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母亲的盘扣(散文)
盘扣,这一古老而精美的传统服饰元素,承载着历史的韵味与母亲的深情。它由远古结绳系带发展而来,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文物更是证明了盘扣由古代中国人发明。盘扣作为传统服装的纽扣,不仅能固定衣襟,更是一种独特的装饰,盘花扣更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在不同款式的服装上表达着各异的衣饰语言。
母亲擅长缝制各种传统服饰的盘扣,尤其是给长辈缝制衣服,无论爷爷的棉袄、汗衫或坎儿,还是奶奶和二奶奶的衣服,用的都是盘扣,爷爷用的一般都是直排扣,也就是一字扣,这是盘扣中最简单的一种。制作一字扣,先把布裁成斜长条,把两边的毛边向中间对折,然后将对折好的净边对起来,顺对折后的净边,用手穿针引线缝合成圈状袢条。接着,把袢条套在手指或用一定的小道具,按照母亲心中成熟的特别手法,挽来缠去,一个简单的一字扣就完成了。颜色多与衣服一致,黑色棉袄配黑色盘扣,白粗布汗衫或坎儿则配白色扣儿。没有文化的爷爷,穿上带盘扣的衣服,好像就多了一点文人气质。而奶奶和二奶奶的,就多了一些花样。
母亲有一个已褪色的枣红色布袋,是用长条布简单缠两圈再用一枚指钱扣进布条做成的环扣里,这样就成了一个严谨的布袋。布袋里面放着好多鞋样、绣花和盘扣的图样。母亲会做好多种盘扣,这都是二奶奶教给她的。母亲刚中学毕业时,因特别的年景和太姥姥的溺爱,丧失了成为正式工人的机会,早早地结了婚。那时的母亲什么都不会做,二奶奶像教自己闺女似的,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点点地教导母亲。二奶奶还教我用碎布、旧布加衬纸,用熬制的面糊一层层地粘上,或者把高粱葶做成的盖帘放在水面上,把撕成一层层的旧棉絮铺在盖帘上,边往上撩水边用细棍拍打,直到裱成厚片,布鞋鞋底就是用这样的袼褙一针一线纳成的。二奶奶也教我挽过盘扣,可惜我性子急,没那个耐烦性,反应也慢,最终也没有学会。而母亲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盘扣手艺远远超过了二奶奶,成为村里妇道人家都认可的巧手媳妇儿。很多人家在做女儿陪嫁和新嫁衣服时,都选择用母亲做的的手盘扣。为了跟新娘子的衣服搭配,包括一些新郎的衣服也拜托母亲辛苦一次。
在六七十年代,威县曾是产棉大县,很多人的衣服都用自家织布,花洋布很少。这给母亲做盘扣增加了难度,为了做出美观的盘扣,母亲不得不裁出不同颜色的斜布条,以拼出好看点的袢条。做陪嫁或新婚服装时,为了盘出配套的盘扣,母亲千方百计地充分利用裁制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盘出寓意深长诸的如喜字盘扣、福字扣、如意结扣等,为新人增添了许多喜庆。以喜字盘扣为例,母亲先将红色的布条裁剪成特定的形状,然后通过精细的折叠、缝合和缠绕,逐步勾勒出喜字的轮廓,最后再进行整理和修饰,让喜字盘扣更加精致美观。
那时候,村里孩子上学用的书包,最初几乎也是用自织布做的。后来有了花布,母亲就用边角料拼拼凑凑,再一针一线地缝在一起。我是村里第一个背上用碎布拼缝在一起的花书包的人,当时,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当然,我的第一个书包也是粗布的,那布是用染料染成的浅蓝色的线织成的。按说浅蓝色应该很好看,可是染料质量一般,那蓝色土不拉唧的并不好看。
很不好看。有一天早上,我看到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有一把儿缝好的花色蝴蝶盘扣,好看极了,便偷偷地抽出两个,缝在书包的一面布上,背着书包时故意露在外面。顿时,书包就像深蓝的天空上,飞翔着两只花蝴蝶,招来好多小朋友围观,那羡慕的眼神让我甚是受用。有的眼馋极了,甚至用小手轻轻地摸一摸,爱不释手。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时,平时很少发脾气的母亲闯进学校,上来就是一大耳光,大声质问我拿没拿走她两颗蝴蝶盘扣。还没等我说话,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跟母亲学舌,最可恨的是同桌竟一把把我的书包从桌洞里掏出来,还把那两只蝴蝶亮在面上,这更让母亲气不打一处来,又上来踹了我一脚。自知做了亏心事,我忍着火辣辣的疼,不敢回嘴,我知道母亲最恨偷偷摸摸的行为,尤其是这对蝴蝶盘扣还有着特别的意义。
原来,邻村一个女孩儿的母亲没看到缀上完整盘扣的衣服,却突然去世了。这位母亲生前曾答应女孩儿,要是她考上大学,就送她一件缀有蝴蝶盘扣的新衣服。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诱惑与鼓励啊!女孩儿高考前三个月,她母亲突患脑溢血,好在并不严重,恢复到能干活的时候,赶紧做好了一件衣服,单等她拿到录取通知书,再拜托母亲做盘扣缀上。这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母亲才从邻居的闲谈中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想方设法弄了一些包括颜色和布料都满意的原材料,连夜赶出五对蝴蝶盘扣,取意五子登科,送个吉祥。母亲把盘扣捆在一起,第二天想都没想,拿起来就急慌慌赶向邻村去了。谁知,帮那位母亲给衣服缝扣子时,发现竟少了一对,成了4对,母亲大为光火。要知在传统文化中,扣子的数量有特定的讲究,单数是阳数,代表大吉大利。而作为阴数的4个扣子却被认为是不吉利。在回家找的途中,女孩儿母亲却再次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没来得及送医院,就去世了。这个无法再弥补的遗憾,让母亲对我大发雷霆。我知道错了,默默从书包上拆下两只“蝴蝶”,只管低着头拿在手里,不敢递给母亲。
因为长年劳作,今年已80岁的母亲的手指严重变形,再也做不出那么美的盘扣了。女儿在美留学已达六年之久,去年春节好不容易回国一趟,虽然时间很紧,仍抽空去看望姥姥。姥姥送给女儿的礼物,就是母亲早年做好的一对如意盘扣,她希望女儿一切如意,也希望女儿借这对盘扣,记住要为自己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国人而自豪。
从这两件事以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盘扣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份责任与深情。母亲用她的巧手和爱心,为他人带去温暖和祝福。盘扣虽小,却蕴含着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以及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它如同一条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递着爱与希望。我为有这样一位心灵手巧、富有爱心的母亲而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