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晨曦】走进农家大馅水饺(散文)

精品 【金文·晨曦】走进农家大馅水饺(散文)


作者:东夷三子 秀才,178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6发表时间:2024-12-09 07:46:26

在胶东半岛风筝都蓝宝石之乡,昌乐县城东十里,有一名山号称孤山,是北海第一山。在孤山山阴,有一处令人交口称赞的水饺店,人称农家大馅水饺。这家店宛如一颗隐匿在乡野间的璀璨明珠,让每一个光顾的人都流连忘返,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前来探寻美味的奥秘。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怀着满心的期待,我走进了这家声名远扬的水饺店。还未踏入店门,那浓郁的农家气息便扑面而来。店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客人。
   店内的装修简约而质朴,墙壁上挂着富有乡土风情的画作,桌椅摆放整齐,虽然没有豪华的装饰,但却干净整洁,让人感到格外舒适。当我们踏入店门的那一刻,仿佛所有的喧嚣和疲惫都被隔离在了门外。
   刚一落座,热情好客的女店主便递上了菜单,那上面琳琅满目的水饺馅料让人眼花缭乱。有经典的韭菜猪肉馅,白菜馅,茴香馅,虾仁三鲜馅,地皮菜馅,哈琍馅,鲅鱼馅,还有独具创意的玉米鸡肉馅等等。每一种馅料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独特的故事,引诱着我的味蕾。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那鲜美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人间至味。在客人的眼里,饺子如同水中盛开的芙蓉花,又似落在玉盘中的元宝,不仅外形美观,更蕴含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在女店主的推荐下,我们点了一份招牌的三鲜馅水饺。等待的过程中,我好奇地打量着店内忙碌的景象。厨房里,几位女师傅手法娴熟地包着水饺,只见她们取一张饺子皮,放上满满的馅料,双手轻轻一捏,一个饱满的水饺便成型了。不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便端上了桌。那一个个水饺宛如元宝般饱满圆润,晶莹剔透的皮隐隐透出里面丰富的馅料。我轻轻咬上一口,鲜香的汤汁瞬间在口中四溢开来。韭菜的清香、鸡蛋的嫩滑、虾仁的鲜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味蕾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那大馅的满足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农家的丰收喜悦之中,每一口都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除了美味的水饺,店里搭配的小菜也别具风味。清爽可口的凉拌黄瓜、香辣开胃的腌萝卜,都为这顿水饺大餐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我与店主闲聊起来。店主告诉我,她们家的水饺之所以受欢迎,不仅是因为馅料足、味道美,更重要的是坚持采用新鲜的食材和传统的工艺。他们用心对待每一个环节,只为让顾客品尝到最正宗的农家味道。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制作者的用心与技巧。
   首先是馅料的准备。选用新鲜的蔬菜,如韭菜、白菜、芹菜等,洗净切碎,挤出多余的水分,以保持馅料的干爽。肉类通常选择猪肉,七分瘦三分肥,剁成细腻的肉馅。将蔬菜与肉馅混合,加入适量的葱姜蒜末、盐、生抽、香油、鸡精等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让馅料充分融合,味道相互渗透。接下来是饺子皮的制作。农家大馅水饺的饺子皮一般是手工擀制的。将面粉倒入面盆,加入适量的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将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饺子皮。擀皮的过程中,擀面杖与案板碰撞发出的“笃笃”声,仿佛是一首美妙的厨房交响曲。这种手工擀制的饺子皮口感更加劲道,能够更好地包裹住馅料。
   包制水饺是最具技巧性的环节。农家大馅水饺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其馅料的饱满和包制的手法。取一张饺子皮,放入足量的馅料,然后将饺子皮对折,从一端开始捏褶,每一个褶都要捏得紧实均匀,直到整个饺子封口。包好的水饺犹如一个个饱满的元宝,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等待着下锅。农家大馅水饺的煮制也有讲究。锅中烧开水,放入水饺,轻轻搅动,防止粘连。待水再次烧开后,加入少许凉水,如此反复三次,直到水饺全部浮起,肚皮鼓鼓的,就可以出锅了。
   农家大馅水饺的特点鲜明。其一,馅料丰富多样,可根据季节和个人口味进行调整,春天的韭菜馅、夏天的豆角馅、秋天的南瓜馅、冬天的萝卜馅,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其二,个大馅足,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满足感,让人感受到农家的豪爽与热情。其三,口感鲜美,蔬菜的清香与肉类的鲜香完美结合,加上调料的提味,味道醇厚。其四,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村的淳朴气息,每一个水饺都像是家人的关爱,温暖着心房。尤其在寒冷的冬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农家大馅水饺,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房间。那一口口美味的水饺,不仅温暖了身体,更慰藉了心灵,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吃着水饺,喝着小酒,谈起水饺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它是由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那时,冬季严寒,很多百姓耳朵被冻烂。张仲景为了帮助百姓抵御寒冷,用面皮包裹羊肉、胡椒等驱寒食材,做成耳朵形状,煮给百姓吃,人们吃后耳朵便渐渐变暖康复。这种食物被称为“娇耳”,也就是水饺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饺不断发展演变。在唐代,饺子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美食,被称为“汤中牢丸”。到了宋代,饺子被称为“角儿”,这个称呼与现在已经十分接近。明清时期,饺子的制作和食用更加普遍,成为了春节等重要节日不可或缺的美食。地域的不同,不仅赋予了水饺不同的名字,也造就了它们在制作工艺、馅料选择和口味上的差异。但无论叫什么,水饺始终是人们喜爱的美食,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山东,水饺有了一个独特的称呼——“箍扎”。这个叫法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仿佛让人能感受到山东人的豪爽与质朴。在山东的大小餐馆里,点上一份“箍扎”,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上一口,那满足感简直无法言喻。在河南,水饺被叫做“扁食”。这种称呼历史悠久,据说从古代就流传下来。河南的“扁食”通常个头较大,皮厚馅足,吃起来十分过瘾。在江南一带,如上海、江苏等地,水饺则被称为“馄饨”。不过,这里的馄饨与北方的水饺在形状和包法上略有不同。江南的馄饨皮更薄,形状多为元宝状,且汤鲜味美,注重汤汁的调配,常常会加入紫菜、虾皮、蛋皮丝等,口感爽滑细腻。此外,在四川、重庆等地区,水饺还有“抄手”的叫法。抄手的馅料多样,以麻辣口味居多,配上鲜香的红油汤底,让人食欲大增。小小的水饺,大大的世界。不同的叫法,犹如一个个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华大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水饺之所以备受喜爱,不仅因为其美味可口,还因为它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许多诗人也对水饺赞誉有加。“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这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饺子那丰富的内涵。小小的饺子皮包裹着各式各样的馅料,如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被悄然收纳其中。每一口咬下,都是满满的惊喜和满足,正如人生,经历了风雨,终能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在中国人的心中,饺子象征着团圆、吉祥。每逢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温馨和睦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房间。清代诗人何耳在《水饺》诗中写道:“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在诗人的回忆里,饺子与新年相伴,那新鲜的荠菜馅料,留在齿间的鲜香,仿佛让时光倒流,让人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岁月变迁,饺子始终不变,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了传承记忆的载体。
   诗人咏饺子,咏的是美食,更是生活。饺子里有亲情的温暖,有岁月的沉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填满了我们的肚子,更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在众多的诗人当中,若要论及最爱饺子的诗人,那恐怕非陆游莫属。
   陆游,这位南宋的文学巨匠,不仅以其激昂的爱国诗篇震撼人心,还在生活的细微处展现出对饺子的钟情。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及饺子这一美食,以朴实的文字传递出对饺子的喜爱之情。在他的笔下,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生活中的一份温暖与慰藉。陆游的一生,历经风雨,坎坷多舛。但在那动荡的岁月里,饺子似乎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在《对食戏作》中,他写道:“春前腊后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诗中的馄饨,便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饺子。从他的诗句里,我们仿佛能看到陆游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欢声笑语,温馨满溢。
   对于陆游来说,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象征。在他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饺子的滋味或许能让他暂时忘却烦恼,勾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陆游对饺子的喜爱,还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能从平凡的食物中发现美好,用诗歌记录下那些温暖的瞬间。这种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乐观精神,使他的诗作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如今,当我们品尝着美味的饺子,读着陆游的诗句,仿佛能跨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他对饺子的钟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情趣的陆游。
   在中国民间,还有“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说法。饺子和酒的搭配,不仅是一种饮食上的享受,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饺子象征着团圆、富足,而酒则代表着欢乐、喜庆。两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水饺的发展历史,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从最初的医食同源,到如今成为享誉世界的美食,饺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个充满温馨与回忆的符号。水饺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递着浓浓的亲情和家的温暖。在我的记忆中,饺子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
   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而包饺子则是过年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有说有笑地准备着馅料。鲜嫩的韭菜、肥瘦相间的猪肉,再加上各种调料,在妈妈熟练的搅拌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爸爸负责擀饺子皮,他手中的擀面杖仿佛有了魔力,轻轻一滚,一张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就出现在眼前。我和姐姐则兴致勃勃地跟着妈妈学包饺子。一开始,我包的饺子总是奇形怪状,不是馅露出来了,就是饺子站不稳。但妈妈总是耐心地教导我,手把手地纠正我的手法。慢慢地,我包的饺子也有了样子。
   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那一刻,饺子的美味在口中散开,幸福的感觉在心中蔓延。
   除了过年,饺子在平日里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记得有一次我生病,没有胃口。妈妈特意为我包了一碗饺子,她轻轻地把饺子喂到我的嘴边,说:“吃了饺子,病就会好得快。”那一刻,我从饺子中尝到了妈妈的关爱,身体的不适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每次回家,妈妈总会包饺子给我吃。她说:“外面的饭菜再好,也比不上家里的饺子。”我明白,这饺子里包含着她对我的思念和牵挂。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但饺子的味道始终留在我的心间。每当我在异乡感到孤独和疲惫时,总会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场景,那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画面。
   饺子,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纽带,是我一生都无法忘怀的美好回忆。
   关于水饺,还有一个传说与女娲有关。据说,女娲捏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头能让人们用嘴咬住,这样,耳朵就掉不下来了。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仿照耳朵包起饺子来,里面有馅(线),用嘴巴咬着吃。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份浓浓的乡愁,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说起农家大馅水饺,也有一段扣人心弦、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赵匡胤与孤山爷,他们因争吃水饺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赵匡胤出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自幼胸怀大志,决心结束这纷争的局面,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然而,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中,谁知竟与水饺结下一段奇妙的缘分。
   在那风云变幻的唐末乱世,孤山脚下的十里堡,有一位名叫李坡的好汉。他是寿光人氏,少时无父,因家境贫寒,在此居住数年。他孝顺老母,为人诚实,手脚勤快,干活利落,更有着一副侠肝义胆,见不平之事定会挺身而出,平日里还喜好耍弄枪棒。渐渐地,他与当地的穷苦兄弟们打成一片,情谊深厚。因着世道艰难,穷兄弟们簇拥着李坡,让他在孤山顶大殿西边的小挂屋里安了家,占山“为王”。虽说是占山,却也是为了保护一方穷苦百姓的安宁。
   有一次,赵匡胤连续数日奔波,风餐露宿,已是饥肠辘辘。身上的盘缠用尽,他不得不沿途乞讨。然而,乱世之中,人们自顾不暇,赵匡胤几乎陷入了绝境。就在他体力不支,几近昏厥之时,一家简陋的小店出现在眼前。店主是一位善良的老妇人,她看到赵匡胤憔悴的面容和疲惫的身躯,心生怜悯。老妇人虽家境贫寒,但仍决定为他做一顿饭食。她从厨房仅有的食材中,迅速地调馅、擀皮,包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
   赵匡胤接过这碗水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鲜嫩的馅料、滑润的面皮和温暖的汤汁,仿佛瞬间给了他无尽的力量。水饺的美味让他终身难忘,而老妇人的善举更是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在那一刻,赵匡胤暗暗发誓,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成就一番大业,一定要让百姓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不再有人因饥饿而受苦。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巧合。就在赵匡胤准备大快朵颐之时,孤山爷李坡也恰巧来到了这家水饺店,同样被水饺的美味深深吸引的孤山爷,心中也燃起了对美食的强烈渴望,他好久没尝一下水饺心的味道了。两人都将目光紧紧锁定在那热气腾腾的水饺上,互不相让,决心要多吃一些。
   赵匡胤性格豪爽直接,毫不掩饰自己的饥饿,直言应当多吃。孤山爷也不甘示弱,大声声称自己母亲过生日,也许久未曾吃到水饺,理应满足他的需求。言辞之间,冲突不断升级,气氛愈发紧张,两人的火气如即将喷发的火山,越烧越旺,最终竟无法抑制地动起手来。
   赵匡胤身形矫健,出招凌厉,每一招都蕴含着他闯荡江湖所积累的力量和智慧。而孤山爷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凭借着自身的强大力量和娴熟技巧,与赵匡胤打得难解难分。水饺摊旁,尘土飞扬,这场激烈的争斗让围观的人们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的心也随着两人的一招一式而高悬。然而,这场争斗并没有持续太久。最终,赵匡胤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李坡不幸被赵匡胤杀死。赵匡胤一路追到山西坡时,忽然听见有老婆婆的呼喊声。顺着声音,他找到了山洞前,只见一位瞎眼老人。赵匡胤上前询问:“老人家,为何您独自一人在此山洞中?”李母老泪纵横,将他们母子如何逃荒要饭,李坡又如何为了穷苦百姓占山,只为抱打不平的种种经历,一五一十地讲述给赵匡胤听。
   赵匡胤听闻后,心中懊悔不已,说道:“大娘,您儿是位仁义之士,又是个大孝子。都怪我不好,若有朝一日我能称帝,必定封您儿为神。”说完,赵匡胤给了李母几两银子,便下山去了。后来,赵匡胤果然一举称帝。他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下旨封李坡为广灵侯,又叫龙神。这场因水饺而起的争斗,以生命的消逝画上了句号,却也在十里堡留下了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传奇。那孤山,也仿佛因为这段传奇,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厚重的色彩。
   离开农家大馅水饺店时,我心中满是满足与留恋。这里不仅有美味的水饺,更有那份让人难以忘怀的农家情怀。我相信,这家店会继续用它的美味和真诚,迎接更多寻味而来的客人。

共 608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内容丰富,文笔清新娴熟,情感饱满的优美散文。东夷老师从家乡的一家水饺店说起,对饺子这种传统美食展开了多角度、全方位地描写,既写出了饺子的品相、色味和制作过程,又写出了饺子名字的由来及演变过程。既写出了饺子悠久的历史,又写出了关于饺子的丰富故事和传说。让人们对饺子这种日常饮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句的引用,赋予饺子一层诗情画意。妈妈在我生病时端来的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这些场景的描写,体现了浓浓的亲情。作者笔下的饺子寓意着美好,象征着团圆,体现了作者对饺子的喜爱和深厚感情。好吃不过饺子,作为东夷老师的老乡,我对饺子也情有独钟,让我想起了过年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的情景。文章旁征博引,文笔娴熟,内涵丰富,烟火气十足,情感深厚饱满,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推荐阅读,申报精品。 【金文编辑 云的故乡】【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2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的故乡        2024-12-09 07:53:20
  精彩散文,感情深厚,文采斐然,欢迎大家品读。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12-09 08:29:52
  感情深厚,造诣非凡,精彩文笔,美轮美奂!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12-09 08:30:29
  感谢云的故乡精彩编辑,特别致敬!
4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12-09 17:14:08
  感谢云的故乡老师的厚爱和饺子的亲情,致敬老师的编按,让这篇文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5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12-09 17:16:17
  谢谢王社长的鼓励和支持,我将一如既往辛勤写作!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