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丹心清影(散文)

精品 【晓荷.奖】丹心清影(散文)


作者:萧垦 举人,409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9发表时间:2024-11-24 13:48:40

因为结缘文学,在家乡县城居住期间,经朋友王瑞介绍,我认识了县文化局创作股股长叶照青老师。
   初次和王瑞去叶老师家是一个初夏的晚上,路上王瑞说叶老师在别人眼里有点迂,好像人情世故一概不懂,无论何时,别人带礼物拜访他,他是决不回访的,因此有人说他小气,不过他的文章写得可是非常好。
   听王瑞的话,我在心里想像着叶老师的样子,觉得这样的举动和真性情的文化人倒很契合。
   叶老师住在文化局家属院,在电影院后面。老旧的家属楼楼道很昏暗,台阶上堆着许多杂物。我们到叶老师家楼敲开门,门内站着一位中年人,中等身材,身体削瘦,戴着厚厚的眼镜。王瑞忙对我介绍说,这就是叶老师。
   叶老师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热情地让座、泡茶。茶叶很好,估计时间放长了,没保存好,汤色发黄,香气也差了许多。王瑞和叶老师聊天时,我打量着房内陈设,两室一厅的房子,白墙发暗,地板失去光泽,带着年代久远的斑驳。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个大玻璃镜框,镜框下的桌子上堆着一摞摞厚厚的杂志、报纸,还有一些书籍,旁边胡乱摆放着一些其它物品。桌子正中有一个奖杯,灯光下约略透出些原本的光彩。两个卧室间的墙上悬挂着一座吊钟,吊钟下面相框里有一幅照片,是叶老师和他妻子、女儿的合影。照片上的叶老师显得年轻、英俊,他的妻子也年轻、漂亮。我身后的后墙上挂着四条屏草体书法,内容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书法落款为白丙。字体看上去和毛泽东的诗词一样恢宏大气,颇有些功力,我在心里琢磨着不知白丙老师是何许人。
   王瑞向叶老师说明来意,叶老师脸上始终带着很谦和地微笑,透过厚厚的眼镜片望着我说,喜欢文学是好事,只是我也实在帮助不了什么。他转而又问我喜欢写些什么内容。
   我有些惶恐地说小说、散文都喜欢,只是写不好。
   哦,这倒是年轻人最喜欢的文体,我倒不太精啊。叶老师语气谦和,很诚恳地笑望着我说。
   王瑞接着补充介绍说叶老师最擅长诗歌和杂文,发表、出版了很多作品呢,曾经……
   叶老师打断王瑞的话,长叹一声说,唉,别提过去啦,好久都没有动笔喽!
   叶老师的叹息既无奈又有些怅然,因为初次相见,我也不便多问。我们正说话的时候,卧室里传来咳嗽和含混不清的话语,叶老师快速走过去推门进卧室。我看见显得拥挤的房内床上躺着一位干瘪的老人,叶老师站在床前轻声问,妈,你想干啥,饿了还是想起来?
   老人言语不清地说着,慢慢伸出一只手,叶老师有些费力地搀他母亲起来,很困难地走下床,然后他回手把门关上,服侍母亲便溺。
   王瑞压低声音对我说,唉,那是叶老师他妈,瘫痪在床多年,就靠他一个人照顾,叶老师妻子去世好多年喽,两个孩子也常年在外……
   听王瑞说着,我仔细看着屋内昏暗且拥挤的陈设,不自主的感到一些压抑,我很想为叶老师做些什么,可又什么也不能做,只是有些不自在地坐着。叶老师刚刚的一声长叹还在耳畔,让我忽然生出许多无法言说的感慨。我的目光再次落到相框内英俊、朝气的叶老师相片上,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经过丧妻之痛,长年困守家里侍奉老母,这是何等的令人心力交瘁!
   我正想着,卧室门打开,叶老师从里面走出来,朝我和王瑞尴尬地笑笑。
   王瑞说,你呀,早该再续娶一位了,生活上也好有个照应。
   叶老师坐到沙发上,缓慢地点起一只烟,眼睛不自觉的朝墙上挂的照片看看,无声地笑笑,似乎包含有许多难以叙说的苦涩。手上的烟燃有一半时,叶老师望着我说,我也帮不上啥,你有空拿写的文章过来我看看吧。
   我连忙答应着,没说几句话,叶老师的母亲在卧室内又含混不清地叫起来。叶老师赶紧站起来,见此情形,朋友也会意我站起来向他告别。叶老师很是抱歉地摇摇头,送我们出门说,你们看,真不好意思,来了也说不成话。
   我们告辞后,走在夏夜的微凉里,院子里的泡桐树影在月光下如同浮动的碎银,显出些轻缈的虚幻。这种随时可见的美不知叶老师能否有空欣赏?我对王瑞说,真没想到,叶老师生活居然这么清苦。
   王瑞说现在许多文化人都在想着创收,叶老师一心搞创作,带有一位有些才华的学生,大概嫌弃和他在一起没前途,就自己天天找门路,给乡镇上想出名的领导写报道往报刊发,赚外快。
   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一个平衡点,最难的是坚守,许多人不仅谈不上坚守,恐怕早已迷失。
   王瑞又聊起关于叶老师的话题,说好多人都劝叶老师再续娶一位,生活上好有个照顾,可叶老师就是不听,或许是太怀念妻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叶老师和妻子之间深重的感情,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妻子去世所带来的深刻痛苦永远无法抹去,也无法为外人道也。
   第二次去拜访叶老师时,我带去两篇散文稿,一篇《看见苍鹰》,一篇《大姑娃》。《看见苍鹰》是一篇抒情散文,《大姑娃》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几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情。一位在婆家受到虐待的怀孕的母亲即将临产时,被封建迷信思想误产导致难产大出血而死亡。我是带着深切的痛彻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也认为这一篇好些。叶老师认真地看后说,都写得不错,语言还要多锤炼,我认为《大姑娃》这篇写得好些,感情很真,如果写成小说也许更好,我给你推荐推荐吧。
   短短一会儿谈话中,叶老师屋里屋外为他母亲忙了好多次,我说要帮忙,叶老师忙说不用。叶老师不停地忙着,他的卧室门开着,我走过去瞅了一眼,屋内一排长长的普通木板书架上摆满书,还杂乱地放着许多证书。房间内很凌乱,却弥漫着一股书香气。我在想,许多文人的生活现状是不是和叶老师一样,从事着美的精神工作,却过着艰涩的现实生活。但我从叶老师的言谈间只看到无奈,好像没有愤世嫉俗的痛苦,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久久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再次来到叶老师家时,他说我的文章《看见苍鹰》被县杂志《溪流》刊登了,那篇《大姑娃》却没选上。叶老师递几本刚刊印的《溪流》给我说,小地方就是小地方,编辑们看文章的标准会有许多考量,你以后还是要走出去啊!
   叶老师的话蓦然间让我有些感动,虽然相识不久,但一些对于文学的看法在本质处似乎不谋而合,好像心灵之中早已相通。看叶老师有些谈兴,我不自觉多问了些话题,叶老师看上去也很有谈兴,就和我聊了许多。他拿出好多以前的作品给我看,全部是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杂文、诗歌,有一首歌词是曾经在央视上介绍大别山风光而配的歌曲《我随歌声画中游》。
   叶老师说这些都是几年前的作品,现在很难静下心来写东西。我明白叶老师的苦衷,现实的生活状况对于他来说无异于一道枷锁,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却是他不愿改变的。叶老师说有些东西你明白但不需看透,你看这幅《沁园春.雪》,书写的白丙老师已经过世多年,他也是本县人,是位教师,酷爱写作,文笔好,一生都想把流行于商城县的一个历史传说编成剧本,拍成电视剧,为此跑北京好多次,直到去世也没能完成心愿。
   叶老师说罢从屋里捧出一本厚厚的书稿递给我,稿子装订的很整齐,颜色发黄,封面上署名《黄花帝国传奇》。叶老师动情地说,这是白老师留给我的,我后来给改了个名字叫《昨日黄花》,可惜呀,多么好的剧本……
   昨日黄花,这名字听上去有些悲怆,倒是应和了作者和书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志趣相投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我心情有些沉重,再次注视墙上挂着的《沁园春.雪》,诗词磅礴的气势辉映着书法雄浑的气势,笔走龙蛇间仿佛可以看见一个倔强不屈的身影游走其间,只可惜白丙老师我是再也见不到了!
   其实,文人写文章真不是为了别人,全都是为己而发。叶老师说着话时又拿出一本由他主编的《商城县民歌集粹》,抚摸着书接着说,我一直想将民族民俗文化整编出一个系列,像民间故事、俚言、俗语等等,可一直未能如愿;还有想把我的文章整理结集出版,可又没有物质条件。
   难得叶老师敞开心扉和我聊许多,他谈话时的表情俨然回到过去,许多理想,许多计划,都变成现实的无可奈何。困守居室的叶老师,守着平淡岁月的清苦,尽着最大的孝心,内心始终燃烧着文学的希望之火,于现实中平静地作以取舍。
   以后无事时,我喜欢去叶老师家坐坐。我发现叶老师除掉喜欢吸烟,几乎没有过多喜好。以前他喜欢晚饭后和爱人出去散步,自打妻子去世,母亲卧病在床,他出去散步的习惯也被迫改变,每天晚饭后就在狭窄的客厅间来回走动,一边吸烟,一边思考。因为照顾母亲的原因,叶老师除掉必要的生活采买,哪儿也不能去。我每次到叶老师家,大多时间他都在看央视11频道的京剧节目,跟着剧情有节奏地哼着曲调,样子很是享受。有时,他会饶有兴致地问我,哪段是西皮流水哪段是二黄。对于戏曲我并不喜欢,一窍不通,只好茫然地笑答不知道。叶老师也不介意,就开始向我讲解如何区分西皮和二黄的曲调,讲毕他又让我跟剧情伴奏进行分辨,结果我还是一脑袋浆糊,吭哧着说不出所以然。
   叶老师惟一一次向我求助是他们家的水龙头坏掉,让我去修修。去后他家里没有修理工具,我就去找了套工具过来将水龙头修好。就是一次非常简单的劳动,叶老师居然很是感激,反复提起过多次,让我很有些惭愧。
   我在县城居住三年,此后就外出闯荡,四处漂泊的生活中写文章时断时续,和家乡的朋友也疏于联系,叶老师那里也中断了往来。时隔多年,有次跟王瑞通电话时,他说每回见到叶老师都会问起你,还有没有在写文章。
   我的心忽然就很空,许多和叶老师相见的场景立马闪现。他清癯的身影,厚厚眼镜片后面和善的微笑总在我眼前晃动,还有那些真诚的教诲之语犹在耳畔。
  

共 38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细腻而深刻地刻画了叶照青老师的形象。作者通过多次拜访的经历,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在生活清苦中坚守文学创作的文化人。初次拜访,叶老师昏暗斑驳的房屋和陈旧的陈设,直观地展现出其拮据的生活。然而,他对母亲的悉心照料又彰显出孝顺与担当。在与作者的交流中,叶老师认真评价作品,展现出对文学的严谨负责以及对晚辈的关爱提携。叶老师身处困境,却始终保持着谦和与诚恳。屋内凌乱却充满书香气,他回忆过去作品,怀揣未竟的文学理想,让我们看到他在现实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挣扎与坚持。对戏曲的痴迷、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包容探讨,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作者外出闯荡中断了与叶老师的往来,而通过与王瑞的对话,侧面反映出叶老师在坚守创作道路上的不易,以及周围人对他的关切。文中叶老师在文学上的独立思考令人钦佩,与作者间的真挚情谊更是令人感动。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叶老师的无奈与坚韧,还引发了对文化人坚守与生存困境的深入思考。作者与叶老师的交流如同跨越现实困境的精神对话,激励着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坚守热爱,勇往直前,同时也让我们对像叶老师这样纯粹的文人满怀敬意。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7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24 13:48:56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萧垦        2024-11-24 15:21:11
  谢谢小雨老师精彩编评,敬茶,祝冬安。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1-24 13:49:33
  这篇文章描绘了叶老师的形象。通过作者拜访经历,展现其生活清苦却坚守文学。叶老师认真评文,屋内书香气中怀揣理想。虽处困境仍谦和,对戏曲和不同体裁有研究。作者外出中断往来,侧面反映其创作不易。令人深思与敬佩。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萧垦        2024-11-24 15:25:41
  再次感谢小雨老师辛苦编评,愿文学之旅同行坚守,不负遇见,不负韶华。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1-26 15:16:04
  这篇文章细腻且深情地刻画了叶照青老师这位文化人的形象,通过对其生活琐事、家庭困境以及文学追求等方面的描述,展现出他的坚守、无奈与对文学的诚挚热爱,令人动容且感慨万千。
回复3 楼        文友:萧垦        2024-11-27 09:08:34
  谢谢汪老师评赏鼓励,问好,敬茶,祝冬安。
4 楼        文友:何叶        2024-11-27 18:21:52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萧垦        2024-11-28 11:32:08
  谢谢何叶老师鼓励支持,问好,敬茶。
5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11-27 20:30:58
  萧老师的文字。如老舍先生的散文一样,平淡中蕴含深意,环境氛围描写特显功力。先生居室:陈旧,简陋,暗淡。表明一位大先生的生存状态。但有文人的特有氛围:相框,书法,书报,文稿,这些都是文人的庄稼。“我”与先生的交往,平淡而真诚,表明先生对文学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学者。总之文章亮点很多,值得拜读学习。祝贺萧老师的美文评精!
回复5 楼        文友:萧垦        2024-11-28 11:32:58
  谢谢一路顺风老师评赏鼓励,问好,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