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走近桃花源(散文)

精品 【东篱】走近桃花源(散文)


作者:佳华 布衣,48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8发表时间:2024-12-03 07:17:49

车行杭瑞高速,我再一次领略了湘西之路的雄奇。走高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我是一个行路者,而非探索者。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沿着前人的足迹去踏访。记得,闻一多和组建“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徒步走过湘黔滇古道,王阳明谪守贵州龙场驿、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以及林则徐赴云南主持乡试都曾经走过这段路。一路走下去,看看村村落落,赶赶各地墟场。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这里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感受到“五溪蛮夷”之地的独特魅力。
  
   一
   桃源之所以吸引我,除了几十年前几个知名文人在此有过交集外,很大的原因在于这里有个桃花源。用沈从文的话说:“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纵使有桃花源,但沈从文对桃源却没有什么好印象,他认为这里多捐多税、坑蒙拐骗,还有好多从事古老职业的人。当然这都是接近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早已星转斗移、脱胎换骨了。真正的桃花源也是不断演变的,那篇《桃花源记》描写的未必就是今天的模板。
   我怀着美好的想象来到桃源,桃源却不怎么待见我。起因也怪我,因为我有个乘坐公交在市区闲逛的“毛病”。每到一地,如果有空闲的时间,我一定搭乘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换一路再从起点坐到终点,慢慢腾腾地游逛,看街道上的行人,看路两边的商铺,听车上乘客的谈论,仿佛只有这样我才能和这个城市攀上亲戚。遗憾的是,我一上公交就被一个形似酒桶的本地妇女雷到了。她在前门一侧仅有的两个座位上,横放着身子,屁股坐一个,脚搭一个,旁若无人高声大嗓地打电话,上车的众人均抓着吊环侧目而视。好在坐了两站她便下车了,下车的时候,我分明看见在酒桶的中间部位耷拉下两截白布条做的裤带,看似不太正常,也可能是热情好客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人对现代文明不大适应吧!
   于是,我马上理解了她,这样的体态,一个座位根本放不下。以后,我不敢轻易释放自己的讨厌别人的情绪了。
   等公交的间隙,这里的公交站牌吸引了我。别的地方站牌公交线路下面要么空洞无物,要么满满的商业广告,桃源的站牌下面却是一幅很大的真人图片。图片左边是“书香桃源”四个字,右边是“教育系统先进典型及时奖励对象”字样,下边是图片上人的名字和事迹介绍。这显然是表彰先进教师的,而且还是“及时”奖励。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理所应当,但桃源人用如此独特的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我刚刚遭遇了“不文明”,但我立即又被大张旗鼓尊师重教的“文明”感动了。在不少地方教师找不到存在感的今天,桃源人的“破格”举动,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如果我是教师,而且是享受这样待遇的桃源教师,我肯定会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的,至少我不能让无辜的站牌为我蒙羞。真心祝愿桃源多出名师,多育高徒!
   我不敢粉饰,但我理解了桃源的真实。在淳朴的民风中,应该有一股教育的力量,创造崭新的桃花源世界。
  
   二
   沿桃源沅水西岸风光带前行,身边就是当年沈从文登船上行至凤凰和闻一多等人自常德而来弃船登岸的沅江。波平如砥,岸阔樯稀,江边有人在垂钓,江心有人在游泳,很难想到若干年前这里会是一上岸就有人搭讪的乌烟瘴气之地。岸边一溜很长很长的文化墙,用图案和文字的形式,述说着桃源的前世与今生,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靠近马路的地方,仿照城墙的样子,建了一条不太高的步行道,人在墙上走,一边是船缓慢地移动,一边是车飞快地奔跑,很有意思。
   行不多久,我看见江边立着一块大石头,上书“红军码头”。对于历史细节,我们真的知之甚少,殊不知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影响或改变着历史的走向。这个码头是一九三四年冬贺龙、萧克率红二、六军团进入桃源后所建。进军桃源,本为调动湘军,为中央红军入湘会师创造条件。然而,中央红军湘江之战失利,红二、六军团任务随即转变为调动围堵中央红军之敌,以利中央红军入黔。这一行动,对于红军长征意义非凡。在桃源,贺龙、萧克将指挥部设在沅江边上的桃源女子中学。果不其然,我往右手边一转眼,就看见了挂着红军军旗的指挥部旧址。旧址所在地现为桃源文昌中学,令人意外的是,它的前身竟然是宋教仁亲自选址并出席开学典礼的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被毛泽东盛赞“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的作家丁玲曾就读于此。很多发现就在不经意之间,我们的确不能小觑任何一个地方。
   历史,如此新鲜地活着,令我意想不到。如今的桃源,并非自然演变的样子,而是革命前辈打天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结果。沈从文看不见,我看见了。
  
   三
   桃花源距离桃源县城不到二十公里的路程,看景区介绍,有《桃花源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所以我打算下午去,看完风景看演出。在网上订票,被告知周末才有演出,我倏忽起了疑心。到酒店附近的常德津市牛肉粉吃午饭,与老板闲聊,老板说这个季节一个人去会冷清得害怕的。噗的一声,我饱胀的热情顿时泄了气。说实话,自从去年黄山之行,我对僻静且冷清的景点有了一些莫名的恐惧。那次是因黄山山顶夜降小雪,莲花峰封闭,我独自前往行人稀少惊险刺激的步仙桥,行至一处山谷,云起云涌风景绝佳。我立于崖壁云雾之中,不知谷深几许,但觉有一股神秘恐怖的引力自谷底传来,紧紧地攫住我的神经。如不及时抽身,我真的不敢保证会不会纵身一跃。
   不去了,尽管桃花源如此吸引我。网络最是善解人意,当我看了一篇吐槽桃花源景区的文章后,一篇又一篇吐槽的文章争先恐后地往我眼睛里面挤,不大一会我就为不去有了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的理由。泡上一杯茶把,茶叶店美女店员送给我试喝的桃源大叶茶,待遇真好。我一边品茶一边翻看沈从文《湘行散记》中有关桃源的章节。看得出,沈从文对桃花源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既欣赏桃花源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又深为厌恶隐于其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字里行间,无不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沈从文多是在乌篷船里,喝茶些日子,哪有美女泡茶招待。我暗自喜欢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四
   桃花源真的是“世外桃源”吗?非也!呈现在沈从文笔下的,有国体衰弱发生变乱时,心怀洞天福地的幻想,来此逍遥遁世的“遗民”;有手携陶渊明文集和文房四宝,来此访幽探胜,赋几句蹩脚诗文,做一些龌龊之事的所谓“风雅”人;有竹林里潜伏着,待机会霍地跃出的剪径壮士……总归没有陶渊明那样的人。继沈从文写作《湘行散记》之后,长沙会战前夕,闻一多和“湘黔滇旅行团”途经桃源,也留下了许多关于桃源的文字。在他们的印象中,街头巷口不少异乡口音,大多是来此避难的“雅士”。这些人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摩登旗袍,皮鞋、高跟鞋踩着石子路咯咯咯响。还有伤愈的士兵,踉跄地走下码头,等船去常德,重新编队上前线。而新裱了招牌的商店里,留声机兀自送出“桃花江上美人窝”的撩人歌喉。好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乱世景象。所谓的“桃源”,已非世人心目中的“世外”了。
   世上真的有桃花源吗?多年以来我对此一直心存疑问。历朝历代,多数文人墨客秉持着“熟读圣贤书,货与帝王家”的经世济民思想,渴望遇上一个识货的时代,将满腹经纶化作锦绣文章。然而,好多文人墨客又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骨子里生长着“士可杀而不可辱也”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刚直气节。当面临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知与行无法合一的无奈抉择时,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选择隐居、修行等方式远离尘世的纷扰和诱惑,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创作《桃花源记》的时候,陶渊明五十七岁了,距离他生命的终点还有五年。他拒绝同当权者合作,在黑暗中,点亮了理想的微光,而桃花源就是他心中的理想。陶渊明的笔下,“武陵渔人”即使发现不了桃花源,也会发现杏花源、梨花源……总之会有一个什么源存在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改变骨感的现实,就不能没有理想,这也许就是陶渊明留给我们的风景逻辑。
   陶渊明创造了桃花源,我想他的本意应该是号召后人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努力的。但他没有想到,他无意间开创了田园派和隐逸派的先河,对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更没有想到,不少失意落魄或自甘沉沦的所谓“文人”,将桃花源视作思想上的乌托邦、精神上的安乐窝,他们缺少的是范仲淹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的人生豁达以及对国家、百姓舍我其谁般的忧虑与责任。沈从文们的深沉,大概就源于此吧!
   真正的桃花源,一定不是纸上的优美文字,应该是不断创造的人间佳境。建设美丽乡村,在桃花源同样适用,更有意义。
   从前的桃花源,始终在兵荒马乱中,如今的桃花源,有着自己的蓝图。每一代人去走这三个字,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共 35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桃花源是历代文人走了一段波折的路后,内心深处的美好向往。它具有超越时代的号召力,但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作者结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和当代作家沈从文等人笔下和作者亲身体验的桃花源进行论述,洋洋洒洒,有蔚为大观之象,情绪情感方面也略微复杂,有失落有感悟。或许每一个文学意象的创造产生和历史演变都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行走在现实中的桃花源,平凡琐碎的生活,甚至是一种略带痛苦的现实认知。作者关于“红军码头”历史细节的描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桃源的特殊历史地位。桃花源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也曾经让作者挂怀,然最终没有一饱眼福,这也引起了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梦如幻的桃花源代表不了现实的桃花源,现实的桃花源尽管不如人意,但沈从文笔下桃花源,正是通过揭露在美丽之下掩藏的人性丑恶和社会问题,更是对真正桃花源的追求和向往。作者另一种思维带领读者深度解读桃花源,并对桃花源精神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希望创造出富有历史责任使命感的文学意象。感谢赐稿东篱,不一样的美文,同样的深度思考。倾情推荐赏读。【东篱编辑:花落五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3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落五峰        2024-12-03 07:18:46
  本文洋洋洒洒,有蔚为大观之象,情绪情感方面也略微复杂,有失落有感悟。或许每一个文学意象的创造产生和历史演变都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回复1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1:00:24
  感谢老师的精彩编按和点评,蔚为大观实不敢当。行文走笔,想到哪就写到哪了,有点率性而为。文学是人创造的,注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03 08:02:48
  这篇散文深度评解读了桃花源。从陶渊明到沈从文,作者亲身体验,思考其历史演变,解析桃花源精神。涵盖红军码头细节等,虽有失落,更具使命感,深度思考令人赞叹。 问候佳华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1:02:25
  行为有些随意,没有顾及太多,写自己之所想 ,我想这也是文学的真实性使然。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03 09:05:47
  这篇“走近桃花源”,别开生面,没有人云亦云的写作方法,而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直言不讳的加以阐述。文章洋洋洒洒,行云如流水,引人入胜,给人十分畅快的读感。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3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1:06:49
  老师说的对,我不太喜欢写别人经常写的东西。比如张家界,比如岳麓山,有拾人牙慧之嫌。还有我感觉风景之美不是文字能够表达的,非亲临不可。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03 09:40:44
  随作者走进桃花源,看到了不一样的桃花园。美丽之下还藏着人性的丑恶和社会问题,引人深思。好文拜读学习,祝冬暖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1:09:31
  不知道为什么,沈从文字里行间对桃花源基本上没有好印象,除了几句风景描述之外。可能他是入世之人,不喜欢出世的“桃花源”。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3 09:44:26
  自陶渊明,到沈从文,到佳华,一路都是风尘,但我们心中的桃花源的理想,始终美好。文化色彩的斑驳,风景的变化,人文的起伏,才是文学应该关注的。作者这篇走近桃花源,写得很有风格。深沉与想法的奇崛,失落与希望的生出,都很有特别的读感。怀才抱器拜读,问候佳华老师冬祺!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1:17:27
  感谢老师指点。我是闻着他们的风尘,写出自己的想法,有点率性而为的意思。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应该写出不同的感觉,而不是哇哇的一片赞美之声,不人云亦云,我感觉这是写作者应该保持的立场。
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03 13:40:35
  有思想有深度,有人文历史,有风景大观,非常值得一读。拜读学习了,问好佳华老师,冬暖笔丰!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6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4:26:57
  一点个人之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也可能是瞎说而已,谁知道陶渊明老人家知道了会不会骂人呢。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03 13:46:15
  桃花源也许只是一个概念,或许是许多人遁世逍遥的一个所在。现代的美丽乡村,其风景之优美,早已胜过所谓的桃花源。老师的游记,有真实游走的所见所闻,也有关于历史现实的哲学思辨,有美景而不油腻,有感悟深入浅出。内容丰厚的美文,文笔老练,文采灼灼。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冬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4:29:40
  我感觉应该是个概念,文学作品里的东西,不当真不行,真当真也不行。它就像一个意象,谁又能说清意象到底咋回事呢。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03 14:03:36
  此篇游记打破常规写出了个性,有着作者自己的主见、审美与感悟,文风朴实且深刻,直抵人心。好文!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精彩纷呈!
回复8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14:36:58
  触景生情,写一点个人的所思所想。有的地方,我觉得有时候不一定非要看,就在它身边感觉也行,而且还不用花钱。
9 楼        文友:简柔        2024-12-03 18:41:09
  佳华老师看到的桃花源,是文明与不文明的碰撞,这才是真实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传奇。沈从文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真性情的流露。各种桃花源在老师笔下如江河潺潺,奏响一曲桃源的交响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桃花源。简柔拜读。
回复9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3 21:43:08
  老师说的不错,不同人的心里有不同的桃花源,这既是人生的姿彩,也是文学的魅力。
10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2-04 18:54:34
  跟随老师细腻的描写,我们走进老师笔下的桃花源,让人久久回味。好文拜读!祝老师冬祺!
回复10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5 11:38:51
  感谢老师留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桃花源,风景各异。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