,而自己梦中的母亲,早已是韩大姨,胜似母亲的化身。细腻的情感,动人的故事,感人肺腑的语言,首尾呼应的设计,精彩的细节描写,引领读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真情发声,“往往此时,我便想起远在天堂的她,敬爱的韩大姨,是她,为我带来人间至暖,让我的心里住满阳光。我也追随着她的脚步,走在人生的路上,在别人需要时,将我阳光般的温暖,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人。这,就是爱。”正能量满满,主题在此进一步得到升华。一篇情思隽永,感人至深的佳作,力荐共赏。【编辑 紫云朵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102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4-11-19 20:44:38
  冬天虽寒,但作者因内心温暖而感到冬天温暖。人世界最珍贵的是爱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超越于亲情。作品中的韩大姨虽然不是作者的亲戚,但她用爱的温暖,点燃了作者爱他人的火花,从而理解了爱的珍贵,并在作者的内心中埋下一颗爱的种子。作品用优美的语言、场景的合适铺垫,恰到好处地凸显了雪中送炭的伟大。作品描写细腻,读来感人,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文学的魅力在此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祝贺老师佳作再次发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2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4-11-19 21:05:59
  感谢紫云朵朵老师的倾情点评。一段温暖而美好的回忆,在我的内心沉寂了近三十年,每每忆起它,身上便充满了力量。有辛今天以文字抒发出来,再读时,心情仍是无法抑制的激动,这深切的怀念,会伴着我温暖走过一生。感谢生命中那些向我伸出过援手的人,亦师亦友,祝安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