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七律辘轳体《春山无伴独相求》(古韵)
辘轳体《春山无伴独相求》
(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细雨多情岸柳柔。
远见炊烟升袅袅,微闻江水逝悠悠。
浣纱挽袖迎斜日,垂钓扬帆撑晚舟。
安静渔村安乐貌,祥和一片入双眸。
(二)
野寺有僧灵境幽,春山无伴独相求。
修时又引空门客,放下何妨浮世愁。
老去余年随去住,人生前路任遨游。
于今常习陶公韵,乘兴挥毫试一讴。
(三)
数年追逐岁华流,理想空谈志怎酬。
古木多情今有继,春山无伴独相求。
浮沉道路风犹在,经历寒霜梦未休。
知晓人生终极限,凡尘看透岂须愁。
(四)
李杜诗怀豪放尤,陶公文采咏千秋。
唐风浩荡多经览,宋雨纵横任客舟。
新句有情同所好,春山无伴独相求。
轻吟词赋抒胸臆,思绪沐光神韵游。
(五)
岸边伫立感风柔,眼见龙江碧水流。
唯觉河山天地阔,故知鸿雁稻粱谋。
诗成宿愿五株柳,情系他乡一叶舟。
远意自高空怅望,春山无伴独相求。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七律,,这组辘轳体诗以“春山无伴独相求”为轴,作者巧妙铺展,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邃的思想内涵,足见作者匠心独运。从结构上看,五首诗以同一诗句串联,回环往复,如珠串连,既强化了主题,又使各首诗在形式上紧密相连,逻辑清晰。首诗描绘春山之下渔村的宁静祥和,“细雨多情岸柳柔”“远见炊烟升袅袅”等句,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春雨渔村图,为全诗奠定了平和的基调。其二引入“野寺有僧”的意象,在幽静的灵境中探讨人生的放下与自在,“修时又引空门客,放下何妨浮世愁”体现出对尘世纷扰的思考与超脱,使诗境由外而内,深入心灵层面。第三首则笔锋一转,倾诉岁月流逝、理想难酬的感慨,“数年追逐岁华流,理想空谈志怎酬”直白而深切,然而“古木多情今有继,春山无伴独相求”又将这种感慨融入到对自然永恒与个体孤独的感悟之中,情感复杂而深沉。其四通过对李杜、陶公等先贤的追怀,“唐风浩荡多经览,宋雨纵横任客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今诗韵的交融中,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末首回归眼前之景,龙江碧水、岸边柔风,在自然的怀抱中,作者“诗成宿愿五株柳,情系他乡一叶舟”,将个人的情感与远方的思念寄托于山水之间,呼应主题,余韵悠长。总体而言,这组辘轳体诗意境深远,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既有对历史文化的敬仰缅怀,又有对个人境遇的喟叹抒情。用词精炼,意象丰富,在古典的形式中融入现代的情感与思考,使整首诗既具古韵又不失时代气息,堪称佳作,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不禁沉浸于作者构建的诗意世界,感受心灵的触动与思想的启迪,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