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一件小事启人思(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一件小事启人思(散文)


作者:小米一粒 布衣,43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发表时间:2024-12-04 08:00:49

这两天,某公司某部门员工小杨同学有点儿精神内耗,他自己正跟自己生着闷气。这是为啥呢?
   他琢磨过来琢磨过去,其实也真没啥大不了的事儿。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可能严格说起来根本都算不上是个事儿。可他又有点儿放不下,他戏称这大概就是庸人自扰。
   这不,前一阵子他们公司行政部门有一位赵副总传达布置了一项需要学习讨论的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各小组在某月某日之前抓好落实,并用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及时反馈到工作群。
   问题就出在了反馈结果的时候。人家别的小组都是按照1+1+1=3的模式反馈的结果,只有小杨他一个人是按照1+2=3的形式做了反馈。
   小杨这个人年龄虽然不大,但遇事挺爱动动脑筋,尤其是他凡事都爱讲究认真二字。所以他们组长还挺看重他的。对于这次的工作安排,他和组长简单沟通过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觉得这项工作以1+2=3的形式汇报更简洁,也更合理一些。当时组长说让小杨看着报就行,他也没多加考虑,就如实地反馈了结果。
   后来他才注意到,工作群里其他部门和小组的反馈结果,除了更改了部门和小组名称,全部都是复制粘贴式1+1+1=3模式。竟然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报的是1+2=3。
   小杨同学看着群里各组的反馈结果,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有点犯开了嘀咕。真的是1+2等于3更合适吗?何必这样呢,不如当初先看一看别人怎么报,自己就跟着别人学,照葫芦画瓢复制粘贴一下报上去不就好了。干嘛非要冒出来弄个什么1+2=3呢?这下可好了,标新立异岂不成了显眼包?这样不注意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在别人眼里肯定就成了爱出风头了呀。唉!自己又何必当这个另类呢。以后遇到事情还是要三思后行,尽量跟大家步调一致,对了大家就一起对,错了大家就一起错。那多省心省力。
   小杨这样思前想后自怨自艾地内耗了两天。可是毕竟结果已经报上去了,也没办法随随便便又改一次。再说那样的话岂不更加引人注意了。后来他又安慰自己,也许是想太多了吧,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么点芝麻蒜皮的小事。过去就过去了,下次引以为戒,长点心就行了。
   万万没想到,隔了两天,组长给他发了一张群截图。问小杨怎么看到工作群里别的小组都是1+1+1=3模式反馈的结果,只有咱们小组是1+2=3呢?问小杨是不是落下什么内容了?小杨就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跟组长解释了一下。他同时让组长仔细看看自己写的反馈文字,说明该写的内容已经都写上去了。组长不置可否。这一下弄得小杨同学刚刚完成了自我安慰的内心深处,又开始翻腾起了滚滚的小浪花。小杨叹着气在心里念叨,“唉!这是何苦呢?以后可长点心吧。”
   又过了两天,组长再一次当面对小杨提起了这件事。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他还在纠结。既然安排的是同样的工作内容,别的小组都是1+1+1=3的反馈结果。为啥咱们组就是1+2=3呢?小杨又耐心地解释了一次,并且让组长仔细阅读一下汇报内容,其实1+1+1=3和1+2=3意思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把后两项内容合并在一起进行表述会更加合理,也更简明一些。组长心不在焉地听着,还是不置可否。
   组长的态度,令小杨心里感觉很无奈,也很忐忑。但表面上他还是成熟了,选择了沉默。毕竟为这么一点小事情和组长争来论去的实在是小题大做,有点太不值当了。而且反馈结果都报上去好几天了,也没办法再撤回来了。
   小杨只是在心里反反复复念叨,告诉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以后遇到事情一定要引此为戒,再也不要自作聪明自行其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着大家一起学,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所谓人生经验,大概就是这样由一个又一个教训累积起来的吧。
   本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应该就那么过去了。
   谁知道又过了两天,组长又过来找到小杨说,他说赵副总昨天表扬咱们组了。说其他小组落实和汇报工作的时候都是不动脑筋敷衍了事,根本就没有看清要求,没有真正理解工作内容。只有咱们小组才是结合实际真正做到了认真落实要求,并合理反馈结果。
   看到组长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不知为啥,虽然是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小杨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他又开始瞎琢磨了。他本来以为这不过就是一件小事,但现在看来小事不小,小中见大呀。难怪有人说人生如戏,处处是舞台。这么一件小事,原来也是一场大戏。而在不知不觉之中,自己既是戏中之人,又是戏外之人,真是好不热闹。
   小杨把这件事讲给他的一位同学听。他的同学倒觉得,小杨都工作一段时间了还那么幼稚,简直是少见多怪。本来嘛离开学校才是真正进入了社会这所大学。这件小事算是给小杨同学生动地上了一课。
   只是,小杨同学心里又有点犯开了迷糊。他忽然想到今后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呢?是继续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还是跟大家一起,同进退共荣辱呢?
   思前想后,思前想后。小杨同学又在思前想后——
   他知道这样胡思乱想完全是毫无意义的精神内耗。
   他知道他自己是一个遇事爱琢磨,凡事都讲认真的人。尽管这看起来有些幼稚,甚至有些不合时宜。他还知道自己虽然想引此为戒,但大概率是想改也改不了。因为本性如此啊,毕竟每个人都难以活成别人的样子。
   想到这里,小杨同学又感到豁然开朗了。何必想太多,只要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无愧于心,不畏于行,这样就足够了。没必要想东想西消耗自己的心智。后来小杨心里的内耗,变成了一种深沉的感慨。
   本来觉得这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其实从中却可以看到一些人情世故,看到一些问题和答案。虽然在现实的生活中,很难说世事都有什么固定模式和标准答案。但显然我们需要培育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也需要培育承担相应后果和一定责任的能力。这是人生不断成长并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
  

共 2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琐碎的小事,它们或许微不足道,却往往给人以启示与思考。文章通过讲述一位名叫小杨的公司员工因工作反馈格式不同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波动与反思,生动展现了小事背后的人情世故与成长哲理。小杨的故事,看似平常,实则不凡。他因对工作任务的深入理解与独到见解,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反馈方式,却因此陷入了自我怀疑与内耗之中。这种心理变化,不仅反映了个人在面对群体压力时的微妙心态,也揭示了人们在追求个性与适应环境之间的微妙平衡。小杨的困惑与挣扎,无疑是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可能遇到的真实写照。小杨的反馈虽然与众不同,却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表扬。这一转折,不仅是对小杨个人能力与态度的肯定,更是对每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与生活时,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鼓励与鞭策。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提醒我们,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以及承担相应后果和责任的能力,是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必须不断培育和提升的重要素质。这篇文章篇幅虽短,但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小米老师把道理讲成了故事,通俗易懂,展现了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力荐赏读!【东篱编辑:佳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4 08:02:56
  我们的确经常遇到老师文中讲到的类似事情,是坚持自我,还是随波逐流,不仅考验一个人的能力,而且考验一个人的毅力。看了这篇文章,我想我们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回复1 楼        文友:小米一粒        2024-12-05 12:24:22
  谢谢佳华老师辛苦编辑,祝生活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