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闲说理发事(随笔)
我一贯不大注重外表,甚至可以说是个不修边幅的人。退休后,这种表现似乎更加突出了。穿衣戴帽随意,“修理”头发随便,能过得去就行。
最近一次的理发却让我有了新的发现。
多年来,我在所在小区内一家小理发店理发。该店对男顾客,收费从最初的10元,到现在的20元。因念我是老顾客,优惠我,每次只收15元。那天我骑了电瓶车去理发,却是店门紧闭。看到店门上方的手机号码,我拨了号过去,想问一下师傅什么时候来。对方可能未听到铃声,未接。而我今天来理发,是调剂时间而来的。“这么不巧,运气不好。”我不免嘀咕道。虽然这里师傅不在,但头发还是要理的。于是想着,到别的理发店“修理”吧。随即骑着“小毛驴”在附近街道边搜寻理发店。转来转去,落脚一家平常带小孩在店外玩过的店。看到师傅正在店外吸着烟,悠闲地,便与其打个招呼:“师傅,今天不忙啊,现在有空,我理个发。”师傅面露喜色,说道:“好的,请进。”进的店内,师傅打着手势,指着洗头台说:“请这里先洗个头。”师傅显得急,我却不急了,问:“多少价格?”我想问明价格再说。“最便宜的48元。”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不由让我脱口而出:“这么贵,那我不理了。”师傅却也文明,没有怪我这般“吝啬”,只是略有些失落地说:“那好吧。”我急匆匆“逃”出店门时没忘了说声“不好意思”。
正走到店门外不远处的电瓶车旁,我已打算今天就不理发之际,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正是那家小理发店师傅。她说刚才没听到,我就问,今天不来店了?她说要来的,现在已在路上,就要到了。我说那我过来理发。我骑着“小毛驴”又欢快地去了小理发店。我边骑车边想,这运气说变就变,又这么快变好了……
不用说,我理上了发,前后半小时左右吧,自然寸头,精神焕发。我没有与师傅言明今天的经历,却暗自得意:小小理个发,大同小异,却省下至少30多元钱,划算得很哪!我的头就这么个头,你剃头功夫再好,花的时间再多,再精雕细琢,也改变不了我这个“老人头”,我还是我,不会将我变成了英俊的小伙。所以这个钱省得值!那这个钱省下干嘛呢?得闲,为孙娃买绘本?或买个小玩具?也未尝不可呀!
人的脑子就这么奇怪。实话实说,我是个不喜欢动脑筋的人,但有时也不免“胡思乱想”起来。
现在似乎进入了消费时代。如果大家都守着口袋里的钱,一个掰开两个花,节约当然是节约,但那是否不利于促进社会消费?整个社会消费低,那经济发展又怎么带动起来?
有时甚至想,如果这也不愿消费、那也不愿消费,是否有点没有尽到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呢!于是,儿子儿媳为尽孝心要为咱老两口买衣买鞋等啥的,尽管能穿的不新不旧的,家中有的是,但我也就不拒绝、不拦着了。既让他们尽到孝心,又是在尽一份促进消费之社会责任。然而,如何消费,看来还是值得探讨的。该节省的地方节省,该花费的地方花费,既是重要的持家之道,又是繁荣经济之道。消费与节约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不应只有彼此排斥。
当家里需要买房改善居住条件,当孩子成长需要提高素质……怎么样量入为出,既节流又开源,保证主要目标的实现,就不得不考虑周全、精打细算。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集中钱力用在刀刃上才是正道,既能经营好个人的小家庭,又助力于国家这个“大家庭”的发展。
男女老少都要经常理发,一年下来花费也不小。我孤陋寡闻,眼界狭窄,但服务水平、价格高低,各地各店肯定相差颇大。各人有各爱,仅就价格而言,也就很值得顾客的理性选择了。
这样看来,闲说理发事,如能由此及彼多想一点,可能也就不完全是说闲事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