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忆】青春不是轨道,是旷野(随笔)

精品 【宁静·忆】青春不是轨道,是旷野(随笔)


作者:平生守砚 童生,77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4发表时间:2024-11-29 15:20:39

近两年,展现大学生青春风采的事件层出不穷。从淄博烧烤,到如今的郑开夜骑,无不体现大学生们的青春活力与朝气蓬勃。大学生们的夜骑开封,虽然过程很辛苦,却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坚持和突破自我的成就感。青春本就不应该被定义,因为青春不是轨道,是旷野。
   这波大学生夜骑开封的狂欢,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夜骑活动,更像是一次青春的宣言,一次面对现实的反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趋之若鹜的夜骑者,不解的年长者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年轻人的一次跟风冲动,但你如若深入地思考,会发现蕴含着一代年轻人独有的特质与生存现状。
   参加夜骑的大学生几乎多是二〇〇〇后出生的青年,这是一代在过度保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从幼儿园到高中,皆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天数次被父母接送上下学,更有甚者,已读到初中,还要父母为其穿衣喂饭。父母的溺爱,无形中剥夺了他们本应该有的自理能力和探索冒险机会。他们的生活如同被精心编制的剧本,缺乏意外与波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次说走就走的夜骑,无疑是对平淡生活的反抗,对自由与激情的渴望。
   我们所有人一生都会经历青春,也都有不定式表达青春和释放青春的方式。有的人或许喜欢安静地读书、写作;有的人或许喜欢热烈地冒险运动;有的人则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挑战自我的极限……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青春最真实的写照。青春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可能。它让我们在尝试和探索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让我们在失败和挫折中不断地反思和崛起,也让我们在欢笑和泪水中不断地感悟和成长。大学生夜骑开封,也是他们这代人释放青春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而已。
   然而,近日轰轰烈烈的夜骑被叫停了。以各种理由的“不许”,导致这些刚从温室大棚里尝试着走进大自然、享受阳光雨露的小黄鸭们,又被迫被赶进了温室。如果是从城管或者交通部门以路权为由,那是机动车道不能走自行车而发布禁令,多少还有点理解。可是,学校并不是交警,也不是城管,学校的管理者只是一个从年轻走过来的成年人。年轻时候,谁不是视循规蹈矩为庸俗?谁不想走两步跟别人不一样的路?他们待在宿舍里刷手机你们不满意,他们躲在寝室里打游戏你们还是不满意,他们终于离开温室,充满活力地去感受世界了,你们依然不满意。更有某大学的一名老师竟公然指责郑开夜骑的大学生,是一帮移动的造粪机器,别人都在卷四六级,什么雅思实习,计算级考级,而他们却花着父母的钱,放飞自我,毫无人生规划,典型的酒囊饭袋。虽然人人对郑开夜骑有发表看法的权利,但这种带有明显人身攻击的言论,从一名教师的口中说出来,无疑是对青春的一种误解和亵渎。
   其实,这位老师提出来卷学习、卷成绩,看起来好像都是为学生好,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可以肯定,该老师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教育是为就业的低级认知上。他理想中的学生就应该教室寝室两点一线,做一个毫无思想的学习机器。
   著名诗人海子在《夏天的太阳》中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这几句诗击荡了多少人的心灵,但估计在这位老师看来,肯定是造粪机们无所事事的卿卿我我。笔者一直在想这位老师的人生观是什么呢?海子这几句看似如淡水一样的口语,不管别人的诠释是深刻或是肤浅,但笔者从字里行间看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还有内心的那份清欢和安详。
   毛泽东在一九一七年《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发出“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的呐喊。郑强教授在谈到学生理想时说“有的学生一张口就是远大理想,难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实现远大理想?错!你身体不好谈什么远大理想?读书读傻了,读病了,读呆了,还谈什么远大理想?所以,人格,品行,体魄,才是根基。”
   纵观我们周边国家,从俄罗斯对满月儿童的冰雪浴,到日本从幼儿园就开始对儿童进行跳马、攀爬等障碍跑的锻炼,到韩国的全民青年服兵役,无不体现出对青少年体格培养的重要性。我们的男子足球队,在七八十年代还和日韩都在一个不分伯仲的水平线上,而如今,他们已快甩出我们孙行者一个筋斗云的距离了。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到如今却被亚洲包裹得越来越严实,离走向世界的差距越来越远。人家日韩的运动员撩开衣服露出的是十二块腱子腹肌,我们队员撩开衣服露出的是大腹便便,一堆囊肉。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技术已经没有一点秘密可言,我们的差距就在体魄。大学生每年体能考核800米测试心如死,拿一百米外卖都嫌远娇弱,必须引起重视。
   毋庸讳言,大学生夜骑,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城市的交通秩序有一定影响,家长关心自家学子在骑行途中的安危也在情理之中。但不问青红皂白,不加以正确疏导,就一棍子打死,来个因噎废食,怕尿床就一夜不让睡觉的愚事,有待商榷。
   笔者有幸邂逅本月八日那晚的夜骑。实话说,对笔者这个几近花甲之年的人来说,留下的只有感动。望着那路灯下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青春背影,听着共享单车从耳边划过呼啸的风声,笔者曾几次热泪盈眶,并在他们的感召下,用了五个多小时,骑到开封。那份体验,对笔者这个有近二十年军龄、参加过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和实弹大演习、见过大阵仗的老兵来说,也是一份骄傲和自豪。
   其实,大学生夜骑开封,也不单单是一次青春任性的释放冲动,更应该理解为一次探索与尝试,一次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展现高等学子操守、敢于挑战未知、追求梦想的激情行动。笔者曾询问过一些身边学子,为什么选择周五周六夜骑?他们的回答也极为中肯:一是周五周六是双休日,没有繁琐的学习课要上,有充足可自我支配的时间。二是晚上较安静,到达开封后应该是深夜,不至于扰民,同时也是想体会一下路灯下骑行的那份朦胧与浪漫。三是想检测一下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好为将来骑单车送外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回答应该是大多数骑行学子的真实写照,虽然第三项的后半句有些调侃意味的酸楚,但对有些学子来说,却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大学生夜骑活动也不例外。在享受浪漫与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不仅仅来自于外界的环境条件,更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夜骑需要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对于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女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笔者曾亲眼看见一些途中骑不动的女生,被男生用背包绳拖拽着助力向前骑行的现象,也有某个骑行者因单车出了小故障,集体停下等他,并帮他检修的互助实例。这个时候,哪怕是平时有些过节的同学,也会放弃前嫌,伸出援助之手,相逢一笑泯恩仇。这种团结互助协作精神、在逆境中坚持前行的勇气,使他们明白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的道理。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和坚实的阅历。
   郑开夜骑,从轰轰烈烈到如今的叫停,我们做为成年人不应该是一味地加以指责,相关部门也不可以一纸“不许”令,强行阻止。相反,我们应该看到其背后的积极意义,比如给郑开两座城市带来的宣传和商机。在当今这个信息互联网爆炸时代,任何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事件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商机和宣传点。大学生夜骑开封正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宣传事件。它无形中向外界传递了郑开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土人情和厚重的文化魅力。郑开两座城市的文旅部门,应该以此次大学生夜骑为契机,拿出满满的诚意,精心加以推广策划,比如在郑开大道原非机动车辅道的基础上,搭建一条全天候有人照料的骑行文化长廊,每年的5月和10月,设定为骑行月,与每年的郑开马拉松赛遥相呼应,互为宣传。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参与的热情,也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把叫喊了近二十年的郑开一体化、同城化进程,拉近距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上。
   青春没有售价,郑开大道上的夜骑行动,不仅是一次青春的觉醒,更是一次对社会的思考。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真谛,或许他们还不够成熟、或者有些冲动,但他们的热情和活力却是无比真实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去体验生活。而我们这些过来人,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去包容、去支持、去引导这一代大学生;而不是一昧地脸色阴沉,老气横秋加以指责制止。不是说,至死是少年吗?难道我们忘了,我们也曾有过激情四射:月光下,手捏一柄钢叉,奋力向一匹猹刺去的无畏少年闰土心吗?是什么时候开始穿上鲁四老爷长衫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千真万确,他们终将有他们的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他们也必将绽放出与我们不一样的青春激情。因为,青春不是轨道,是旷野。

共 35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久前,此文作者这位年近花甲的人曾有幸参加了一次夜骑开封的活动,写下了一篇《夜骑开封,一次与青春的邂逅》的散文,显然作者意犹未尽,把关于骑行的心得撰写成一篇随笔,写写夜骑开封背后的事情,思考当代大学生夜骑开封的现实意义。文章抓住当前热点问题,对于夜骑开封的简单禁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骑行的体会,有理有据地阐释了大学生夜骑开封的意义,也批驳了“不许”夜骑开封的做法。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都做出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指出蕴含着一代年轻人独有的特质与生存现状,强调应当加以引导,鼓励骑行开封这一类的活动,让年轻人在未来人生道路上,积累最宝贵的财富和坚实的阅历。同时,也强调和指出了简单禁止的行为非常不妥,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不该成为新时代的“鲁四老爷”。文章主题思想深刻,深入浅出地剖析问题,立意深远,提出的观点有力,展开的论述层次清晰、层层推进。特别是既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也结合自己骑行的心得,使得文章厚重而深刻。适当引用伟人和教授的讲话,也为自己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全文紧扣主题,很好地烘托了“青春不是轨道,是旷野”的认知。这样小编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励志歌曲《青春啊青春》: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更加芬芳,若问青春在什么地方?她带着爱情,也带着幸福,更带着力量,在你的心上……四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青春却是永驻心间。美文共赏,推荐文友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2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29 15:22:36
  全文结合大学生夜骑开封活动,紧扣主题,很好地烘托了“青春不是轨道,是旷野”的认知和观点,读来令人感慨。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11-29 15:23:20
  感谢平生守砚老师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