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跑到燕郊聊文学(散文)

精品 【东篱】跑到燕郊聊文学(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4发表时间:2024-12-02 06:36:36
摘要:写过燕郊,题目是“天下第一镇”,镇子很大,不能不为燕郊的大写下我的感受,但不能略去我和江山文友“天方夜谭”聊文学的故事。天方夜谭对文学的见解,深刻影响了我,于是为之记。


   我在承德时,网查乾隆“承德诗”,居然蹦出了一首他的关于“燕郊”的诗,可能是输入了“燕山”二字,网络就顺藤摸瓜,“摸”到燕郊。喜欢上“寻常哪识烟郊趣,佳处今才亲切拈”,(《烟郊行宫雨中即景》)烟郊,即燕郊。我喜欢这个诗句的表达,融入才知其好其趣的随遇感。一个皇帝谈燕郊,居然不用圣旨,而选择文学,真令我莞尔一笑。
   甲辰秋末,带着去“识烟郊趣”的想法,在一个夕阳打彩的时间,驱车千里,走进了燕郊。
   可能是,文学最易结识缘分。不管多远,兜兜转转,还是没有跳出文学的圈子。我是要到北京的昌平去问医求药,没打算和燕郊发生瓜葛。东篱文学社的李湘莉转告北京的“天方夜谭”,于是,微信就如山泉跌汀般“叮咚”连声响起,“天方夜谭”就介绍这段路况说,去昌平,经六环,自燕郊门前过,他在燕郊等着我,并诚恳叮嘱我不能“过家门而不入”,错过一次缘。虽在“东篱”数年,熟络亲近如手足,却从未谋面,说来是“空缘”不浅,真缘难得,欣然应约吧。乾隆“识烟郊趣”,我是“会燕郊友”。
   缘分这东西很奇妙,也魔幻,就像一个魔盒,打开就有了惊喜。有时候跳跃着躲过了我们的邂逅,有时候又是那么亲切地跳跃到眼前,触手可及。
   不过,缘分需要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彼此的交集。我们谈到了“江山文学”,从前的缘分可能是“天涯共明月”,我们的缘分可是“两地一江山”。尽管江山文学成立有十几年的光景,我们却不约而同地给江山一个祝福词——百年江山。
  
   二
   天方夜谭,身份“儒商”,是一纸业公司老总,他的“儒”专指文学,专指东篱文学。平时东篱人都这么称他。这个解释和平时说的“儒商”不同,我特别欣赏他在经商之余,执笔文学而不辍,也想听听他的心得。我属于“赋闲为文”,让时光饱满一点;他属于“拨冗为文”,要给自己添加一个特别的身份——这是他的意思。尤其是他的《父亲的建军节》成为江山绝品,在朋友相聚时,他的头衔多了一个“文学人”,他戏说,纸张和文学毕竟有着紧密的关系,从“纸商”到文学,此路顺畅。一张张白纸,可以纵情挥洒文学……
   网上查关于“燕郊”的话题,一是太多的“北漂”声音,那些在北京闯荡天下的外来者,大多居住于此;二是谈房价,较之北京腹地,燕郊便宜得不是一丁点。天方夜谭说,从我们开始,加上第三种声音,聊文学。从生活到文学,燕郊也正式走出一条诗意的路线。这是天方夜谭的描述。
   他是唐山人,我是威海人,两个人选了一个燕郊镇谈文学,有点“天方夜谭”,但这是真事。两个人,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再远都不是距离,有了共同的爱好,所谈总不会冷场。天方夜谭说,我们将推动一个“燕郊文学”的时代。这话有点大了,但这种口无遮拦,充满了天真的同时,可见我们的文学抱负。这不是“天方夜谭”,是文学给我们的时代机遇。
   沿着通州的潮白河岸,说着“相见恨晚”的话,河水偷听着我们的窃窃私语。燕郊之西有小屋三间,面对流淌不息的潮白河,有个文学人就在中间,天方夜谭说,他左手可摸燕郊烟雨,右手可掬潮白河水。果然,文学给了他很满足的感觉。
   一张长长的书桌,一部笔记本电脑,一窗燕郊风景,就是他的全部。白天奔波在京城的繁华喧嚣里,夜晚沉浸在一张书桌上,安静地驱遣着那些文字,他的妻子和小儿子还留在唐山滦州生活,他和大儿子来北京打理公司业务,两地生活,尽管路途不长,忙于工作,回家不易,便每日微信聊上几句家常,但总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些干瘪,挤不出水分了,于是在偶然的机会,撞到了江山,遇到了“东篱”人,于是,每晚,写多少字,都会发给妻子看,妻子是他创作的一个小动力,时常提醒“后部分”什么时间完稿,这让他不辍夜晚,在彼此沉静的夜晚,文学变成了一只燕子,飞来飞去的,真不负“燕郊”之名。夫妻是要互动的,互动的方式有着雅俗之分,长夜里,几句安慰的话,可解分居之痛,但并非良药。以文学为媒介,他们夫妻从此有了谈恋爱的感觉。崭新的审美观是以文学的悟性为前提的,生活可以让我们一段时间很无奈,也很受伤,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文学可以是疗伤最好的药剂,时间很浅,文学很深,只要挖掘,文学之泉就会给生活之水长流的可能。
   天方夜谭告诉我,之前每天打扮自己,修饰一番,总觉得邋遢了一点,可有了文学的加入,感觉自己出门变得风雅有趣了,周身都是光彩。是啊,他的那张书桌,就是一个道场,淘洗一颗心,脸面自然就有了光。就像女人的梳妆台,但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用文字检点自己的脸面,遮盖甚至除去那些俗不可耐的脂粉和丑陋。
  
   三
   他说,冬天里,屋西的潮白河结冰了,他就滑冰走过那条河,心中响着苏轼的“冰上踏歌行”的诗句,文学,是最先冲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泛日子的一支力量,脚步因文学而变得铿锵,不再抱怨赶不上那趟地铁,坐不上那列公交车,过不去拥挤不堪的街道……
   在繁华和热闹中,赶不上自己的机会,并非是被抛弃,而是告诉我们需要耐心,改变生活的机会错过了,可能是我们还不够优秀……
   文学观,也是世界观。文学纠偏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至少会把那些无为的抱怨给顶回去,摁到泥土里。这让我想到美国一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话:“悲哀的文学和抱怨的文学。前一类是关于人类永久的生存状况,后一类带有某时某地的文学痕迹,也许真切、动人,但不是伟大的文学。”文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给人以高歌猛进的力量,如果文学像一支挽歌,岂不是加重了我们的忧伤。
   我们在去吃饭的路上,聊起文学。他说,好像没有什么目的,就是一种需要,说透彻点,他是想给儿子做一个榜样。年纪半百,靠拢文学,夜晚在文字中穿行,就是要给儿子一个印象,人生永远都不要随便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在成名者的眼中,文学之列可能没有“天方夜谭”的位置,但在儿子的心中,他属于把自己交给文学的一个勤奋者。是啊,在家里坐着闲聊,他的儿子始终在忙于公司的业务往来工作,处理账目。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榜样的力量,要比千言万语的说教管用得多。
   天方夜谭笑着跟我说,我们以文学的名义见面,聊起几乎没有几个人懂得也不爱谈的文学话题,算不算“清谈”?我说,清谈,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的“脱口秀”吧,他们谈玄理,辩口才,有很多文学大家的参与。也不能把魏晋清谈说得一无是处,毕竟文人们在自觉追求一种精神的富足。
   我们这个时代是多元开放的,容得下各种声音,正能的表达,增强了人们的生活信念。文学是声音在酒楼的一角响起,也很自然。尤其是,这样的“清谈”不再以身家资财为基础,不是聚集竹林,或饮或啸,或歌或戏。今晚谈半夜,明天奔赴各自的广阔生活场景,文学成为灵魂的力量,开启创造新生活的时光。
   生活,需要土里刨食,需要柜台上的算盘一响,需要锅碗瓢盆的奏鸣曲,但也需要诗和远方,唯有文学能带着我们去寻找。月下雅赏,登高望远,高山流水,兰亭流觞,饮酒品茶……如果没有文学的高雅加入,还会有起码的诗意吗?即使为了生活奔波而顾不得这些,但并非不需要。文学可能不会拯救破烂的世界,但一定可以拯救我们自己,首先我们是一批有文学眼光来关注自己的一群。我们都是和文学的初次见面者,一开始就是想让我们自己好起来,改变一下自己的活法。
   我们都懂得,不能拿别人的错惩罚我们自己。我们谈到我们的亲人朋友,可能我们更在意的错误就是出自这些人身上,例如父母。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就一个劲地回忆怀念父母曾经的恩德,希望能够原谅出现在他们身上的错。于是,我们变得有感情,有境界。
  
   四
   走进文学的世界,我们的思想不安分了,古人提倡“推己及人”的思考方式,的确我们应该以文学的视野关注世界。天方夜谭指着书桌上一堆来自陕西洛川的红苹果。我们看到了秦岭,看到了缀满红色果实的树木,看到了那些劳作的果农,想到那片土地,灿烂的光照,红扑扑的脸蛋,苹果树下的欢声笑语……咬一口,苹果的甜问候着舌尖,土地的恩情,走进心底,涌出一片自豪和感恩土地的美好情愫,不必说,此时的苹果的味道就有了浓重的甜味。尤其是拿来与朋友分享,平常一顿零食,却有了比大餐还有意义的体验。于是,我们变得深沉起来,告别着肤浅……
   我们走进饭店的二楼,已经差不多满座了,我们找到一个角落坐下,依然谈着文学,谈东篱的创作群。服务员过来问有什么需要,天方夜谭说,给我们来一张合影吧,服务员一定听到我们聊文学的事,天方夜谭说,人家几乎都在谈生意,谈朋友之交,喊着喝酒令,我们所谈有点另类。我说,你还记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有篇获奖小说叫《山前该有一棵树》吗?这样说,这家餐馆的二楼一角也应该有谈文学的声音,并不奇怪。而且我们的劝酒令就风雅起来……
   是啊,我们在江山文学,越发感到有些观念是可以被颠覆的,在江山社团没有什么“文人相轻”的影子,轻轻地说话亲如一家人,轻轻地一句话,都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他把这张照片马上放进“东篱微信群”,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涌来啧啧称羡声音,一个个愉快的祝贺相见的符号飞来。
   我们聊的更多的是生活与文学。
   天方夜谭说,快递小哥胡安焉的书《我在北京送快递》,“天方”在北京的一角燕郊栖身。他已经是一个有着人生成就的小老板了,但依然把自己看成一个栖身者。
   忙于生活,忙于赚钱养家,常常忽略了生活的诗意,文学就是为生活的路添上诗意。
   他说,素人作家陈年喜的名言就是“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怎么喊?文学发声,才喊出了风雅,否则只能是宣泄。
   我在燕郊听说了胡安焉,陈年喜,他们都是文学的新生代,我和天方是已经老去的坚持文学的一代,或许这就是今天的“燕郊文学”的一个看点。
   没有文学的加入,兵荒马乱的生活,杂草丛生的世界,真的就无法顺利地整理出有价值的生活路线。我们庆幸邂逅了文学,拿起了一支笔,不断耙梳整理着自己的人生。
   突然来了诗意。文学就像一只燕子,飞到了燕郊。北漂一族的夜在燕郊,文学这只燕子“北漂”路过燕郊,可能不会给燕郊留下燕郊文学清谈的一笔,但在两个江山人心中,这是一次难得的一见。
   这一见,跑到燕郊,有点疯狂,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文学历来都会发生美妙的故事。
   我们还谈到江山的某些社团文友相聚一起,聚餐照相,采风观光,“东篱采菊”社团,何时也有这一刻?如果有,是在“卷起千堆雪”的海边,还是在北国的冰天雪地?是在华灯璀璨的大上海,还是在烟雨迷蒙的江南?天方夜谭说,我们是一群文学的小燕子,还是来燕郊吧。
   以“江山文学”的名义,何处不是“燕归来”……
  
   2024年12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要到北京昌平去问医求药,住在燕郊的文友天方夜谭得知,说去昌平经六环,自燕郊门前过,没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天方夜谭在燕部等着作者。天方夜谭的身份是“儒商”,是一纸业公司老板,平时拨冗为文。“我”是威海人,天方夜谭是唐山人,两个人选了一个燕郊镇谈文学,有点“天方夜谭”,但这是真事。本文作者以一次燕郊之行为契机,唤醒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也唤醒着我们对友谊的珍惜。文章从乾隆皇帝的诗句到与“天方夜谭”的邂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充满文学色彩的旅程,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与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对燕郊美景的欣赏,更看到了文学如何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如何让忙碌的生活变得诗意盎然。作者与“天方夜谭”的相遇,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两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共同探讨了文学对生活的改变与影响。作者通过细腻的对话和描写,展现了两人因文学而结缘的奇妙缘分,以及文学对他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新生代作家的涌现,以及老一代文学爱好者与新生代之间的传承与接力,展现了文学薪火相传的美好景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章中巧妙穿插了对文学细节的描绘,如“天方夜谭”在经商之余仍执笔文学的不懈追求,以及他在燕郊小屋中面对潮白河创作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让“天方夜谭”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创作的艰辛与喜悦。总之,这是一篇充满文学情怀与温度的文章,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文学的存在,不要忘记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带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探寻生活中的文学之美。本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情感真挚,有着温暖优美,思想深邃的散文意境。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2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02 06:51:52
  看见你们两个坐在燕郊的馆子里,吃着肉,喝着小酒,羡慕喜东篱人了啊!东篱人说:“太可恶了,他们还喝上了。”今天得知怀才老师和天方老师两个还聊上了文学,更加不知要羡慕到什么程度,恨自己错失良机,不能一聊为快。期待东篱人再聚,到时共举杯,共邀月,天南海北聊文学。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精彩!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冬暖,一切都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09:08:57
  湘莉是怂恿人,是媒介,一手促成这段事。我到燕郊,叨扰了天方夜谭老师,他是老板,日常很忙,专门抽出时间陪我,至今心中还是过意不去。不过,我认识了一个特别的人,他的话,很能激起我的思考,获益不浅。喝上一点,有助于氛围,我们坐的那一桌,有点特别,人家可能看出属于小众的文学一桌,没有人打扰,服务员热情,人家不管我们谈什么。天方老师是真正懂得文学的人,他把文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是开口就诗和远方,而是朴素的生活感悟,我觉得很深刻。受教了。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鼓励。遥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02 08:16:42
  这篇散文以怀才老师燕郊之行展开,描绘与天方夜谭老师因文学结缘的奇妙经历。文中展现文学魅力,如老新传承、细节描绘等,充满情怀与温度,提醒人们不忘对文学和美好的追求,意境温暖优美、思想深邃,极具艺术魅力。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09:12:57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燕郊之行很特别,尤其是两个从未谋面的老友,一见如故,畅所欲言,好不痛快。天方老师对文学的热情和执着,还有坚守文学的原因,让我耳目一新,很佩服他的观点。文学之光不息,在角落的那一桌,就是竹林。走进文学,让我们别开生面,生活不单单是衣食住行,还有文学的坚持,红尘有味道,文学功不可没。遥握,特别期待滴善斋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02 09:58:36
  老师有机会到燕郊和天方老师谈文学,有意思,缘分深。像天方老师这样,一边谋生一边码字,也挺有性格。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这些文字,就给枯燥的日子带来些许的诗意。这大概是东篱文友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如果将来东篱人一聚,那可是一场盛会。有难度,但存在这种可能,期待。读此美文,仿佛加入了两位老师的畅谈,心潮澎湃。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冬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2:17:58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是的,还是要归于缘分的,因为文学,因为江山,因为东篱,因为趣味相投,的确缘分不浅。天方是我极其佩服的人,每天要打理生意,晚上就码子,如果不是爱好,肯定无法坚持。只有懂得的人,才理解生活,所以,天方老师的平和我一见便知,便喜欢。有人提议东篱相聚,我觉得不容易,每个人都有生活,工作也忙,相聚的愿望强烈,但机会渺茫。期待吧,我们网上谋字。我也希望文友们,如果走到哪个城市,互相联系一下,说不定小范围的相聚是可能的。遥握,期待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02 10:14:46
  “识烟郊趣,会燕郊友”,有趣儿又有情,风雅中藏着人间烟火气的一次相聚。相见恨晚的文友,把酒言欢,奏出了心灵共振的交响乐,欢声笑语中流淌出了温馨动人的旋律,让东篱人羡慕不已又心驰神往。“文学”是独特的语言艺术,怀才老师已驾驭的炉火纯青,拜读老师美文佳作,祝老师冬安,开心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2:22:10
  会文友,很有趣,识得庐山真面目,谋面是一件开心的事,诗意很足。把酒言欢,互相交流,彼此想看,问问生活,说说的感觉,因为有道理,就像一家人。记录这一次相聚,留下美好的回忆吧。上次石叶老师来山东,逛了大明湖,大明湖距离我老家是600多公里,太远,如果到胶东,那有可能相见。遗憾了。谢谢石叶老师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12-02 11:03:40
  两位老师的燕郊会,给我们留下诸多的联想,文中老师提到生活是油盐酱醋,但不能没有诗和远方,深以为然。从生活到艺术(文学)是要有转化的,实现了这个转化。就如同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很可能生成新的物质。而这个新的物质在我看来,就是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并与之相处。老师学富五车,对文学的悟性和造诣极高,对生活素材的理解和驾驭达到无人比肩的高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最后,盼能实现社团全体文友的大相聚!遥致问候,健康如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2:27:44
  谢谢郑老师留墨。聚会时也提及了郑老师,滦州离燕郊还有一段路,几百里吧,我经过唐山,拐进去也不容易。天方说我去昌平,经过北六环,是从燕郊过,不过往里走也要个五六十里地的样子,不驾车不好走。要给生活一点新奇,文友相聚,激活生活,感觉一生一这么几次,是很宝贵的。文学距离生活不远,来自生活,还有趣味相投的可能,谈谈文学的见解,说说感受,没有什么理论,就有点心得,很自然的。哪敢称学富五车,只是留心这次活动,把零碎的材料收拾起来罢了。也很期待东篱文友的全面相逢相聚。待时日吧。期待郑老师的佳作,谨祝身体康健,笔耕不辍。
6 楼        文友:简柔        2024-12-02 11:11:50
  一次文友相见,被怀才老师不仅写得引人入胜,深厚而富有美感,还妙语迭出,对文学的看法非常有见解,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乐趣和意义,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了意思,有了味道,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精神。简柔拜读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2:31:15
  如果是工作期间,我还有机会出差,两次到过厦门,可能就去拜见简柔老师了,退休了,这样的机会太少,遗憾总是有的。但愿见字如面啊。有些东西,和文学挂钩,可能就显得有意思,有趣了。谈话也有话题,文学是给生活加油的,这一次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一点。我们彼此阅读文章,感受彼此的生活,也是一件乐事。遥握,期待佳作,谨祝创丰!
7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2 11:21:19
  我生活的地方号称李白和杜甫“双星相曜”之地,但我总觉得历史太久远了,还不如现代人如怀才老师和天方夜谭老师的一次燕郊之聚。文学人和文学人在一起,自有不一样的感觉,在怀才老师的文字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东篱是东篱人的归宿,愿东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远在异乡的归宿。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2:56:51
  不敢与李杜相提并论。我在兖州就遇到李杜相见的一些资料传说,但没有仔细考察。那是佳话。我和天方老师的燕郊相聚,那就是普通人的一次见面,太平常,只是我们谈的和别人所谈不一样而已。文学是我们的共同爱好,所以心得就深刻些。东篱是我们文友的另一个故乡,在这里,希望大家都有归来如家的体验。谢谢佳华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02 15:11:35
  借助江山东篱平台,一个威海人,跑到燕郊跟东篱文友聊文学,可谓“天方夜谭”。但实实在在发生了。这是莫大的机缘。作者却说:“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文学给予我们的时代机遇”。这话我若信,便将有《跑到尧城聊文学》下文了。真是这样,我将邀上欣然老师、唐君作陪带作者游东流陶公祠,并“把酒东篱”(陶公祠旁有个“东篱酒店”)。一醉方休。北京的文友网名叫得好,“天方夜谭”成就了“天方夜谭”。我不用网名,但我的名字也不差,“孟友”,孟子的后代广交天下朋友。诚恳邀请,肯定有小酒东流醉,东篱又传佳话时。期待!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6:14:11
  孟老师的文题可以更诗意点——东流把酒说东篱。 见一面,不会见光死,我和天方有时间就交流几句,就像老友一般了,这次燕郊行,的确不错。文学是来创造佳话的,是天方怀才的佳话。叫上欣然,孟友把酒,不知那位是否也在东篱,可以社团联袂了。天方的文学精神很特别,一面经商,一面为文,少见的精彩。希望此事今早成,欣然与孟友各写一篇,双璧闪烁,那才是精彩。怀才期待着。遥握,谢谢孟友不一样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02 16:15:27
  在莱州、烟台都有父亲辈的亲属,我并不熟悉,但以后一定会去的!到时去叨扰怀才老师,就是没有天方老师那么深的文学素养,吃喝还可以????????,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6:31:05
  石叶老师读了佳华老师的《寻觅吉首》了吧?一座城,如果有一个人,一群人,肯定这座城就是最亲切的。我去莱州,想到我的同桌黄,去烟台一定走走每一条街道,找找曾经上学的脚印。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原因。尽管我去不喜欢打扰同学,打扰认识的人,但我觉得那个人是陪着我的,这就足够了。我在威海的荣成,石叶老师来,一定请你吃海鲜,谈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神奇。少不了吃喝,需要准备什么样的酒,说一声。谢谢石叶老师再度留墨,期待你的美文。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02 17:11:12
  一口气看完,羡慕喜人了啊,老师美其名曰问医生去,不如说是到燕郊会天方夜谭老师,嘿嘿。顺路聊了一大堆文学,想想你们聊天说话的场景,满满暖意涌心头。好文章,学习学习!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2 17:18:49
  佳华老师的文章说,他去湘西,收到你的盛情邀请,也是一段佳话,佳华红花有佳话,很美的啊。我去燕郊,和天方老师一见,留下一段最美的经历,所以要记下来。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作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