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开元寺深藏千载孤品(散文)

精品 【东篱】开元寺深藏千载孤品(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7发表时间:2024-12-04 08:06:08
摘要:一座开元寺,是以它独存稀世孤品而闻名的。我走进去,孤独求趣,也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正定无比厚重的人文历史。


   开元寺,在河北省正定老城区内,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距今千载有余。
   这处佛寺,不是如众寺一貌,从古建遗存,到挖掘的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走进去,就是为了看看寺内深藏着的孤品,听听它的绝唱。
   寺内有唐钟一挂,未见暮鼓。晨钟暮鼓是听不见了,也不见袈裟佛影,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座现实的露天博物馆。山小却深,深藏古寺。正定城小,却藏千载孤品。幢幢,件件,一看夺目就惊心,叹为观止。
   唐钟存于寺内的钟楼极顶,钟楼为晚唐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式二层楼阁,极顶悬钟,钟高2.9米,口径1.56米,造型厚重古朴。唐代的铜铸技术,相比殷商,的确不能让我们觉得震惊,但在工艺上,唐代已经是“青铜造极”的时代。楼和钟,都是现存唯一,价值珍贵。我仰慕而视,铜光金闪,不见绿锈,亮度不减分毫。光芒,不因岁月减损一缕,一光千年。
   唐钟安悬于楼顶,静对蓝空,虽无敲钟人,仿佛唐钟逝声犹在耳,时光匆匆流逝,消弭在时空,我问时间是什么?是佛僧一禅坐,是俗人一惊耳。千载佛徒走了,留给游人以目击钟,不管老少,在举目一瞬,都会于心头惊起湍急的浪花,而非涟漪。有多少事,等不得。一个人在历史时空就是一个孤品,如不感到孤独,就是抓住每一刻,和时间同步,唐钟不鸣却有暗声传递——蹉跎即千年也!孤品不孤,总有人心呼应。正定旅游的广告词是“一眼千年”,一挂唐钟是给千年之声的注脚——古寺清音洗尘心,千载一声唐钟鸣。一眼千年,一见钟情,正定的“一眼千年”,一闻惊心。
   寺内还有一塔,名“须弥塔”,也是华夏仅存,真是“一眼山高”。须弥塔是根据须弥山得名,佛教理论认为须弥山即世界的中心。须弥塔,亦称“雁塔”,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塔高42.5米。塔身九层,给人的感觉是挺拔而修颀,颇有玲珑之妙,意趣完全符合汉语“须弥”的意思——妙高。塔门有石额题字“须弥峭立”。所谓的“一眼千年”,在这里又是做了个注脚——一语惊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须弥塔的激励意义迎合着观者的内心希冀,有着做人处事的榜样力量。塔座四方,每个角两侧各有托塔力士雕像一尊,共八力士,身在佛龛中。雕工刀锋苍劲,人物孔武有力,有力举千钧之势。耸山可举,众力齐心,佛家心念,与我们的观念又是何等一致!孤品之塔,依然在表达着卓越的思想意识。人们常常惊叹“秘境”,我觉得能够从这些遗存获得精神意趣,就是抵达了秘境。秘而不宣,自心可揣。
   寺内的法船殿又是一个孤品建筑。据记载也始建于东魏,唐代重修。店内一座巨大石船,之上供奉着一佛二菩萨铜质像,意为佛法之船,普度众生。一眼千年,一船千载。在俗人看来,这也是一艘智慧之舟,世间千流密布纵横,行走其间,需人生智慧,古诗人说,“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否也在暗示我们去渡口寻觅,拨横为直。禅道佛理,人生之趣,都是相通的。
  
   二
   这些遗存,都属于地面上的东西,历经风雨,得以流传,不知经过几番重修维护,最让我感慨的是今天的正定人,还在给正定的古文化增添实打实的重量,让古寺独而不孤。寺内,一物重达107吨,可谓庞然大物,它叫“赑屃”,据考,来自五代时期。青石质地,雕工大气,又不乏细微纹络,可谓“巨中有细”,赑屃已残,是相拼接而成,残长8.4米,宽3.2米,高2.6米,体量之巨,居于全国已见同类石刻之首,孤而难得。据说是在正定中山路因建筑挖掘地基所得,于2000年出土,被移动至开元寺。
   赑屃,笼统地说,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又称“龟趺”,是龙之九子之一,“出身”不凡。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神物,其外形类龟,绕赑屃观看,发现它有一排牙齿,而平常所见的龟则无。根据史料得知,赑屃喜背负重物,在构件搭配上,往往背负石碑,而赑屃就相当于碑座。在民间,人们通俗地叫“神龟驮碑”。总让我想到汉族崇拜的麒麟图腾,有着几多相似。赑屃通身鳞纹,鳞片翕动,虽盘状,但栩栩如生,似闻振鳞作响,徐徐移动,可谓大观。
   刚刚从正定的荣国府走出,见到赑屃,想起了《红楼梦》里贾宝玉哄着林黛玉玩的一段诳语:等你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了,我就变成个大王八,到你的坟上去替你驮一辈子碑去。读懂这段话,就要懂得“神龟驮碑”的文化,这里的王八就是赑屃。看来,有人情急而诅咒自己说“我是乌龟,我是王八”,还真不是一般人敢说的,起码要有长寿之龄、负重之功。
   据说,这赑屃经常驮着三山五岳到处游荡,时不时地还兴风作浪,泛滥洪灾,后来被大禹驯服,便被石碑镇压,碑文记载大禹治水功绩,成语“赑屃负碑”就这么来的。开元寺的赑屃负碑,简单说就是功德碑,但功德必须是高功厚德。我又想起《周易·坤》中“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载物”是言其能容纳万物,襟怀博大。不知是否是由赑屃负碑的意象转化而来,但有着意义上的相似。尤其是这个典故还包含任劳任怨的成分,需力大无比者可为。神龟驮碑,就渲染着力大无比的意思,鲁智深的倒拔垂杨柳,都要甘拜下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参透其内涵,何其不易!
   更有意思的是,这“龙子”赑屃,据说是龙之第六子,百姓中流传一句话——龙生九子不成龙。看这赑屃,身上虽有龙纹龙鳞,却是龟形,基因突变说也难以解释,不得而知。但思考不止,古人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了耗子会打洞。看来这段血统论还真不成立,龙生赑屃似龟,并非一脉的样子,但还是龙族。有人说,赑屃是龙龟所生,长相随母,专司长寿,民间就赋予了更为吉祥的意义。
   赑屃所驮之碑,已经斜断两截,相拼而成。全名为“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德政碑”。无以了解这节度使的奇功伟绩,但碑文片言只语,让我有些联想。“横长槊,自振雄名,生灵如戴……”(第十列字)我始终觉得,这段叙事里有着常山赵子龙(正定人)的影子。历史上,这个节度使,并不名震天下,难免有歌功颂德的成分。燕赵武者,自赵子龙始,层出不断,雄名滹沱,生灵爱戴,这是历史的真实。
   碑文是一篇可传世的书法。怎么看也不见刀刻痕迹,又明明可见笔力雄浑,刀法精湛。运笔灵动,仿若在宣纸上书写,有人评论说,碑文书法有王右军之遗韵,这个评价我觉得恰切。这碑文,也应该视为书法之孤品。我以手为毫,临摹数字,想染一手风韵,摄下照片,闲来模仿,养我率真之气。这处碑文,应该也是孤本。流连正定古城,随处可见墙壁、门楣、楹柱、城头、碑石等都有刻字。我想,就是正定建一座“书法博物馆”,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所收所藏一定都是孤品,一定会让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入正定拜师临帖。这是孤本孤品的价值,也是力量。孤,是唯一的,是奇珍的代名词,是不可复制的存在,在中国文化里有着独特的魅力,这也是我们中国民族勇于“创孤”的源泉,这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模拟的原因。
  
   三
   又令我不能马上离开开元寺的是一些(20余尊)形态表情体貌大小各异的石狮,也是孤品。我们平常所见的石狮,多是布于大门两侧,石狮状貌几乎千狮一面,除了表达佑宅护院、驱魔辟邪,再难以引起我们的高度审美。专家介绍说,是唐宋五代风格,应该也是随着赑屃出土而挖掘的。细观狮相,有的两狮相近相亲,做交头接耳的样子。有的颇似侧目一吼,不闻其声,但见怒吼之态。有的双足踏地,站立坚定,而有的一足抬起,很是滑稽。有的以足为手,相交如抱拳。也有的做忧思之状,似在表达什么……真的是情态各异,栩栩狮生。重新扫视,狮首无一相类者,个个都是孤品。
   将石狮雕刻成如此活灵活现的样子的,我所见的还有卢沟桥的500多头石狮,石狮守桥,不仅是一种大气的装饰,更有守住“岁月静好”的生活意义。开元寺的石狮,我不知曾经拿来何用,但如今作为艺术品来欣赏,也是有着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从来都不是模仿的,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作者就把这种精神塑造成“孤独求败”这个角色,这是否是作者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深刻表达,孤独者,所面临的永远是未知,或悬崖,而一往无前,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正是这样的精神气概,才成就了林林总总的中华奇迹,涌现了历数不清的中华名人。如此说来,孤独求败,是人生的一种高妙的境界,小说《笑傲江湖》中的“孤独九剑”,又岂只是一本武林秘籍。武林没有什么秘籍,都是孤独求得。生活也没有秘籍,一切都源自创造,是孤独以求的结果。
   站在开元寺,我突然从心底涌来一个词——孤家寡人,在创造上,哪一个不是孤家寡人?在崎岖之路上,去追寻孤品的人,他们也不是孤家寡人,因为有孤品始终与之为伍而同行。
   开元寺距今1300余年了,应该说,是饱受风雨文明的洗礼的,洗礼,也包含着淘汰的功能,于正定保存下来,的确是一个城市的无比荣耀,其价值无法衡量,是珍贵的市民恒产,留下的“一寺之孤”,无与伦比,唯有羡慕。
   怎样形容这样的历史“遗孤”呢?就像一个制壶艺人,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把可以传世的紫砂壶。开元寺,应该是一把紫砂壶孤品。
   孤品是不断增值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开元寺会成为一座孤品博物馆。一座城市,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无数的孤品,怎么能不令人向往。
   是孤品,并非孤独地存在,游人不断,我想他们也都应该是带着对寺内“藏孤”的兴致而涌入其中的。孤品不孤,总有人喜欢。
   我用照片带走了唐钟、法船、须弥塔、赑屃、石狮……
   我用心抚摸过正定留住的稀世珍品。
  
   2024年12月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深藏古寺,古寺有孤品,孤是无可复制,是唯一,有着无以伦比的价值,皆是千古绝唱。一眼千年的唐钟,不见暮鼓和佛影,也可一闻惊心,闻的是历史的脉动,惊的是千年时光,引发作者对时间的追问,对时光的感慨,作者认为人也是孤品,让人醍醐灌顶。一眼山高须弥塔,有着激励意义和榜样力量,塔的造型是佛教的寄寓,也是精神意趣。石船是一船千载,从唐朝的河流开来,千年不损,是智慧之舟。赑屃石刻,作者挖掘它的出身和文化意义,它是神龟,承载着大禹治水的传说,《红楼梦》、《周易》都可捕捉到它的痕迹。碑文漫漶,人物难考,书法也是孤品,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孤独求败”,是精神,更是文化的深刻表达。石狮有着生动的狮态,可爱的情态,也是孤品,孤品博物馆将是开元寺的发展走向,不会孤的,总有知音。散文细腻鲜活刻画了开元寺中的几种孤品,让人如见其品,孤赋予给唐钟、须弥塔、赑屃、石狮,极为妥帖、自然又深刻,既诠释了它们的珍贵价值:独一无二,无可复制,无可替代;又诠释了它们的存在状态:穿过千年时光,注定孤独,但在这个时代,它们孤而不独。作者对孤的诠释和理解独特而通透,对孤品的解读融入对人生,对生命,对文化的睿智思索,感悟深邃,富有禅思和哲思。怀才老师的文化散文和游记系列如古瓷,古朴典雅,优美大气,有着历史的厚重感,思想的纵深感、文化的摇曳感和思绪的跌宕感,深厚而耐品,每次读之甚喜。佳作推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4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12-04 08:14:16
  孤独,孤独求败,孤品,人也是孤品,一个“孤”,在怀才老师的思绪里如小珠子滚动,闪亮,诠释得意蕴丰厚,饱含生命的通透。一眼万年,给予这些孤品,恰恰地好,果然是一眼万年,时间上的漫长,精神上的震撼,心灵上的触动不就是一眼万年吗?随着老师欣赏这些孤品,不仅如见其品,还看到了历史的脉动,看到了智慧的禅思而生命的哲思。精深绝伦的散文作品。祝怀才老师心想事成。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13:06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编辑。因在外而未及时回复,见谅。进开元寺给我最大感受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是以孤品为题,写点感慨。一生做自己的特色,不趋不附,保持独立人格。远握,祝安!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04 08:47:32
  怀才老师的这篇开元寺游记,细腻刻画多种孤品,如唐钟、须弥塔等。独特诠释“孤”,融入人生思考,展现文化魅力。文风古朴典雅,兼具历史厚重与思想深度,令人喜读,引人深思,堪称文化散文佳作。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15:33
  谢谢善斋老师美评!因在外未及时回复,见谅。做独特的自己,不负此生,大概也就是开元寺的样子。远握,期待佳作,祝安!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04 09:23:48
  很欣赏老师文中的观点,人也是孤品,每个人都是孤家寡人,都是自己的”朕“。文中的孤品,我对赑屃印象深刻,驮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神龟功不可没。孤品有其升值的空间,孤独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孤”的解读,令文章深邃厚重,摇曳生姿,需静心品读,方得其中之妙。拜读学习老师大作,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19:00
  皇帝敢称孤家寡人,因皇帝只一个。我们也是一个自己,也可称。努力做独立特行的自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因在外未及时回复,见谅。远握,问安!期待老師佳作!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04 10:11:02
  怀才老师笔下的“孤品”读着令人震撼。我在想,几千年前,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古人是怎样成就那些孤品的?真不能低估古代的科技和古人的智慧。怀才老师的文章同样是孤品,少有人可企及!大赞!遥握问候,知你在威海,谨祝一切顺利!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21:48
  真喜欢开元寺的古文物,所见皆孤品。未及时回复,见谅!东篱有你,技繁叶茂。远握祝安!
5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04 10:50:19
  开元寺内深藏的孤品,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每一个都是承载着深厚底蕴的无价之宝。怀才老师精雕细刻的笔,打磨出一个个闪耀着璀璨之光的孤品,读起来史诗壮阔之感,充满了力量,令人回味无穷,拜读老师佳作,祝老师冬安,开心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24:26
  记下所见,不负一行。谢谢石叶老师美评,未及时回复,见谅。在外几日,石叶老师多坚守,谢谢。远握祝好!
6 楼        文友:佳华        2024-12-04 15:47:13
  名不见经传的开元寺,竟然藏有数件孤品,真所谓“寺不可貌相”。由寺之孤,怀才老师升华到人之孤,整篇文章渐上高度,读完有登顶之后豁然开朗之感。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26:34
  佳华老师文,文相很美!谢谢留墨!最近几日在外,未及时回复,见谅!谢谢老师坚守繁荣东篱。远握祝安!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2-04 19:00:51
  文中的孤品都是绝世珍宝,是撼人心魄的存在。怀才老师细赏之,深悟之,那些想象的火花亦如孤品般绽放出绝美。物以稀为贵,每个人都是世上的唯一,绝无重复,作为孤品的人,都是自己的“王者”。怀才老师的文,思绪万千,意接古今,睿智与哲思并存,历史的厚重与笔法的轻盈交织,读之味浓,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冬安大吉!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28:40
  赏孤品,激情飞涌,想归为己有。谢谢罗老师美评。在外几日,未及时回复,见谅。远握祝安!
8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4-12-04 19:35:41
  读着怀才老师的大作,我欣赏到了开元古寺内一个又一个“孤品”。老师又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孤品”。老师的文旨之高,乃“孤品”之中的“孤品”,非常人所能及。祝老师冬祺!身体健康!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30:37
  孤独求败求生,都是精神境界。谢谢塞翁老师留评。在外几日未能及时回复,见谅!期待佳作,祝安!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05 06:21:24
  开元寺的千载孤品,不孤,有来来往往的人给与情感交流。人————这个孤品说孤是真正的孤,一切得靠自己努力奋斗。说不孤也不孤,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亲友、有知己、有同志等等的帮助与点拨。老师的深度美文,我只能是肤浅认识,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5 09:32:44
  孤多解。一种追求境界,红老师已做到了,孤独以胜。这几日在外,未及时回复,见谅。远握祝好!
10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12-09 09:18:18
  老师写游记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情、景、历史、感想交相辉映,每次读来都有新收获,学习了。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09 11:49:45
  谢谢一飞老师的留墨。开元寺给我很多启发,所以就选了一个孤品的角度表达一下。很期待一飞老师的作品。远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