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恰到虞关遇见秋(散文)

精品 【星星】恰到虞关遇见秋(散文)


作者:观海得深 布衣,11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5发表时间:2024-11-25 19:46:49
摘要:虞关的秋天,既是多姿多彩的季节,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既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梦想的季节。虞关,还是一方能带给人好运的福地。

这几年,去过虞关好多次,但大多是在春、夏季节。每次的造访,都被虞关那秀美的山川所折服,也被那里悠久的历史文化所吸引,更为虞关乡红红火火的朝阳产业所惊叹。那么,虞关的秋天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大多是萧瑟凄凉的。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写到:“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萧,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这样的秋天,无疑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肃杀、凄凉的情景。而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所描绘的秋天,就更加让人惆怅和落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么悲凉、哀婉的文字,都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或多或少地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难道人们对于秋天的感知都是那么的让人愁肠百结、萧杀凄凉吗?
   倒也不尽然,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则对秋天大加赞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元代杂剧作家白朴在《天净沙》词中所描写的秋天就更加漂亮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如此看来,人们对秋天的认知并不都是悲凉、寂寥的代名词,而完全在于一个人的心境。常言说的心为物役、境由心生,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11月1日,在秋天的脚步即将匆匆远去的时候,应县文联的邀请,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又一次开启了美好的虞关访秋之旅。这次的采风活动,带给我们的,没有丝毫的萧瑟和惆怅。而是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秋天所给予我们的五彩斑斓的美景、丰收后的喜悦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在位于许坝村的虞关乡乡史馆,县教育局的王义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虞关乡名称的由来及变迁过程,并对吴玠、吴璘抗金及仙人关大捷时宋、金两军的行军路线、布防情况、战场遗址考证等简要进行了讲解。采风团一行仔细聆听着王义老师的介绍,目光不时地停留在展板的图片、文字简介抑或是制作精美、沟壑纵横、闪烁着一串串红、黄色灯光、唯美逼真的沙盘上。通过听和看,大家对虞关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早在上高中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学校大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于关乡的××同学,请到门房取包裹”之类的通知。那时,对虞关的名称就定格在了“于关乡”的字眼上。后来,参加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发的一些文件或简报上,看到的却是“虞关乡”,于是就问身边年龄稍大点的同事:“虞关”和“于关”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同事回答说“虞关”原来就叫“于关”,后来才改成了“虞关”,对于为什么要改,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听了王义老师的讲解,才终于弄清楚虞关乡最早叫“鱼关”,是因为嘉陵江中有石闑阻隔,鱼不得过而得名。在元代时改为“渔关”,明代时又改为“虞关”,“文化大革命”期间简化为“于关”,后又恢复为“虞关”。仅虞关地名的变迁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虞关历史文化的厚重。
   由于采风创作的重点和行程路线不同,所以采风团又分为几个小组单独行动。我们作协采风组一行五人首先前往八渡沟,在“一线天”处稍作停息。翘首望去,峡谷处的悬崖壁立千仞,自上而下就像刀砍斧削一样规整地分立两侧,而且靠得很近,最窄的地方也就四五米的距离。道路从左侧的崖壁下穿过,头顶上怪石嶙峋,路的右侧是一条小河。崖壁的石缝里生长着一些灌木和杂草,有的向上生长,有的垂直于崖壁,有的直接成倒立状,仿佛随时要掉下来的样子。崖壁上看不见有任何的泥土,但这些植物却能够顽强地生长,而且枝繁叶茂,异常地翠绿,这足以说明植物的生命力有多么的旺盛啊。在一线天峡谷口,矗立着一块木制标牌,上面写着,据民国版《徽县新志兵防志‘要道’》载:“徽县南八十里锅厂岩,自虞关西沿江六里,渡嘉陵江,进小百渡沟而至略阳金池院路,山溪险绝,负贩者尚由此行。”小百渡沟即徽县虞关大桥东岸的大八渡沟,在今虞关到三官殿之间峡谷内。大八渡沟手扒崖上由栈道沟通的古道是隋唐时期从徽县通往陕西略阳、汉中的咽喉要道。手扒崖栈道遗址位于八渡沟村西手扒崖石崖上,栈孔高出八渡沟河水2米,今清晰可见,孔距约1—2米的44个栈孔呈一字形有规律排列。所处峡谷长200米,宽仅2—3米。另外手扒崖石峡谷口的公路左边路基下一块巨石上有落款为“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的“石硖修路摩崖”。存有文字14行,每行21字,内容记载当地民间乡民自愿结社修路,做大功德,祈求佛祖保佑平安、福祉的行为。这块标牌完整地记述了该景点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有文友问起“八渡沟”地名的来历,猜想是不是这方圆还有一些其它渡口,因该渡口次序排为第八位,所以叫“八渡沟”。但没有人知道这一猜想是否正确,因为嘉陵江上到底有多少个老渡口,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后来我上网“百度”了一下,说是很早以前,这条沟里的八户村民共用一条渡船摆渡过江,所以就叫成了“八渡沟”,我觉得这一说法似乎更可信一点。
   回过头来,我们又向山沟的深处望去,只见两岸的山顶上云蒸雾罩、青烟袅袅,与远处的蓝天白云融合在一起,真的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周围山坡上常绿的松柏、冬青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木依然苍翠欲滴。一簇簇、一片片的野菊花开着像星星一样金黄色的小花,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整片整片地夹杂在黄花、绿树丛中的黄栌叶红得像火,还有一些诸如火棘果、平枝栒子等类的红色小果密密麻麻地点缀其中。除此而外,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乔木或灌木,有的叶子发黄,有的暗红,有的呈现紫色,有的呈现栗子色。这些各种颜色的山花、野果、红叶、黄叶、绿草交织在一起,与头顶上的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神奇的水彩画,就像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两面山坡上,偶尔会看到很多地方都搭着黑色的遮阳网,每一片都在十几亩甚至几十亩。当我们用不解的目光看过去时,负责开车接送我们的乡司法所成所长给我们揭开了谜底,那些都是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淫羊藿,其根、茎、叶均可入药,有祛风除湿、补肾壮阳的功效,每斤可卖到30多元,近年来市场上供不应求。因为淫羊藿喜阴,所以有的在林下种植,有的在山坡上露天种植,露天种植的就需要给搭上“伞”,以利于它们健康成长。据了解,目前全乡已建成淫羊藿种植示范基地18个,育苗面积30亩,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产值达到了1700多万元。共带动全乡务工群众2万人次,可实现劳务收入200万元,带动全乡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20万元,有效实现了群众顾家、务农、挣钱“三不误”。
   北雀村观景台,位于通往北雀村的半山腰,是近年来虞关乡精心打造的又一处旅游景点。原来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机会登临游玩,这次算是遂了心愿。观景台建在突出河谷的山崖上,从通村公路的左侧沿一条小路随山就势,绕到了悬崖的顶部,小路以青砖铺地,内侧坡坎边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整整齐齐地垒砌成护坡,外侧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树根状护栏,看上去盘根错节,浑然天成。观景台露天而建,背靠后面的山包,台子中间是用水泥制作的仿树墩状石桌、石凳,游人可坐在这里一面品茶,一面观赏嘉陵江上的秀美风光。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就像身处神话传说中瑶台一样,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山下的万物都是那样的渺小。举目望去,脚下的嘉陵江更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由于前段时间连续暴雨,加之上游施工的原因吧,江水略显浑浊。江的两岸分列着宝成铁路、徽(县)—虞(关)—白(水江)公路和通往穆坪村的乡村公路,偶尔会有火车从隧道里探出头来,沿着铁路线轰鸣而过,最后消失在目光的尽头。河谷地带农田里翠绿的冬小麦、一畦畦白色的塑料拱棚和道路两侧的青草、绿树相映成趣,远处虞关大桥北侧一排排倚江而建的楼房和平顶房屋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显得幽静而典雅。两岸山坡上的各种树木和野草绿的绿、红的红、黄的黄,煞是好看。沿江的上游望去,两岸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顶上白云悠悠,雾气腾腾,到视线所能看到的最远处,云天相接,山水一色,正应了唐代诗人王维那首“江流天际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
   从观景台下来,我们又驱车来到了采风的最后一站——穆坪村。去年初夏,我们刚刚来过这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座历史悠久、饱经风霜的村庄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村容村貌更整洁了,文化气息也更浓了。农房的外墙都涂成了黄泥色,主道路一侧的墙上镶贴了装裱精良、色彩淡雅的山水画,每幅画上都书写着古代名人雅士题写的歌颂虞关、穆坪、仙人关、吴王城、胜金坪、嘉陵江、青泥岭等的诗文,看上去古色古香,充满了诗情画意。原本就布置得紧凑、富有内涵的穆坪村史馆里也增添了一些文化元素,布设了小巧玲珑、表现力极强的宋代吴王城沙盘,顶棚的照明灯罩饰以简捷明快的山水画,展板上也换了很多新拍摄的能代表穆坪村最新风貌的照片。在村东头利用高高的土坎制作成的反映仙人关大捷的大型浮雕前,村党支部书记何业手指着画面,逐帧逐帧地讲解着仙人关大捷的历史,他从仙人关、吴王城、胜金坪等地点的具体方位到金兵的进军路线、再到吴玠、吴璘如何守城,如何据险而战最后以少胜多取得整个战局的胜利等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俨然就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宋史专家。讲解结束后,他又以不无憧憬的口吻说:“如果有人投资,重新把吴王城给打造恢复起来该有多好啊,那样一下子就把虞关乃至徽县旅游产业的品位提升起来了!”这的确是一个大胆而又充满挑战的设想,我的内心深处也在默默地期待着这一梦想能够早日变成现实。
   虞关的靓点还有很多,能够赏秋的地方更多,诸如真炳棒崖、梁沟瀑布、龙山红崖、芋滩奇松、仙人关、吴王城、水会渡、罗汉洞、首阳洞等景点,还有和美乡村、产业基地等,有的原来去过,但大多数都只是听人说过或者从照片上见过,由于时间关系,这次不能一一造访,但这也正好给了我们下一次再去虞关寻美、探秘的理由。
   虞关的秋天诚然很美,而虞关的朝阳产业的培育更是让人振奋不已。前几年就搞得红红火火的养蜂产业、畜牧养殖、冷水养鱼、林下养殖、中药材种植、马兰花种植、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早就闻名遐迩,让投资商和当地农民赚得盆满钵满。这两年又新发展起来的淫羊藿种植、菊花种植,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农民们创收的门路很多。在返程的路上,司法所的成所长给我们说:“虞关虽然山大沟深,但到处是黄金,只要人勤快,就秋季这一段时间随便捋上些艾叶,挖上点中药材,摘上些猕猴桃什么的,或者到淫羊藿种植基地去务工,至少能挣上两三万元。”据说,虞关的农民都很富裕,大多数人家在县城买了房子,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在城里看孩子、享受生活。真可以算得上是田园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无缝对接。
   虞关的秋天,既是多姿多彩的季节,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既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梦想的季节。虞关,还是一方能带给人好运的福地,诗圣杜甫从这里南下赴蜀,终于告别了穷困潦倒的日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吴玠、吴璘兄弟在这里坚守,终于创造了以少胜多、大败金兵的神话,保住了大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千秋不朽的功业;许清在这里修筑道路,李铁军在这里维修义渡,终于泽被苍生、名垂青史……
   朋友,乘着红叶正好、秋色未阑的大好时节,去一趟虞关吧!那里是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的人间仙境,更是投资兴业、收获梦想的创业福地。相信您的造访一定会满载而归,收获多多。

共 46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恰到虞关遇见秋》是一篇作者恰逢秋日启遍虞关的游记性散文。文章的开篇,从作者曾多次游历虞关,但唯独未见过虞关的秋天,一下子引起读者向下阅读的浓厚兴趣,急切一睹虞关的秋天。接下来,作者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生动描述,让我们对虞关的美景、人文、历史、产业、民生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文章的导入上,作者旁征博引名人诗句,增加了文章的色彩,彰显了其深厚文化底蕴;在美景的介绍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充分调动了我们的感观,令人深入其境,顿觉身画从中来。正如作者所说,“虞关的秋天,既是多姿多彩的季节,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既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梦想的季节。”敘中夹议,详略得当,构思巧妙,文字精准严谨是文章突出的特点。一篇饶有情趣,用语精妙,赏心悦目的游记散文,好文推荐共赏。【编辑:高朋满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27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4-11-25 19:50:13
  一篇饶有情趣,用语精妙,赏心悦目的游记散文。感谢作者赐稿星星,期盼读到老师更多优秀作品,祝老师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4-11-25 20:44:20
  一篇有思想的游记,让读者读来感受到灵动文字的魅力。佳作,欢迎投稿星星文学社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