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岁月】一次诗意的赏菊之旅(散文)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大自然正用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诉说季节的更替。当其他花朵纷纷退场,唯有菊花凌霜而开,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元稹眼中的菊,道出了菊花在百花凋零后的坚守与独特。在肃杀的小雪时节,微风带着丝丝凉意,轻轻拂过行人的脸颊,让人不禁打个寒颤。此时的风,已不再是秋风的凉爽,而是带着冬天的凛冽。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对菊花的喜爱与憧憬,前去闻名遐迩的虹桥花园,开启了一次诗意的赏菊之旅。
走近花园门口,微风轻拂,带来了丝丝缕缕的菊香,那一片绚烂的色彩便已映入眼帘,仿佛是大地铺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锦缎。放眼望去,一团团、一簇簇的菊花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黄的赛金,真是美不胜收。它们有的昂首挺胸,像骄傲的公主;有的低垂着头,似害羞的少女;有的花瓣舒展,如同灿烂的笑容;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孩童。那造型各异的菊花,有的如龙飞凤舞,有的似孔雀开屏,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若圆球簇拥。微风拂过,菊花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不仅有常见的纯色,还有双色、多色相间的品种,那细腻的过渡和巧妙的搭配,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着花径漫步,我细细观赏着每一朵菊花。它们姿态万千,有的花瓣细长而卷曲,如同古代仕女的云鬓;有的花瓣宽厚而舒展,恰似君子的胸怀;有的花朵娇小玲珑,惹人怜爱;有的花朵硕大饱满,气势非凡。金黄色的“龙爪菊”,花瓣弯曲细长,犹如龙爪般刚劲有力;粉色的“贵妃醉酒”,花朵硕大,花瓣重重叠叠,宛如贵妃的华服;洁白的“雪海”,花瓣如雪般纯净,给人一种宁静素雅的美感。还有那造型奇特的“绿云”,绿色的花瓣层层簇拥,似一朵绿色的云彩飘浮在空中。在这众多的菊花中,我最喜爱的是那一株白色的“银丝菊”。它的花瓣纤细如丝,洁白如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用银丝精心编织而成。凑近一闻,那淡雅的香气,宛如一首轻柔的小曲,在心头缓缓流淌。此时此刻,闭上眼睛,微风中菊香阵阵,让人心旷神怡。尘世的喧嚣与烦恼都被抛诸脑后,我沉浸在这一片菊花的海洋里,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钟情于菊,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出菊花的千姿百态,赞颂着菊花的高洁品质。陶渊明,这位归隐田园的诗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展现了他对菊花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在他的笔下,菊花是隐逸者的象征,代表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境。那东篱下悠然盛开的菊花,伴着诗人的身影,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绝美画面。唐代诗人元稹则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来描绘菊花簇拥屋舍的美景。他对菊花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流连忘返,从日中到日落,陶醉在菊花的世界里。而“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菊花的偏爱,只因它在百花谢幕后独自绽放,给寂寥的深秋增添了一抹亮色。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赋予了菊花别样的哀愁。在秋风卷帘的时刻,她以黄花自比,那消瘦的身影与憔悴的菊花相互映衬,道尽了相思之苦与孤寂之情。菊花在她的词中,成为了忧伤与思念的载体,承载着她无尽的心事。而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让菊花充满了豪迈与霸气。这里的菊花不再是柔弱的象征,而是英勇无畏、敢于抗争的化身。它那磅礴的气势,仿佛要冲破一切束缚,展现出一种改天换地的力量。如今,我们再次品味诗人笔下的菊花,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魅力。菊花依旧在寒风中绽放,而诗人的吟咏,也如同那缕缕菊香,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菊,是一抹遗世独立的色彩,以一种特有的姿态,绽放在尘世的喧嚣之外。它不似春桃的娇艳,没有夏荷的热烈,更异于冬梅的冷傲。当秋风乍起,落叶纷飞,世界开始褪去繁华的外衣,菊却在此时悄然苏醒。它的花瓣,如细腻的丝绸,却又有着丝绸所没有的坚韧。那丝丝缕缕的线条,像是古老神秘的符文,镌刻着岁月的故事和生命的密码。
每一朵菊,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花蕊是它的核心,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芬芳,那香气如同从远古飘来的歌声,缥缈而空灵。花瓣则是它的星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或舒展,或卷曲,如同宇宙中的星云在不断地变幻着形态。
菊的色彩,是大自然最精妙的调色板。那金黄,不是凡俗的黄,而是被阳光亲吻过、被月光抚摸过的黄,带着温暖与清凉交织的韵味。那洁白,亦非单纯的白,而是蕴含了霜雪的纯净和云雾的朦胧,宛如梦幻之境的入口。而那粉红、那淡紫,更是在色彩的边缘游走,挑战着我们对颜色的认知和想象。
凝视着菊,仿佛能听到它在风中的低语。那不是寻常的风声,而是菊与自然的对话,是它对生命的诉说。它讲述着关于忍耐、关于等待、关于在寂寞中绽放光芒的故事。每一片花瓣的颤动,都是它情感的波澜;每一滴露珠的滑落,都是它心灵的泪滴。
在菊的世界里,时间似乎凝固了。它不随季节的更替而匆忙,不被世人的目光所左右。它以自己的节奏生长、绽放、凋零,完成一场与天地的约定。菊,是时光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用它的陌生与独特,照亮了我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当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迷失,不妨走进菊的世界。让那陌生而又熟悉的美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的诗意。在菊的怀抱中,重新找回那份宁静与纯粹,感受生命的奇妙与深邃。
在虹桥花园,三千多盆菊花争奇斗艳,一百多个品种汇成了一片绚丽的花海。每一盆菊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们拥有着趣味横生的名字:太真、绿云、流霞、碧玉、墨荷、黄娇凤……这些名字赋予了菊花独特的灵魂,让人目不暇接,陶醉在这美不胜收的世界中。那盆名为“太真”的菊,率真而粉白,丰腴且雍容。凝视着它,我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了倾国倾城的真正韵味。而在这片花海中穿梭忙碌的王沛杰,就如同这“太真”菊一般,率真而动人。这里,不仅是菊花的盛宴,更是人性光辉闪耀的舞台,尤其是王沛杰的人格魅力,如菊香般沁人心脾。
王沛杰是花园的守护者,也是这片菊花世界的创造者。他对每一株菊花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和关爱。他熟知每一个品种的特性,用心呵护着它们的成长,如同呵护着自己最珍贵的宝物。他的专注与执着,让这些菊花在虹桥花园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他的耐心如同菊花的花期,持久而坚定。面对游客们的好奇与询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眼中闪烁着对菊花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他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菊花的美丽,更感受到了他那颗热忱的心。王沛杰的善良与包容,就像菊花的芬芳,弥漫在花园的每一个角落。他尊重每一个游客的感受,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他都微笑着接受,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花园的布置。
在这虹桥花园赏菊,我们赏的不仅是菊花的娇艳,更是王沛杰那如菊般高洁、坚韧、热情、善良的人格特性。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与坚持,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与包容。
菊花依旧在风中摇曳,王沛杰的身影也依然忙碌在花园之中。而我们,在这花海与人海中,收获了一份关于美与德的珍贵启示,虹桥赏菊,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本以为只是去欣赏那缤纷绚烂、千姿百态的菊花,却未曾想,在这菊香四溢的花园中,真正打动我心的,更是那一个个赏花之人。然而,比菊花更美的,是那些沉醉在花海中的人们。我看到一位老者,他身着朴素的衣衫,手持相机,专注地对着一朵菊花拍摄,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每一次按下快门,都仿佛是在与菊花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淡定,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不远处,有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手牵着手,漫步在花间小径。女孩俯身轻嗅菊花的芬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男孩则温柔地看着她,眼神中充满了爱意。在这美丽的花海中,他们的爱情仿佛也如菊花般绽放,纯净而又美好。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温馨,也让这满园的菊花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还有一群孩子在花丛中嬉戏玩耍,他们欢笑着,奔跑着,不时停下来好奇地观察着菊花。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回荡在花园的每一个角落。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活力与纯真,他们就像那初开的菊花,充满了希望和无限的可能。
在虹桥花园赏菊,我赏到了菊花的娇艳与芬芳,更赏到了人们对美的欣赏,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这些美好的情感和品质,如同菊花的香气一般,萦绕在我的心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赏菊,赏的不仅是花,更是人;感受的不仅是美,更是情。赏菊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有的驻足观赏,有的拍照留念,有的轻声赞叹。孩子们在花丛中嬉笑奔跑,老人们则在一旁悠然自得地品味着这秋日的美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这绚丽的菊花也感染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与疲惫。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给菊花镀上了一层金边。在这温暖的余晖中,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虹桥。然而,那绚丽多彩的菊花和它们所带来的美好,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这个时节最难忘的记忆。