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地下森林散记(散文)
一
山间公路呈螺旋状绕来绕去,车速极快,透过车窗可以看见的山峰,好像是转动的陀螺。当动态停止下来,才发觉已经停泊在了一个停车场里。
停车场足够宽敞,被群峰环抱着。四周参天大树林立,密密实实,且身姿伟岸,仿佛是一群巨人共同托举住头顶这块天空似的。我有些惊骇,还没有看仔细些,身边就有一个高大的身影,遮蔽住火辣辣的太阳,被一片清爽拥抱着,森凉的气息让人顿觉舒适。仰头看去,只见一株红褐色的巨木,粗壮而挺拔,直冲霄汉。好一根擎天柱啊!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叹。
这些树,是我非常熟识的。这是东北最为著名的树种红松啊!仅仅分布于长白山以及大小兴安岭等一些山脉,而今,为数不多的几片红松原始森林已经基本看不到,在这里能够遇到这样满满当当的红松原树,实在令人万分欣喜。
只见它浑身上下都是厚重的树皮,层层叠叠,鼓胀着似乎要爆裂开来,鱼鳞块状地分布着,呈现出的是漫长的时间刻度。这种生长速度极其缓慢的树种,对所生存的地理条件是极其苛刻的。也因为人类的砍伐速度远远超过其生长速度,而濒临灭绝。作为一名林业人,此时的我心情有些复杂。
沿停车场地慢慢地环游着,去每一棵红松树前留驻。是敬畏,更是感谢与庆幸。把根留住,至少我们还有精神可以寄托。把心留下,好在我们还有可以忏悔的余地。曾经做过的,与未来要做的,都是我们所要承担的。留给我们的没有太多时间,不能总是在悔过里度过。创造未来,创造出更多的新思想与新理念去维护,才是眼下对森林做的事情。
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独特身姿,以自身对世界的读解去适应着环境。森林愈见苍莽,愈突显红松树之壮美,衬托出森林之磅礴大气。树木之秀使山水奇骏,树木之壮添世间多彩,红松之灵引领森林怡美,各种树木次序井然地排列着,群峰滴翠,在阳光下散发出碧玉的莹光。
身在此山中,被森林包围。抬头能看见碧蓝的天空,如同深陷于绿色的陷阱之中。我却没有一点点的慌张与迟疑,也没有一点点的彷徨与惆怅,相反,身心之中充满了亲切与温暖。行进在绿色的王国之中,好似在这绿色海洋里畅游着,迎进心怀的将是一波又一波希冀的浪潮。
二
沿着整齐的石板路,一步步走向幽深的山谷。在朝阳的光瀑里,身边不远的桦树林,所展现出的一种美是别具一格的。雾气上升着,洇湿的树叶滴着晶亮的露珠。环形排列的黑桦拱卫着,静穆肃立,仿佛在围着我,因我而存在着。天坑以独特的圆形结构,在颠覆着曾经的森林概念。
一棵粗壮的黑桦树歪斜着,横在路中间。黑凛凛的身姿,树干弯曲了一下之后,又开始笔直向上而去。站在树下,头正好可以抵到弯曲处。大概它是桦树林选出的代表,在此迎接,我怎能不做出深切的回应呢?
一棵枯死的老树,在不远处伫立。那是一棵红松树,已然没有了绿色的风采,虬劲的枝干,掉落了树皮,露出漆黑的生铁颜色。面对着它,不禁心中凛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死存亡,在这里也不例外。既然有生命的存在,就会有死亡的降临。生的伟大,而死亡在这里却是一种生的铺垫。漫漫黑土地是要有先驱的付出,成为那粒粒黑土的积淀。深厚的黑土层,正是一层层积淀而来,赓续永久。
路在继续向下。原来开敞的山谷逐渐变得逼仄起来。再往前不远便来到了谷底,站在这里,环顾四周,森林并不拥挤,树木也不觉宽松。这里是一个盆底或者是一个锅底,数万年前的厚积薄发,厚重的熔岩如轻飏的飞羽,直冲九霄云外。炽热的火浪燎烤着山川河流,一派蒸腾,一片焦糊,从此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结构。
在这里看不见当年火山的影子,沃土深厚覆盖住往昔的崎岖,偶有一块块的火山石,浮现在沃土之上,捡起一块,擦拭去泥土,现出的蜂窝眼密密麻麻。还没有细看,听见不远处有说话声音传来。只见前面半山腰处,有个平台,几个人聚在那里,有讲解员在陈述火山爆发时的情景。
我落在他们的后面,实在不好凑过去。未下天坑之前,有推荐讲解的业务,被我推辞。人家是收费的,我想这样的地方,用解说是不是太浪费了?心里还是怕被套路了,多年的行走经验在提醒着,要绷紧神经。
这几个人行走速度实在太慢,我尽管放慢脚步,甚至驻足等待,都不能被这等蜗行给拉开距离,我不知不觉地走近了他们。讲解员是一位中年妇女,身着白色的衬衫,一顶白色的太阳帽,是格外醒目的。她的声音清脆,口齿清晰,讲解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他们正站在一个岩洞前,这里是一个火山喷发口,石壁嶙峋,呈现出赤红的颜色。看那洞口时,怎么看就如是一个血盆大口呢?这几个人好像是送到嘴边的肉,随时都会被一口鲸吞似的。
我怕有蹭讲解的嫌疑,洞里的细节也不好去看,便自顾自走到前面。前面的一段路是一道直立的铁梯,弯弯曲曲着,有一百多米长。爬一段直立的铁梯时,有一棵云杉树傍在旁边。有松枝伸过来,尖尖的松针轻抚身体,有酥痒的感觉,觉得很曼妙。
青松的年龄体现在树枝上面,一层树枝就代表一年,登上一个台阶,差不多就是青松的一岁,我一直数着台阶的数量,一直看到青松顶尖锋芒,台阶还没有爬完。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青松会超过铁梯这个高度的。
三
女讲解员带领着她的队员们也爬上来。她一边爬,还一边不忘记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们所爬行是路线,就是熔岩所行走的路线。”她虽然气喘吁吁,声音的顿挫感仍在。
“看哪!”她充满惊喜的声音,让我们循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头顶的上方,有一个豁然开朗的大洞,蔚蓝的天界被圈成一个圆圆的形状,被置换成一个圆圆的蓝月亮。
“多么壮观,多么神奇啊!大自然的魅力就是它所具有的创造力!”她停顿了一下,站在那里,无限深情地说:“大家知不知道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句诗词,放到这里是极其准确,是极其浪漫的。”她更像是一位老师,在向她的学生们发出提问。
没有人回应她的提问,后面的人正忙于爬梯,有些自顾不暇。
我抬头仰望,被大洞里透过的湛蓝所吸引,温润感让人觉得那么的温柔,那么的服帖。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我脱口而出,是情不自禁的感叹,没有一丝一毫的扭捏。真如她而说,这句诗安放在这里是合适,是恰当的。这句诗不该我说,我却说了,反而没有觉得不妥。
“完全正确!”喝彩声传来,更多的是一种鼓励。我们也登上了台阶,站到了冲天洞口之中。这里虽然并不是最高处,却可以把身后的天坑一览无余。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无限的壮美让人身心充盈,还是向前,前方正是要去的地方啊!
女讲解员满眼的赞许,并向我竖起大拇哥。她已然把我当成了他们队伍中的一员,没有一点点的偏颇与非议。我这个赝品是无法融入到行列之中的,人家不说,我自己都觉得难受。
走上山间的木栈道,不自觉地落到后面。阳光从树隙透射出来,铺到木板上,好像点亮了一颗颗小星星。山峦之上,迎来更加流畅的气息,欢快的色彩此刻化为无数条流线,归结于远处的那座青色山崖。
青色是非常突出的,唯一的颜色能唤起视觉的效应,那里更像是宝石的塔尖。木栈道是环天坑修建的,那天坑里的绿色不是朦胧一片,模糊不清的。一根根树木是头挨着脚,脚挨着头的。看清了脚,也看清了头,才让树木首尾相连着。那是树木练就的一条条树龙,龙首搭在坑沿,龙尾抵住坑底,就差一声号令了,它们会齐刷刷地奔腾而起,那将是又一次的喷发。
让人震撼的场景,让人无限留恋的景象,爱不够,也亲不够,我的目光不离左右,没有一点点偏离的意愿。
“走得这么慢?我们在等你呢。”声音清脆,甜美可人。呀!我回头看这边,只见一棵横生的大树上,坐着女讲解员和她的队员们。这里的树形生长是奇特的,每一棵树在这里千姿百态,仪态万千。一棵树竟然能像一条长板凳一样,贴地势而蔓延生长着,让人忍不住想坐上去呢。树木理解人们的心情,爬上了高峰,是不是累了,是不是该歇歇了?我毫不客气地也坐了上去。
漫山遍野的树,如一根根羽毛迎风摆动,生生不息,赋予山水秀色与万千变化,共同指向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