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碗净福至(随笔)
碗净福至
周虎子
偶然读到一句“碗净福至,俭以养德”,查了原是古贤所倡。放到当下,依然是个好的德性和好的习惯。想小时候在农村吃饭,包谷面糊吃完还舔碗,舍不得浪费粮食。现在物质丰富了,虽舔碗有碍雅观,便掰块馍擦净,不忍浪费。现在的人大多吃好后不在意碗净,有人还以为吃净显得扣索小气没面子。特别是请客的饭桌上总剩些菜品,选择性的打包带走,做不到碗净。时代不同了,这句碗净的句子还是否有道理,就看怎么理解了。
碗净是珍惜食材,尊重加工的劳动,不浪费。碗净了也好清洗,省时省力等。物尽其用是对的。有人以为这是小事,掏钱买了,吃好吃饱就好,不必吃净,不差那几粒米几块菜的。还有人以为光盘显得扣巴,也没面子,显得小气,如请客则让人尴尬。这些似乎都有道理,可见先贤的至理名言放在当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后半句俭以养德,听上去有道理,仍然强调节约别浪费。似乎古时的物质稀缺,总是倡导节约。其实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都是一种俭。放到当r下,俭真能养德么?似乎有些勉强,德是一种遵守公序良俗的自觉,不仅是碗净节俭就有德的。
也许古贤的意思不在字面上,而是期望人们爱惜万物,取够自己生活所需,不贪不损超出正常所需,否则便是失德。教训人们守本份,知敬畏。如此才能少贪念,彼此和谐,幸福就来了。
古人有些话也不明说,得靠悟。有些话放到今天,似乎得另行解释了。比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原意是说总有人在某方面能当你师,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但现在二人以上相处,全是老师。有人教你投机取巧,有人教你唯利是图,有人教你忘恩负义等,当然也有良人教你如何做个好人等。
时代发展了,再把“碗净福至”贴到墙上,别人是觉着大气还是觉小气太仔细呢?虽我习惯碗净,却以为福至有些太绝对了。节约不浪费是应该的,也不见说的太玄乎。节俭是对的,但该花该投资的一点也不能省,集中力量办大事。古贤的话宜领会其积极的意义,不宜停留在字面上。
碗净福至,俭以养德。这内容挂到饭店餐厅食堂也许合适,减少浪费,配合光盘行动。我也留意过还真见哪家饭馆挂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