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文璞】岁月“童心”(小说)

精品 【文璞】岁月“童心”(小说)


作者:石寸雨 举人,419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1发表时间:2024-12-08 11:04:29
摘要:当你老了,如果能做到童心未泯,不止让你美好而幸福,还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文璞】岁月“童心”(小说)
   二零零五年的一个夏日雨后,太阳从阴云的缝隙中悄悄探出半个脑袋,便释放出炽热的光芒来。八十七岁的老雷领着四岁的重孙子小强刚刚走出楼道,邻居就问:“雷大爷气色真不错。孙媳妇又给您做啥好饭啦?”
   老雷笑盈盈地,孩子似的掰着手指头回答:“土豆炖牛肉、木耳炒鸡蛋、凉拌黄瓜、紫菜汤,呵呵,还有大米饭。”
   “啧啧,您啊,真有福气。这是带上宝贝重孙子准备去哪儿逍遥呀?”
   “哈哈,去超市转转。这小家伙非缠着买雪糕。”
   “才不是呢,明明是太爷爷自己想吃雪糕,不是我!”小强猛地挣脱太爷爷的手,奶声奶气地大声反驳。尽管童言无忌,可因小强说的是真话,老雷的脸上不禁掠过一丝尴尬的神色来。好在邻居已经离去,没来得及关注祖孙间的这场“风波”。
   一会儿的功夫,一老一小就进了小区大门口的超市。老雷从裤兜掏出钱包,从里面抽出一个装硬币的小塑料袋来,“哗啦啦”倒进他那只布满青筋、关节突兀的右手中,用左手数豆子似的数了又数,发现总共才一元五角。就指了指冷饮柜呵呵笑着问:“宝贝,今天你随便挑随便选,太爷爷来买单!”
   小强指着一元钱的绿豆雪糕说:“我要吃这个。”
   老雷摸了摸下巴的“智慧胡须”说:“太爷爷也想吃,可惜囊中羞涩啊。你看天这么热,冰棍既凉快又解渴,还是吃冰棍吧。”没等小强答应,他就把五角钱的白糖冰棍塞进孩子手里。自己却拿起一支绿豆雪糕,美滋滋地咬了一口。
   小强眨巴着毛茸茸、水汪汪的大眼睛,满脸都是问号:“太爷爷,你为什么就能吃绿豆雪糕呀?”
   老雷津津有味地解释:“因为钱不够买两支绿豆的,所以太爷爷只好吃一元的,你吃五角的。”超市老板听了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老雷乐呵呵地将一元五角硬币交给老板说:“这有啥好笑的?他年纪小,就应该吃便宜的。等以后长大了,赚钱了,吃好的日子长着呢。你说对不对?”
   老板使劲忍着笑:“也对。雷大爷的话,还真有几分哲理的味道。”
   小强可不吃这一套,大声吼着:“太爷爷钱包里明明还有钱,为什么说钱不够?不行!要不咱俩就换换!”
   老雷说:“你妈妈常说餐具不能共用,雪糕也一样啊。没别的办法,只能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对不对?这样吧,回家太爷爷给你讲你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咋样?”
   “不听!”小强更加生气,圆乎乎的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
   老雷一脸无奈:“哪,你说咋办?”
   小强双手叉腰,翻着白眼,腮帮子一鼓一鼓像只小青蛙:“哼!那你以后玩游戏的时候不能耍赖!还有还有,下跳棋的时候你也不准悔棋!”
   看小强又在揭自己的“老底”,老雷有些心虚,慌忙和老板借了把水果刀,将自己唇边接触过的雪糕部分,小心翼翼地切在包装纸上放进嘴里,巴咂着嘴将绿豆雪糕递给小强:“好你个臭小子,这回算你赢还不行?”
   “这还差不多!喏,冰棍归你!”
   老雷瞥了眼老板说:“还是你留着吧,冰棍、雪糕来回换着吃,更有味道!不过,下不为例。”
   小强瞅瞅右手的雪糕再瞅瞅左手的冰棍,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真的?两个全归我?哇塞,太好啦!”
   其实,小强妈妈并非不给他们购买冷饮,主要是因为这类食品不太适合老年人食用,也不利于孩子的牙齿健康。因此,这一老一小对雪糕、冰棍也显得格外珍惜和稀罕。
  
   二
   都说返老还童,老雷就这样。特别是他康复出院后,干啥都愿与四岁的重孙子一般见识。他那时不时冒出的歪理邪说,常逗得人们忍俊不禁。加上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熟悉他的人都喊他洪七公。可别说,他还真和《神雕侠侣》中的洪七公有几分神似呢。
   几年前,学工程设计的老雷孙子雷勇,贷款进城承揽了工程。为节约开支,与妻儿一直住在城郊简陋的小平房里。事业刚刚走入正轨,爷爷老雷就身染疾病。得到这一消息后,雷勇连夜赶回老家,将爷爷接到身边治疗。爷爷康复出院后,为了方便照顾,就花高价租了楼房。尽管生活不宽裕,但孙媳妇对爷爷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尤其是饮食方面,更是精心安排。因此,进城两年多来,原本身形纤细,仪态瘦小的老雷发了福:他衣着整洁得体,脸色红润健康,原本平坦的小腹悄然鼓胀起来,宛如扣了一只小铁锅。就连雪白而稀疏的头发,也增添了光泽。
   老雷身高一米六五,岁月的刻刀在他的脸庞上留下深浅不一、长短错落的皱纹,每一道都承载着他的人生经历,生动写照。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但由于性格开朗,耳朵依然灵敏,眼睛依然明亮,腰板依然挺直。
   老雷出生寒门,幼年便失去双亲,由婶娘抚养成人。然而,命运并未因此宽待他,结婚生子后,妻子又因疾病无钱医治早早离开了人世。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土地又连年干旱收成惨淡,除去租税连稀粥都难以饱腹。为将没娘的儿子雷存柱拉扯大,老雷四处奔波,与亲戚朋友打听出路。这时候,口外定居的表哥来了信,说他们那里地广人稀租税也轻,别的不敢保,填饱肚子没问题。于是,老雷就把自己的二亩荒田与简陋的房屋换成了银票,一根扁担挑起全部家当,携带九岁的儿子雷存柱背井离乡,踏上了求生之路。
   老雷怀揣表哥地址,一路走一路问,居无定所,饥一顿饱一顿地艰难前行。为让存柱吃顿饱饭,他时常停下来,住在破落房子里为财主家锄苗、收割庄稼、担水砍柴、修理牲口棚、喂马,或去煤矿背煤、下井……啥苦力活都干过。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经过食品店铺时,存柱被飘散着诱人饼香的味道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那浓郁的香气尽数吸入腹中似的。老雷见状,就吩咐存柱留在原地看守行李与衣物,自己走进店内,打算给儿子买几个饼出来。谁料想刚刚将零钱递给掌柜,门外就传来了存柱焦急的呼喊声:“放下!放下!你们这是要做什么?爹!爹快出来啊!有人抢我们的东西!”
   老雷顾不上接掌柜递过来的饼飞奔出门,与几名歹徒进行抢夺。可毕竟寡不敌众,瞬间他们的盘缠、行李、衣物,连同扁担筐都被恶徒抢了去!老雷双眼发直,脑袋“嗡嗡”作响,一屁股就跌坐在地上!
   “爹,呜呜……这回,这回咱们可咋办啊。呜呜……”
   清醒过来的老雷紧紧搂住儿子,轻轻擦去孩子脸上的泪水,柔声来安慰:“没事儿存柱,只要咱人在,就有希望!”
   当即,老雷就拉着存柱返回食品店铺,向掌柜讨没拿走的饼,谁知那掌柜竟然矢口否认:“没有啊,这是啥时候的事儿?”
   老雷只得强忍怒火:“你也看到了,我的行李盘缠全被抢劫。孩子饿了,你就可怜可怜他,给一个饼吧。”
   没想到掌柜翻了脸:“没钱想要饼,这年头像你这种人见得多了!出去,滚出去!别他妈影响我作生意!”
  
   三
   天黑了,夜深了,老雷一家又一家地敲着门,祈求好心人为存柱讨口吃的。最终,他用第二天为东家抹完三间房顶的条件,为存柱换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懂事的存柱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非要分一半给父亲,否则就不动筷子。
   “爹早吃饱了。”老雷拍了拍小肚子,微笑着说。
   “你不说掌柜没给饼吗?”存柱不相信。
   老雷强颜欢笑:“当时人多,掌柜就先给了爹一个,让爹边吃边等。听到你的喊声,爹一着急,剩下的就没拿。”
   “真的?”
   “真的。”
   看存柱大口大口吃起了面条,老雷用力咽了咽唾液,再次紧了紧自己的裤腰带。
   面对人情冷暖,面对秋风萧瑟,面对表哥所在之地未知的路程,身无分文的老雷感到从未有过的力不从心。自己苦累无所谓,可存柱还是个孩子啊:不行,得为存柱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从此,老雷不急着往前走,而是留心存柱的好去处。当他们来到李家村的一个木匠铺借宿时,老雷看李师傅性情和善,铺中又无徒弟,便恳求道:“师傅,马上就立冬了,可我们换季的衣服、钱财全被抢走了。照这样下去,爷儿俩就算饿不死也得被冻死。我这孩子勤快懂事,求你收留他做个徒弟吧,每天给他一碗饭就成。”
   李师傅叹息着回答:“唉,别看我有个铺子,可这世道混乱,谁家还花钱做农具?不怕大哥笑话,只能勉强维持我们父女俩的生活。再说你儿子太小,还不到学艺的年龄,我哪能养活得起啊?”
   老雷含泪央求:“小子不吃十年闲饭,他都九岁了。只是跟着我到处颠沛流离,太过瘦小。李师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哇。你这光景虽然贫寒,但好歹有个安生之处,总比我强啊。”
   见李师傅沉默不语,老雷将存柱拉到外面嘱咐了几句,然后空着肚子离开了木匠铺。
   从此,老雷就在附近寻找生存之路,挣上食物零钱就过来看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李师傅看老雷人品不错,能干且有瓦工手艺,便推荐他给村里人修房盖屋,盘炕垒灶台……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老雷凭借自己的双手在李家村盖起一间土坯房。爷儿俩总算找到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
   老雷性格豁达开朗,干活却精细而实在,无论是和泥、脱土坯、修盖牲口棚等粗活,还是抹室内墙、抹房顶等细活,都十分讲究。他垒的灶台省柴火,他盘的炕也好烧。加上他总是笑嘻嘻、乐呵呵的,从来不计报酬,因此,深受当地人欢迎。
  
   四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老雷在李家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解放的曙光到打土豪分田地;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最终,他成为了李家村人民公社的一名社员。而此时,他的儿子存柱也长成一位英俊帅气的大小伙子。
   天地有造化,世间有贵人。令老雷倍感欣慰的是,遇上李师傅这样的好人。李师傅不仅心地善良、宽厚仁慈,还生就一副热心肠。每当有木匠活儿可做时,他总是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存柱学木匠手艺。一日三餐,他生怕存柱吃不饱,顿顿用大碗给存柱盛饭……那份爱,宛如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李小萍。
   小萍是在老雷眼皮底下长大的,比存柱小一岁。小萍温顺懂事,勤快能干,出落得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亭亭玉立,俊俏动人。近日里,她与存柱情投意合,眼神传递着深深的爱意,老雷与李师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这几天除去修理农具,也没啥活儿可做。”一次闲聊中,李师傅开门见山地提起了孩子们的婚事:“明儿我和存柱就开始做柜子。新房你也准备好了,收拾收拾定个吉日,把俩孩子的婚事给办了。”
   老雷闻言喜上眉梢,呵呵笑着说:“那敢情好啊!只是……只是这布票、棉花票我倒是能凑齐,可这些年你也知道,年景不太好,工分不值钱,我们爷儿俩总共才攒了不到二十块钱。这……这怕是要委屈了小萍啊!”
   李师傅拍了拍老雷的肩膀:“大哥,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的闺女就是你的闺女,咱俩谁跟谁啊!这样吧,你只管做被褥,孩子们的衣裳我来准备,咋样?”
   “哈哈,亲家,太好啦!白面我积攒下不少,馍馍我来蒸!”
   “炸油糕的黄米面、胡麻油我包了!”
   “哈哈,来年,咱俩就能抱上孙子啦!”老雷那爽朗的笑声,荡漾在木匠铺的每一个角落。也羞红了即将成为新娘小萍的脸。
   不久,存柱就与小萍喜结连理。小萍出嫁后,当爹又当娘,单身十几年的木匠李师傅,也再次娶了妻。
   老雷人缘好,相貌也不错。也有人来提亲:“存柱都娶媳妇啦,你也成个家吧。老来老去有个伴儿。”
   “呵呵,谢谢你的好意。我啊,就等着抱孙子呀。”
  
   五
   存柱、小萍婚后,接连生下三位小天使。孩子们的到来,为雷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与挑战。存柱除去劳动,空隙还得与岳父在木匠铺里忙,早出晚归。小萍农忙也得下地。当爷爷的老雷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又要挣工分,又要帮小萍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一进门就拉风箱做饭、劈柴生火、洗尿布、哄孙女……
   老雷时常领着他的孙女们,来到自家的自留地里。大集体时代,自留地如同社员们的珍宝,老雷更是精心侍奉,对此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他家的自留地宛如诗中所述: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处处洋溢着生机。周围环绕着向日葵,中间是一畦一畦,齐齐整整,既有鲜嫩的蔬菜,也有丰富的豆类,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不时地穿梭在田间地头。
   老雷喜欢孩子,不止自家的,连亲家李师傅老伴的孙子,左邻右舍的孩子他也喜欢。每逢夜晚,雷家院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奔跑与打闹声音。在老雷眼里,孩子就是希望,就是他前行路上的动力。无论多忙多累,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所有辛劳仿佛就能烟消云散。
   老雷的三个孙女中,数老二胆子小,也最依赖爷爷。特别是老三哺乳期间,三姐妹同时发高烧、出麻疹的那段日子,老二几乎每晚都在爷爷怀抱中才能入睡。
   七十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吹遍神州大地。尤其是三胎、多胎以上的育龄妇女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育抉择。当然,也包括再次怀孕的小萍。不久,李家村就因村庄大,育龄妇女多被定为了重点。

共 66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生动有趣的小说。老雷耄耋之年,却身体健朗,身为太爷爷的他,和四岁的曾孙一起抢雪糕吃,这是童心未泯,也是热爱生活心态开朗乐观的表现。小说通过塑造老雷这一坚韧乐观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坎坷不平又充满奋斗精神的一生。他在旧社会贫困的环境下力图谋生,带着失去母亲的儿子一起走出关外投靠亲友,孰不知路遇劫匪,将行李和盘缠抢空。为了生存下去,他将年幼的儿子送到木匠李师傅那里当学徒,所幸遇到好人,并在当地凭借劳力与智慧扎根,在长久的相处中,与李师傅结为儿女亲家,在这块土地上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他的儿子和孙子乃至重孙子,一代一代,在时代发展与个人奋斗中越来越好。而老雷,如老庄思想中的“复归于婴儿”一般,又萌发了生命的意趣,在岁月中童心不老,安度晚年。小说构思完整,叙事生动,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表达开朗豁达的人生观价值观,细节描写很有生活情趣,以小见大,折射出时代特色,对进入老年社会如何面对老年生活也很有启发。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0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12-08 12:34:00
  欣赏寸雨老师小说新作。纵横几个时代,展现人物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也折射出时代特征,读来意趣盎然,满心喜悦。谢谢寸雨老师勤于创作,向您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12-08 12:41:59
  随着进入老年社会,期待所有老年人童心未泯,身体健康,感谢老师总结性的精彩评论。望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冬安幸福。
2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12-08 12:36:25
  感谢别似幽居人老师精彩的编辑按。敬茶,老师编辑文章辛苦了!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3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12-08 13:32:39
  老小孩和小小孩的天伦之乐,背后是一个家庭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每个年代的记忆,都比不上如今的美好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12-08 18:39:46
  老师说的极是,所谓老小孩儿老小孩儿,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最幸福。感谢老师精彩评论,问好冬安,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4-12-08 13:56:26
  老雷走过风雨经历沧桑,经于赶上好时代,一颗童心,两鬓霜白,却吃嘛嘛香。寸雨老师好文笔,艰辛的往事点缀其中,趣意和喜悦令满文生辉!感谢分享,拜读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12-08 18:43:23
  正像美女老师所评,两鬓斑白,童心未泯,吃嘛嘛香,人生幸事!感谢老师对文章的肯定与鼓励,向老师学习。
5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4-12-08 14:23:46
  写这么年代大跨度的小说,真不容易,高水平。
回复5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12-08 18:46:33
  谢谢老师留驻点评,对小说的鼓励。老师文章常在杂志发表,值得寸雨好好学习。
6 楼        文友:乌兰察布棋手        2025-02-19 13:48:33
  你好,我退休前是呼和浩特铁路局的职工,现在乌兰察布市居住,有机会互相交流经验就好了
回复6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2-19 20:18:09
  谢谢老师来访留评,我也是内蒙人,文学让我们相会在江山,相与学习,相与进步。再次谢谢老师。
7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5-04-14 12:16:39
  老雷的传奇,折射出几代人的成长,平凡又伟大。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回复7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14 12:51:43
  谢谢警察老师百忙中的来访,对文章的评价与鼓励,敬茶。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