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审读二泉(散文)
一
我说的“二泉”,并非人们所称的二泉——济南大明湖之“趵突泉”,无锡之“惠山泉”。
我所见之“二泉”,在济南章丘的“明水古城”内,一代词宗李清照故居一侧的“漱玉泉”和“梅花泉”,二泉并近,其实是六个泉眼,漱玉泉独处,另外五泉如五朵梅花盛开,故称。
汩汩喷涌的泉,仿佛是永远打开的音响,唱着不歇的旋律。这与人们说的“二泉映月”无关,我也未在月色下看泉,立冬之日,天云数点,蓝色垂盖,正适合“审读”,审,细也。我在二泉处滞留三小时,泉声古韵,不绝于耳,泉水缠我足,目光投泉花。
先要纠正我35年前的一个偏狭——曾经在济南的大明湖之“漱玉泉”北侧的李清照故居祠堂,购得一本《漱玉集》,以为词人故居仅此一处,其实是错误的,济南之漱玉泉侧,是词人的“第二故居”,章丘的明水,才是李清照童年少年的故居所在。
可惜的是,此次我未携书以往。这些年也可以说是时而翻阅,应了词人李清照的一个句子“沉醉不知归路”,陶醉在她的婉约意境里。明水古城景区时而闪出这个句子,或在街巷拐弯处,或在依依垂柳梢,但我还是觅到了归处,和少女年纪的李清照邂逅在二泉处。
处于对名泉的崇拜,也处于对因泉而诞生一代词宗李清照的尊敬,景区对泉的环境做了精致的整饬与修饰,一点也没有给我一种违和感,觉得再奢华一点,我都喜欢接受。
二
丈余的泉池,泉眼居中,汩汩上涌,仿佛是不管季节何时永远盛开着一朵花,外溢的水花,就像一个慢镜头,将泉花绽开的状态永远定格,但这是一个动感的,重复着,但因池风吹袭,又有着微妙的变化,怕是李清照的“却扇”一移开,都会令漱玉泉惊悚而变形。(却扇,源自宋代成婚礼上男女相见的“却扇礼”,根据李清照电视剧得知)立刻想到人们评价李清照的一个句子——自是花中第一流,世上什么花也无法状这“第一流”,但总要拿一个意象来比拟吧?我选这漱玉泉花来比照,感觉如此妥帖!突然想到以花喻人,所有的花,拿来喻人,古人早就说了,太俗。泉如花,人如泉。如此逻辑才适合这“千古第一才女”。她在中国词坛上独树一帜,婉约柔美,深情如地泉,才华似泉花,绽放在相对安逸的宋朝一片时空,让她得以操弄音律,锤炼出圆润清丽的语言,表达出闲适清美的风情。
泉边的围堵是用花岗岩雕刻的栏杆,呈圆形展开,靠近大的泉池留着出口,并有一块墨色立石刻着“漱玉泉”,这是济南籍书画家关友声于1956年所题。自宋至今,多少书家并未动议题字,还是因为时代久远而曾有题字而被损毁?不得知。但毕竟这个名泉给了后代书家以表现的机会。在著名景观面前,毕竟还有今人的机会,我突然觉得应该用“泉艺”这个词形容这些遗存,今人修缮了这处名泉,今人为之题字,一下子将古今的泉韵衔接起来。
这不能不让我想到“漱玉泉”名字的由来。自从有了李清照,这眼泉就成了名泉中之名泉。根据史料,我大胆推测吧。李清照自幼就与漱玉泉结缘,每日于此掬水梳妆,以泉临镜,可以说,泉水懂得李清照,李清照也要回报漱玉泉,所以,后来李清照的词结集,便以“漱玉”二字命名。尽管以后她寄居济南大明湖,随夫居住在青州的洋溪湖(今范公亭公园),但还是难舍伴她成长的漱玉泉。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他进士出身,在文学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宋史》说他“苦心躬于词章”,自然,古典文学素养不俗,当为日见女儿爱泉,或因女儿恳求命名,才有了“漱玉”的雅名,就雅俗看,在众多的名泉中,这个名字足够雅致的,当出自文人雅士之口,漱玉泉又是在李清照故居之内,这样理解,应该是顺理成章。据其泉形,给几个如“牡丹”、“芍药”、“白荷”、“牵牛花”等似花的俗名也很般配,而偏偏冠名“漱玉”这样的雅名,真的是雅致绝美。
这等故居,守着名泉,名泉涵养了才女佳人,深闺闭牖泉声敲,绛纱窗里篆泉花。是夜,若宿在故居一角,哪怕席地,该有多好!虽不得古人“枕流”的舒服体验,也应该别有一番情致。
三
为了训诂这个名字,其后的文人墨客没少下功夫,我觉得这也算是文学的蝴蝶效应吧。这个效应很美,扇动起来的是文学的熏风。
“漱玉”二字见于古籍很多。徐文北认为出自“漱石枕流”一语,语出《世说新语》,这里是以“玉”换石,更能释放出洁白温润的意味,美感十分,简直不可替代。我曾解释“漱玉”为洗玉,还是肤浅了,甚至是望文生义。漱玉是喷珠溅玉之意,带着这样的理解观赏漱玉泉,的确让我有躬身捧起珠玉的冲动。赋家左思在《招隐》中也有“石泉漱琼瑶”之句,可作为“泉注”。陆机也写《招隐》,咏句云“飞泉漱鸣玉”,写出了“泉响”的旋律。以至于后世编纂《辞源》,也把“漱玉”列为词条,解释为:山泉激石,飞流溅白,晶莹如玉。总之,对“漱玉”一语的解释,或偏重摹形——白泉飞溅,或偏重摹声——声若击玉,都出自原本,皆可成立。
那么到底这个“玉”是什么?其实,漱是形容水荡貌,并非如我认为的洗濯之意。玉是什么?是指莹澈如玉的井水。可笑的是,我看到漱玉泉眼周围铺排着的密匝的拳石便以为玉,玉石玉石,石就是玉。还是我的古典文化浅薄了,漱玉两个字,我给了错误的解释。刘长卿有“漱玉临丹井”句,这里的漱玉就是汲水而饮的意思。书法家赵孟頫曾观漱玉泉,留下句子“汲水漱玉寒”,据此,有人说,漱玉就是饮泉而漱牙,玉,在古代是指女子的牙齿。我半信半疑,不敢定夺。但我却在漱玉泉做了一个让我终生得意而难忘的动作。心中念道,我不能滞留在明水古城李清照故居处“漱石枕流”,感受词风泉韵,那我就蹲下来一次“亲水”。伸手掬水两抔,饮之,泉水距泉外砌石若寸许,是泉水亲我,我怎么能辜负漱玉泉讨好我的样子呢,于是捧着泉水,咕咚咕咚吞咽几口,真的是甘洌清甜,李清照曾于此漱玉,我就沾沾她的伶牙惠口的光吧,我可能不是继李清照饮漱玉泉的第一人,但留文学的口德,写出美好的文字,留住一份婉约的情调。漱玉,汲水而饮,我用实际行动,为之注解。
在我眼中,是文学的风雅成就了古典漱玉泉的典雅。举首望向泉边的垂柳,飘下李清照的一句词“沉醉不知归路”,是啊,我沉醉在漱玉泉的文化中,何须快寻什么归路。诗词歌赋,题字碑刻,这些人文色彩,相比于自然颜色,更不易被风化被湮没,岁月的沧桑在文化文学面前,总是收缩了它的锋芒。情感的共鸣,往往要借助于文学文化。忽然想起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手持白芙蕖,跳下清冷中。”(《开先漱玉亭》)于是,我得意而释然,东坡耐不住要“跳下”,我只是恭敬地捧了一抔“白芙蕖”。并非情不浓,而是有所收敛。
婉约之意非泉出,临泉便是“漱玉声声黄花瘦”的韵味。清代学者任宏远曾游览李清照故居,写下《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好在我未见秋雨,黄花瘦不了多少。有词人雕塑在漱玉泉外的泉湖之南,虽不见词人娇容,但我只知此时清照不瘦,多少人来拜谒,她正笑容满面。几近千年之后,人们不忍心她的“争渡,争渡”,就让她站在湖边,心无旁骛地看看这个流光溢彩的时代,看着人们为她修葺漱玉泉,重修明水故居……这是后人所能做到的,不要恳求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婉约齐名”的人,来与你对歌。你是千古第一,有谁可攀比得上……
四
真的是应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的诗句,我目测,漱玉泉外的泉池,就是半亩池塘,水碧透见底,蓝光澄澈,若是再大一点,可能就不能吻合这句诗了。虽泉池岸边不刻诗句,但却把这句诗写在了泉水的背后。
一方泉池四面柳,时而有茂竹成丛,竹风清韵,遏不住泉声。更有回廊九曲,沿着泉池恣意迤逦,泉潺潺,声淙淙,柳依依,情依依,无需渲染,自带情韵。风景,当年慰藉了一代词宗,生出一本“漱玉”;今天,无论你是否具有词情诗才,名泉一样接纳着,我想把“国民词人”这个帽子给李清照戴上,换了她的发髻。如今,水鸟也来翔集,并不惧人,可已经不是“惊起一滩鸥鹭”了,鸳鸯落泉池,我觉得这是李清照夫妻飞回了娘家,是自丈夫赵明诚的青州之地而来,四岸的游客,此时都成了他们的娘家人。
五
相邻漱玉泉,还有五个泉眼汩汩飞花,这五泉被唤作“梅花泉”。泉池中置黑色青石板,又于中间拱起一座桥,却不是陆游笔下的“驿外断桥边”,谁道梅花“开无主”,桥上岸边落满了游人,拥拥挤挤,这梅词的意境真的是不同了。信步漫水的桥上,但觉泉飞雨丝,飞沫沾衣。五泉清流,时波时涟,一刻不闲,金声玉振。
浏览泉边的简介得知,此泉来自地壳深部,距今4.4—5亿年的奥陶纪灰岩溶洞贯道,泉水出流水位57.80米。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是价值很高的深泉。如此背景,当然开出的梅花就有了脱俗的风韵。底蕴,决定气质。同样,李清照少年就饱读诗书,有了丰富的辞彩,如此看来,这梅花泉何尝不是在诠释着李清照的才情。
五泉于泉池中汩汩盛开,形若“五梅”。开在蓝镜里,却不是冰天雪地中。此时,我觉得苏轼词说的“卷起千堆雪”改成“卷起五堆雪”才合适,豪放变婉约,不是不可能。犹如正在成长之中的“五峰”,水波飞腾争涌,水之峰吐蕊,又觉以“峰”形容不是十分恰切了。又不能否定,有点像喀斯特地貌上出现的山峰石林,有“拔‘水’而起”的观感。又真个是傲雪斗霜的梅花,奋涌而怒放,摄人眼球,动人心魄。之所以作这番描述,并非夸张,其流量大约0.5立方米/秒,可见其怒放之势并非妄言。我想,若单单把李清照词归为“婉约”一派,未必合理,她曾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除了李清照后期人生的坎坷造就了她倔强的性格,形成了大气豪放的格局,此处的梅花泉对少年的李清照人格的影响,不能不考虑在内。进一步思考,这些泉如梅花的形象,也应该在不知不觉影响着李清照的思考方式、文学表达。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审读李清照的梅花词,便有了更直观的梅花形象理解。
《警世贤文》里说,“梅花香自苦寒来”,面临梅花泉,虽不能闻香,但却让人对这“梅花泉”的功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梅花泉自深处来。有着人生深度,才写得出有深度的诗文,婉约,也是一种深度,触及人最柔软的那根神经,深入到人生的悲欢情绪底层,关注并呵护着人性。
痴看梅花泉,居然想起《西湖诗》四十首里有个句子“占得梅花第一春”,在梅花泉,那可是“占得梅花天天春”,难见梅花凭空凋。李清照才情不竭,多么想一池梅花泉!
六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据统计,有9首梅花词。这在温热带的山东章丘、济南,包括她随夫迁居的青州,梅花并非是一个常见的物种,况且冰雪并不常见,但她笔下那么多的梅花词,除了说明她喜欢梅花,还有一点,可能是受到梅花泉意象的影响。
我们取她一首“临江仙”来读读。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梅花泉这般昼夜吐蕊放花,清照担心,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人清梦,梅花还在孕新枝。朔风只为梅花舞,暖风春日为何不给梅花枝,但愿不要吹得杏花肥,一顿杏花雨,会辜负了那阵阵暖风意。
如果把她笔下的梅花意象,置于梅花泉,更有一番情调。在她的词里,唤暖风给梅花,哭诉朔风之损,真的是别开生面。一首梅花词,道尽了她的婉约和善良。
或许,因为故居前有梅花泉,她便从此喜欢上了梅花,于是“寻寻觅觅”,寻遍鲁中腹地梅花,赋予人生滋味,写出了她想以柔情呵护梅花的美好心愿。
“漱玉”,成就了一本《漱玉集》;“梅花泉”,缔造了李清照不屈的人格。
我不知,若我夜宿明水古城,待月出,月下观“二泉”是怎样的意境,我生怕移花接木,将阿炳那首《二泉映月》的曲子哼给“二泉”,生怕给这“二泉”再加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但愿少年时的快乐,还藏在漱玉泉和梅花泉里。
明水,明水;易安,易安。澄明的泉水,让如水的才女,安居,安居;使其如泉的词采,流远,流远。
2024年11月2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