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南北水乡游之比较(散文)
一
江南多水乡。周庄,乌镇,同里,西塘,南浔,甪直,木渎……一串名字,如水润水洗的珍珠,每一处都是水做的诗,水漾的仙境。
在人们的心中,水是乡镇最美的灵魂。守着一方土地,怎么可以不要灵魂呢?北方的乡镇也不甘灵魂的脱壳,依水而建乡镇,也留下了水乡、水镇,水城。我是山东人,对山东的水乡很熟悉,聊城的“水上古城”,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而成的一颗硕大的明珠。有着“天下第一庄”之美誉的枣庄台儿庄水上古城,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心脏。相比,小巧精致的章丘明水水城,也有着和江南水乡一拼的格局和特色。
江南水乡我钟情于周庄,去过两次。北方水城,我最爱明水水城。游览明水水城,我心中装着一个周庄,可别说我身在明水心在周庄,用比较的方式审水乡水城之美,还真有一番丰富多彩的韵味。
一条碧色的锦带横亘在水城入口,这条河叫“绣江河”,也是水城最外层的护城河。我喜欢这古典的气势。长廊从河水中飞起,斗转蛇行,为廊下的水深情地表演着。游弋的人群,投影碧水,一镜收纳,很多人抢着给自己留影——水中的我。高拔的石桥,拱着脊背,擎着游人,定格着一个个风景。突然就被水城的宽大城墙收住,城墙内是空心的,风穿在城墙的体内,城墙壁上的洞眼,闪着碧蓝的光,那是绣江河水有意来照彻墙内的空间。
绣江河突然洇漶出一片宁静来,在景区的一侧铺开一湖,湖光返照着水城楼阁,亦真亦幻。那些游船,正静待游客,但等一声“走了”。游船也叫乌篷船,这是从南方学来的,只是乌篷很高,不像周庄的乌篷船一下子就把人藏在了船舱,带来缱绻之意。四周留出无碍的空间,便于看景,桨橹皆红色,划水激起涟漪,穿桥弄出诗意,是真切地在一幅多变的水墨画中游的美感。桨橹一摇,李清照的诗句就随船而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确的是,并无鸥鹭,鸥鹭换作了鸳鸯,不是惊起,而是船与鸟相顾,相亲相依。水声簌簌,鸟声啁啾,桨声欸乃,发出任何一种声音,都觉得是坏了这个意境,我是敛气屏声,不敢喧哗。
二
不敢说周庄的一个“坏”字,不然不会两次走进去。周庄也有这样的水境,在千条河网之外,也有一个湖,叫南湖,可惜太远了,不过,登船的人,完全可以站在河网的石埠上,一撩手,一个小跨步,就上了乌篷船,没有欢迎语,只一声桨橹吱呀,便划开了水乡的水。那个南湖,就像一个令人猜想的水域桃源,或许,因为这距离,给了我们畅想的美感,距离产生美。的确,我就站在周庄的外婆桥上南望,想起了一个成语——莼鲈之思。《晋书•张翰传》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瀚辞官返乡,却被南湖风景缠住,于湖中游钓,过起了悠闲静谧的水乡生活,但还是不能满足,莼鲈之思,说的就是风景再好也掩不住怀乡心切。相比,一个是李清照为我们吟着诗句,让我们忘情。一个张瀚给我们突然想到无法贪恋他乡之景的提醒,逼着我生情。那时,我曾嫌外婆桥太高,为何可眺望南湖,生出离开的想法,又不能怪外婆,她翘首期盼,怎么能辜负……
其实,外婆桥才几米的高度,只是我看乘船人,一撑竹竿飞上了桥,又一个下坠,稳稳地站在船心,便觉得有点高吧。哦,原来高度不是要挡住我们,是启发我们越过一个高度,进入另一种境界啊。这是给外婆表演的舞蹈,行程太紧,来不及探望,也不能吃一碗外婆饭,就只能为外婆跳一曲撑杆舞了。突然觉得,那南湖是和外婆桥相呼应的,再远,也要架设一座怀乡的桥。
同是载一叶扁舟,南北水乡,一个让我沉醉,一个让我思虑甚多。难分伯仲,一并入心。我心纯净,沉醉也好,思虑也罢,好好体验这文化注入水中的美妙吧。
周庄水乡是文艺的,乘一趟乌篷船,就像一次舞台走秀,不光觉得自己在表演中,周围也是表演的氛围。遇到女桨手,还会哼着《梦里水乡》的曲子,岸边是密密匝匝的商铺,还有临水而居的人家,喧嚣和热闹,聒噪入耳。那些从茶馆小戏院飘出来的苏州评弹,一下子让人瘫软在吴侬软语里。
而明水水城的摇橹人都是汉子,也会腾出一只手指着沿岸,只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剩下就是一脸的微笑。绝不对水城之泉,与泉水有关的人物和掌故说点什么,只由你去看,去想,绝不打扰。坐在船里,很适合构思,构思一篇游记,记下沿途所见。
明水也不少桥的影子,乌篷船从桥涵下过,站在桥上的游人纷纷投给乘船人一个个微笑,乘船的人,要一一颔首。顺流一水路,点头十几次,感觉我不负明水水城,一直是在肯定中,肯定我水上行很值得,获得一路的微笑相迎。
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能够创造价值。每一个水乡都有一个为富为仁的大户人家,这是庄周水乡和明水水城的共同点。
周庄有一个富豪叫沈万三,牌坊匾额曰“唐风孑遗”,楹联是“富甲天下诚为本,家有聚宝外先闻”,沈家财富名声在外,他致力于把周庄打造成繁华的商埠,留下了一个千古闻名的周庄水乡。
明水水城,汇聚了百泉千河,河网如织。绣江河畔,是“孟氏大宅”,院落深深深几许?无重数,数不尽,踏青石板,穿行古宅,想见孟氏今人却不能,一门有句曰“我拜师门更南去,海棠吐瑞方可归”,时值深秋,无法坐等。孟氏之祖,又去南国学染织技术了。孟氏创业自一丝一缕开始,有了“瑞蚨祥”,创业人叫孟鸿升,他创造了中国丝绸第一品牌,属于中华老字号,尤其是创制了“高级定制”的经营模式,这样的商业原则被牌坊的两组匾额概括得相当精辟——“利缘义取”,“取之有道”。他是亚圣孟子的后裔,是从经营土捻布开始,一步步打造了精品绸缎。
各式的古宅古建,绝无一样的,找不出建筑的形态和线索,依水而建,不会追求整齐,就像下一盘围棋,看似是随意落子,却很严谨,屋舍衔接,自有妙处。我专心看瑞蚨祥,原来这名字就很有文化韵味,这“蚨”是一种似蝉的昆虫,民间叫青蚨,有着财富循环往复的妙义。几处“纺间”,还陈列着瑞蚨祥的织布器械,原始的织作工具,数量巨大,蔚为大观。有的,蚕丝还缠在机械上,经纬分明。这里保留着民族纺织业的原始模样。
印染,镂空,雕花,漂晒等传统工艺在这里是鲜活的,还有工人在这里做些手工。院内,素花的印染布匹,被杆子擎着,仿佛是一面面锦旗,随风轻摆。最令我不能移步的是在“八仙泉”旁所见是素匹,上面印染着李清照的词,以手轻抚,婉约变成了柔美,绢墨之香,散溢街巷。泛黄的柳枝,轻摇如读,让人有所颠覆——不能说,清风不识字,何必飘绢幅。
周庄明水,皆因水而兴,让我对老子的“上善若水”有了另一层的理解。水生万物,也催生家业。诗经里的“在水一方”不应该只是提示我们那里有一道道风景,还是我们的生活和感情的理想之境。所谓是“智者乐水”,也不仅仅限于闲适的逸趣,还有着因水生智的意思,用智慧驾驭一条水,生道也生财。
在明水,每行一步,便见水,水就像追着脚步,也喜欢行走。不过是,明水的水,是泉水,时不时就跳出一个泉,真是太亮眼了。因为水城地势属于丘陵,不时有地势高低落差,“跌泉”声,声声入耳。或沙沙,又簌簌;或淙淙,又哗哗;或汩汩,又嗤嗤……仿佛是处在一首长乐里,旋律起伏,如果不是看,我真的想闭眼盲走,不受干扰,只听泉声深情演奏的一曲曲。
而周庄的水,静得出奇,无波无澜,就想近岸的浅水里有锦鲤撒欢跃起,也是缓推涟漪到对岸,绝不惊出一丝水声,似乎生怕惹了那些在石埠处浣衣的女人,而变得那么沉静,也只有棒槌捣衣的声音,也是噗噗的低沉,也许静谧的乡愁,不能经得住声音的干扰吧。所以,江南的乌篷船,也都一个声调,用“欸乃”形容就足够了。
一个水乡,醉在泉声里;一个水乡,静在柔水中。风格不同,谁会分出优劣?就像喜欢热闹,喜欢安静,都是一种意境。就像诗人王维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谁能做一个选择,而舍弃其中之一呢?
四
这让我还是有了疑惑,一代词宗李清照,当年整日闻着泉声,写出了婉约的词,硬是将泉欢泉歌放在词里低唱浅吟,原来这是一种意境,每人所得不同而已。动和静,本是哲学的概念,彼此转换,如果写得白了,就少了韵味。文学不是声音的刻板,而是声音的艺术加工,于是,同闻一声,却有着千差万别的感受。
真正的诗人词客,有哪一个不是水来涵养的?
就连籍贯山东的辛弃疾,也跑到周庄来借水吟词——怎得身似周庄,梦中蝴蝶,花底人世间。(《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哪有如此向往的,稼轩可以甘愿变身成周庄。当然,这是辛弃疾仕途失意,抱负沉沦,他选择了周庄,应该是周庄的柔情可以缓释他的心事。柔水却有磨砺功夫,怎舍得白白流淌呢。刘禹锡,陆龟蒙等一干名望很大的诗人,也纷纷执笔写周庄,周庄给了诗人以灵感,这周庄之水还是那么普通的一河水了么?
还是李清照相当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有走出这百泉灿烂的明水古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15岁的她,玩得多么尽兴,也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婉约名篇佳句。
行走水乡,不能不问两个水乡的水来自何处?
朱熹的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并不能解释得清楚。
周庄,位于太湖的下游,其水系与太湖相通,丝丝缕缕有牵扯,太湖之水,过澄湖,入白蚬湖,辗转到淀山湖,终于给周庄储存了水源,形成了南湖。是地势使然?从地理水文上说是如此,但山水总有意,钟情周庄,浩浩汤汤,也是周庄爱水,可能早就建设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这等水来访,这众湖之水就投入周庄的怀抱了。海纳百川,这周庄不是海,也纳众湖之水。一个成其大,一个成其美。
水缠着周庄,也就梦回周庄了。周庄的水,是一种梦的语言,所以,无论怎么写诗歌唱词,都逃不出一个主题——梦里水乡。
而明水水城,则是地面上看不见水系,更深沉了些。山水相依的情怀,在明水表达得更真实。它的水系来自地下,是自泰山徐徐而来,泰山之水,渗入地下,顺着岩石的裂缝,曲曲折折而流,到了明水,泉水遇阻,于是不再前行,驻此安身。明水不喜欢这么说,有一个传说故事,我还是尊重科学的考察。但我也喜欢用文学的观点去看,是明水人得天独厚,迎接了泰山之泉,或者说,地泉最爱明水,谁叫这个名字里有一个“明”字,地泉到此不现身才怪呢。
仅仅是一个百脉泉,水量就惊人,年涌水量就在1.3亿立方米,折流量为4.2立方米/秒。若乘乌篷船在百脉泉中游,随时有珍珠般的泉泡翻卷而上,仿佛就是在热烈欢迎游客。天佑一方,说不出用了什么方法,明水啊,得天独厚,泉润一方。
船工看着我手提饮水壶,便劝我放在背包里。到百脉泉,可身伏船舷,掬水而饮,让百脉泉波奔腾于体内……
五
是啊,我还有一个小心思,李清照故居就在百脉泉不远处,千年前,李清照也应该是这个样子,乘舟掬水饮。你我共游百脉泉湖,同饮一湖水。还分什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不必思君,君在不远处。但得易安君一点婉约情味,愿自己的文字多几分温润。
还有一个不同点。在周庄留影,一定要选桥,在每一座桥上都要摆个姿势,根据桥名设计一下自己的肢体语言。如,在双桥上,最好是夫妻挽手做心形,得个成双的寓意。
而在明水拍照,一定要选泉水边上的一座亭,如,在易安亭上,最好捧一卷《漱玉集》……
比较的结果,不都是伤害。周庄,明水,两相比较,各有风趣,水乡水韵不同,得水之趣才是真。
尽情地缱绻在水乡的怀抱里吧,那些水,如梦一般,就连庄子的蝶梦,都是水做的。周庄,明水,都是水做的梦境。
2024年12月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