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马大姐的温暖(散文)
在北京这座繁华而又充满故事的城市里,马大姐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周围人的生活,成为大家心中如亲人般的存在。
与马大姐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精心安排的一场美丽邂逅。那是在一次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的活动中,初见马大姐,只觉得她温柔腼腆,浑身散发着一种亲近温馨的气息。后来得知她竟是好友的母亲,着实让我有些意外。因我比朋友年长几岁,按常理我应称呼她为阿姨,然而,缘分就是这般奇妙。与马大姐相识后,我们之间仿佛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无论是说话的方式、做事的风格,还是年少时的经历,都惊人地相似,如同频率一致的音符,奏响了和谐的乐章。马大姐坚持让我叫她大姐,这个亲切的称呼,也让朋友后来都直接称呼自己的母亲为马大姐了。
马大姐的童年,是一部写满坎坷与辛酸的故事书。她出生后,家庭本应因为新生命的降临而充满喜悦,可命运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母亲接着生下两个男孩,然而不幸的是,这两个孩子都在不到一周岁时便夭折了。在那个年代,老辈人将这一切归咎于马大姐,认为是她命硬,克了男孩。从此,马大姐在家庭中便备受冷落,不招家人待见。
当母亲再次怀孕时,为了确保未出生孩子的安全,竟狠心将马大姐赶出家门,让她去邻居家生活。那一刻,小小的马大姐心中充满了惶恐与不安。她带着迷茫和无助,踏入邻居家的大门,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然而,邻居一家人却如天使般降临在她的生命中,给予她意想不到的善良与温暖。
邻居家的大娘第一眼看到马大姐,眼中便流露出无尽的疼惜。她温柔地拉过马大姐的小手,轻声安慰道:“孩子,别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从那一刻起,马大姐在邻居家找到了一丝温暖的港湾。每逢吃饭的时候,邻居大娘总是把最好的饭菜留给马大姐。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饱含着浓浓的关爱。邻居家的孩子们也对马大姐格外友好,他们会一起在院子里尽情地玩耍嬉戏。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们的欢声笑语如同魔法一般,渐渐驱散了马大姐心中的阴霾。
马大姐深知自己寄人篱下,格外懂事。她主动帮忙邻居家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洗碗、喂鸡喂鸭,每一件小事都做得认真仔细。邻居一家人看在眼里,对她更是喜爱有加。在邻居家生活的日子里,马大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这种温暖不仅仅来自于物质上的照顾,更来自于心灵上的慰藉。邻居们的关爱就像一束束明亮的阳光,照亮了马大姐黑暗的童年,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即使后来她回到自己的家,与邻居的这份深厚情谊却永远留在了她的心中。
尽管童年充满不幸,但马大姐却如顽强的小草一般,在风雨中茁壮成长,长成了一个高大坚强的人。她在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干活的好手,特别卖力。然而,她最不喜欢上学,这正合了母亲的心意。作为家里的老大,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里的主要劳力,被当成男孩子一样使唤。
在十几岁那年,马大姐跟着县里的建筑队来到了口儿村。那时的口儿村是红旗煤矿所在地,他们的任务是给开挖煤矿的干部工人盖宿舍、建医院。马大姐像男劳力一样,背着沉重的沙子,搬运巨大的石头。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仿佛散了架,但她硬是忍着不哭,挣到的钱赶紧交给母亲,有时还会给弟弟买点好吃好穿的。然而,一次上梁时的意外,让一位工友不小心掉下来当场身亡。这可怕的一幕吓坏了胆子本就不大的马大姐,从此,她留下了恐高的毛病。
童年的遭遇让马大姐养成了独立好强的性格,她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结婚后,丈夫在县供销社工作,这让他们的生活相较于周边纯农户人家相对宽裕。但马大姐热心善良,总是毫不犹豫地出手帮助邻居、好友和弟弟。在她的精心打理和精打细算下,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成年后的马大姐,依旧保持着那份善良与热心,与邻居们相处得极为融洽。每天清晨,马大姐早早起床,开始忙碌地操持家务。那熟悉的脚步声,仿佛是生活的旋律,也成为邻居们心中温暖的节奏。
邻居李大妈身体不好,儿女又不在身边。马大姐就经常去看望她,帮她买菜、做饭、打扫房间。有时候,马大姐还会陪着李大妈聊天解闷,给她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笑话,让李大妈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到了收获的季节,马大姐家的菜园里总是硕果累累。她从不吝啬,总是大方地把新鲜的蔬菜送给邻居们品尝。那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马大姐对邻居们的一片深情厚意。邻居们也会回赠一些自己家的特产,比如香甜的水果、美味的糕点等。大家你来我往,邻里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突然生病了,父母又不在家。马大姐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小孩去医院看病。她在医院里跑前跑后,挂号、缴费、拿药,忙得满头大汗。直到小孩的病情稳定下来,她才松了一口气。小孩的父母回来后,对马大姐感激涕零,而马大姐却只是淡淡地说:“孩子没事就好,大家都是邻居,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在马大姐的影响下,整个邻里之间充满了温暖与和谐。大家互帮互助,亲如一家。无论是哪家有了喜事,大家都会一起庆祝;哪家有了困难,大家也会共同面对。马大姐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照亮了邻居们的生活,也让大家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美好。
马大姐对做饭有着特别的热爱,尤其是主食做得特别好,深受大家欢迎。小女在外留学七年,去年春节前因签证续签回家,提出想学做主食,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马大姐。马大姐热情地敞开家门,小女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做馒头、花卷和杂粮面窝窝头。看到小女满脸的兴奋,我的心里像灌进了一桶甜蜜。小女回家后,我才知道她因为学业压力,身体出了点状况。为了调理治疗,她克服时差带来的困扰,隔天进城看大夫调治,一直没什么笑容。而今天,终于见到了她如鲜花绽放般的笑容,我怎能不心花怒放?包子的香气从厨房里溢出来,小女兴奋地向我介绍着大姐家的各种生活用品,双眼里闪烁着亮闪闪的光芒。“妈妈,退休后你就跟阿姨搭伙过日子吧。”签证下来后,小女临别时开心地对我说,看到我有马大姐这样照顾我的亲人,她终于可以放心了。
我是农家娃,从小干过很多农活,每当说起这些,都能勾起马大姐很多的话题,因为她小时候在生产队干活,也有同样的经历。大姐的女儿小轻有时会说,李子姐,我妈咋跟你有那么多话说,跟我们都没什么话,都是告诉我们做啥饭了,过不过去吃之类的,都没有像你们这样聊得开怀大笑。我逗小轻说,那是因为大姐做的主食太好吃了,给我的嘴抹了蜜呗。
马大姐制作面食的确最拿手,尤其是馅儿调制更是一绝。神人老陆总是开玩笑地说,马大姐为了让我吃饱吃好,做饭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神人老陆是1944年的“猴”,今年已是80岁高龄,燕山书画名家。马大姐最喜欢我们仨在一起吃饭了,几乎每周三都会在一起。大姐周三一大早会打电话问我中午有没有时间,如果我行,才会问神人老陆。待都确定后,大姐就开始忙碌,做各种美食,然后背着一大包坐公交车到老陆那儿,等我下班过去后才开始吃饭。神人老陆每吃到这些可口的饭,总是笑着说,有马大姐在的日子,就是咱们过年的时候。有时候我抽不出空,告诉马大姐可以自己去,可大姐说我不去,她也不去,因为有我在才热闹。能让大姐觉着热闹舒心,这也是我最开心的事。
马大姐,就是这样一位温暖如亲的人。她用自己的善良、勤劳和热情,为身边的人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幸福。她的存在,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美好。她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藏,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港湾。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马大姐的温暖与善良都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