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老屋(散文)

精品 【柳岸】老屋(散文)


作者:江亲莲 秀才,295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8发表时间:2024-12-04 16:27:47
摘要:有人说:“乡愁是一碗红苕饭、一杯酸梅汤,更或是一缸腌制的咸菜。”而我的乡愁呢,要属今日还坐落在山林脚下的老屋了。

有人说:“乡愁是一碗红苕饭、一杯酸梅汤,更或是一缸腌制的咸菜。”而我的乡愁呢,要属今日还坐落在山林脚下的老屋了。
   从合江县城出发,一路向西南深处而行,沿着起伏的丘陵、葱郁的松柏、蜿蜒的公路,开车一个多小时便能抵达。早上,迎着冬日的暖阳,我们把车刚开到山林的对面,就依稀看见母亲穿着花棉袄,独自在老屋门前的院坝里清扫落叶。那些落叶兴许是昨夜被寒风吹下的,她干起活来还是那么专心致志的,好像也没发现我们马上到家了。
   坐在车里的孩子们早已赖不住性子了,一个个乱蹦乱跳的,本想开窗向着院坝的方向大声喊外婆,又恐她看不太清吓到她,索性就把内心兴奋的欲望寄托在这几步路程之间。一脚油门的功夫,我们就穿过了鱼塘旁的公路,将车停到了母亲侧边。她看见是我们来了,刚开始还能明显感觉她是很诧异的,过了一小会似乎才缓过神来,眼睛里像是带着光一样地问到:“你们今天不加班呀,怎么回家了,都没早点打电话说一声,家里也没准备你们爱吃的菜。”
   我立马回应母亲表示家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菜吃,也不用特意准备,又不是外人,整得太见外反而不像是一家人了。说罢,孩子们就纷纷下车去院坝里玩耍了。我则和母亲攀谈起来,在聊天中得知,她想去镇上扯点布打几副窗帘,说是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到时家里来客人也能好看一些,而且小弟他们一家子也要回来住,安装好了窗帘晚上睡觉就要心里踏实安全得多。我又点头答应着等吃过午饭就一起去镇上买些回来,还跟着她一起将房前屋后的杂草、藤蔓和竹子树木伸出来的多余枝丫全部清理掉,让老屋能始终接受阳光的照射,就如我们也一样应保持内心的干净整洁和阳光,才能端正言行、回归本性。
   等忙完这些事情后,我和母亲便找来一条长凳子坐在宽敞的院坝里。母亲继续津津有味地说着她回老家后这些天的吃住行,而我听着听着就回过头来,开始打量着眼前的这栋“老屋”。
   其实,这个所谓的老屋是今年上半年才修好的砖混结构房子,属于原基重建。屋内仅有简单的几副锅碗瓢盆、2个衣柜、3张床和1台电视机,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起居。虽然,这个屋子的地址还是原来的地址,但似乎这个老屋跟之前的老屋还是有些不一样。不光是房子的造型不一样,连里面的人和事还有记忆也都不一样了,以致于房子刚建好时,我们回去的那一瞬间,反而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只要这个房子在,就还能有个念想。据他讲,真正的老屋,应是它的前身,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层五间房,黄墙黑瓦,是父母亲陪同两个匠人一点一点用泥巴筑起来的,用的工具仅是一副纯木头的夹板槽。那时,他们管它叫做土房子。我和小弟也出生在这里,从厨房到堂屋、卧房、屋檐下、走廊里等,都遍布了我们的足迹和笑声。数一数,我和小弟就在这个房子里度过了15个春夏秋冬。就这样,我们一家六口在这个房子里简单而幸福地生活着,尽管没有宽裕富足的日子,但总算是一家人都能聚在一起。
   父亲还告诉我们,这个在风吹雨打、烈日暴晒中飘摇了近四十年的土房子,还有一个前任,也是土坯做的墙,只是屋顶之上用的全是稻草覆盖的,而非黑瓦,村里人称之为草房子。草房子就像它的称呼那样,最害怕刮风下雨的天气。尤其是突降暴风骤雨时,雨水沿着屋顶上稻草的洞口往墙下流着,把墙淋湿了好几个地方,时间长了土墙也就有些脱落了,而且胜似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就只能用大盆子、小盆子和锑锅、铁锅等接着流下的雨水。过后,他们又用白矾将水澄清,再洗菜、洗衣服和煮猪食等。看着破烂的屋顶,稻草是修补了一次又一次,但始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在极端天气下,依然有漏水甚至倒塌的风险。父母亲咬咬牙,便在爷爷奶奶的支持下,才着手在原地上进行房屋改造。
   如父母亲那样,在修这个房子之前,我和小弟曾多次征求他们的意见,到底要不要修这个房子,修了以后谁会回去住,要是没人住,若干年以后房子还是一样会塌的。而且,说不定我和小弟的孩子们长大后,也不会回到这个地方居住,毕竟他们没有在这里生活过,周围的人也都不认识,谈不上有多少感情,更别说是乡土情结了。只是,因房子常年无人照看,现在只有一点残垣矗立在宅基地上,对过往行人来说并不安全,总归是要处理一下。待这点老土也推掉后,老屋及老屋内的一切,就不能留下一点痕迹了。
   听着我们有不想将老屋翻修的言外之意,父亲脸上有一些愧色,还说是他没照顾好这个家。一想起之前土房子的破败,母亲也忧心忡忡地跟着奉劝他干脆就别修了,修了老屋也没什么用,还白白浪费了很多钱,况且现在人工和材料费也比较昂贵,倒不如将钱攒下来以便以后能救个急。父亲却什么话也没说了,一个人默默地站在窗户边上,眼睛看着楼下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嘴里慢悠悠地抽着那支烟,任吐出的烟圈徐徐散开,模糊了他的脸庞。某一瞬间,隐约星光之下,我好像看见了他的眼角噙满泪水。
   我当作什么也没看见,转身将之前反对翻修老屋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是将全力支持翻修老屋,老屋修好后我们逢年过节时还能有个老家可以回,关键还能将属于这栋房子的珍贵回忆都找回来,但现在的问题是就看小弟一家子是否同意翻修。我们都静静地坐在客厅许久,谁也没有想要打破这个安静的氛围。可没曾想,第一个先站出来说话的竟是父亲。他斩钉截铁地说,就修一层砖混结构的房子,所需费用就由他和母亲承担,如此一来,原来的老房子地基还能保住,平常回去时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总比像个客人那样寄住在别人家里更好一些。
   接着,小弟又发言了。他说要修就要修两层,家里人多,过春节回家大人小孩分开睡比较方便,而且房屋站得高也看得远,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窝在山脚下了,像只井底之蛙一般,修房子的钱就他出大头我出小头,以后房屋就一人一半。听着小弟坚定的口吻,我也决定再坚定一回,就这么愉快地合作了。此后,我和小弟就开始忙着张罗翻修老屋的各种事宜,从大到砂石水泥砖块钢筋再小到螺丝钉、水电气管网走向等,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事无巨细地一一落实,生怕不能把老屋修建妥当。
   为了能让修好的老屋达到想要的理想效果,我们足足筹备了三个月,不管是规划图纸、材料购买、人工预算,还是搭建临时帐篷过度、一日三餐买菜做饭问题、修建房屋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都要做到如数家珍,心中有数。等一切就绪后,终于可以动工了。但,此时又恰逢炎炎夏日,连续高温晴热天气,烤得地面火辣滚烫,考虑到中暑会影响身体健康,工人们每天就只能在施工现场干三四个小时,也就是趁着清晨和傍晚时分多干点,别的时间段主要就是在家休息。而我和小弟一边要继续忙着工作,一边还要抽时间回老家看看,房子修到什么程度了,材料是否还差一些,遇见打雷下雨的天气现场是否能流水畅通不堵塞,工人们吃的饭菜是否还合口味……总之,那半年多的时间,我们是忙了白天又忙黑夜,好像坐在哪里或站在哪里都能睡着的样子。
   等房子修建得差不多了,我们又忙着请工人将家门口的院坝打理一下,免得到处都是破洞,也不方便以后晾晒粮食。而且,家里有个大小事宜,别人来家里做客还有地方可以停车,孩子们也可以在院坝里自由快乐地玩耍,似乎一个好的院坝更能治愈人心。期间,父母亲也曾多次回老家看过修房和翻新院坝的进展,对于厨房、杂物间、猪舍、线路走向、厕所等也都提了意见,我们也结合这些意见与修房的师傅们做了进一步沟通,基本都按他们的要求落实了。
   再后来,父母亲要忙着店里的其他活计也没办法多请假回家,索性剩下的事情就全权由我和小弟负责了。不知道修房和翻新院坝到底用了多长时间,据母亲回忆计算,应该有七八个月,可以说是我和小弟一生中最大的工程。虽然这段时间的劳累印象很是深刻,但回头看看那栋矗立在宅基地上的两层白墙红瓦的小楼房,在绿树成荫的掩映下,在门前瓜果蔬菜和挂满一个个红彤彤灯笼柿子树的陪衬下,依然那么熟悉而亲切,传递着属于这个老屋的新生气息,引导着我们不忘来处,始终铭记这里的根和魂,内心如此满足。
   生活所需,老屋经过了三轮变迁,也恰似爷爷奶奶、父母亲、我和小弟的三代接力。回望过去的那些年,爷爷奶奶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了老屋,父母亲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在外打拼,而我和小弟则各自忙于工作和小家,似乎所有人都在,但却并没有几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老屋,在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后,便经常孤零零地支撑着所有。想想,我们多少是有些不称职的,可始终都在用心用力活着,相信总有人会理解的。岁月无情,老屋有情。或许这一切,本就是一段特殊的缘分,那就坦然面对、倍加珍惜。
   初冬的阳光,温暖而祥和。初冬的老屋,温馨而安然。年复一年,但只要老屋还在,它就像一只握着风筝线的手,不管我们闯南走北到何时,都能记得按照线路返回来,回到那个久违的巢穴里,重整行装再出发。
  
   2024年12月4日

共 35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对老屋的情怀。周末开车回家,经过蜿蜒的公路,开车一个小时后终于来到老屋门前,和惊喜的老母亲老母亲聊了一阵家常后,我又开始打量这栋刚建好半年的老屋。老屋是砖混结构房子,属于原基重建。屋里的摆设很简单,虽然,屋子还是原来的地址,但似乎这个老屋跟之前的老屋还是有些不一样,让我们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原来的老屋,是是父母亲陪同两个匠人一点一点用泥巴筑起来的,那时,他们管它叫做土房子。可就在这个土房子里,我和小弟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代,生活虽然拮据,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父亲还给我们讲述了这个老房子的前任是个草房子,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在草房子里栉风沐雨,经历了几十年的艰难岁月;是父母亲咬紧牙关,经过和我与弟弟反复商量后,才下了决心重新修建老屋;刚开始我们和父亲意见不一,不支持他修建老屋,可当我看到父亲在星光下饱含泪水的眼角后,我才理解父亲对老屋的感情,这个老屋寄托着父亲对家乡的乡愁啊!我和弟弟由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大力支持父亲;在一家人三个月的紧张筹备下,经过工人们紧张而辛苦的施工,终于建成了这个两层白墙红瓦的小楼房,这个在老屋基础上建起的乡村别墅,凝聚着我们一家人的心血,也寄托着我们一家人的乡愁……散文感情丰富,情感丰富,借景抒情,寄托乡思,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04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12-04 16:28:12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2-04 17:40:25
  谢谢刘老师鼓励,加油学习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12-04 16:28:4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2-04 17:41:22
  感谢刘老师辛勤编辑,传达了对于老家祖屋的眷恋之情,学习之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06 09:19:01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