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游美轶事(散文)
从美国旅游回来已经半年多了,在美国的时间不过七八天,但那种跟团旅游,总是把新的画面塞得满满的,让人来不及消化,就带着一身的疲惫和饱饱的视觉盛餐踏上了归途。于是,在家里一边休整,一边慢慢地咀嚼品味,一边又慢慢地消化乃至慢慢地遗忘,心绪也渐渐地从兴奋趋于平静。当时的那些精美的画面,也变得零零碎碎,而那些触动心灵的感受,依然不时地敲打着神经。如今把那些颇有感触的记忆整理一下,也许只能算是碎片了。
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终于从1万多米的高空开始了下降。大约是洛杉矶时间下午4点来钟吧,在万米高空上,夕阳露出了殷红的暮照,西边天际上一缕黑色的云,被镶上了金红色的边,随着飞机下降速度迅速从视野中消失,太平洋平静的波纹,依偎着洛杉矶U形的海岸线。几分钟过后,夜色渐浓,可以看到地面上的阑珊灯火。当我踏上这方土地的时候,已经是灯火通明了。过海关时,导游事先提醒的所有通关注意事项,基本都没有发生。那位黑人警官客气地我们的名字,颠倒各读了一遍,大章一盖就放行了。接下来便是几天高强度的游览,可谓疲于奔命。
◎国旗
在美国,可以说国旗十分常见,一个小镇,或是高速路经过的只有几幢房屋的小村,都能看到旗杆上飘着的美国国旗,特别是人们常去的加油站,快餐厅,咖啡店或超市附近,国旗更是常见。那天,去洛杉矶的盖蒂中心,从高处浏览洛杉矶城的全貌,能看到很多国旗飘扬的点。看到国旗最多的地方,是在洛杉矶市中心,路灯竿上都挂有国旗,有点像我国盛大节日的装束,也许是临近万圣节的缘故吧,这种悬挂国旗的普遍性应当算作美国的一大景观吧。回国后,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美国关于国旗方面的相关材料,美国专门颁布了国旗守则,在此之前,各州也都相继颁布了悬挂国旗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国旗在哪里悬挂,什么时候悬挂,以及什么时候降半旗,甚至什么时候可以倒挂。学校,公共机构都是必须悬挂国旗的地方,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应该悬挂国旗,美国还在1949年正式确认每年的6月14日为国旗制定纪念日。美国人对国旗的热爱,的确让人动容,也许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吧。
◎小费
小费这个事儿,随着出国的人多了,国人渐渐对此有了了解,没有出过国的人也仅仅是知道,并没有真实感受。入住旅馆时,导游专门强调了小费问题,明确指出这是美国的习惯,给为你服务的人一些小费,是对其劳动的尊重,也是对美国习惯的尊重。其实真不可理解,美国的旅馆老板付给员工的工资,竟然不包括清理客房的工作报酬。小费尽管数量不多,一个人住一天,只需付一美元,只要放在桌子上就可以了,但是,国人出去常常会忘记,因为在国内没有这个习惯。此外出国一般多是带整钱,一下子还真拿不出一美元,于是只好到酒店的收银台去兑换,弄得收银员很是不满。由此可见,美国的劳动力真的很值钱,既要挣老板一份工钱,还要挣服务对象一份赏钱。直到到了拉斯维加斯,住的酒店楼下就是赌场,看到通霄达旦坐在博彩机器旁的赌客(实际称玩家更为贴切),不时地叫上酒水、点心,信手付给侍者小费,他们做得如此自然,心下也就有了点透亮,这个小费来得自然,给的也自然,看着也就自然了,虽然心里还觉得有点儿不自然,只要回到家里,自然也就自然了。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乍富起来的那些人,在给付小费上学得特别快,吃饭买单,不问找零头多少,都特别大气地说不用找了。不知道是自己的价值观落后,还是国外太先进,真的,还是在国内的日子过得踏实。
◎导游警告
在美国第一次入住酒店之时,导游给了我们一个警告——“请各位晚上最好不要外出,尤其是最好不要一个人外出,晚上单独外出不安全,出门一定要带一点钱,至少20美元,如遇到抢劫,要马上给钱,千万不要与之对抗,他们手里可能有枪”。这个警告几乎成为旅游者的一个信条,特别是跟团旅游的,到了美国几乎没有在夜间接触美国机会,偶尔在快餐店里看到一些黑人进店之后拿些东西匆匆离去的样子,似乎印证了导游的忠告。虽然在美国旅游期间过得平平安安的,也不得不承认,那是因为遵守警告才有的结果。其实,我们住的酒店离市中心很远,晚上路灯不多,行人几乎很难见到,流浪者在市中心搭建的破烂住处,根本不可能在这里出现,我们多次结伴去超市购物,往返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只碰到过一两个外人,远没有导游说的那么可怕。细细想来,整个行程中,我们的住宿安排都远离闹市,也许是旅行社为了节省成本,或者为了方便出行原因,这样做也减少了导游的工作量,他们知道,该看的景点让你们看到,那么,平安就是游客最大的追求了,谁还会说什么呢?这也许就是旅游兵法吧?
◎空载靠边
在美国旅游期间,乘车是主要内容。在往返于洛杉矶市中心的路上,车流自然成为了风景,特别是那些载重卡车造型美观雄伟,与你擦身而过,或是与你并行,不免会也添了一分心动。导游介绍,在美国,有空载车辆,尤其是小车,必须靠路的最外边的车道行驶的规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聪明的规定。其实,在国内道路上空驶现象十分普遍,很多人买车是为了方便,考虑大局经济的因素不多。但是,管车管路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方便而做的,如果能考虑到空驶管理这一课题,从车道优先和缴费比例差异上进行调控,不仅对于节省燃油,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大有益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看还可以培养人的节俭精神,甚至培养国民的文明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公共交通业的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交通文明。
◎热爱阳光
美国人对阳光的热爱早有耳闻。到美国的第一天去了圣莫妮卡海滩,时间已近中午,天很热,但跑步、骑车的人相当多,而游客们更多的则是寻找荫凉。在洛杉矶干燥的气候气温下,做日光浴,做健身的人群,随处可见。即使在市中心,正在做万圣节装饰的工人和在艺术品的交易场地布展的艺术家们,都在阳光下作业,似乎并不介意这种强烈的阳光照射。他们都没有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甚至不戴太阳镜,就在阳光下进行工作或展销,毫无遮挡。其中蕴藏着的美国人的健康理念,即使在身临其境之时,还是觉得不可理解,这种对阳光热爱的精神,以及保持的习惯行为真的很厉害。
◎蒂华纳
蒂华纳是离圣地亚哥最近的墨西哥小城,一过口岸,就可以看到美墨边界上高高耸立的隔离墙,它成为了美墨两国之间一道人文风景。站在高处观看隔离墙的两边,贫穷与繁华的差距非常明显。据导游介绍,在美国工作一周相当于在墨西哥工作一个月的收入,而打工的墨西哥人会约亲人在这堵墙边见面,把挣到的钱交给亲人,亲人相见免不了难舍难分,这堵墙又被称为伤心墙。如今由于美方对边境管控加严,这种约会见面的机会几乎没有了可能。由于美国与墨西哥,发展中的巨大差异,对墨西哥人,产生了巨大的诱惑,所以,偷渡去美国打工,成了墨西哥人的流行趋势,据统计,在美国境内的1120万非法移民中,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约580万。但美国的招数更狠。从1991年,美国开始沿丘拉维斯塔至蒂华纳的边境线修建了长达7英里、高达10英尺的隔离墙,到2006年10月26日,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2007年度美国国土安全拨款法案》,批准修建隔离墙以来,美墨边境上已建成1048公里隔离墙,加上特朗总统的大力推行,而今这堵墙还在延长,同时这堵墙演绎出来的骨肉分离的惨剧仍在继续。
美墨之争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浸透着强盗政治的色彩。1846年,美国发动了美墨战争,而仅一年时间就以墨西哥惨败告终。1848年双方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墨西哥近一半的领土割让给了美国,合计约230万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大部分,以及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的一部分,而美国仅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作为“补偿”。
由于美墨边界的地理环境优越,也由于美国人的需要,边界地区墨西哥一方的小城成为了走私军火贩卖毒品的重要通道。在蒂华纳由于没有消费税,所有的商品都比美国便宜很多,油价要便宜20%,对美国人的诱惑更大。每当华灯初放,蒂华纳的革命大道灯红酒绿,活色生香、热闹非凡,酒吧、餐馆、脱衣舞俱乐部应有尽有。很多美国人甚至包括青少年,每到周末便开车来这里寻欢作乐,吸毒、酗酒、嫖娼、疯狂购物,还要特意把自已的油箱加满,心满意足地过个“便宜”周末再返回美国。还有不少美国人干脆常年住在了这里。
◎牛奶
最后还应该说说吃的了,美国之行,早餐一般是牛奶、咖啡、烤面包、黄油,还有就是泡在牛奶里吃的麦片圈儿,到中餐馆吃快餐是午晚的标配,真不知道美国大酒店是什么样。几次想去找找当地大一点的饭店改善一下伙食,却常常令人失望。当然,人在旅途,这些都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但要特别说的就是冰牛奶,酒店早餐用的牛奶与超市见到的品牌相同,十来斤装的一桶,早餐的时候倒进大的玻璃容器里,再放到装着冰块的大盆里镇着。在家旅行时,最担心的是食物不洁,总会常备一些药品以应不测,而本人的胃尤怕寒凉,并且对牛奶不耐受,一般不碰奶制品。但是在美国的几天,天天早餐冰牛奶,虽然都是咬牙面对,竟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反应,也许是那牛奶品质的缘故。回家以为可以开禁,没曾想,喝了煮过的牛奶仍是不耐受,真不知如何解释。
美国之行,没有看到的、不了解的事情还太多,其中应该还有太多的美好或是其他,不过,在此之后再也没有对他更多的留恋了。
我只能说我了解了一点异域风情,按照习惯和民族信仰,我喜欢生活在我的国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