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也谈一分为二(杂文)
“一分为二”就是一个哲学术语。中国古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阐述世间事物的产生,联系与变化。西学中一分为二,则是以对立统一“两点论”为特征的辩证思维的一种方法。本人多年来,一直以之作为决策时的考量方法加以应用,凡事均考虑好坏两方面因素。可是,今天在网上刷到自媒体“他山望石”的一个视频,却出乎意料。其人曰,一分为二是个诡辩术,意图模糊是非对错。
该视频的例证一,“1+1=2”,这是无可变更的,但有人用一分为二则辩称两人结婚生一个孩子,就是“1+1=3”。两人合伙做生意钱赔光了,即为“1+1=0”。寡人曰,这样的戏说巧谈,就是传说中的曲解生趣,绝不是对“1+1=2”的“一分为二”。
例证二,老人闯红灯过马路发生肇事,司机说自己无过错,老人家属说对方也有错,交警或法官有时会在是非明确的情况下,作出无过错赔偿决定,这个赔偿合理不合理应另谈,但至少也不是在“1”里找“2”找出来的。
例证三,某人甲行凶打人,某人乙奋起反击。如果按“一分为二”的观点,那就是乙打人也有错,那就成互殴了。这就是一分为二的祸害。在这里防卫是必须的,但要考虑的是防卫是不是过当,并非一味的要一分为二的分点责任。如果没有防卫过当,某人乙也是无责的。
其实,这种情况举“老人跌倒扶不扶”的例子,反而很恰当,特别是在无摄像头无证人的情况下,出现一方说谎很难认定,原则上应疑罪从无,但在实践中有法官开了个很坏的头例,那就是推定撞了才会扶,不撞就不扶。这是法官的私心猜度,也不是用了一分为二方法推出的结果。而扶与不扶,对于扶人者而言,恰恰可以一分为二的看,一是扶人行善精神可嘉获赞赏,二是扶人遭讹诈反受连累。现在人为何倒不扶,不是一分为二的错,而是执法者对法的不崇敬所造成的。
“他山望石”的论点就是“一分为二”把凡事都一分为二是错的,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了,凡事都要在“一”里找“二”,对里寻错。其实,寡人觉得他内心的真实意思是有人打着“一分为二”的幌子混淆是非,达到整人的目的。他对如此这样的辩证思维厌恶透顶了。所以寡人以为他是反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而并非全面否定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同样的东西看你怎么用,比如菜刀,既可切菜,也可宰鹅,关键在人而不在刀。香甜的水果,肥美的肉脂,既是人体所需,吃多了也是有害的,就如同生命之源,水,喝太多了也有个水中毒之说。安逸的生活谁人不喜欢,可是太舒服了,又有个用进废退之嫌。由此可见,人生哪得多如意,万事只能半称心”
本人初高中所学,一分为二就是指全面地看待人或事物,既要看到积极方面,也要看到消极方面。它就是一种处事的思维方法,就看你怎么运用了。凡事按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是没有错的,直至现在仍深信不疑。一分为二,也可以有个无穷大和无穷小么。他山望石,也许言在此而意在彼。寡人则独一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