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我是有根的树(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我是有根的树(散文)


作者:志闲 白丁,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发表时间:2024-11-21 22:53:46

我羡慕树,树是活着的生命。它会呼吸、会成长、会有荣有枯、有生有死,也会传宗接代。从生命的意义上来讲,我们和树有什么区别呢?
   我羡慕树,是因为树不会走路。正因为它不会走路,树在哪里扎根,哪里便是树的故乡。除了少数树,有可能会被移植外,树的一生大概就是在扎根处度完的。哪怕是最高的叶子,或许也只能看到周围数十米范围内的世界。可是树的一生,却是不用经历颠沛流离的。
   可我呢?虽然我会走路,会看到一棵树终其一生也无法见到过的世界,去比它的树叶还多的地方。可是我的根始终是扎在故乡的,也就注定了无论我去往故乡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我都是在流浪。无论我走多远,最终脚步的朝向,依然是在故乡。
   其实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一度渴望逃离我的故乡,逃离生我养我的地方,且这种渴望无比强烈。
   我相信家乡的很多人都是想逃离的,上世纪发生了洪水,小村庄旧址被淹。届时的村长,带领全村人迁移,和周边两个村子合并。合并后的村庄规模很大,成为全乡甚至全县的大村庄。不光如此,因为村庄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资源。村民世代以种地为生,低头种庄稼,抬头过生活是大多数村民一生都在重复进行的姿态。随着外出务工潮的兴起,村民们意识到种地要靠天吃饭,碰上老天不赏脸,或许连饭都吃不饱。单靠种地是不行的,需要找新的活路。于是,在农闲时分,很多村民包括我的父亲成为第一批逃离小村庄的人。他们以泥瓦匠、木匠等身份外出务工,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只是他们这种逃离,终究是短暂的,土地依然牵连着他们的心,他们是离不开土地与他们之间的牵绊的。土地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依旧至高无上,这大概是他们这一辈人的情怀吧。
   也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批逃离小村庄的人,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意识到自己的下一代,也必须逃离出去。不能再继续像他们这一辈人,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对于我这一辈人的教育,就是一定要通过读书走出去,成为城里人,过上好生活。这大概是我的上辈人,乃至更上一辈人心中最朴素的期待。或许我最原始的逃离想法,就是源自于此吧。见到长辈们在地里讨生活,辛辛苦苦一年也并不能获得太多收获,虽然温饱或许是可以满足的。但是总觉得他们的付出和收获,是远远不对等的。我从小就随着父母在土地里劳动,很小的时候就会割麦子、砍玉米,帮忙搬运粮食。我不厌恶劳动,可是我觉得我或许就是应该如长辈所言,社会发展了,新一代的小孩也不要再重复他们以前的生活了。也许当时并不懂得,这就是想逃离家乡。但或许是在那时,便在心里生根发芽的。
   后来上学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在村子里,最高只有初中,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的长辈们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一只脚踏入了大学,真正是一个可以走出去的人了,将来或许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与我而言,大概也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在那时,我却发现不仅是为了不再重复父辈的生活这一目标,我真正想逃离的理由是连我自己都讲不清的。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我会很想逃离,会很想离开当时所在的地方。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不安心。是的,我在一个地方总是觉得不安心的。这种不安心,大概从我走出村庄、开始走入乡镇,走进县城开始。我始终觉得,那里终究不是我应该在的地方。我总像是一个过客,是无法安心的。只是这份不安心,在当时与我而言是很模糊的。我不能定义这份不安心,于是更多地是,把它夹杂在我不想重复父辈生活的目标中,努力想离开而已。
   高考后,有能力离开的同学纷纷离开家乡。似乎同我一样是想逃离,越远越好。于是,我也放弃了本省的学校,去向远离家乡千里的地方。从那时起,我知道我是仿佛逃离出来了,但我却更明显地知道,我其实并没有逃离。那种在异地的不安心,越来越明显。身边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多了,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等是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即使我用尽全力,也无法与之圆融的。我认真剖析之后,才明白我是被家乡打上了烙印,我是离不开家乡羁绊的。
   这些年,我总在继续逃离,去寻找能让我安心的地方。因为,我觉得当下的不安心或许需要用我继续的逃离来解决。所以,我每在一个地方待几年,就会有强烈的逃离感。我像是个总在流浪的孩子,在努力寻找一个安心的场所。
   我以为我去了很远地地方,就不会再有逃离感,其实不是的。其实我一直知道最终的答案在哪里,只是基于生存压力,外人的眼光等等……我能想到的因素,我始终没有勇气回到那个地方,我的小村庄。无论我去了离家多远的地方,我的思维方式,我的行为习惯等等……都被我的小村庄打上了烙印。即使是这个星球上最有力量的时间,也不能将这个烙印抹去。这个烙印会伴随着我的一生,伴随我去往每一个地方。
   我仍旧在逃离,在流浪。可我始终知道,我就像一棵树,是有根的。而我最终,是要归根的。
  

共 19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段关于逃离与回归、漂泊与扎根的心灵自白。作者以细腻而真挚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故乡之间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纠葛。从对树的羡慕开始,作者感慨树的安稳与坚守,对比自身的颠沛流离。成长于乡村,目睹父辈为生活的奔波与无奈,使得逃离故乡的渴望早早在心中萌生。教育的期望成为推动逃离的助力,然而,真正踏上逃离之路后,才发现无论走多远,家乡的烙印如影随形。在异地的格格不入,不安心感的愈发强烈,揭示了故乡的深远影响。尽管不断试图逃离,寻找安心之所,却始终未能摆脱那份来自家乡的羁绊。这不仅是个体的经历,更反映了在时代变迁中,众多离乡者的共同困惑与挣扎。作者的叙述引人深思,它让我们看到了在追求梦想与逃离困境的过程中,人们内心深处对根源的眷恋和依赖。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故乡始终是生命的底色,是心灵最终的归宿。这种对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是个人成长的见证,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侧影,引发我们对故乡、对自我、对生活的重新审视与思考。或许,真正的安心并非在于距离的远近,而是在于能否与内心的故乡和解,找到那份归属与平静。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21 22:54:0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21 22:55:20
  文章以真挚的情感讲述自己与故乡的情感纠葛。羡慕树的安稳,因目睹父辈艰辛渴望逃离。踏上离乡路,却在异地格格不入,不安心感加剧。虽不断逃离,却始终被家乡烙印。这反映离乡者的困惑,引人深思归属,提醒我们与故乡和解。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22 08:53:06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26 15:28:56
  文章情感真挚细腻,以树喻人,深刻展现离乡心路,从渴望逃离到终知归根,触动人心,堪称佳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