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缘】地涌金莲,祥光瑞气轻轻覆(散文)
写下这个题目,其实我是很有些踌躇的。今年六月一号在正续禅寺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花。那时候我曾经搜肠刮肚地想过该如何形容它的美和初见时它们给我的震撼,然而我失败了。时至今日,半年过去了,我依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确切描述它们的词语。
形容一朵花的姿容和气质,可以用的词语有很多,譬如两个字的可以用“娇嫩,明艳,妩媚,妖娆”等等;四个字的可以用“雍容华贵,一枝独秀,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等等,实在是太多太多。但这太多的词语,套在地涌金莲身上,却始终让我觉得,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盛开的地涌金莲,你能看到的只是一个粗壮的假茎,大约五六十公分的高度。假茎之上就是它的形如球穗的总状花序,金黄色的花瓣六枚为一轮,从下而上,一轮接一轮,层层叠叠,在挨近假茎的位置是完全打开的,到最上面就变成包裹在一起的了,形成了一个花苞的模样,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从地下涌出来的一朵金黄色的硕大莲花,所以得名“地涌金莲”。古诗中“壶天标玉柱,大地涌金莲”是对它最形象的描述。但其实,这金黄色花瓣一样的东西,并不是真的花瓣,而是一种名叫苞片的东西。两层苞片之间藏着的细碎的小花,那才是真的花朵,但是因为隐藏的够深,还经常有蜜蜂的光顾,不走到近前仔细去看是看不到的。
地涌金莲又名“地金莲”“地涌莲”“地莲花”“地母金莲”“千瓣莲花”,每个名字都带着“莲”字,似乎与“莲”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但其实,除了它盛放的苞片与莲花相似之外,在植物学上,它与莲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隶属芭蕉科,地涌金莲属,是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最让人想不到是,它其实是香蕉的近亲。
地涌金莲是先花后叶的植物,而它的花期又特别长,全年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开花,所以很难见到它的叶子。网上说,它的叶子长椭圆形,与芭蕉叶相似。狮子山的三号园里有一片不大不小的芭蕉林,高约三四米,叶片比我的手臂还长。我前两天去寺庙,那里的地涌金莲还在花期,并未长叶,我无法确认这种相似的真伪。但我曾在山顶见过一些幼苗期的地涌金莲,给我的感觉,倒是与同是幼苗期的美人蕉颇有几分神似,让我傻傻分不清楚。
地涌金莲,原产云南,是我国特有花卉,一般为野生,人工栽种在寺庙比较多,与菩提树,贝叶棕(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贝叶经”就是用贝叶棕的叶片制作而成的)齐名,都是佛教寺院里著名的“五树六花”之一。传说,佛祖诞生之时每走一步足下都会生出金光灿灿的金莲花,也就是地涌金莲,所以有诗曰“我佛生辰四月八,地涌金莲随步发”可以互为佐证。也有传说,佛祖或高僧讲经时,讲到精妙绝伦处,天人也会为之叹服,纷纷为他们散花;地母也会为之感动,涌莲以为之贺,所以有“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盛况。
地涌金莲是唯一一种“花谢花在开”的植物。它金黄色的花瓣下面的枯萎了,上面又会生出新的。整个花期一直在不断的重复更替,所以我们三月份和十月份虽然看到的是同一株地涌金莲,却不是同一朵“花”。或许,它的“千瓣莲花”名字由此而来,也未可知。它不悲不喜,淡看生命的轮回,我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无惧生死的平静和淡然才是它们能够跻身“六花”之一的真正原因,但仔细想来,应该是有这个因素的吧。
前几日与闺蜜网上闲聊,她颇是羡慕我现在的逍遥日子,我则给她讲到了狮子山的碧空如洗,天高云淡,自然也讲到了狮子山的花花草草,还给她发了许多照片。她曾来云南旅游过,对三角梅,天竺葵等自不陌生,却对我发给她的地涌金莲一见钟情,对我千叮咛,万叮嘱,让我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几棵回去。
其实,我很了解她的心情,毕竟,我也很喜欢这些花草,也从基地和园子里捯饬了不少到我居住的小院。有些是连盆端来的,有些本就是扦插繁殖的,我便直接弄了一些花枝回来,明艳靓丽的花朵直接修剪下来,放在盛了清水的饮料瓶里,摆在我房间的小几上。剩下光秃秃的花枝直接插到院子的花坛里,月季,三角梅,吊金钟倒也成活了不少,最夸张的是兰草,居然弄了有百十盆之多。但是我却从未想过弄两棵地涌金莲回来,初见时未想,现在依然未想。似乎,那花给我的感觉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任何的触碰对它来说,好像都是亵渎。
那天中午食堂的午餐照例是三菜一汤:红烧肉,炒菠菜,西红柿鸡蛋汤,还有一盘我叫不出来名字的炒菜,我指着那样子有点像切碎的莲藕的菜,问我们的厨师小徐那是什么?
小徐笑着跟我解释,“地莲花,也有人叫地涌金莲的,寺庙跟三号园里都有。你先盛一点尝尝,喜欢就多盛点。”小徐三十岁左右的样子,不施脂粉,却自带一种秀外慧中的清丽。她是狮子山食堂的厨师,据说是狮子山最好的厨师之一,曾经是狮子山景区最大的农家乐华兴苑的大厨,后来被我家先生给挖到了景区的食堂。小徐对我很是照顾,每次我遇到不知道名字的饭菜,她总会热心给我解答,还不忘了告诉我先尝尝,喜欢就多吃点。
我们坐在一条长凳上,边吃边聊了起来。从小徐的介绍里,我知道了我们今天吃的这道莲藕样的“地涌金莲”,其实算野菜,是地涌金莲的假茎部分,它的花还可以入药。我顺便跟她提起了闺蜜想要栽培地涌金莲的想法,小徐笑着告诉我,可能不行。
她说,地涌金莲虽然是野生居多,但对环境要求很高,喜温暖。她说,地涌金莲在云南,花期可以长达200~250天,甚至更多,就是因为这里有充足的光照,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而太冷太热的天气都会抑制它的生长,在北方,如果光照达不到,甚至可能一生都不会开花。
听到她关于花期的说法,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便迫不及待地问她,那它开花那么久,会不会花谢就死了呀?不会,花谢之后,适当修剪,施肥,明年还会开得很好,就算是野生的,不加修剪也不会死,而且,超过三年的花茎底下又会长出新的小苗,一般等不到这棵死了,那周边的小苗就会长大,开花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地涌金莲一般都是一丛一丛的,很少有单株生长的。小徐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着。
那天我跟小徐聊了很多,职工吃完饭都走了,我们俩还在聊。讲到兴奋处,小徐还把手机掏出来,给我看了相册里保存的几张照片。
那是与地涌金莲极为相似的花,样子形态都一样,就是苞片在金黄色的边缘带着或多或少的红色。
这是什么?也是地涌金莲吗?为什么是红色的?也是因为阳光或者酸碱度的原因吗?我像个好奇宝宝,恨不得一下得到所有答案。因为我知道在狮子山确实有些花会因为日照不同或者PH值的不同,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就像绣球一样,可以变成N种颜色。
不是,它叫地涌红莲。虽然看着跟地涌金莲是一样的,只是颜色的差别而已,但其实,它们更大的差别是花期,地涌红莲一般长到四年才能开花,一花开四年,然后就会枯萎了。但是它的主干底下也会长出新的小苗,不过它的小苗比地涌金莲的少,长的也慢,因此,地涌红莲很少见,所以不管谁家有了都会当宝贝一样养着,因为它不光花色美艳,还象征着高贵典雅,幸福美满,有着神圣祥和的美好寓意,毕竟在我国,红色一直都是喜庆的颜色。
小徐把地涌红莲的照片也发给了我。闲着的时候,我会把两张照片拿出来对比着看,手机看不清楚,我还把它们弄到了电脑上,放大了N倍去看。我始终想不明白,它们看着明明只有颜色的差别,其它别无二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呢?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次,可惜,网络对它们本就介绍不多,翻来翻去也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
这似乎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每天都要将两种照片翻出来看了又看,看了再看。没看出我想要的答案,却也让我发现一丝别的端倪。
地涌红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那些不规则的红色的缘故,给人的感觉更偏富丽美艳;而地涌金莲,因为整体都是明黄色,更显庄重肃穆,自带一种高贵的威严。莫名就想到了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似乎,花王和花相的区别也正是地涌金莲和地涌红莲的差别……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茫无涯际的大海上有座孤岛,岛上有一虚无缥缈的山峰,山峰上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大殿里人头攒动:顽皮好动的孙悟空,清秀端庄的何仙姑,雍容华贵的王母,慈眉善目的寿星,喜笑颜开的财神……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让人一眼看见又过目不忘的却是脚踏地涌金莲的菩萨和罗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