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雪】一纸一缕竹木屑皆拾伶零戒疏懒(杂谈随笔)
一、看到这整洁的街面、宽阔的楼宇和安宁的生活,不禁让人百倍珍惜这通过辛勤劳作和勤奋才换来的幸福。是啊,曾国藩在致四弟澄侯一信中曾说八字治家要诀,加之他最看重的“勤敬”二字心法,我归纳起来就是十字心法要诀。即:“勤敬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他说:“凡一家一事者,能自觉做到勤敬二字,未有不兴也”。一纸一缕竹木屑,皆拾伶零戒疏懒。淫佚使得乾坤转,昼睡夜坐食片片。怠惰岂能扫己屋,风来徒留满街寒。功名之地自难居,疏于勤敬更不敢。是啊,我们要做到勤和敬,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甚至为了打扫自己门前雪,而把积雪堆到别人家门前,不顾他人感受。我沿着这条街也不断让思绪流浪,在这冬寒飘雪的季节流浪,更应该珍惜这当下,最终的思绪还是被这整洁宽广的街道聚拢。穿古越今,恰似曾国藩十字心法要诀闪烁街头。书蔬鱼猪待人好,早扫考宝知人少。问人疾苦救人难,治家安略好依靠。勤敬书蔬做人本,踞蹟未安思虑到。募勇造船时势也,安宁幸福最为高。沿着这条宽阔整洁堪称幸福无比的福街福巷,不禁感叹于勤劳的人们巧夺天工般的制造和建造,不禁感叹于人们早已承蒙岁月不弃,也许人们也都曾颠沛流离,但生活仍不乏处处美好惬意,各得其所,各守其职,这一切的安好一定要珍惜。
二、不知不觉深秋和致冬已经到来,本应收获和落叶飘零的季节,观那泛红秋叶也曾映衬蓝天湛宇,看这冬雨微雪也让人心情美好畅达,可每每行走于这世界观感于这事业凋零,又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和沧桑,凡世事皆成于细而毁于不经,而又让人百感交集,又会莫名于人心不古与世事无常,大凡读过书上过学谁又不曾沉迷于古文圣贤。孔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大概就是让我们爱他人,要和仁义的人亲近。如果真正想从内心向他人表达关爱而他人又不回应,就要反躬自省看一看哪里做得不好。可是,有时候人心人性又是变幻莫测,又是冷若冰霜,就如同这深秋风和致冬雪一样刺骨冰寒。人生何其茫然不得顾,岂惟寻诗踏征途。爱人不亲反其仁,前程左右得兼顾。我向书山鞠一躬,三省吾身求业途。人人都有一颗向好心,手握青山向梦筑。这就是我又一次经深秋越致冬漫步十字街头,漫步寒人冰冷世界一隅,此时又无法真正排解的心境。
三、我们说,如同这整洁的街面和高高楼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关乎家,还有家的和谐幸福。自古云:惜福贵乎勤而俭,不是奢求自外发。“大凡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为厚”。还有“用度要俭,惜福为贵,四邻要和,长幼宜分”等。吾不惟寄银和物,惟有节俭最相宜。携手持家不取索,不唯奢求自外发。子贤能者可上位,更有书山是少华。不骄不馁不卑微,踏马飞雪闯天涯。是啊,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靠双手创造世界,靠双手自立自强,靠双手赢得远方。那些借故远方雪寒道滑畏足不前者,那些借故劳作辛苦害怕流血流汗者,都是生活的懦弱,不坚强的表现。铁骨铮铮冰卧雪,挥马踏燕到漠北。山高路远何所惧,翻山越岭头不回。邦达海拔四千多,权当候鸟雁直追。运筹帷幄目标地,梦角连营战马催。是啊,人们一路走来,从宽阔明亮的街宇,到肘拐路险的九曲川藏线路,涉远踏雪战风寒,任务完成何惧难?这不正是路险道艰方显英雄本色的写照么?这不正是生活安逸和不屈,以及与风寒雪冷交织在一起的不同心境么?
四、我本以为天下的道理,太满就会招来损失,调子太高就会招来败亡,太阳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西落,大雪暴落到一定程度就会艳阳高照,还有月亮圆了就会缺损,叶子绿了就会枯黄等自然法则,就是我们理必应遵循的做人做事道理,可事实上总会有差强人意。君不见:南国绿暖北国雪,满则漫则水无边。调门高者人轻信,九日云射反高悬。月儿圆了却大圆,冬儿到来还春暖。好时有人仍说坏,人心不古皆枉然。曾国藩说:“余生平之失在于志大才疏有实心而乏实力”。他做事本望“憾百无一成”,最后却成一代奇领之才。现如今,世事人心却有反常不合常理之处,更莫谈古规古则。所以,有人就会感慨于好人难当,好事难应。天道好轮回,就如同这静静的风和无声无息的雪,以及风雪中漫步的行人和早已深埋于泥土之中的落叶,会让人幡然醒悟而无拘无束然然。
五、秋天的一片片落叶,片片都不禁让人落寞而又反思反问?为什么物以致秋人已致错,却又如此强词夺理呢?有人鲜明端庄让人肃然起敬,有人却在暗使伎俩窦兰根腐。世上哪有一片落叶,不因过度消磨风光终成秋黄败絮?片片落叶若无辜,格物功效谁致知。春来一朵花还鲜,诚意力行是根本。一言一行宜审慎,脚踏对错两重天。世上最是有过改,强词夺理皆无益。是啊,君子立志远行、修德、器拥、功为而非窝里戚戚焉,更不可刁民顽固不化,伤人而又无愧非知廉耻反以理所应当。古人云:害人者终害己,伤人者亦自伤。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十年难逃罪和责,哪有天理非寻常。格物致知宜良训,多做好人是本纲。书家非读浪得名,恶盈须得用武强。自然法则应遵循,何须用时泪两行。世上哪总会有后悔之赎和作茧自缚救世的良药呢?世上哪总会有雪寒刺骨而又不伤落叶本性而又不经沉寂就能焕发呢?
六、曾国藩曾在致诸弟《谨记进德修业》一信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我的理解,人生一世又何为进德和修呢?一是进德,就应该有起码的孝悌和仁义。二是修业,就应该有基本的诗文作字能力。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有长足的发展和持续后劲,就应该有品德高尚、德能配位和安身立命的能力,还应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戒除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和夜郎自大。明修一分业同增一文钱,日进一分德等进一升谷。相反,如果仅靠令人厌恶的手段而得到或不学无术索取,即便暂时有了些钱财,也不会长久;即便暂时有了些让人艳羡的得到,也不会持恒。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总会有枯竭之日。心中无墨半瓶水,横冲换得半根烟。倒是无技独自大,算来自以活神仙。别人说啥听不进,终以招满惹人嫌。实则修德方可进,世外哪有蟠桃园。事实上,平素的积德修业就如同沉寂的雪寒之中正在积聚来年再发的能量,没有时移变迁和世事造势的积淀,又哪里会祭出可振臂一呼一呼百应的实力和魅力呢?
七、人的一生,终归需要有人陪伴,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从春夏到秋冬,从艳阳高照到冬雪漫天,没有脚步停下。从乡村到城市,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大学。携手风雪一路追,何曾几人有后悔。读书立志宜有恒,温经更是常积累。若愧有负当直追,因忽悠循奈何回?破釜何须冬冷雪,四季更年才可贵。曾国藩在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一信中说:“若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则远游不负”。“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处尽可度日,何必远游百里外哉?”意即不止为形式上远近冬夏深入苦寒冬雪,而是从做人做事的根本上,教人尤贵读书在恒,在不懈探索,不恒则易半途而废,恒则坚韧方可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